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曾擁有一艘航母,取名鎮海號,後來這艘航母結局如何?

2020-12-28 悲秋憶文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第一艘航母是「遼寧號」。不過,其實遠民國的時候中國就已經有了航母,這就是東北王張作霖的航母——鎮海號。那麼,後來這艘航母的下落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張作霖的航母已經晚清到民國的海軍發展故事,讓我們了解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近代史。

在一般人的印象當中,從1840年後開始,中國的科技就遠遠落後於外國了,尤其是武器技術上更是遠遠落後於外國,所以才會在對外戰爭當中「屢戰屢敗」。其實不然,清朝的科技在當時雖然落後,但是武器技術卻未必完全落後於世界。要知道當年左宗棠還挖出來明朝的火炮,威力與當時英國人的威力差不多呢。

而清朝的北洋艦隊更是號稱「世界第九」,「亞洲第一」。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這可能是清朝一貫的「吹牛」,其實不然,當時清朝的北洋艦隊確實是亞洲第一。因為1886年的時候,清朝還仗著自己「船堅炮利」,狠狠的「欺凌了」日本一番,日本人當時打不過清朝,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吞,這就是長崎事件。

大概過程是當時日本邀請北洋艦隊去日本購買生活用品,但是北洋艦隊的「大兵」卻在日本尋釁滋事,日本警察制止了他們。清朝水兵大怒,私下派出400人直撲警察局,同時把軍艦上的大炮啟動了起來,朝著長崎對準,這時候日本的慌了,直接向清朝道歉,並且向清朝賠償了52500元。而李鴻章事後還不無恫嚇的對日本說:

「……開啟戰端,並非難事。我兵船泊於貴國,艦體、槍炮堅不可摧,隨時可以投入戰鬥。」

所以,北洋艦隊亞洲第一,並不是當時人吹的。那麼,有著先進武器的清朝為什麼在甲午戰爭當中大敗,最終又被列強反覆蹂躪呢?這就不是武器上面的問題了,而是清朝本身的問題——慈禧做壽宴把軍費都拿走了,叫北洋軍隊拿什麼與日本人打呢?實際上當時的大多數實權人物都非常重視武器的提升。

比如後來北洋軍閥時期,各個軍閥就相繼購買西方先進武器,在軍事武器上與外國的差距並不是很大。張作霖就是其中一員,之所以張作霖要下血本購買「航母」,原因還是他被吳佩孚的海軍給打「怕」了。當時張作霖與吳佩孚作戰失敗,逃回關外,可是吳佩孚卻命令自己部下的軍艦對張作霖放炮,搞得張作霖狼狽不堪。

因此,回到東北之後,張作霖下決心提升自己的「科技力量」。當時海上最強的戰爭利器當然是航母了,不過外國人也不會把航母賣給中國人。因為中國人戰爭的藝術太強了,弄個火牛陣都把他們搞得灰頭土臉的,要是再給中國人一艘航母,指不定搞出什麼大事情出來呢。不過,這難不倒腦子靈活的張作霖。

為了增強自己的戰鬥力,他到處借錢——當時列強很願意被中國人借錢,因為利潤很高。借到錢之後,他當然也買不到成品的航母,不過他可以買點兒別的什麼東西——比如超大號的商船。當時的德國人剛好就有這樣一艘已經廢棄的大商船,排水量為2708噸,雖然跟真正列強的航母差距有點兒大,但是在軍閥之間打仗卻足夠了。

然後他自己召集中國的工匠,對這艘商船進行了改造,使它變成了一艘軍艦,取名為「祥利號」。這艘軍艦經過張作霖的改造,可以做到同時搭載兩架水上飛機,因此可以構架一座移動的戰鬥堡壘。雖然這些飛機只能攜帶2個小型炸彈,但在當時的中國來說,已經算是一件非常「先進」的武器了。

後來,張作霖憑藉著這樣一艘「航母」,幾乎成了當時軍閥當中的最強海軍。連處在廣東的國民政府,都被這艘軍艦給「迫害」過,而廣東國民政府卻只能無可奈何地抱怨:「東北艦隊深入腹地,毀我精銳,殊堪痛惜。」可見這艘「航母」在當時之風光了。不過,這艘「航母」的結局並不好。

張作霖雖然樂於購買武器,卻不積極治理地方,也不招賢納士,沒有發展屬於自己的人才體系和科技體系。最終在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人炸死。而他的海軍最終也在國民政府的誘惑下投奔了國民政府。1937年9月25日,淞滬會戰打得正激烈,國民政府卻將把這艘軍艦沉在長江以阻止日本海軍進入長江。

由鎮海號的歷史,我們大約可以看出,對一個國家的力量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並不是武器,而是民族自身所擁有的精神、意志、智慧和品德,只有覺醒這些東西,才能夠真正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試想把清政府的北洋艦隊給國民政府,豈會有甲午之敗:如將國民政府的坦克大炮給八路軍,日本人又豈能夠深入中國腹地?

