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海軍的大起大落,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窮

2021-02-07 卑職以為






「去看看加利福尼亞的煉鋼廠,看看德克薩斯的油田,然後你就會明白,日美開戰,日本必敗。」

——山本五十六

2019年11月8日,由伍迪·哈裡森主演的好萊塢戰爭大片《決戰中途島》上映,這部表現二戰中太平洋戰場關鍵戰役的電影,無疑是對這段歷史的精彩還原。(筆者提示,先看《珍珠港》再看這部《決戰中途島》效果更佳)我們回到真實的歷史中去,毫無疑問日軍在中途島的慘敗令其在戰爭前期的優勢提前結束,就這場戰役而言,使日軍失敗的並不是物質上的貧窮,而是多年來形成的窮人思維。太平洋戰爭前,日本是窮國,美國是富國,窮國想打贏富國一定不能把戰爭拖得太長,無論是在戰線上,還是在時間上。當與美國開戰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時」,日本海軍中明白美日差距的山本五十六大將就知道與美國開戰的結局:「若讓美國可怕的工業能力完全啟動,日本必敗無疑,而日本唯一的機會只能是賭一把。」他賭贏了,日本偷襲珍珠港讓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

▲日軍偷襲珍珠港

如果一個賭徒連贏三局,他就不會再認為自己能贏是因為運氣好,而把贏得賭局這件事歸因於他自身的某種特殊能力。此時的日本就是這樣,1894年的甲午戰爭,日本賭上國運與實力更強的清廷開戰,他們贏了;1904年的日俄戰爭,日本又一次壓上全部籌碼,結果重創當時的世界第三的俄國海軍(直接打垮了俄國太平洋和波羅的海兩大艦隊),日本又贏了;再加上1941年成功偷襲珍珠港,日本三次以小博大,三次豪賭國運都賭贏了。

▲山本五十六(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國海軍大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偷襲美軍珍珠港和發動中途島海戰的謀劃者

所以,不管是因為之前總能贏得國運賭局給自己增加了自信,還是因為山本五十六出於儘可能讓戰爭快些結束的考量,最終結果是山本五十六希望再賭一次國運,如果勝,美國太平洋艦隊徹底覆滅,太平洋盡入日本之手。但如果輸了呢?輸這個假設似乎不在山本五十六的考慮範圍內,或者山本五十六已經考慮清楚了一切,仍然認為這是最優選項。之所以把中途島海戰說成一次賭局,是因為山本五十六壓上了幾乎全部家底:運輸艦、輔助艦在內共200餘艘,其中航空母艦8艘(艦載機400多架)、戰列艦11艘、巡洋艦23艘、驅逐艦56艘、潛艇24艘。

▲美國太平洋艦隊彩照

與日本海軍差不多,美國太平洋艦隊共出動:航空母艦3艘(艦載機230多架)及其他作戰艦艇約40多艘,另外中途島上還有陸基飛機近100架,19艘潛艇則被部署在中途島附近海域。雙方實力對比,日本海軍還要佔據一定的優勢,但日軍的優勢不能說是壓倒性的。面對偷襲珍珠港帶來的短暫優勢,山本五十六希望這個優勢在中途島海戰中被充分發揮出來,為此,他為這場即將到來的戰役做了精密的戰略部署:首先,山本五十六命令向井一二三海軍少佐指揮的舞鶴鎮守府第三特別陸戰隊約600人負責在基斯卡島登陸,作為佯攻。在此之前,由小松輝久海軍中將指揮先遣偵察編隊已經在中途島與夏威夷之間建立三道潛艇警戒線,偵察美軍的動向。

▲日軍突襲中途島美軍計劃

主戰任務由南雲忠一中將所率領的機動編隊執行:南雲忠一的機動編隊上有四艘主力航母: 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而山本五十六自己所率領的主力艦隊則埋伏在距離中途島約300海裡以外,擁有航空母艦1艘,戰列艦三艘:大和號、長門號、陸奧號。以靈活應對戰場上可能出現的局面。

