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去中國化」,蔡當局用盡各種手段,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近日,據一名臺灣網民爆料,自己跟家人去逛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令發帖人驚訝的一幕發生了:臺灣鐵道建設簡介裡已將臺灣鐵路之父劉銘傳換成了日本人長谷川謹介。
對此,臺灣立法委員蔡正元發文反諷道,「臺當局不拜日本人活不下去」?
資料圖:劉銘傳雕像 來源:臺海網
臺灣的鐵路之父是誰?該發帖人稱,自己腦海裡第一個出現的名字就是劉銘傳,他是臺灣首任巡撫。
然而發帖人發現,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的簡介裡,竟然把劉銘傳換成了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該發帖人反問道,蔡政府有沒有在搞「去中國化」,有沒有在進行文化「臺獨」?事實勝於雄辯。
有臺媒報導了此事,稱臺灣的教科書上都寫著1885年清政府改臺灣府為行省,命劉銘傳為臺灣首任巡撫。當時甲午中日戰爭都還沒發生,更別說有「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
據史料介紹,1887年,劉銘傳奏請成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為臺灣鐵路建設的發端,聘請英國人馬迪遜(H.C. Matheson)與德國人白克(Becker)統籌興建,包括臺北往雞籠,臺北經竹塹往臺南兩條路線。
1893年,雞籠至竹塹通車(有一說為1891年通車)。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1895年清政府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
而長谷川謹介於1899年受「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邀請赴臺,並於1906年開始出任「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部長」。距離1893年雞籠至竹塹鐵路通車,已經過了13年(或15年)。
臺博館展示企畫組助理研究員林一宏對此作出回應:從學術觀點而言,過去許多文獻都如此稱呼長谷川謹介為「臺灣鐵道之父」,臺博館文案才引用歷史對他的稱呼,「但未必每人都會同意,特別是有不同史觀的人,就會有不同差異。臺博館將會立即修正這個不夠精準、引起誤會的稱謂。」
看到該爆料後,蔡正元發文諷刺道,臺當局不拜日本人,怎麼過日子,怎麼活下去?
圖片來源:蔡正元臉書截圖
有臺灣網民怒斥蔡當局是日本奴才當政,只能拜日本人。
有臺灣網民認為蔡當局不舔日就全身不對勁。
還有臺灣網民斥臺當局是真正地認賊作父。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截圖
來源:香港新聞網
責任編輯:劉楠楠
如需轉載請註明作者及文章來源。
《通說》
-----------
香港中國通訊社出品
-----------
更多好看新聞,請點擊二維碼,
下載「香港中通社」APP,
玩轉全球華人華僑圈最大的中文互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