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假設 推崇創新

2020-12-24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世紀上半葉,中國學術界對古代中國學問的研究有三個重要的界標:一是晚清最後十年的國粹之學,暗中為民族革命張本;二是「五四」以後「科學地整理國故」運動持續發酵,借用西學方法衡定傳統文化;三是抗戰時期,面臨民族的生死存亡,刺激了學人對中國文化的價值、民族前途等問題的思索。三十餘年間,中國學術界在一輪輪激烈的對話中實現快速的「新陳代謝」。衛聚賢的代表作與主要學術觀點,主要產生於後兩個時期,研究涉獵駁雜,在考古學、民俗學、社會學、文字學、文學等領域皆有所建樹,尤其是他的古史研究,往往有「驚人」之論,呈現出「特異」色彩。

  善於提問 大膽假設

  陳寅恪在《陳垣〈敦煌劫餘錄〉序》中說:「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治學之士,得預此潮流者,謂之預流。」清華國學院是培植學子預此學術潮流的土壤,引導他們深入學術研究的堂奧,自發成立學社、出版刊物以即時、公開表達學術觀點。早在清華學校時,衛聚賢就表現出非凡的魄力,與同學成立「述學會」。置身疑古思潮的洪流,衛聚賢逐漸形成了重視提問、善於提問、大膽假設的治學態度。

  衛聚賢認為,學者的天職就是提出命題。大膽假設使衛聚賢時有創穫。如,他看到在南京發掘的六朝墓中有新發現的石器,此類新石器陸續又在金山、杭州等地有發現,遂提出江南地區有新石器文化的命題,把江南地區古文化的時間大大提前。又如,他判斷成都白馬寺出土物為早期文物,提出巴蜀有與中原地區不同的文明發展線索。儘管他的文章存在證據不足的問題,但是對這一命題的大膽假設使國內外更多學者關注並參與其中。隨著20世紀考古發掘的不斷推進,最終得以證實。

  衛聚賢堅持自己的觀點但也不頑守,自言「是個心地坦白的人,不願自盡,也不受人惡意攻訐,而輕變立場。這是我所抱的治學態度」(《說文月刊》1940年第1卷序),又強調「學問是研究出來的,應有自由發展的餘地,對不對是另外一問題,特別是古史的研究至今在萌芽時期,比如言語,考古到現在還沒有考證清楚,所以我這個意見,也許三五年後自己也要推翻的,但在我還沒有獲得新的見解以前,我仍舊堅持這個主張」(《中國古代社會新論》)。

  做學問要將目標聚焦於解決問題,既不以私心獨佔史料,又要避免將個人情感帶至學術論辯,應以開放的態度對待不同意見。他判斷成都白馬寺出土物為蜀國遺物,提出「巴蜀文化」這一獨立於「中原文化」的概念,當時因為證據不足、論證不嚴等問題,有不少學人提出反對意見,商承祚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衛聚賢一直催促他撰文發表。商承祚說:「聚賢向我徵稿的時候,我就同他說寫一篇《成都白馬寺出土銅器辯》,是同他絕對對立,拿客觀的眼光來判斷,作學術上的檢討,拋棄主觀,不作強詞奪理與人歪纏。他一口允許,並且極端的贊同。時時催促我趕快寫。確實難怪,我是伏波將軍、醫中聖手,是來啟復他的理智,是來醫治他的沉痾,他如何不高興歡迎!」論辯雙方的自信與對彼此的尊重躍然紙上。

  也許是抱持著「提出假設具有非凡意義」的觀念,衛聚賢認為「研究學術只要思想不落伍,方法精密些,就是證據不大確鑿,也可繼續去搜尋,至於結論的不大適當,暫不要管他……研究學術,也應當先有個假設的結論」(《古史研究·第二集》序)。因此,在大膽假設之後,由於論證過程不嚴密,結論往往難以成立,也時常陷入「結論先行」的泥淖。這在其古史研究中尤為明顯,同是畢業於清華國學院的朱芳圃就批評衛聚賢取材不精確,又加以附會,易發生偽造事實、曲解古書、妄立系統等弊端。童書業指出,衛聚賢對《穆天子傳》《山海經》的考證存在過於武斷、倒果為因、謬解古書、穿鑿附會、論據怪誕、妄事臆測六大問題。

