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木
來源 | 文娛商業觀察
這場風波,逐漸從一開始由《知否》收官延遲,到後來演變成對平臺「套播」編排體系的爭議。湖南衛視「套播」背後的編排模式究竟是怎樣的?有何創新與不足?
昨晚,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下文簡稱《知否》)終於大結局了,顧家祠堂修繕一新,大家族再次團聚在一起,明蘭與顧二叔,齊衡與申氏,一家人整整齊齊。
就在這一片「平平淡淡」之前,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由《知否》收官和新劇《逆流而上的你》套播引起的爭議依舊還在網上不斷發酵。
不同於以往的劇集更替,這一次,「知否大結局」「知否結局分兩天播」「湖南臺播完知否無縫連接新劇」相關話題詞接連出現在微博熱搜榜上。
原因是湖南衛視在該劇收官之際,將原本可以一天播完的電視劇分兩天播,通過套播新劇的方式編排。
湖南衛視「套播」背後的編排模式究竟是怎樣的?有何創新與不足?
《知否》自開播以來,收視一路飄紅,為湖南衛視新年創造了開門紅。
在充分開發《知否》的剩餘價值這塊,湖南衛視也不遺餘力。從《知否》開播前和開播後發出的追劇日曆來看,仔細比對兩版日程進度,不難發現其中的奧秘。
在原版追劇日曆中,電視劇《知否》共有73集,在2月9日當天可以播完。不久後,追劇日曆更新,《知否》的集數變成了78集,且向後順延了四天。
不少劇迷表示,在每天更新的電視劇中,會出現大量的以「前情回顧」為形式的重複劇情。同時,播出的TV版中集數層次不齊,有的一集長達五十分鐘,也有三十分鐘左右一集的。
討論最多的還是《知否》大結局的套播模式,湖南衛視將《知否》最後的五十分鐘劇情分成兩天播出,大年初八晚播出了35分鐘的大結局上篇,大年初九晚播出了23分鐘的大結局下篇。
為了銜接新劇《逆流而上的你》,《知否》的片尾以及新劇的片頭也被省去,甚至同步砍掉了中間的廣告,完成古裝劇到現代劇的一秒切換,無縫銜接。
在金鷹獨播劇場的編播安排中,周日至周四,每晚20:00播出兩集電視劇,而周五、周六由於播出綜藝節目,每晚在19:30播出一集電視劇。
在部分節慶日時,湖南衛視會根據假期安排,調整自家節目播出時間。今年元旦時,由於國家法定節假日為周日、周一、周二,為此湖南衛視開拓創新,調整出特別編排,讓周五晚間節目順延至周六晚間,周六順延至周日,以至於當晚不少網友感到疑惑,《快樂大本營》怎麼變成周日播出。
過年期間,湖南衛視的編排與平時相比,調整更大。大年三十晚,轉播央視春晚前,19:30湖南衛視播出了不到30分鐘的《知否》;大年初一,播出《四海同春》華人春晚,《知否》停播一天;大年初六晚,由於接到上級任務要求,播出特別節目《長江之戀》,原定20:00播兩集《知否》,臨時調整為19:30播出一集。
之所以可以如此自由地調整電視劇檔期,是因為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向來採取的獨播模式。由於金鷹獨播劇場從不與其他衛視同步聯播,所以電視劇在播出時,享有獨家首發播映權。
此前,《知否》在中國臺灣地區的獨家視頻網站播出方line TV播出時,由於播出進度超前,被湖南衛視進行警告。當時,line TV特意發出正式聲明,聲明中寫道,該劇全世界的首播權利在湖南衛視,待其播出後,新媒體跟播,所播出內容不可超越湖南衛視,且湖南衛視有權自行調整剪輯劇情內容,作為TV版播放。
這種獨特風格的編排模式由來已久。早年間,湖南衛視黃金檔播放綜藝節目為主,劇場安排在後黃金檔,後由於政策規定,黃金檔的綜藝節目不得超過2檔,由此湖南衛視開闢730黃金檔播放電視劇。
後來迫於新的政策規定,黃金檔電視劇不能超過3集,為此大多數衛視都開闢了920節目帶。而湖南衛視另闢蹊徑,在黃金檔電視劇前打造了730節目帶,《變形計》《漢語橋》《少年說》等一大批節目都在這個時間段播出過。
隨意調整的電視劇檔期、時常變換的播出時間、飄忽不定的更新集數、上下調整的編排模式,讓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一直以來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在業內獨樹一幟的創新,也時常讓觀眾感到迷茫,電視劇的播出模式探索仍然任重而道遠。
作為衛視的頭部資源,湖南衛視對於《知否》格外重視。此前坊間盛傳湖南衛視花費8億元天價購買該劇。
此次套播《知否》也並非湖南衛視首度嘗試,同樣為趙麗穎主演的另外三部劇也有過類似遭遇,《陸貞傳奇》套播《愛在春天》,《花千骨》套播《旋風少女》,《楚喬傳》套播《浪花一朵朵》。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十年劇王」之稱的《人民的名義》,開播前後都有套播的經歷。在該劇剛開播的前幾天,由超高收視率的《因為遇見你》大結局套播引出,在《人民的名義》播出大結局時,也同樣採用套播模式引出接檔劇《思美人》。
可是套播的效果卻差之千裡,《人民的名義》被套播,創造了一代收視奇蹟,《思美人》被套播,卻開啟了該劇場長期的萎靡,收視直線下滑。
另一邊,不同於湖南衛視的獨播模式,東方衛視、北京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這四家經常兩兩聯播,這種局面主要形成於「一劇兩星」政策的推行。但是,這種模式雖然不會獨霸專行,卻容易出現平臺斷檔和平臺搶播的負面影響。
上個月,由易烊千璽、黃子韜主演的電視劇《豔勢番之新青年》定檔1月30日在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播出,後由於技術原因,延檔至2月6日,造成兩大衛視劇場斷檔5天,平臺方不忍,後決定延期播出。
另外一種模式是二線衛視與網絡平臺聯合購買大劇資源,其中最主要的示例就是安徽衛視。此前,安徽衛視與愛奇藝合作播出《蜀山戰紀之劍俠傳奇》,視頻網站VIP優先,衛視跟播,隨後網站轉免,這種模式中,傳統的電視臺便失去了主動性。
2018年,在安徽衛視招商會上,《獨孤皇后》作為衛視平臺重要頭部資源,進行多輪招商,最終結果卻不如人意。目前,《獨孤皇后》已經在三大網絡平臺開播,卻未見衛視平臺同步跟播的跡象,讓人唏噓。
總而言之,衛視平臺作為傳統的電視劇播出方,在網絡媒體崛起之際,創新自身播出模式,各有利弊。
一方面,縱使觀眾吐槽,如何編排依舊還是要遵循播出方安排,另一方面,縱使套播新劇,觀眾是否追下去依舊還是看劇集本身的質量。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透視影視熱點,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長按二維碼可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