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魚論戰》左丘明

2021-02-13 古詩詞文欣賞

子魚論戰

左丘明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於升陘。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於泓,宋師敗績。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於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敵也。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

【譯文】

楚軍攻打宋國以援救鄭國。宋襄公將要迎戰,大司馬公孫於是勸阻說,「上天遺棄商朝已經很久了,君王要振興它,不可,赦免楚國吧。」襄公不聽。宋襄公和楚國人在泓水交戰。宋軍已經排成戰鬥的行列,楚國人沒有全部渡過泓水。子魚說:「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宋襄公說:「不行。」楚軍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陣勢,(子魚)再次報告(宋襄公)。宋襄公說:「還不行。」(楚軍)擺好陣勢(宋軍)才攻擊楚軍。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受傷,國君的衛士被殺絕了。國人都責備宋襄公。襄公說:「君子不再傷害已經受傷的人,不俘虜頭髮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憑藉險隘的地形阻擊敵人。我雖然是亡國者的後代,(也)不攻擊沒有排成陣勢的敵人。」子魚說:「主公不懂得作戰。面對強大的敵人,(敵人)因地勢險阻而未成陣勢,這是上天幫助我們;阻礙並攻擊他們,不也可以嗎?還有什麼害怕的呢?而且現在強大的,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是年紀很大的人,能俘虜就抓回來,還管什麼頭髮斑白的敵人?教導士兵作戰,使他們知道退縮就是恥辱來鼓舞戰鬥的勇氣,教戰士掌握戰鬥的方法,就是為了殺死敵人。(敵人)受傷卻還沒有死,為什麼不能再殺傷他們?如果憐惜(他們,不願)再去傷害受傷的敵人,不如一開始就不傷害他們;憐惜頭髮斑白的敵人,不如(對敵人)屈服。軍隊憑藉有利的時機而行動,鑼鼓用來鼓舞士兵的勇氣。利用有利的時機,當(敵人)遇到險阻,(我們)可以進攻。聲氣充沛盛大,增強士兵的戰鬥意志,攻擊未成列的敵人是可以的。」

【注釋】

1. 宋公:宋襄公,名茲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鄭,這年冬天宋楚兩軍交戰於泓.。

2. 大司馬:掌管軍政、軍賦的官職,這裡指公孫固。

3. 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這)城縣西。

4. 既:已經。

5. 濟:渡過。

6. 司馬:統帥軍隊的高級長官,此指目夷,字子魚。

7.成列:排成戰鬥行列。

8. 告:報告。

9. 陳:通"陣",這裡作動詞,即擺好陣勢。

10. 敗績:大敗。

11. 股:大腿。

12. 門官:國君的衛士。

13. 咎:怪罪,歸罪,指責。

14. 重(chóng從)再次。

15. 禽:通"擒",俘虜。二毛:頭髮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6. 阻,迫也。隘,險也。言不迫人於險。

17. 寡人:國君自稱。亡國之餘:亡國者的後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後代,商亡於周。

18. 鼓:擊鼓(進軍)名詞做動詞。

19. 勍(qíng)敵:強敵,勁敵。勍:強而有力。

20. 隘:這裡作動詞,處在險隘之地。

21. 贊:助。

22. 胡耇(gǒu苟):年紀很大的人。胡:年老。

23. 何有於二毛:意思是還管什麼頭髮花白的敵人。

24. 明恥:使認識什麼是恥辱.教戰:教授作戰的技能。

25. 愛重傷:憐憫受傷的敵人。

26. 服:(對敵人)屈服。

27. 三軍:春秋時,諸侯大國有三軍,即上軍,中軍,下軍。這裡泛指軍隊。用:施用,這裡指作戰。

28. 金鼓:古時作戰,擊鼓進兵,鳴金收兵。金:金屬響器。聲氣:振作士氣。

29. 儳(chán):通"讒",不整齊,此指不成陣勢的軍隊。

   薛紅:陝西西安人,退休在家,喜歡音樂和文學,尤其是喜歡中國的古典文學。是一名朗誦愛好者。曾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四屆「夏青杯」朗誦大賽陝西賽區(成人組)二等獎;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四屆「夏青杯」朗誦大賽成人朗誦組優秀獎。