所以,一切的一切,人才是第一的。同時鎮海號還打破了一個謬論: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倘若張作霖有自己製造航母的能力,區區日本,何足道哉?

相關焦點

  • 明明擁有三艘「航母」,卻從不張牙舞爪,義大利軍事力量弱嗎?
    目前航母依然是最強海上戰鬥力,美國在航母領域的優勢無可比擬,其擁有11艘航母,每艘都是核動力驅動。且在美國沒有中小型航母,全部都是大型甚至超級航母,為美國遠洋作戰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美國稱霸全球提供強有力支持。除美國之外,很少有國家能夠擁有多艘航母,雙航母情況也比較少。
  • 心酸,印度海軍高官稱沒錢建第二艘航母,而中國第三艘航母已邁出一...
    甚至連印度擁有的三艘航母,也通通是買的。 印度國產第二艘航母遭遇難產 據悉,印度總統莫迪重新定義「海上」政策,並打算重振四方安全對話機制。這就需要有很強的海上力量作為支撐,而印度目前只有一艘航空母艦,是2013年從俄羅斯購入的45,000噸的「維克拉馬蒂迪亞」號。
  • 二戰英國航母的表現如何?壓制德意海軍,曾派遣艦隊遠赴太平洋
    義大利海軍在此港口擁有戰列艦6艘、重巡洋艦7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61艘、潛艇105艘,其他艦艇69艘,這個規模可不小。地中海的英軍則處於絕對劣勢,參加這次作戰任務的是英國海軍地中海艦隊一艘新入役的航母,即"光輝"號航母,一番精心準備,歷經不少艱難險阻,比如艦載機僅僅21架老飛機。
  • 韓國曾賣中國一艘航母,認為找到了冤大頭,結果中國獲取高額利潤
    儘管彼時西方正在進行對華技術封鎖,但我國還是進口了幾艘航母,其中一艘就是韓國賣給中國的,韓國以為找到了冤大頭,結果我國從中獲高額利潤。 目前我國一共有兩艘航母,一艘是國產航母山東艦,另一艘是在瓦良格號的基礎上改造而來的遼寧艦。
  • 印度眼紅中國又想造第2艘國產航母,等它造出來中國就5艘航母了
    已經到2020年年底了,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看來還是沒辦法服役了。但是印度並不死心,看著隔壁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已經編隊執行任務,第三艘航母也即將建好,印度眼紅也提出了自己的三艘航母之夢,從英國買一艘、從俄羅斯買一艘、自己再造一艘。
  • 巴西聖保羅號航母,不是在修理,就是在修理的路上
    世界上擁有過航母的國家並不多,而在第三世界國家就更少了,不過仍然有幾個國家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航母並加以使用,巴西就是其中一個,並且擁有較為豐富的使用經歷。在巴西的航母歷史上,聖保羅號航母曾讓巴西上下興奮不已,畢竟該航母較之前的二戰英國貨要靠大得多,戰鬥力也要強得多。
  • ...日本航母炸一次即沉,5分鐘就沉了3艘,美約克城號航母炸3次才沉
    1942年6月4日,從美國企業號航母上起飛的33架「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分成2個中隊分別攻擊日本的赤城號航母和加賀號航母,接踵而來的17架從約克城號航母上起飛的「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攻擊了蒼龍號航母,短短5分鐘,在美軍的一次攻擊下,日本的三艘航母被徹底炸毀,全部報銷。
  • 印高官稱沒錢建第二艘國產航母,印媒不幹了:中國正在造新型航母
    印度《TheWeek》網站9月17日發表文章,認為印度第三艘航母(也是第二艘國產航母)建造計劃的擱置將影響印度海軍的「藍海」作戰能力。作者是印度海軍情報局的前首席主管,曾在印度內閣秘書處任職。[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INS維克蘭特號(IAC-1)離建成還早]文章稱,看起來印度似乎要放棄第二艘國產航空母艦的計劃,而中國正準備讓其航空母艦打擊群衝入印度洋地區(IOR)。
  • 美軍16艘航母殺來,日軍卻只有4艘航母,雷伊泰灣海戰結局早已註定
    米切爾仍然指揮被分為4個航母戰鬥群的第38特混艦隊,旗下有8艘航母,「列剋星敦」號、「黃蜂」號、「大黃蜂」號、「漢考克」號、「無畏」號、「埃塞克斯」號、「企業」號和「富蘭克林」號,還有8艘輕型航母:「蒙特利」號、「卡波特」號、「考彭斯」號、「獨立」號、「蘭利」號、「普林斯頓」號、「貝洛伍德」號、「聖哈辛託」號,外加6艘戰列艦、15艘巡洋艦和60艘驅逐艦。第3艦隊航母上共有1000架飛機。
  • 中途島戰役,日本航母一炸就廢,被擊沉4艘,為何美航母堅不可摧
    在中途島海戰中,美國從天而降的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機群幾乎是在瞬間就投彈命中了日本海軍的「赤城」、「加賀」、「蒼龍」三艘航母,一舉奠定美海軍中途島海戰大勝利的基礎。最終在這場具有轉折點意義的大海戰中,日本損失了四艘航母,而美海軍只損失了一艘航母。
  • 軼事丨巴西買航母像「撿漏」,1.5億採購3艘二手航母