▲「大和號」戰列艦

日軍對於阿流申群島佯攻會吸引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艦隊,而後日本的中途島進攻部隊大舉進攻中途島,美國太平洋艦隊必定回援。而當美國太平洋艦隊到達中途島附近海域時,日軍已經拿下中途島,而此時出現在中途島海戰中的美國太平洋聯合艦隊將會與日本聯合艦隊遭遇,日軍將用艦船的優勢徹底擊潰美國太平洋艦隊。一旦山本五十六的戰略達成,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力量徹底瓦解,日本可以佔領夏威夷。而後以進攻美國西海岸為威脅,迫使美國與其談判,從而達成兩個戰略目標:

2.迫使美國繼續出售給日本戰略物資,以維持在東亞的侵略戰爭。

▲二戰時期,美國海軍使用的密碼機

現在來看,山本五十六的計劃不可謂不全面,但是,他漏算了致命的一點:日本海軍主要通訊系統JN-25的密碼已經被美軍破譯,日本進攻中途島的計劃已經全部被美軍所獲悉。獲悉日本戰略計劃的美軍立刻做出反應:首先,加固中途島防禦工事,在中途島加派戰機;其次,全力搶修在之前的「珊瑚海海戰」中受到重創的航空母艦「約克城號」。

▲約克城級航母之「約克城號」

山本五十六之所以認為南雲忠一的機動編隊能夠獨立完成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任務,原因就在於在日本海軍所設想的美國太平洋艦隊能夠參戰的航空母艦隻有兩艘:大黃蜂號和企業號。按照日本人的設想,已經在珊瑚海海戰中被打殘的「約克城號」航母斷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搶修,重新趕往戰場。所以,在航空母艦「4∶2」的情況下,南雲忠一的機動編隊應該可以十拿九穩,而實際情況卻是「4∶3」,這樣一來,南雲忠一的優勢便沒有那樣大。這場戰爭很可能演變成一場勢均力敵的惡戰,但這些日軍渾然不知。1942年6月4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按計劃逼近中途島,南雲忠一中將命令航母上的戰鬥機編隊列隊起飛,日本轟炸機在著名的零式戰機的護航下執行轟炸中途島的命令。

▲「零式」戰鬥機

事先知曉日軍進攻計劃的美軍立即做出反應:島上戰機立即升空迎戰,加固過的地面基地上的防空火力立即開火,儘管如此,美軍「臨時抱佛腳」式拼湊起來的飛機仍然不是日軍零式戰機的對手。日本轟炸機得以對中途島上的美軍基地進行轟炸,但是由於工事經過加固,第一波攻擊未能徹底摧毀中途島上所有武裝,第一波攻擊編隊返航,第二波攻擊編隊蓄勢待發。與此同時,美國太平洋艦隊正悄悄接近南雲忠一的機動編隊,美軍試圖在距離100海裡左右起飛航母上的轟炸機以炸沉日本航母。

▲中途島海戰

但此時,南雲忠一對此一無所知,在他的預想中,美國太平洋艦隊根本不會在此時出現在中途島海域。美國太平洋艦隊距離南雲忠一艦隊約200海裡時被日本偵察機發現,日本偵察機電告南雲忠一發現美國艦隊,南雲忠一不得不改變原有戰略目標,迎戰來自海上的威脅。發現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南雲忠一當時的處境略顯尷尬:第一波轟炸中途島的飛機編隊已經返航,正盤旋於航母附近,此時是油盡彈少,需要立即降落加油裝彈。而第二波轟炸機編隊正於甲板上待命。

▲南雲忠一(1887年3月25日-1944年7月6日 )

此時,南雲忠一必須做出抉擇:是讓甲板上轟炸機立即起飛轟炸美軍航母,還是讓將甲板上飛機撤下,由第一波飛機加油裝彈後執行轟炸美軍艦艇的任務。這個問題在我們看來不是個問題,當然是直接起飛甲板上飛機更加省時迅速,但是,這中間有一個問題:如果起飛甲板上的轟炸機立即執行轟炸任務,這波日軍轟炸機將在沒有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去轟炸美軍艦隊,這樣這些轟炸機將在沒有掩護的情況下面對美國戰機和艦炮,損失必定較大。如果此時戰艦上的人是總指揮山本五十六,以他的賭徒性格,他大概會下令轟炸機不需要護航直接轟炸,因為在這場豪賭中,現在正是關鍵時刻,現在不「梭哈」何時「梭哈」?