《臧哀伯諫納郜鼎》左丘明

《季梁諫追楚師》左丘明

《曹劌論戰》左丘明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左丘明

《宮之奇諫假道》左丘明

《齊桓下拜受胙》左丘明

《陰飴甥對秦伯》左丘明

圖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古文觀止》第一十三篇:子魚論戰
    ♪  點擊上方按鈕⊙收聽 ♪ 點擊「閱讀原文」收聽音頻講解子魚論戰作者:左丘明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敵也。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
  • 左丘明的詩有哪些?左丘明的詩詞全集36首
    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臧僖伯諫觀魚 - 先秦·左丘明 春,公將如棠觀魚者。臧僖伯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君將納民於軌物者也。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取材以章物採,謂之『物』。不軌不物,謂之亂政。亂政亟行,所以敗也。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 子魚論戰:宋襄之仁,泓水兵敗!
    「宋襄公」偏偏「英[zi]明[bu]神[liang]武[li]」,偏要妄圖爭霸。宋國地少民弱,全無實力,且被人歧視。「宋襄公」卻獨闢蹊徑,提出「仁義」的主張,其實是「商朝」和「周朝」初期,統治秩序依舊穩固時期的思想。到了「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這套「仁義」思想就顯得如此不合時宜。
  • 【古文觀止】: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祿》
    子魚曰:「君未知戰。勍(qíng)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敵也。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chán)可也。」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庚辰,傅於許。
  • 《曹劌論戰》為什麼會選入教科書?四點原因讓你恍然大悟!
    所以,《曹劌論戰》之所以登上教科書,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它代表了左丘明,更代表了《左傳》;02原因二:作者牛!《曹劌論戰》的作者,也就是《春秋左氏傳》的作者就是左丘明,這可是一位久經考驗的文壇宗師,左丘明的生卒年大概是從公元前502年到公元前422年,老爺子活到了耄耋之年,這在春秋時期是很少見的,比至聖先師孔子壽命還要長。
  • 中考古文名篇導讀,《子魚論戰》的知識點梳理,古代辯論也很精彩
    子魚論戰是《左傳》中非常有名的篇章,當時楚國為了救鄭國想要攻宋國,宋襄公準備應戰,但是司馬子魚就跳出來反駁宋襄公,子魚論戰文中充滿辯論的智慧,有理有句,很有說服力。接著,老師就來說說《左傳》中的《子魚論戰》一篇。
  • 【古文裡的故事】7.子魚論戰
    宋襄公同父異母的哥哥——子魚,也想到了這一點。他極力勸阻宋襄公說:「老天爺拋棄商朝,已經很久了,您現在想要復興它,老天爺不會放過你的。」但是,宋襄公不聽勸告,堅持要打。於是,宋軍和楚軍在泓水,展開了戰鬥。子魚心想,好吧你非要應戰,我也拉不住,那咱好歹要講一下策略吧。
  • 茲甫與子魚:中國歷史「兄友弟恭」的典範
    於是,宋桓公同意,但子魚也堅辭不受,理由也有兩個,他說:弟弟能拱手讓國,這才是最大的仁義啊,我不如他,這是其一;如果這樣做,於祖宗規矩不合。 一個堅決要讓,一個堅決不受,依照相關的記載,為了躲避弟弟的讓賢,子魚最後乾脆逃到了衛國,茲甫的太子之位沒有讓出去。他只能繼承了王位,是為宋襄公。
  • 左丘明:正氣浩然傳千古 「史聖」之光耀桃都!
    左丘明與孔子生活在同一時代,孔子與其同好惡,稱其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先儒、先賢。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學術思想是儒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著述歷史,左丘明曾與孔子一同前往周室,在周太史那裡查閱檔案,回魯後孔子便寫了文字簡明的《春秋》,而左丘明則寫成了內容浩繁的《左傳》。
