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標早逝之後,朱元璋為何不讓更有能力的朱棣繼承皇位?

2020-11-19 安徽的家常事

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為什麼沒有立更有能力的兒子朱棣繼位?反而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允炆好像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皇太孫吧。至於為什麼沒有立朱棣為太子,我認為可能有兩個原因。古時講究立長、立嫡,不立庶立長、立嫡的規矩在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如果長子是嫡出,沒有什麼大的錯誤的情況下,一般都會選擇長子繼承皇位。其實在民間,也有這些講究,比如有長子、長孫、長房的說法。舊社會,一個家族搞祭祀祖先的典禮時,一般都是由長子領頭。這也說明嫡長子在一個家庭中地位比較高。記得袁世凱在擔任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的時候,他的母親去世,等袁世凱將其母親的靈柩運回老家項城的時候。

由於袁世凱的母親是其父親的侍妾,不是正房太太。被袁世凱同父異母的哥哥袁世敦阻攔,以其母是侍妾的身份,不能葬入祖墳。最後袁世凱都給他哥哥跪下了,也沒有被允許將其母親葬在祖墳。無奈之下,袁世凱只得另外買地安葬了其母親,自此,袁世凱傷透了心,再不願回項城老家。說這麼多,只是為了說在古代,嫡庶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雖然史料無法證實,但據說,朱標是朱元璋的原配馬皇后所生,也就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朱元璋和馬皇后是患難夫妻,兩人一起在戰亂年代走過來,結下了很深厚的感情,朱元璋對馬皇后幾乎是言聽計從。朱元璋脾氣暴躁,經常動不動就殺人,大臣們都很害怕,誰也不敢勸阻,只有馬皇后敢說朱元璋。

每次馬皇后訓斥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低著頭就像個小孩子一樣不敢反駁,還一個勁地勸老婆不要生氣,這說明朱元璋和馬皇后夫妻二人感情很好。朱元璋對馬皇后所生的兒子朱標當然也很喜歡,因為畢竟是他們的第一個兒子。所以在朱標13歲的時候,朱元璋就將朱標冊立為太子。並請名士宋濂做朱標的老師,對他進行精心的培養。可以說,朱標這個太子是符合朱元璋的心意的,因為,朱標當太子的時間不短,足足有25年,這期間,沒有聽說過朱元璋對太子的不滿,更沒有更換太子的打算。我們看很多朝代,一旦太子做到時間久了,不是老皇帝不滿意,就是太子等不及要謀反。

但朱元璋和朱標父子倒是相處得不錯。可惜的是,公元1392年,在朱標38歲的時候,他在外代父巡視歸來,身上就長了個瘤子。在那個年代的醫療條件下,就算是太子,招邊天下名醫,朱標也還是沒有治好。朱標的去世,對朱元璋的打擊太大,一個培養了二十多年的接班人沒有了。再加上朱元璋年紀以大,選擇接班人也迫在眉睫。至於朱元璋為什麼選擇了孫子朱允炆作為接班人。我認為一種可能是「愛屋及烏」,將對兒子朱標的愛,轉嫁到孫子的身上。另外,在朱標去世的時候,朱允炆已經14歲了。可以想見,朱元璋非常疼愛兒子朱標,對朱標的兒子也一定喜歡,所以朱允炆應該是在他爺爺朱元璋身邊長大的。

長期在一起生活,朱元璋對自己的孫子也可能寄予了很深的情感。就像現代的老人一樣,「隔代親」的現象非常普遍。這樣,朱元璋選擇孫子為繼承人,也就並不奇怪了。也許朱元璋還有另外的考慮,畢竟他出身社會最底層,雖然命運將他推上了皇帝的寶座,但他還是認為一些文人士大夫們內心裡是看不起他的,不然,朱元璋就不會大興「文字獄」了。所以,在朱元璋的骨子裡,還是想真正得到那些文人士大夫的承認的,那他就要做一個遵守儒家思想的樣子,給這些文人士大夫們看,而在選擇繼承人時的嫡庶之別,就是儒家所非常尊崇的。所以,朱元璋在嫡長子朱標去世後,寧願選擇孫子朱允炆來顯示傳位的正統,也沒有選擇能力更強的兒子朱棣。