  衛聚賢的大膽假設有時等同於大膽想像,他樂於觀察、勤於思考和記錄、善於發現問題、不為陳見所束的治學風格也使其獲得許多寶貴的創見。朱芳圃在批評之餘也讚揚他立論新穎,不為前人陳說所宥;詮釋古書,時有特見,足令抱殘守缺之徒,惕然自省。

  注重史料的採集與使用

  因為善於發現問題,以及由此驅動持續不斷想要解決的探索欲,衛聚賢特別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並不受所謂史料類型的束縛,認為舉凡墓誌、族譜、民俗調查、口述記錄等皆應為我所用。在「處處留心」中發現新的問題,考驗著研究者的智識與眼光。衛聚賢與于右任等探訪石紐,就特別注意採集石斧、陶俑、石刻等資料,同行者作詩調侃說「考古大家衛聚賢,目如電溜口河懸。乘危遠邁羌夷寨,到處逢人問石棺」,地下文物和口頭敘述皆能吸引他留意。

  「處處留心」所潛在累積的「過眼經驗」,為他帶來諸多研究靈感。如對新石器的持續關注與採集,使他判斷「江南地區有古文化」;偶然間看到一些零散的文物繼而又實地探訪,逐步勾勒出「巴蜀文化」的命題;對家鄉古建築的探訪,使他寫出戲曲文物研究的開山之作《元代演戲的舞臺》;在調查山西票號時,除廣泛採集票號合約、號規、紅帳、信稿、帳冊等原始資料之外,還記錄票號人士的口述以及墓志銘等,使《山西票號史》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除此之外,衛聚賢還關注現實社會,勤於動筆,收集、整理了研究民國社會的重要資料,如介紹上海通貨膨脹時期輔幣代價券的流通情況;整理當時各類資料,匯總《九年不食的楊妹》,成為研究民國時期社會生態的鮮活史料。此外,他對當時秘密社會組織的追蹤,至今仍為此領域的重要參考。

  史料的收集、整理,最終是為了更好地運用史料解決問題。衛聚賢主張材料多,議論少,認為讀者從排比的材料中自然能得出結論,反對發空論,強調儘可能查閱、使用一手材料。他的研究常常綜合運用人類學、古文字學、文獻學、神話學、民俗學、地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中國現代考古學興起之初,在考古學與歷史學之間存在壁壘,衛聚賢指出「研究考古的少有研究歷史的,研究歷史的亦少有研究考古的」,然而研究中通常需要同時藉助地上與地下材料來解決問題,「不懂考古學的發掘古物是毀壞古物,不懂社會學的發掘古物是埋沒古物」。史料的搜集、整理是史學研究的基礎,衛聚賢認為學術重在研究,應公布史料,促進共同研究,有時因擔心材料公布不全,他就索性親自做古物的調查與發掘。

  運用歷史統計學整理國學

  材料是研究的磚頭,還需要研究者的設計修建,才能構成牢固的建築。衛聚賢的古史研究,一方面注重歷史地理學、文字學、音韻學,從文法考證古書本等;另一方面,運用統計學的方法來展開研究,可謂其最大特色。隨著西方及日本史學中統計學方法的傳入,至20世紀20年代,中國史學界開始倡導新史學之歷史統計學。衛聚賢在大學時曾學習過統計學,但將統計學運用到歷史研究中,則主要受梁啓超的鼓勵,以研究《春秋》《左傳》《國語》的作期、作地等,最終撰成《古史研究》進入史學研究領域。

  歷史統計學的興起是20世紀初科學主義盛行的結果,「自然科學要試驗,社會科學要統計」。衛聚賢認為,歷史學也有必要藉助統計學的知識來進行「科學地」研究,「社會學需要統計,是大家都知道的;而歷史學需用統計,向來沒人注意,雖有人常喊著:『用科學方法整理國學』的口號,但是作的人很少」(《歷史統計學》自序)。在他看來,歷史統計學是整理國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科學方法,「發表言論,理論也圓通了,證據也確鑿了,但方法不精密,不足以作定論」(《應用統計的方法整理國學》)。

