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艦這一艦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沒有主力戰艦那樣有著龐大威武的身軀,也沒有主力艦那種強大遠程的火力,但它卻是海軍當中最不缺少的艦種。遠可跟隨主力戰艦編隊進行遠洋作戰,為遠洋艦隊提供護航、偵察、防空、反潛、運輸、掩護等各種任務,是遠洋作戰編隊當中最小的一級作戰單位。雖然它的噸位較小,但是所承擔的任務卻是最多的,也是最繁重的。所以這種軍艦一直能保留到今天,並成為如今飛彈時代的當家主力,而在當時擁有大量的驅逐艦也是國家實力的重要體現之一。
現在在形容中國海軍的軍艦發展速度時,很多人喜歡用「下餃子」這個詞來形容,在二戰時期美國海軍的驅逐艦發展用這個詞來形容的話估計也非常貼切。在比較二戰時期美日雙方國力的差距的時候,一般都喜歡用鋼鐵、煤炭、石油等來比較,得出的結論往往是美國的XXX產量是日本的X倍。這樣的對比大家估計都沒啥概念,但如果我們把這些轉換成軍艦來對比的話,大家可能會有較為清晰的印象。其實無論是戰列艦、航母、巡洋艦還是驅逐艦,美軍的數量一直都遠超日本。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擁有的驅逐艦包括改型在內共有19個級別177艘,其中有8艘還沒完工,所以實際服役的驅逐艦有169艘。而在這169艘驅逐艦當中包括32艘護航驅逐艦,實際的編入遠洋艦隊的只有137艘,而這137艘當中還包括了在一戰前後建造的36艘老式驅逐艦,在進入條約後建造的驅逐艦其實只有101艘。而相比之下,美國在進入條約之後建造的驅逐卻高達598艘,而且美國的條約型驅逐艦還是在30年代才開始建造的,其中有一半都是在太平洋戰爭後開動馬力才開始大量生產的。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598艘驅逐艦都是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籤訂後才建造的,而美國在一戰時期及之後建造的老式驅逐艦也高達266艘。這些老式的驅逐艦的噸位都在千噸級以上,都具備遠洋航行的能力,在護航、反潛、運輸的二線上仍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而到歐戰爆發時,英國也只有188艘,到1940年6月之後皇家海軍僅剩下112艘驅逐艦。而此時皇家海軍所需要面對的卻說德國肆虐的U艇狼群,護航艦船的數量捉襟見肘,所以美國就提供50艘一戰時期建造的老式驅逐艦給英國。而英國則用在西印度群島的6個海軍基地租借給美國,租借年限為99年,這就是驅逐艦換基地協議。
那些老舊的驅逐艦都是4根煙囪的,所以英國也稱為「4煙囪驅逐艦」
這英國的航線需要護航,那麼美國自己的航線就不需要護航了嗎?答案是肯定要的,所以美國海軍在1941年8月開始建設護航驅逐艦,共建造了6個級別563艘護航驅逐艦。這些護航驅逐艦承擔著美軍二線的護航、反潛作戰任務,和艦隊驅逐艦共同構建起美軍的護航體系。所以如果全部類型的驅逐艦都加起來的話,美軍的驅逐艦就高達1427艘,而日本僅僅有169艘,整整比日本多了8.5倍。所以相比日本在海軍在使用數量少得可憐的驅逐艦時,美軍這邊倒是可以大方地調兵遣將。
而這數字背後的差距體現的九三日本和美國之間的國力差距,所以在太平洋的各種消耗戰當中,日本玩不過美國就是這個原因。相比到1944年才開始投入的埃塞克斯級航母相比,這些驅逐艦很早之前就投入對日作戰當中。它們的功績也許沒有航母、戰列艦的名頭大,但它們的作用卻是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