▲南雲忠一的坐艦「赤城號」航空母艦

但此時的南雲忠一中將卻偏偏是個猶豫不決的人,在面臨關鍵抉擇時,他骨子裡的窮國思維佔了上風,他害怕損失太多飛機;於是,南雲忠一決定:甲板上的飛機撤下,空中飛機降落加油,裝彈後組成正規戰鬥編隊後執行轟炸任務。與日軍相反,當日軍偵察機被美軍發現後,美軍知道行動已經暴露,必須立即行動,斯普魯恩斯少將立即命令「大黃蜂號」和「企業號」上所有魚雷轟炸機、俯衝轟炸機以及戰鬥機起飛轟炸日本艦隊。

▲大黃蜂號(CV-8)航空母艦

當美國第一批魚雷轟炸機達到時,日本人正手忙腳亂的降落飛機、加油、裝彈。好在魚雷轟炸機較為笨重,日本的航母護航編隊和空中護航的零式戰鬥機戰鬥素養都較高,美國的魚雷轟炸機紛紛被擊落,並沒有對於日本航母造成傷害。但是,這些低空的魚雷轟炸機將日軍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低空,高空的俯衝轟炸機呼嘯而下,迅速向赤城號、加賀號兩艘航母上投下炸彈,而更要命的是,此時這兩艘航母上加油裝彈的工作正緊張的進行著,此時的航母完全就是火藥桶。

▲「加賀號」航母

幾顆炸彈下去,赤城號、加賀號兩艘航母沉沒,整個過程前後只有5分鐘。隨後,美軍轟炸機又撲向蒼龍號,17架從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接連向蒼龍號上投下炸彈,蒼龍號起火。此時的南雲艦隊只剩下「飛龍號」一艘航母,接到三艘航母受重創失去戰鬥力的情報後,「飛龍號」航母指揮官山口多聞明白,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手一搏了。

▲山口多聞(1892年8月17日-1942年6月6日)

山口多聞下令:所有飛龍號上的艦載機起飛,「飛龍號」放棄戰鬥機護航,所有能參與戰鬥的飛機全部去尋找美軍航母,並盡最大可能給美軍造成最大傷害。山口多聞的戰略取得了一定成功,「飛龍號」上的艦載機發現並成功擊沉了美軍航母「約克城號」。但放棄戰機護航的「飛龍號」也很快被「大黃蜂號」和「企業號」上起飛的轟炸機擊沉。南雲的機動編隊被徹底擊潰,美軍取得階段性勝利後見好就收,山本率領的由一艘航母和3艘巨型戰列艦組成的主力編隊沒有找到與美國太平洋艦隊交手以挽回敗局的機會,中途島海戰塵埃落定。日軍損失四艘航母,美國只損失一艘,日本徹底擊潰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計劃落空,自身實力大幅受損。更關鍵的是,日本沒有達成速勝的戰略目標,美國可怕的工業部門開始啟動,大量飛機、艦艇源源不斷投入戰場(在二戰期間,美國共生產了102,000輛坦克,230萬輛各類道路車輛;各類軍用飛機生產了30多萬架;建造的兩棲艦和航空母艦數量為140艘,巡洋艦和驅逐艦的數量大約是500艘),日本再無翻盤之可能性。正如開篇所說,日本這個弱者想戰勝美國這個強者,它只能去賭,賭就需要壓上全部身家去全力爭取勝利,換句話說,弱者必須集中所有力量以爭取在對強者的某個局部產生優勢。就像薩爾滸戰役中,明軍雖然兩倍於努爾哈赤軍,但努爾哈赤採用集中全部兵力各個擊破的方式戰勝明軍,每個局部戰鬥中後金軍隊都佔優勢。▲薩爾滸戰役山本之間的戰術就是如此:孤注一擲偷襲美國珍珠港,中途島海戰時,日本人原本也想這樣做,賭上全部身家徹底擊潰美國太平洋艦隊;但是,在面臨集體抉擇時,我們發現南雲忠一這個賭徒太過畏首畏尾,他顧及飛機的損失,在發現美國艦隊後沒敢下令日軍轟炸機在沒有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出擊,結果貽誤戰機,滿盤皆輸。由於當時的戰局變化過快,南雲忠一難以再去做冷靜的思考,只能下意識的做出反應,日本這個窮國(相對於美國而言),他骨子裡的窮國思維使其在最該「梭哈」的時候沒有「梭哈」,或者說捨不得「梭哈」。