  運用統計學展開研究,除通過統計數據以發現問題外,更重要的目標是通過數據結果推求原因、發現問題,如果將考察時段拉長,則還要分析發生了怎樣的變遷及其理由等,即回到史書中去探尋導致各種作用結果的原因。他在研究中廣泛使用歷史統計學,也因此發現了一些前人忽略的問題,如討論《山海經》作地部分所舉證的23項子題,用統計學的方法歸納《山海經》中的現象、中國的現象、中國以外的現象等,雖然結論多令人難以信服,但這些不同地理分布的統計數據的確提出了關於《山海經》材料來源的一些新問題。除此之外,衛聚賢運用統計學整理晚清民國山西票號、幫會的一些資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934年,衛聚賢的《歷史統計學》出版,包括「歷史統計學」與「中國統計學史」兩部分。曾撰《統計的訓詁學》的胡樸安評價說,「雖一小冊,而開研究歷史者之一新途徑」(《歷史統計學》序)。中國統計學會會長盛俊的評價可為當時歷史統計學的興起作註解,「今以統計方法來治史,矯正向來以文學治史,以人生哲學治史的流弊,不但我國歷史的改造,利賴於此,就是從糾正人心改良社會著想,也是一服對症藥劑」。

  推崇學術創新 專意讀書治學

  衛聚賢曾自言學術研究有三變:在山西信古,在北平、南京疑古,在上海為有信有疑。從心潮澎湃地追隨熱鬧到冷靜獨立地反思,這反映了他的成長曆程。他推崇學術創新,斥墨守成規為懶惰,提出了一些具有開創意義的命題。這份勇氣、自信與篤定,與他在清華國學院短暫卻受益終身的學習經歷密不可分。此外,國學院諸先生言傳身教,鼓勵學子樹立大志向,這樣的氛圍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子獨立的思想與不凡的氣度。

  以學術研究為志業的這份熱情,使衛聚賢即便面臨生活的絕境也未曾停止寫作。雖然他的一些觀點不被學界認同,說他「治學同作文章,都不求甚解,寫了就罷,說完就算,信不信由你,對不對在他」(商承祚語)。然而,他博覽群書,亦為學者所欽佩,「見解不一定全對,甚至有的根本錯誤,但『好學深思』四個字,總可當之而無愧的」(聶崇岐語)。張光直曾言「夠資格稱為書痴的人,才能夠寫考古學史。衛聚賢先生是我的大師兄,他一生以出怪論為著,我一生所最欽佩的讀書最多的人就是他」。衛聚賢以「享清福為死亡的等待」,「我的手腦尚能活動,我就拼命地寫」,至耄耋之年仍快樂於筆耕。朋友眼中的衛聚賢,待人和厚有禮,自奉儉約,他相信「生活簡單了,可以使腦筋簡單;腦筋簡單了,對事業學問要認真負責。若是吃飯菜的樣子太多,調和的味太重了,使腦筋複雜,多方顧慮;平時為滑頭,遇難則想兩方面弔膀子」。

  衛聚賢以「處處留心皆學問,事事如意非丈夫」自警,也因喜愛《水滸傳》中魯智深粗中有細、魯莽卻不失通達,遂用「魯智深」作為筆名,其治學與對待人生境遇的態度可見一斑。回到學術史,細察在20世紀上半葉此起彼伏的論爭中,前輩學人的困惑、思考與行動的展開過程,以及他們的創見或誤區,由此窺探時代、學人與學術風氣遷轉之間的關係,可為不斷縱深推進的學術研究提供借鑑。

 

