「一個好人進了監獄」,用這句話想一部電影。
估計很多人會立刻想到《肖申克的救贖》。
不過,我今天要說的不是《肖申克的救贖》,因為今天的主人公,是自願進監獄的。
進去之後呢?
他見識了生猛野蠻的生存規則,三觀被徹底顛覆。
這部片子就是——
《飢餓站臺》
豆瓣7.8分,位列一周口碑電影榜第5,已有10萬人標記看過,7萬人表示想看,70%的觀眾給出四星以上評價,更有人直言,這是一部赤裸裸的階級寓言。
是猛片無疑了!
但我得溫馨提示一句,偏好小清新的朋友不要看,偏好重口的朋友,吃飯的時候,也千萬不要看啊!!
我一個能邊看解剖視頻邊吃西瓜的人,吃飯的時候看《飢餓站臺》看反胃了。
但反胃了代表它不好嗎?
當然不是。
片中不乏血腥重口骯髒的場面,但在荒誕與世隔絕的監獄裡,骯髒和重口,像空氣和水之於正常生活那樣,稀鬆平常。
(例牌聲明:劇透不是很多大家放心看,細節我都留著不說你們自己去感受)
電影講述了一位沒犯罪的菸民格利,帶著一本《堂吉訶德》自願申請加入監獄坑,想在監獄度過幾個月的生活,邊看書,順便把煙給戒了。
想法是挺清奇的,煙是戒成功了,但書沒看成,他把自己給坑慘了。
這個監獄,真是坑。
從監獄坑醒過來,室友首先給格利上了生動一課。
這是一座有層級之分的監獄,從1層到...不知多少層。反正獄友目前最多去過132層,現在他們正在48層。
平臺上的食物從第一層降落下來,到48層時,已殘敗不堪,剛從外面加入的飽漢格利對此不屑一顧,室友卻如餓狼撲食。
格利選擇性地留下了一個蘋果,想等餓了再吃,餐桌繼續下降了,他的身體發生了變化,越來越熱,越來越熱。
???
原來監獄規定是不可以私自留下水果的,只有平臺的食物降落時,才有吃的權利。
格利想跟上一層的人說話,也想跟下一層的人說話,但室友說,「顯而易見,都不可以。」
為什麼呢?
上面的人是上層人,你吃著他吃剩的東西,他是不會理你的。
下面的人是下層人,你一個上層人怎麼能理下層人呢?!
這個地方的規則就是這麼簡單,人的生活也很簡單。
沒有自主意願地每個月被分配去不同的層級,整天操心的就是一個字,吃。
從文明社會來的文明人格利當然是難以理解又十分抗拒監獄顯而易見的「文化」的,但你一天不吃能扛住,兩天不吃能扛住,時間久了呢?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幾天後,他們一起開吃了。
但吃飯,只是適應這裡的第一步。
有一天平臺照常落下,帶下來的除了殘破的食物,還有一個奄奄一息的女人。
室友見怪不怪的照舊吃著自己的飯,對女人不聞不問,格利的文明人精神出來了,做人能怎麼見死不救呢?
室友說,女人每個月都要殺人,這樣她就能下來找自己的孩子。
平臺繼續下降了,女人落到了49層,他成了兩個饑渴壯漢的食物,她被強姦了。
格利無法制止他們,上下層之間至少有6米高,在這不遠的距離裡,格利不過是個尚存文明良知的弱者罷了,他只能不忍地閉上眼睛。
再之後,每天飯畢,格利擺弄著他的書,室友擺弄著他的刀,他們逐漸熟悉彼此的節奏,甚至能早起一起做一套廣播體操。
在吃剩飯、給室友講《唐吉訶德》、聽室友磨刀霍霍的聲音中,一個月過去了。
又一個清晨,格利毫無防備地醒來,發現自己像個木乃伊一樣,被層層裹緊綁在床上,他沒搞清楚狀況,明明之前室友還好好地,怎麼就翻臉不認人了呢?
轉頭一看層數,一切都明了了。
188層。
這是資深監獄人都一直沒來過的地方,比之前的132層更糟糕。他在132層就險些餓死幸虧吃了人,到188層,還能有吃的嗎?
果不其然,平臺到來的時候,餐盤器皿一個比一個乾淨,一個比一個空,上面的「賊」洗劫糧食,下層的人要自相殘殺。
薑還是老的辣,室友先下手為強了。不過,他秉持著人道主義,可以暫時餓一周,之後把一個人的肉,兩個人分享。
格利當然沒有死,但過程我就不說了,大家自己去看。
之後,熬過了煎熬的188層,格利來到了32層,新的室友是之前監獄的「面試官」,她也是自願進來「體驗」的。
兩個文明人關在一個空間裡能做什麼?能改變監獄的環境嗎?能讓整個境況變好嗎?