▲美軍的俯衝轟炸機「點燃」布滿炸彈和燃油的赤城和加賀兩艘航母

中途島海戰是一個弱者想以豪賭的方式打敗強者,但在賭博時又不敢徹底攤牌最終輸掉賭局的故事。而弱者如果一旦決定要以賭博的方式打敗強者,就必須時時刻刻以最大的風險去搏最大的收益,稍有猶豫就是萬劫不復。當然,即使一直貫徹這樣的方針失敗也是大概率事件。日本在理智上明白:戰爭拖得越久對自己越不利,只能靠「賭」以換取可能的勝利機會,但在具體問題上,窮國思維則像影子一般伴隨著它,在不經意間就會把它拉入失敗的深淵。換個角度去想,日本失敗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它為勝利增加了不該有的附加條件,其必須同時達到佔領中途島和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兩個戰略目標,附件條件越多,達成目的的難度就越大,而為了達到複雜的目標就必須制定更加複雜而精確的計劃。但計劃越精確其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就越差,正是這些複雜的計劃安排令日軍在珍珠港所取得的暫時性優勢,在中途島輸的精光。所以,或許對於弱者來說:目標明確,一條道跑到黑可能恰恰是最好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日本陸軍與海軍,到底有什麼刻骨仇恨,竟然相互挖坑,視為仇寇!
    日本陸軍和海軍在二戰時候存在嚴重的不合,這是公開的事實,產生這樣的結果背後肯定有很多的原因,在明治天皇掌握實權以後,日本開始了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在這場運動期間,日本組建了新式陸軍和海軍。陸軍高層基本上都是長州藩出身的將領,至於海軍將領則差不多都是薩摩藩將領。
  •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實力和英國相比,有哪些差距?
    另外,有的人提到的從印度來,我覺得可笑,因為並不是由印度的造船廠建造的,充其量印度只有船塢進行維護吧,所以這點上還是欠考慮。艦隊的配置裝備都是由他的作戰任務決定的,對於RN來說,他的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在大西洋上圈住德國艦隊,保障自己的運輸線。不管多麼狼狽,在2次世界大戰中RN都履行了自己的職責,最典型的就是日德蘭海戰和圍殲俾斯麥號。
  • 網友戲稱「吳青峰比李榮浩還狠」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窮啊
    其實,包攬一首歌曲幾乎所有流程的歌手也並不是沒有,比如李榮浩的《少年有為》就曾經因為這個事情上過熱搜。李榮浩也是包攬了這首歌的所有流程,從作詞作曲到後期製作。不過,吳青峰因為比李榮浩多了一個封面繪圖,所以大家紛紛戲稱「吳青峰比李榮浩狠」!對於李榮浩和吳青峰來說,比狠其實並非他們的本意,因為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窮!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話說軍世】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最然已經不再是決戰的主力艦,不過作為大炮巨艦的威風尤在,其艦員一般都在2000人左右,而二戰中,損失了絕大多數戰列艦的舊日本海軍,其戰列艦艦長一般都是什麼級別的軍官呢?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早期舊日本海軍戰列艦的艦長,大多由大佐擔任,不過二戰時代,舊日本海軍的軍銜,實際上是將官、上長官(同佐官)和士官(同尉官)等劃分,因此還有些稱呼不容易理解;其實不只是戰列艦,重巡洋艦、輕巡洋艦甚至是航空母艦的艦長,一般都是大佐擔任。
  • 甲午痛,二戰恥,中國海軍站起來!
    日本戰列艦二戰時的日本,在整個亞洲它的海軍幾乎是無敵的。有強大海軍的國家,其陸上力量一般基本持平,所以,它敢於挑戰當時一切海權很弱的周邊國家。二戰全面爆發前,日本海軍擁有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6艘,巡洋艦37艘,驅逐艦122艘,潛水艇 62艘, 實力與當時的美軍相當。
