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加利福尼亞的煉鋼廠,看看德克薩斯的油田,然後你就會明白,日美開戰,日本必敗。」
——山本五十六
2019年11月8日,由伍迪·哈裡森主演的好萊塢戰爭大片《決戰中途島》上映,這部表現二戰中太平洋戰場關鍵戰役的電影,無疑是對這段歷史的精彩還原。(筆者提示,先看《珍珠港》再看這部《決戰中途島》效果更佳)我們回到真實的歷史中去,毫無疑問日軍在中途島的慘敗令其在戰爭前期的優勢提前結束,就這場戰役而言,使日軍失敗的並不是物質上的貧窮,而是多年來形成的窮人思維。太平洋戰爭前,日本是窮國,美國是富國,窮國想打贏富國一定不能把戰爭拖得太長,無論是在戰線上,還是在時間上。當與美國開戰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時」,日本海軍中明白美日差距的山本五十六大將就知道與美國開戰的結局:「若讓美國可怕的工業能力完全啟動,日本必敗無疑,而日本唯一的機會只能是賭一把。」他賭贏了,日本偷襲珍珠港讓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日軍偷襲珍珠港
如果一個賭徒連贏三局,他就不會再認為自己能贏是因為運氣好,而把贏得賭局這件事歸因於他自身的某種特殊能力。此時的日本就是這樣,1894年的甲午戰爭,日本賭上國運與實力更強的清廷開戰,他們贏了;1904年的日俄戰爭,日本又一次壓上全部籌碼,結果重創當時的世界第三的俄國海軍(直接打垮了俄國太平洋和波羅的海兩大艦隊),日本又贏了;再加上1941年成功偷襲珍珠港,日本三次以小博大,三次豪賭國運都賭贏了。▲山本五十六(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國海軍大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偷襲美軍珍珠港和發動中途島海戰的謀劃者
所以,不管是因為之前總能贏得國運賭局給自己增加了自信,還是因為山本五十六出於儘可能讓戰爭快些結束的考量,最終結果是山本五十六希望再賭一次國運,如果勝,美國太平洋艦隊徹底覆滅,太平洋盡入日本之手。但如果輸了呢?輸這個假設似乎不在山本五十六的考慮範圍內,或者山本五十六已經考慮清楚了一切,仍然認為這是最優選項。之所以把中途島海戰說成一次賭局,是因為山本五十六壓上了幾乎全部家底:運輸艦、輔助艦在內共200餘艘,其中航空母艦8艘(艦載機400多架)、戰列艦11艘、巡洋艦23艘、驅逐艦56艘、潛艇24艘。▲美國太平洋艦隊彩照
與日本海軍差不多,美國太平洋艦隊共出動:航空母艦3艘(艦載機230多架)及其他作戰艦艇約40多艘,另外中途島上還有陸基飛機近100架,19艘潛艇則被部署在中途島附近海域。雙方實力對比,日本海軍還要佔據一定的優勢,但日軍的優勢不能說是壓倒性的。面對偷襲珍珠港帶來的短暫優勢,山本五十六希望這個優勢在中途島海戰中被充分發揮出來,為此,他為這場即將到來的戰役做了精密的戰略部署:首先,山本五十六命令向井一二三海軍少佐指揮的舞鶴鎮守府第三特別陸戰隊約600人負責在基斯卡島登陸,作為佯攻。在此之前,由小松輝久海軍中將指揮先遣偵察編隊已經在中途島與夏威夷之間建立三道潛艇警戒線,偵察美軍的動向。▲日軍突襲中途島美軍計劃
主戰任務由南雲忠一中將所率領的機動編隊執行:南雲忠一的機動編隊上有四艘主力航母: 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而山本五十六自己所率領的主力艦隊則埋伏在距離中途島約300海裡以外,擁有航空母艦1艘,戰列艦三艘:大和號、長門號、陸奧號。以靈活應對戰場上可能出現的局面。▲「大和號」戰列艦
日軍對於阿流申群島佯攻會吸引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艦隊,而後日本的中途島進攻部隊大舉進攻中途島,美國太平洋艦隊必定回援。而當美國太平洋艦隊到達中途島附近海域時,日軍已經拿下中途島,而此時出現在中途島海戰中的美國太平洋聯合艦隊將會與日本聯合艦隊遭遇,日軍將用艦船的優勢徹底擊潰美國太平洋艦隊。一旦山本五十六的戰略達成,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力量徹底瓦解,日本可以佔領夏威夷。而後以進攻美國西海岸為威脅,迫使美國與其談判,從而達成兩個戰略目標:2.迫使美國繼續出售給日本戰略物資,以維持在東亞的侵略戰爭。