第一天,面試官就見識了自己未曾見過的場面。
據她所知,監獄的食物出爐時都是極其考究的,但32層的食物不是的。
她以身作則,把夠自己飽腹的食物吃了,把剩餘的食物等分,想讓下一層的人也這麼做。
但從前的監獄裡,上層人是不會跟下層人說話的,現在你說了,人家也不聽。
有限資源平均分配是個大難題,當大家在分食同一塊蛋糕時,大多數人更傾向於將彼此看成敵人。
身體更傾向於記住飢餓的滋味,在有東西吃的時候,填飽自己是正事,別人的死活,不是事兒。
共享?不存在的。
面試官以為自己在外面工作時做的一切很人性化,她會問每一個即將進入監獄的人,「你對什麼過敏,你不吃什麼?」
她想的是,大家會把不吃的東西留給別人,這也叫共享。
但是,正常環境下,人不吃不喜歡的東西是選擇,極端環境下,什麼喜歡不喜歡,沒得選。
你到了上層,就是上層人,到了下層,就要被上層掠奪。
文明在這裡能做什麼?一無是處。
跟下層人講道理,讓他們將資源合理分配,對牛彈琴。
只有用危害他們利益的假設,才能駕馭得了他們。
但這樣的傳遞,能有效進行幾次呢?
這個月,文明人們尚處在能吃到飯的層級,下個月呢?
就現在,文明人們尚能做點改變下層的事情,但上層呢?
誠如格利所言,這種威脅,對上層無用,反而你要擔心他們對你的食物抹屎。
監獄外的掌控者們以為人們在這裡從新做人,學會團結,學會改變,學會合理分配。
但其實,所謂共和,從來不會自發。
在這命運從不由自己的世界裡,只有填飽肚子活下去是真的,其他一切,都有可能是謊言。
尋找孩子的母親可能是謊言,她是一個性的符號。
崇尚共和的理想可能是謊言,它會隨著人的降落,而徹底化為烏有。
格利曾問面試官,這監獄究竟有多少層。
她堅定的說200層。
但一個月後,他們一起降落到了202層。
這是比188層更深的深淵。格利再一次醒來,這個地方沒有吵嚷的聲音,想像共和的人已經不再有生命跡象。
情況已經極為糟糕,然而從202層往下看,下面還有這麼深。
沒有人知道這監獄究竟有多少層,懷揣希望進來的人,如果沒能褪去人性,死路就在前方。
他這一個月,又要怎麼活呢?
又過了一個月,格利來到了第6層,站在了離頂層最近的地方,拿到了比之前更多的資源,見到了絕對豐盛的大餐。
他和新的室友深知這份擁有的不確定性,深知這種飽腹的不可持續性,他們想一起出去,想改變,想把裡面資源分配不均的非人世界,講給外面的管理者聽。
他們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精彩還在後面。
結局呢?
這是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
或者說,這是一個結局早就註定的故事。
電影開始時,首先出現了這麼一句字幕。
然後我們看到的是管理者穿梭在後廚視察一樣又一樣食物,廚師們兢兢業業做著滿盤珍饈。
他們可能不是食堂,不是廚師,不是管理者。
他們是這監獄人的上帝,是他們的資源分配者。
他們不懂監獄裡的悲喜,兢兢業業是他們的工作,這食物的下場註定是被吃掉,但被誰吃掉,怎麼吃掉,與他們毫無關係。
格利第一個室友最愛說的就是「顯而易見」,監獄的規則顯而易見,進監獄的原因顯而易見,世上一切事情顯而易見。
然而真的顯而易見嗎?
供應鏈之間的信息,並不是顯而易見的。
掌控人生的人尚有文明的權利,被掌控的人生充滿獸性。
這平臺降落,到250層沒有停,到300層沒有停,下面的人餓的苟延殘喘,被吃的鮮血淋漓。
文明人還有一個奇妙能力的夢想,把這個夢想寄託給300層以下並不存在的孩子,把這夢想寄託給一個義大利奶凍。
但最終能實現嗎?
答案在觀眾各自不同的心裡。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對極端環境的刻畫還是有點太重口了,有點為了表現而表現,過猶不及。
電影創意的設定與2008年加拿大短片《下一層》有些類似,大家可以搭配使用。
最近幾年,社會寓言類的電影層出不窮,達到最高峰的有《寄生蟲》,另外《心慌方》中方格監獄的設定也為人稱道,更溫和一些的有黃渤的《一齣好戲》。
社會發展形態是一條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路徑,但究竟樂觀與否,不同位子不同經歷的人想法各不一樣。
回到《飢餓站臺》,電影裡有幾個重要元素,亞裔女人,底層小孩,義大利奶凍,以及書。
它們串聯起來,就是一個需求的金字塔。
看完電影,我突然想到賈伯斯的那句「stay hunger stay foolish」,放在這裡或許可以解釋成「別吃太多,別挑戰權威」。
那麼依舊想要改變的格利到達了金字塔的哪個位置呢?他究竟是在上升還是下降?
答案在監獄平臺升降的那束微光裡。
這部「一鏡到底」的片子,才是奧斯卡的無冕之王
也沒必要挑今天罵趙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