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這是眾所周知的,其實,蘇軾除了文學方面的造詣之外,還是個「築堤好官」、「成語高產戶」及「美食家」,今天就給您說說蘇軾的這幾方面的事情。
蘇東坡
一.為民築堤
民間有句俗語:「東坡處處築蘇堤」,說的是蘇東坡一生中共主持修築過三條長堤。第一個的當然是杭州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
宋朝元祐四年(1089年),由於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湖水逐漸乾涸,湖中長滿野草,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當時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他來杭州的第二年就決定疏浚西湖,並動員了民工20餘萬,開除葑田,恢復往日景觀,且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標誌。
他還想出變廢為寶的好主意: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上建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橋,古樸美觀。蘇東坡曾有詩云:"我來錢塘拓湖綠,大堤士女爭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堤旁遍種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個品種。
每當寒冬一過,春風吹拂,蘇堤便猶如一位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豔桃灼灼。堤上垂柳微綠、桃花盛開之時,柳條如煙、紅桃如霧,紅翠間錯,燦爛如錦。
最動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時,湖波如鏡,橋影照水,鳥語花香,柳絲舒捲飄忽,桃花笑臉相迎。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無限柔情。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多方神採,如夢如幻。這就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首"蘇堤春曉"。
蘇堤春曉
除了著名的「蘇堤」之外,蘇軾一生中還主持修築了另外二條堤:一是他被貶潁(yǐng)州(今安徽阜陽)時,對潁州西湖也進行了疏浚,並修築了一條堤。
二是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他命運不好,一生中曾多次被貶官)為遠寧軍節度副使,惠州(今廣東惠陽)安置。年近6旬的蘇軾,日夜奔馳,千裡迢迢趕赴惠州,受到了嶺南百姓熱情的歡迎。蘇軾還慷慨地把皇帝賞賜的黃金拿出來,用來捐助疏浚西湖,並同樣也修了一條長堤。為此,「父老喜雲集,簞(dān)壺無空攜,三日飲不散,殺盡村西雞」,人們歡慶不已。如今,這條蘇堤在惠州西湖入口處,像一條綠帶,橫穿湖心,把湖一分為二,右邊是平湖,左邊是豐湖。
由此看出,蘇軾是一個關心民眾疾苦的「築堤好官」。
蘇堤景色
二.「成語高產戶」
據不完全統計,與蘇軾相關的成語就有十個,分別是:
雪泥鴻爪、河東獅吼、胸有成竹、出人頭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水落石出、明日黃花、堅忍不拔、海屋籌添、滄海一粟。
其中「雪泥鴻爪」:出自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意思是大雁在雪泥上踏過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河東獅吼」: 出自宋洪邁的《容齋隨筆·卷三·陳季常》中蘇東坡寫的一首詩取笑陳季常:"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比喻婦人妒悍,大吵大鬧。
文學家蘇軾
「胸有成竹」: 出自蘇軾《文與可畫篔簹(yún,dāng)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意思是原指畫竹子要在心裡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後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
「出人頭地」:出自如下一故事:
講的是北宋嘉佑年間,蘇軾到京城汴梁參加進士考試,主考官歐陽修看到蘇軾的試卷讚不絕口,但他誤認為是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他將本應取第一名的只給其第二名。蘇軾在後來加試中又考取了進士,他得知前情後,為了感謝歐陽修就給他寫了一封信,歐陽修感嘆他的才華,說應該給他出人頭地的機會。即: 歐陽修《與梅聖俞書》:"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其餘六個成語,大家可查閱相關資料。
蘇軾
三.「美食家」
蘇軾還是個美食家,宋人筆記小說中有許多蘇軾發明美食的記載。元祐五年五、六月間,蘇軾在杭州時,浙西大雨,太湖泛濫。蘇軾指揮疏通西湖,修築蘇堤。杭州百姓感謝他。過年時,大家就抬著豬、擔著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指點家人將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粉爛,然後分送給大家吃,百姓們吃了都稱讚,這就是東坡肉的由來。《曲洧舊聞》又記:蘇東坡與客人談論美食時,曾經取紙一幅對客人說:「爛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薦以蒸子鵝,吳興庖人斫松江鱠;既飽,以廬山玉簾泉,烹曾坑鬥品茶。少焉解衣仰臥,使人誦東坡先生《赤壁前後賦》,亦足以一笑也。」看來,蘇東坡發明的美食還是很受大家歡迎的。
杭州東坡肉
今天帶大家介紹了蘇軾除了文學家外,其他方面的成就及生活狀況,幫助全面了解蘇東坡這一人物形象,希望你們喜歡。
本文由「老wu侃國學今用」原創,歡迎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