  (作者單位: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相關焦點

  • 胡適之:對女人也可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嗎
    聯想到這幾天秋水山莊變色事件,我們其實也可以用這八字方針來套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可以嗎?胡適之:對女人也可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嗎 孫昌建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批評家吳亮在杭州西湖邊對著電視鏡頭說,這裡的每一塊磚頭都埋著一段傳說。
  • 劉慈欣提出大膽假設
    早在19世紀50年代,德國數學家喬治·波恩哈德·黎曼就發表了一篇題為《論幾何基礎假設》的論文。這篇論文一經發表就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讀過這篇文章的科學家感嘆道,黎曼為人類研究維度空間提供了一條新途徑。人類的思維將不再局限於二維和三維空間。未來,人類將開始探索四維空間的旅程。
  • 談戀愛就是一個「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過程
    吶,胡適先生是這麼說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遇到喜歡的,我們都會忍不住幻想和對方在一起,談戀愛也會忍不住幻想將來如果可以結婚的種種。其實這就是個大膽假設的過程,也許對方就是那個適合的人選,但這必須通過一個漫長而全面的求證過程才能得出結論。也就是說談戀愛,並不代表你要開始一輩子負責任,而是代表著你要開始求證對方是不是一個值得你為之負責一輩子的對象。
  • 英語口語考試技巧:大膽假設,轉移話題
    你通常可以大膽地假設。比如下圖:總:This picture shows a very common but improper behavior of people travelling around.
  • 曹軒賓表演新作 大膽創新《別君嘆》
    曹軒賓標新立意,大膽創新,對歌詞進行二度創作,邀請李奇為其作詞,黎漢江編曲,編曲上特別採用弦樂四重奏搭配中國傳統彈撥樂古琴,西方古典樂與中國傳統樂碰撞,把不同樂器之間的音色上達到完美的平衡和融合,行雲流水,使之更具畫面感。在唱腔上加入陝西秦腔的演唱方式。曹軒賓人聲起,樂器鋼琴聲,簫聲漸入,迅速帶人進入了惜別惆悵的狀態,大漠黃沙,故人惜別情景再現。
  • 「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專題調研現場會引發全省各界...
    海南日報海口12月17日訊 12月14日,省委、省政府在海口召開「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專題調研現場會,強調全省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的重要論述精神,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奮力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 數學珠峰之黎曼假設
    他是當時公認的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其演講內容大膽、新奇。他要討論的不是那些已被證明的問題,而是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這與人們長久以來所接受的傳統觀念背道而馳。當他闡釋關於數學未來的觀點時,聽眾甚至能聽出他聲音中的忐忑不安。「我們當中有誰不想揭開未來的面紗,探索當今科學的下一步發展歷程,以及在未來幾百年的發展前景和奧秘呢?」為了迎接新世紀的到來,希爾伯特給觀眾列出了 23 道難題。
  • 中英雙語 | 沈曉明:解放思想 敢闖敢試 大膽創新 以思想破冰引領...
    省委書記沈曉明出席活動並講話,強調全省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的重要論述精神,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奮力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沈曉明指出,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多年的發展歷程表明,什麼時候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發展就又好又快;什麼時候思想保守、畏首畏尾、墨守成規,發展就遲滯緩慢。解放思想是敢闖敢試、大膽創新的前提,敢闖敢試、大膽創新是解放思想的結果,沒有思想的解放,就不會有敢闖敢試、大膽創新的勇氣,解放思想的程度決定著工作的力度、改革創新的深度、發展的速度。
  • 鐵雨—一個很有意思的假設