▲二戰時期,美國海軍使用的密碼機
現在來看,山本五十六的計劃不可謂不全面,但是,他漏算了致命的一點:日本海軍主要通訊系統JN-25的密碼已經被美軍破譯,日本進攻中途島的計劃已經全部被美軍所獲悉。獲悉日本戰略計劃的美軍立刻做出反應:首先,加固中途島防禦工事,在中途島加派戰機;其次,全力搶修在之前的「珊瑚海海戰」中受到重創的航空母艦「約克城號」。▲約克城級航母之「約克城號」
山本五十六之所以認為南雲忠一的機動編隊能夠獨立完成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任務,原因就在於在日本海軍所設想的美國太平洋艦隊能夠參戰的航空母艦隻有兩艘:大黃蜂號和企業號。按照日本人的設想,已經在珊瑚海海戰中被打殘的「約克城號」航母斷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搶修,重新趕往戰場。所以,在航空母艦「4∶2」的情況下,南雲忠一的機動編隊應該可以十拿九穩,而實際情況卻是「4∶3」,這樣一來,南雲忠一的優勢便沒有那樣大。這場戰爭很可能演變成一場勢均力敵的惡戰,但這些日軍渾然不知。1942年6月4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按計劃逼近中途島,南雲忠一中將命令航母上的戰鬥機編隊列隊起飛,日本轟炸機在著名的零式戰機的護航下執行轟炸中途島的命令。▲「零式」戰鬥機
事先知曉日軍進攻計劃的美軍立即做出反應:島上戰機立即升空迎戰,加固過的地面基地上的防空火力立即開火,儘管如此,美軍「臨時抱佛腳」式拼湊起來的飛機仍然不是日軍零式戰機的對手。日本轟炸機得以對中途島上的美軍基地進行轟炸,但是由於工事經過加固,第一波攻擊未能徹底摧毀中途島上所有武裝,第一波攻擊編隊返航,第二波攻擊編隊蓄勢待發。與此同時,美國太平洋艦隊正悄悄接近南雲忠一的機動編隊,美軍試圖在距離100海裡左右起飛航母上的轟炸機以炸沉日本航母。▲中途島海戰
但此時,南雲忠一對此一無所知,在他的預想中,美國太平洋艦隊根本不會在此時出現在中途島海域。美國太平洋艦隊距離南雲忠一艦隊約200海裡時被日本偵察機發現,日本偵察機電告南雲忠一發現美國艦隊,南雲忠一不得不改變原有戰略目標,迎戰來自海上的威脅。發現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南雲忠一當時的處境略顯尷尬:第一波轟炸中途島的飛機編隊已經返航,正盤旋於航母附近,此時是油盡彈少,需要立即降落加油裝彈。而第二波轟炸機編隊正於甲板上待命。▲南雲忠一(1887年3月25日-1944年7月6日 )
此時,南雲忠一必須做出抉擇:是讓甲板上轟炸機立即起飛轟炸美軍航母,還是讓將甲板上飛機撤下,由第一波飛機加油裝彈後執行轟炸美軍艦艇的任務。這個問題在我們看來不是個問題,當然是直接起飛甲板上飛機更加省時迅速,但是,這中間有一個問題:如果起飛甲板上的轟炸機立即執行轟炸任務,這波日軍轟炸機將在沒有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去轟炸美軍艦隊,這樣這些轟炸機將在沒有掩護的情況下面對美國戰機和艦炮,損失必定較大。如果此時戰艦上的人是總指揮山本五十六,以他的賭徒性格,他大概會下令轟炸機不需要護航直接轟炸,因為在這場豪賭中,現在正是關鍵時刻,現在不「梭哈」何時「梭哈」?▲南雲忠一的坐艦「赤城號」航空母艦
但此時的南雲忠一中將卻偏偏是個猶豫不決的人,在面臨關鍵抉擇時,他骨子裡的窮國思維佔了上風,他害怕損失太多飛機;於是,南雲忠一決定:甲板上的飛機撤下,空中飛機降落加油,裝彈後組成正規戰鬥編隊後執行轟炸任務。與日軍相反,當日軍偵察機被美軍發現後,美軍知道行動已經暴露,必須立即行動,斯普魯恩斯少將立即命令「大黃蜂號」和「企業號」上所有魚雷轟炸機、俯衝轟炸機以及戰鬥機起飛轟炸日本艦隊。▲大黃蜂號(CV-8)航空母艦
當美國第一批魚雷轟炸機達到時,日本人正手忙腳亂的降落飛機、加油、裝彈。好在魚雷轟炸機較為笨重,日本的航母護航編隊和空中護航的零式戰鬥機戰鬥素養都較高,美國的魚雷轟炸機紛紛被擊落,並沒有對於日本航母造成傷害。但是,這些低空的魚雷轟炸機將日軍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低空,高空的俯衝轟炸機呼嘯而下,迅速向赤城號、加賀號兩艘航母上投下炸彈,而更要命的是,此時這兩艘航母上加油裝彈的工作正緊張的進行著,此時的航母完全就是火藥桶。▲「加賀號」航母
