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聯合艦隊」
世界上曾經大規模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到目前為止只有三個:從數量和戰績上來說,位居第一的當然是美國,二戰末期曾擁有近百艘航空母艦,其次是英國,第三就要數到日本了。到二戰結束時為止,日本海軍先後擁有並服役過25艘各種類型的航空母艦。
經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兩次勝利,日本海軍逐漸壯大。花費了三十年窮兵黷武的時光,日本終於在太平洋戰爭前夕將自己的海軍發展到了當時美國海軍力量的70%。這個「七成兵力」使得日本軍國主義者感到有了和美國開戰的資本。當時在太平洋上,日本海軍的「聯合艦隊」擁有10艘航空母艦,而盟國方面僅有美軍的3艘和英軍的1艘。日軍佔有明顯的局部優勢。1941年12月7日的偷襲珍珠港之役,日軍調集6艘航空母艦參戰,這是日本海軍的最後一次重大勝利,日軍在太平洋上的局部優勢進一步擴大。不過這次勝利為日本海軍開啟的卻是地獄之門。
1942年6月初的中途島之戰,日本「聯合艦隊」出動185艘艦艇,包括8艘航空母艦,525架戰機,美軍只有3艘航空母艦,卻出人意表以弱勝強,日軍兩天內損失4艘主力航空母艦,「聯合艦隊」從此盛極而衰,再也未能恢復元氣。1944年6月的馬裡亞納群島之戰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的航空母艦之戰,雖然日軍仍能夠調集9艘航空母艦參戰,但此時他們面對的已經是美軍的24艘航空母艦了。此戰日軍再遭敗績,又損失3艘航空母艦。
日本海軍25艘航空母艦的下場:
祥鳳號,滿載1.4萬噸,1942.5.8.,被美國航空母艦擊沉
赤城號,滿載4.3萬噸,1942.6.4.,被美國航空母艦擊沉
加賀號,滿載4.4萬噸,1942.6.4.,被美國航空母艦擊沉
蒼龍號,滿載2.0萬噸,1942.6.4.,被美國航空母艦擊沉
飛龍號,滿載2.0萬噸,1942.6.5.,被美國航空母艦擊沉
龍驤號,滿載10600噸,是一艘輕型航母,1942.8.24.被美國航空母艦擊沉
衝鷹號,標準1.8萬噸,是由郵輪改造而成的輕型護航航母。1943.12.4.,被美國潛艇擊沉
翔鶴號,滿載3.3萬噸,1944.6.19.,被美國潛艇擊沉
大鷹號,滿載3.8萬噸,1944.6.19.,被美國潛艇擊沉
飛鷹號,滿載2.9萬噸,1944.6.20.,被美國航空母艦擊沉
大鳳號,標準1.8萬噸,1944.8.18.,被美國潛艇擊沉
雲鷹號,標準1.8萬噸,1944.9.16.,被美國潛艇擊沉
瑞鶴號,滿載3.3萬噸,1944.10.25.,被美國航空母艦擊沉,上圖為瑞鶴號航母剛服役時的照片和被擊沉時的照片。
瑞鳳號,滿載1.4萬噸,1944.10.25.,被美國航空母艦擊沉
千歲號,滿載1.5萬噸,1944.10.25.,被美國航空母艦擊沉
千代田號,滿載1.5萬噸,1944.10.25.,被美國航空母艦擊沉
神鷹號,標準1.8萬噸,1944.11.17.,被美國潛艇擊沉
信濃號,滿載7.3萬噸,1944.11.29.,被美國潛艇擊沉
雲龍號,滿載2.3萬噸,1944.12.19.,被美軍飛機擊沉
龍驤號(原大鯨號),滿載1.7萬噸,1945.3.19.,被美軍轟炸機重創,次年報廢
海鷹號,滿載1.7萬噸,1945.7.24.,被美軍飛機擊沉
天城號,滿載2.3萬噸,1945.7.24.,被美國潛艇擊沉
島根丸號,標準1.2萬噸,1945.7.24.,被美國航空母艦擊沉
鳳翔號,滿載1.0萬噸,1947年報廢
隼鷹號,滿載2.9萬噸,1947年報廢
此外還有至少9艘航空母艦尚未建成,後被報廢或取消,未計入上述25艘中。所謂「被航空母艦擊沉」,通常是指在航母對戰中,被對方艦載戰機攻擊而沉沒。
到太平洋戰爭後期,日軍「聯合艦隊」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建造航空母艦和艦載戰機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被擊沉擊毀的速度,日本海軍不得不接管了多艘建造到半途的大型商船、油輪等,將它們改建成航空母艦,倉促投入戰鬥。而技術人員的培訓無法一蹴而就,燃料緊缺又使得日軍無法進行必要的實戰訓練,結果航空母艦這樣複雜的戰爭機器有時竟只能靠生手和文職人員操作。最典型的是「信濃號」,這是日本建造的最大噸位的航空母艦,它在第一次航行時就遭遇一艘美軍潛艇,潛艇向它發射了6枚魚雷,4枚命中,「信濃號」上的生手和文職人員缺乏應對經驗,亂成一團,致使「信濃號」7小時後沉沒。類似的還有「雲龍號」,入役數月,沒有一架艦載戰機升空過,就被美軍飛機炸沉。
日本25艘航空母艦中命運最好的是「鳳翔號」,它開工雖晚於英國的「競技神號」,卻更早竣工(1922年底),於是竟享有「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之譽。參加過中途島之戰,後來一直用作訓練艦,故得免於葬身海底,至1947年報廢拆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