    韓國電影近幾年來的風格十分大膽,政治的、黑幫的、醫療的、恐怖的什麼都敢拍,拍的也確實不錯,水平跟電視劇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但是這部《鐵雨》立意的大膽也真讓我替韓國導演捏一把汗。劇中故事的主線就是朝鮮發生政變,1號生死不明,哪知發動政變者並不是真正的大BOSS,大BOSS利用這場政變消滅了朝鮮1號人物,隨後又暗殺了政變發起者。而這個大BOSS是比1號更加激進的人士,他篡權的原因就是覺得1號在擁有核武器的情況下太軟弱了。
  • 名創優品堅持創新,為每一個用戶提供優質的產品
    在全民網購的新消費浪潮下,這一切看起來是被許可的,甚至是被人們推崇的,被這種新消費主義誘惑的年輕人也是樂此不疲地全身心參與這場購物狂歡。而這也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盲目消費,在沒有思考自己是否可以承擔尾款的壓力就跟風下單。定金一時爽,尾款火葬場,這也是在雙十一全民購物狂歡大背景下生出的話語。而在雙十一快遞高峰到來的同時,伴隨而來的是退貨高峰。退貨高峰為什麼會出現呢?
  • 沙盒遊戲類的大膽創新 手工星球魅力究竟在何處
    在傳統沙盒遊戲創新乏力之時,《手工星球》熱度漸起。在前期幾次測試中,獲得了眾多玩家們的好評與認可,這其中也不乏「籽岷」、「CH明明」等多位沙盒KOL。 那麼,這款承載著廣大玩家期待的沙盒遊戲,它的核心魅力到底在何處?
  • 界面海南晚6點丨聚焦海南:解放思想、敢闖敢試 、大膽創新
    聚焦海南:解放思想、敢闖敢試 、大膽創新12月14日,海南省委、省政府在海口召開「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專題調研現場會,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出席活動並講話,強調全省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的重要論述精神,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奮力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 黃庭堅對蘇軾書法的繼承:創新精神與學問氣節
    他推崇蘇軾書法,亦正是因其「天然自工,筆圓而韻勝」「字形溫潤,無一點俗氣」(《題東坡字後》)。他感嘆東坡書法「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跋東坡書〈遠景樓賦〉後》)黃庭堅論書對學問氣節的重視,與蘇軾別無二致。
  • 關於自己,你的假設是什麼?
    我的假設裡就是「大家會拒絕我」。但是履行主席的職責,官員會議還是要開。我挑出了幾個可能有空閒的時間點供大家選擇,沒想到了大家積極響應和回復,並沒有拒絕我。第一次官員會議順利的完成了。我原來假設拒絕我的場景,並沒有發生。接著2月、3月,大家都是大力支持和響應中順利開了第二次、第三次官員會議。我發現,我錯誤的假設都不是真的。
  • 假設檢驗、Z檢驗與T檢驗
    概述假設檢驗是統計學、分析學和數據科學中的一個關鍵概念了解假設檢驗的工作原理、Z檢驗和t檢驗之間的區別以及其他統計概念介紹冠狀病毒大流行使我們大家都成了一個統計學家。我們不斷地核對數字,對大流行將如何發展做出自己的假設,並對何時出現「高峰」提出假設。
  • 證明黎曼假設
    「 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了(函數域上的)ABC猜想和朗蘭茲綱領的證明,本文我們繼續介紹函數域上的黎曼假設乃至更一般的韋伊猜想的證明
  • p值的局限性 & 貝葉斯假設檢定
    若p值很小,那麼或則零假設為真、並且觀察到與實際觀測數據相同或甚至更極端事件發生的小概率發生了,亦或者零假設被拒絕,效果不為零。由此,p值小於0.05被視為確定實驗結果有效性的一大標準,依照p值來決定拒絕或是無法拒絕零假設。因為這種假設檢定建立在零假設的基礎上,所以被稱為「零假設顯著性檢驗(Null Hypothesis Significance Testing, 簡稱NHST)」。
  • 線性回歸假設檢驗 - CSDN
    在上面公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假設。其中假設的 第二點 和 第三點 可能與現實情況衝突。根據這三個假設我們可以進一步來分析為什麼會存在 x 相同而 y 不同的情況。首先假設模型的 a, b, σ(假設1:隨機擾動項服從的正態分布的方差)是已知的。
  • 《大明風華》圓滿收官,古裝歷史劇的一次大膽創新
    創新敘事,以家寫國引起共鳴歷史劇通常以歷史人物為線索,跟隨歷史發展線索,交織成波瀾壯闊的史詩傳奇。然而,《大明風華》起初並不把重點放在朝堂戲或權謀戲上,反而從朱家人內部的家庭戲出發,從小家見大國。打破框架,一次對歷史劇的探索與實驗除了以家寫國的敘事手法之外,《大明風華》在切入歷史事件的橫截面、挖掘歷史人物的縱深、透視角色的人性上,也做出了一次大膽的實驗。對待歷史戲劇創作的態度,導演及編劇張挺始終秉持著「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
  • 孫立平:張扣扣復仇案中的一個困惑和我的假設
    但對於這些因素,我們可以做一些假設和猜測:1、加劇復仇心理的客觀因素:我們不太能知道在這22年中,仇恨和復仇這樣一種情緒在張扣扣的內心中是如何變化的,但我們可以設想其中一些可能的因素:或是認為對殺死其母的兇手判刑過輕,或是被判刑的罪犯提前出獄,或是經濟補償沒有到位。這都是可能激化仇恨或復仇情緒的可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