    到了1969年,再次從荷蘭引進了一艘"巨人"級輕型航母,並更名為"五月二十五日"號。這兩艘均為英國製造的航母,長211米,寬24米,滿載排水量1.8—1.9萬噸,最多可搭載50架艦載戰鬥機。雖然只是"二手"航母,但是也讓阿根廷在短時間內擁有了雙航母編隊。只不過,這個局面維持了僅僅一年左右,"獨立"號就因為設備過於老化,在1970年宣告退役。
  • 真正的海軍強國名不虛傳,同時開建2艘航母,沒幾百億下不來
    美軍實力強大毋庸置疑,尤其是美國海軍,在很多國家還在為如何建造航母而困擾的時候,美國早已擁有了11艘核動力航母。這11艘核動力航母被部署到全球各重點海域,光是太平洋地區就部署了4艘航母,不過最近一段時間受到疫情的影響,美軍大部分航母都無法正常部署,直到最近一段時間美國才因為某些原因再次在太平洋展開軍事行動。
  • 二戰時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擁有25艘航母但大多數被擊沉
    曾在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聯合艦隊」 世界上曾經大規模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到目前為止只有三個:從數量和戰績上來說,位居第一的當然是美國,二戰末期曾擁有近百艘航空母艦,其次是英國,第三就要數到日本了。到二戰結束時為止,日本海軍先後擁有並服役過25艘各種類型的航空母艦。
  • 印度國產航母本月系泊試驗,網友:能趕在中國第三艘航母前服役?
    印度曾經是二戰後在亞洲第一個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一時間風頭無兩,在2006年,印度急匆匆開始建造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不過雖說是國產航母,但是藍圖是法國設計的,還有部分設計是義大利完成的,建造航母的特種鋼也是進口的,像雷達系統、武器系統、艦載機、燃氣輪機等也是秉持著「拿來主義」。
  • 巴西發展航母就像「撿漏」,先後採購3艘航母,花費不足1.7億美元
    到了1969年,再次從荷蘭引進了一艘"巨人"級輕型航母,並更名為"五月二十五日"號。這兩艘均為英國製造的航母,長211米,寬24米,滿載排水量1.8—1.9萬噸,最多可搭載50架艦載戰鬥機。雖然只是"二手"航母,但是也讓阿根廷在短時間內擁有了雙航母編隊。只不過,這個局面維持了僅僅一年左右,"獨立"號就因為設備過於老化,在1970年宣告退役。
  • 航母賣出白菜價,巴西唯一航母遭賤賣,還好當初選擇了瓦良格
    120多萬就可以買下一艘航母,你能想像到嗎?如此白菜價的航母是如何遭到巴西的嫌棄?巴西的航母夢又是否能繼續?航母作為海上重器是很多國家夢寐以求的武器。巴西作為南美洲大國自然也不例外。雖然巴西自己的實力不允許,但巴西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航母夢」。
  • 蔣家嫡系宋楚瑜之父曾是張學良部下,服役東北軍航母
    東北軍倒是沒有今天遼寧號那種正規的航空母艦,卻有兩艘使用水上飛機的母艦——鎮海號和華甲號。中國海軍史專家陳悅先生在接受採訪時曾經提到這兩艘軍艦的來歷:「由於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吃夠了艦炮轟擊的苦頭,張作霖對發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有著深刻而又清醒的認識,隨即命令自己的愛將沈鴻烈牽頭組建東北海軍。
  • 印海軍參謀長:海軍一直在尋找第三艘航母
    作為南亞地區的大國,以及戰後亞洲最早裝備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其戰鬥力無疑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如何自主建造航空母艦無疑不是一件老大難的問題。而且現在,印度顯然是已經不再滿足於當年的老舊航母了,不僅正在建造第一艘國產航母,而且還打算找尋第三艘航母,但是,印度花了20年的時間都沒有搞定一艘國產航母,難道還想接著建第二艘?
  • 擊沉一艘美國航母的難度有多大?其實是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如今國際社會中,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就好比美國,二戰時期的美國正是因為有了強大的軍隊、武器才獲得了更多的戰後利益,這也是後來美國經濟騰飛的根本原因之一。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開始大力發展國防軍工,其中海軍建設更是重中之重。
  • 印海軍一直在尋找第三艘航母?尼泊爾學者:印度跳不出中國的手掌心!
    作為南亞地區的大國,以及戰後亞洲最早裝備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其戰鬥力無疑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如何自主建造航空母艦無疑不是一件老大難的問題。 而且現在,印度顯然是已經不再滿足於當年的老舊航母了,不僅正在建造第一艘國產航母,而且還打算找尋第三艘航母,但是,印度花了20年的時間都沒有搞定一艘國產航母,難道還想接著建第二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