幾顆炸彈下去,赤城號、加賀號兩艘航母沉沒,整個過程前後只有5分鐘。隨後,美軍轟炸機又撲向蒼龍號,17架從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接連向蒼龍號上投下炸彈,蒼龍號起火。此時的南雲艦隊只剩下「飛龍號」一艘航母,接到三艘航母受重創失去戰鬥力的情報後,「飛龍號」航母指揮官山口多聞明白,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手一搏了。▲山口多聞(1892年8月17日-1942年6月6日)
山口多聞下令:所有飛龍號上的艦載機起飛,「飛龍號」放棄戰鬥機護航,所有能參與戰鬥的飛機全部去尋找美軍航母,並盡最大可能給美軍造成最大傷害。山口多聞的戰略取得了一定成功,「飛龍號」上的艦載機發現並成功擊沉了美軍航母「約克城號」。但放棄戰機護航的「飛龍號」也很快被「大黃蜂號」和「企業號」上起飛的轟炸機擊沉。南雲的機動編隊被徹底擊潰,美軍取得階段性勝利後見好就收,山本率領的由一艘航母和3艘巨型戰列艦組成的主力編隊沒有找到與美國太平洋艦隊交手以挽回敗局的機會,中途島海戰塵埃落定。日軍損失四艘航母,美國只損失一艘,日本徹底擊潰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計劃落空,自身實力大幅受損。更關鍵的是,日本沒有達成速勝的戰略目標,美國可怕的工業部門開始啟動,大量飛機、艦艇源源不斷投入戰場(在二戰期間,美國共生產了102,000輛坦克,230萬輛各類道路車輛;各類軍用飛機生產了30多萬架;建造的兩棲艦和航空母艦數量為140艘,巡洋艦和驅逐艦的數量大約是500艘),日本再無翻盤之可能性。正如開篇所說,日本這個弱者想戰勝美國這個強者,它只能去賭,賭就需要壓上全部身家去全力爭取勝利,換句話說,弱者必須集中所有力量以爭取在對強者的某個局部產生優勢。就像薩爾滸戰役中,明軍雖然兩倍於努爾哈赤軍,但努爾哈赤採用集中全部兵力各個擊破的方式戰勝明軍,每個局部戰鬥中後金軍隊都佔優勢。▲薩爾滸戰役山本之間的戰術就是如此:孤注一擲偷襲美國珍珠港,中途島海戰時,日本人原本也想這樣做,賭上全部身家徹底擊潰美國太平洋艦隊;但是,在面臨集體抉擇時,我們發現南雲忠一這個賭徒太過畏首畏尾,他顧及飛機的損失,在發現美國艦隊後沒敢下令日軍轟炸機在沒有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出擊,結果貽誤戰機,滿盤皆輸。由於當時的戰局變化過快,南雲忠一難以再去做冷靜的思考,只能下意識的做出反應,日本這個窮國(相對於美國而言),他骨子裡的窮國思維使其在最該「梭哈」的時候沒有「梭哈」,或者說捨不得「梭哈」。▲美軍的俯衝轟炸機「點燃」布滿炸彈和燃油的赤城和加賀兩艘航母
中途島海戰是一個弱者想以豪賭的方式打敗強者,但在賭博時又不敢徹底攤牌最終輸掉賭局的故事。而弱者如果一旦決定要以賭博的方式打敗強者,就必須時時刻刻以最大的風險去搏最大的收益,稍有猶豫就是萬劫不復。當然,即使一直貫徹這樣的方針失敗也是大概率事件。日本在理智上明白:戰爭拖得越久對自己越不利,只能靠「賭」以換取可能的勝利機會,但在具體問題上,窮國思維則像影子一般伴隨著它,在不經意間就會把它拉入失敗的深淵。換個角度去想,日本失敗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它為勝利增加了不該有的附加條件,其必須同時達到佔領中途島和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兩個戰略目標,附件條件越多,達成目的的難度就越大,而為了達到複雜的目標就必須制定更加複雜而精確的計劃。但計劃越精確其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就越差,正是這些複雜的計劃安排令日軍在珍珠港所取得的暫時性優勢,在中途島輸的精光。所以,或許對於弱者來說:目標明確,一條道跑到黑可能恰恰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