  • 二戰日本著名重型妙高級巡洋艦爪哇海戰日本帝國海軍的最後完勝
    說到二戰時期日本不可一世的海軍力量,曾經最高綜合噸位達到120萬噸位列於世界第三,但日本海軍在二戰太平洋戰役的亮點確實不多,1941年日本帝國聯合艦隊的實力達到了巔峰時期,卻陰差陽錯的正面挑戰了,當時位於美洲的第一軍事強國美國太平洋艦隊,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行在一次無差別擴大,世界上100多個國家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絞肉機之中,日本海軍在巔峰時期的唯一作為就是主動出擊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
  • 二戰前日本海軍實力到底如何?英美說他是世界第四,是有根據的
    如果從這幾個方面看,二戰時日本海軍實力已經居世界前列了。一、目的明確的訓練日本海軍在發展過程中比較重視訓練的,從幾個現在可以查到的資料可以看出,他們有明確的訓練目標和近似實戰的訓練要求。日本海軍二戰前已經重視航空兵的訓練,他們的小澤治三郎就是航空兵訓練與使用的行家。在一次近似實戰的演習中,他訓練的航空兵以掠桅轟炸的方式震驚了聯合艦隊指揮部,堅定了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的決心。
  • 二戰日本陸海軍結的梁子:陸軍營養不足得病,海軍把糧食扔進大海
    受種種因素影響,一國的各大軍種間雖然會存在爭鬥,但在國家被捲入戰爭的情況下,幾大軍種必定會擱置爭議一致對外,因為此時國家利益才是第一位的。然而日本這個奇葩的國家卻恰恰相反,在二戰期間,日本的海軍和陸軍依舊矛盾頻出,其具體表現簡直讓人大跌眼鏡。日本海陸兩軍的恩怨並非在建立軍種後才有的,其對立原因有很深的歷史淵源。
  • 二戰十大戰列艦,比比海軍戰鬥力
    二戰十大戰列艦,比比海軍戰鬥力戰列艦曾經是人類創造出的最龐大、最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二戰,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臺,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今天為大家盤點二戰中最為強勁的十艘戰列艦。
  • 二戰前七大主要參戰國海軍實力排名
    只是此時英國海軍痴迷於自己巨艦大炮的威力,對潛艇和海軍航空兵發展不足,加之作戰區域涉及幾乎大西洋、地中海、南太平洋等地,在二戰中同時要面對德意日三國,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後取得了勝利。但是當二戰開始後,雖然在太平洋損失了數艘戰艦,但是美國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很快就為美國海軍提供了更多更先進的戰艦,也使得其得以後來居上超過在戰爭中損失慘重的英國海軍。
  • 二戰時最大的潛艇,日本海軍當時最好武器之一,伊-400潛艇
    在二戰期間,大洋深處的「狼群戰術」被德國發揮得淋漓盡致,作為軸心國的日本,在潛艇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日本就曾在二戰的時候,造出了當時最大潛艇伊-400潛艇。伊-400有多大呢?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也讓日本走上「工業時代」,從而進行了對外的侵略和擴張。日本在20年代末期就進行了潛艇的研究,當時泰國和日本的關係走到很近,從日本買走的幾艘潛艇,也讓當時泰國的潛艇部隊成為了「亞洲第二」。這說明當時日本在潛艇製造的水平還是非常先進的。
  • 二戰日本海軍:擁有14級型號繁多,數量龐大的驅逐艦群
    二戰前,由於受到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日本海軍重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8萬噸,輕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萬噸;此外,對於日本海軍的潛艇和驅逐艦噸位總和,包括排水量與艦炮口徑也做出了相應地限制。