  • 初三語文曹劌論戰原文及翻譯歸納總結
    初三語文曹劌論戰原文及翻譯歸納總結 曹劌論戰 作者:左丘明 《左傳》 【作者小傳】《左傳》傳說是春秋末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但對這書作者,歷來有爭議。 本文意在表現曹劌的「遠謀」,故緊緊圍繞「論戰」來選取材料。第一段通過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強調人心向背是取決於戰爭勝負的首要條件,突出了曹劌「取信於民」的戰略思想;第二段簡述曹劌指揮魯軍進行反攻、追擊和最後取得勝利的過程,顯示曹劌的軍事指揮才能,為下文分析取勝原因作伏筆;第三段論述取勝的原因,突出曹劌善於抓住戰機,謹慎而又果斷的戰術思想。
  • 《鄭伯克段於鄢》左丘明
    鄭伯克段於鄢先秦:左丘明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
  • 上聯:「左丘明兩眼無珠」,下聯妙筆生花,太經典了!
    三、左丘明兩眼無珠;趙子龍一身是膽。這副對聯嵌入了人名趙子龍和左丘明,人體名詞「一身」對「兩眼」,膽對珠,副詞是對無。這是清朝考生寫的,諷刺主考官大搞權錢交易,錄取不學無術的有錢人是有眼無珠、目無法紀、膽大包天。四、師臥龍,友子龍,龍師龍友;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
  • 簡學九下《曹劌論戰》
    舊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它與《春秋公羊傳》《春秋轂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記載了春秋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活動及有關言論,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和文學價值,被譽為「百家文學之宗,萬世古文之祖」。
  • 【雅語誦讀】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祿》
    介之推不言祿 左丘明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
  • 魯國史話廿五:左丘明不想講述的3個字,搞懂後,裡面故事還挺多
    莫非左丘明要刻意隱瞞些什麼嗎?我一邊思考著這個問題,一邊還得再去尋找線索,希望能搞清楚這三個字到底是怎麼回事。而我第一個想到的線索,便是從三個字本身含義入手,或許讀懂了字面意思,也就能挖掘出相關內容了。
  • 春秋戰國史五:長勺之戰,曹劌論戰
    這就是著名的論戰《左傳》: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曹劌論戰》全文翻譯
    曹劌論戰                           ——《左傳》 【原文】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
  • 《單子知陳必亡》左丘明
    單子知陳必亡左丘明定王使單襄公聘於宋。遂假道於陳,以聘於楚。
  • 子魚很壞宋襄公很好?我們可能誤解了泓之戰及「戰爭禮」的被破壞
    春秋時期戰爭主要理由是:一、在這場戰役中,宋襄公被看作戰爭禮的最後衛道者,宋國軍事家子魚則被看作是戰爭禮的破壞者。但是實際上,以上觀點並不能成立,理由如下:一、子魚並不是破壞「戰爭禮」的始作俑者。在這場戰役以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戰爭禮」已經遭到明顯的破壞。二、在這場戰役以後,「戰爭禮」並沒有明顯衰弱,反而出現了幾起遵從「戰爭禮」的標誌性事件。也就是說,宋襄公這個反面教材,並沒有起到明顯作用。
  • 《曹劌論戰》背後隱藏的故事:肉食者並不鄙
    【題記】《曹劌論戰》所涉的長勺之戰,應當是取材於歷史事實,具有可信性;然而,《曹劌論戰》的內容,則屬小說故事,不足為信。並且,就左丘明所講的《曹劌論戰》這則故事而言,不同的閱讀者就會有不同的解讀,甚至會有與左氏所理解、所要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反的解讀。如果,你想看到不一樣《曹劌論戰》,就請跟隨本文,從另外一扇窗打開它。【目次】1.《曹劌論戰》原文;2.《曹劌論戰》譯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