  • 強國中的最弱海軍:二戰蘇聯海軍
    【話說軍世】在蘇德戰場上,前期被德國壓制在首堵門口奮力搏戰的蘇軍,中後期實現反轉,將德軍一路打回了老家,但是在戰爭過中的蘇聯海軍卻表現的「渺小」了不少,同樣作為二戰的軍事強國,相比其他參戰國的海軍堪稱「最弱」。
  • 二戰日本海軍的噩夢!中途島之戰一戰成名,戰功赫赫命運卻很悽涼
    企業號航母是日本最怕的一艘軍艦。日本海軍聽到它的名字就聞風喪膽,稱它是"灰色幽靈"。另外美國的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這樣評價過它,在太平洋戰爭的20多場重要戰役中,它缺席的戰役只有2場。  企業號不光獲得20枚戰鬥之星,還得到了美國總統部隊嘉獎令以及海軍部隊嘉獎令各一個。戰鬥之星這種勳章會在每有一艘戰船打滿一場戰役,並擁有戰果時,才會給戰艦發一個。企業號這一艘船就獲得了20枚,是美國歷史之最。  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多次宣稱企業號被擊沉了,事實上,它依然活躍在後續的戰役之中。迄今為止,以企業號命名的美國海軍艦船總共有8艘。
  • 血色殘陽,航空戰彩:二戰舊日本海軍航空兵戰機塗裝的變遷
    「航空戰彩」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我們將介紹二戰日本海軍航空兵戰鬥機塗裝的變遷。通過對資料文獻的考證,我們將糾正一些長期以來的謬誤。比如許多藝術作品都認為太平洋戰爭初期的零式戰鬥機是白色或者灰白的,實際上並非如此。
  • 號稱全球最強英國海軍,為何二戰中兩次敗給日本,被打的不敢出門
    在二戰時期,英國的海軍說是最強的一點都不為過,只是英國的皇家海軍基本上都在大西洋,與德軍作戰。而投在遠東太平洋戰場的戰艦不但數量少,大多還都是舊的。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實力相比,明顯差了很多。 可以說英國海軍在作戰理念、戰略戰術思想,以及官兵的作戰水平,都沒有辦法和日軍相比較。重要的是英國皇家海軍的戰略戰術思想還停在一戰時的巨艦大炮時代,一點都沒有意識到航空母艦,能在海戰中發揮多大的作用。
  • 二戰美國海軍爆發式造艦,驅逐艦下餃子般增長,側面反映日本輸定
    現在在形容中國海軍的軍艦發展速度時,很多人喜歡用「下餃子」這個詞來形容,在二戰時期美國海軍的驅逐艦發展用這個詞來形容的話估計也非常貼切。在比較二戰時期美日雙方國力的差距的時候,一般都喜歡用鋼鐵、煤炭、石油等來比較,得出的結論往往是美國的XXX產量是日本的X倍。
  • 二戰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實力強大,為何還是在中途島戰役中慘敗?
    雖然中途島面積比較小,但是戰略意義卻很重大,一旦中途島出現了危機,那麼美軍主力艦隊必將還擊,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多次提出攻打中途島的計劃。 雖然深知美國的戰鬥實力,但還是想以一次大的對決來結束與美軍的戰鬥,即便不能取得最後勝利,也可拖延時間,讓日本獲得喘息時機。切斯特·尼米茲是第2次世界大戰中,美軍著名的海軍五星上將。
  • 二戰時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擁有25艘航母但大多數被擊沉
    曾在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聯合艦隊」 世界上曾經大規模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到目前為止只有三個:從數量和戰績上來說,位居第一的當然是美國,二戰末期曾擁有近百艘航空母艦,其次是英國,第三就要數到日本了。到二戰結束時為止,日本海軍先後擁有並服役過25艘各種類型的航空母艦。
  • 二戰日本99式88毫米高射炮,中國戰場意外得到的德國技術
    88毫米高射炮是二戰德軍的大殺器,有海軍和陸軍版本兩種,為了防止技術外洩,以及提高自身的防空火力密度,德軍對88毫米炮很重視,尤其是更先進的陸軍54倍徑88炮基本沒有出口,只有45倍徑的海軍版本被少量出售到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