朱棣的庶出身份和血統問題還是嫡庶的原因,但又出現了血統問題。雖然在朱棣成功登上帝位後,對一些記載進行了篡改,比如《太祖實錄》就記載他是馬皇后所生的,也為了表明他也是來自正統。但是,還是後世還是有很多人對此持懷疑態度,認為朱棣極有可能是一位來自高麗的妃子所生。在當時的一位朝鮮使臣寫的回憶錄《奉使錄》中,就有一條記載,說朱棣的母親是死於七月十五,而馬皇后則是八月初十去世的,這從側面印證了朱棣非馬皇后所生。這就不單是嫡庶的問題了,朱棣還是外族的女子所生,這就涉及到皇家血統問題了。所以,朱元璋就更不可能選擇朱棣作為接班人了。

相關焦點

  •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就避免靖難之役?
    1、朱棣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不是朱元璋不想立,而是無論怎麼排,朱棣都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也就是說,在他前面,還有三個哥哥,大哥朱標病逝,也還有兩個哥哥,分別是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即便是不考慮嫡長子繼承制,按照順位繼承,怎麼著也要等到老大老二老三全部死了之後,朱棣才有機會。太子朱標是在洪武二十五年病逝的,秦王朱樉死在洪武二十八年,老三晉王朱棡則是死在朱元璋駕崩的那年,洪武三十一年。
  • 明明朱元璋有26子,為何無人敢與朱標爭太子,連朱棣都不敢嗎?
    然而在明朝有一種奇怪現象,朱元璋有26個兒子,卻立了軟弱的朱標為太子。那麼多兒子還包含英雄善戰的朱棣,卻沒有人敢爭,究竟是出於什麼原因呢?一、「立太子時間」不同明朝算是一個特殊朝代,雖然知名度趕不上唐宋,不過影響特別大。在國家對外政策上,堅持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
  • 朱標去世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朝鮮使臣無意中說出原因
    然而天不假年,朱標卻在西安考察的途中不幸去世。聽聞長子去世,一貫心如鐵石的朱元璋竟在朝堂上痛哭流涕,由此可見,朱元璋對兒子的逝去有多麼痛苦。朱標死後,朱元璋將其兒子朱允炆封為皇太孫,準備讓他繼承自己的皇位。對於朱允炆的繼位,許多學者都感到非常奇怪。按照朱元璋的性格,將天下交給一個孩童,他真能放心嗎?朱標死後,為何不將皇位傳給正值壯年的其他兒子,比如文武雙全的燕王朱棣。
  • 朱標死後,朱元璋將皇位傳給皇長孫朱允炆,而不是兒子朱棣
    他的父親朱標仁善待人、胸懷寬廣,卻英年早逝,朱標見證了父親朱元璋一步一步打天下,直到建立明朝稱帝的過程。他死後他的兒子朱允炆被朱元璋選中傳位,當朱允炆登基之後,燕王朱棣發起了「靖難之役」逼死了朱允炆,奪取了帝位,後世便有人探討,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傳位給實力明顯強於朱允炆的朱棣呢?
  • 《朱元璋》電視劇中,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
    在電視劇《朱元璋》中,朱標本是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如果朱標不死,明王朝肯定就是他的,然而後來朱標卻英年早逝,朱允炆繼位,才給了朱棣謀反的機會,很多人都會假設,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其實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朱標不死,朱棣永遠不可能有機會稱帝,甚至還會死心塌地的輔佐朱標,原因如下。一、朱標是皇長子,是正統,繼承皇位名正言順,而朱棣則不然。
  • 朱元璋為何不讓朱棣繼承帝位?朱元璋:給誰都可以,唯獨不能給他
    朱棣便是這樣一個人,自從太子朱標去世後,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便熊熊燃起了,但是1392年,這簇火被一盆水澆滅了,朱元璋竟然不像其他皇帝那樣,從自己的兒子中選太子,而是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要說朱標被選為太子,朱棣雖然不甘心,但也不會有太多意見,畢竟兄長是嫡長子,且威望極高,多數大臣願意支持他。
  • 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什麼沒人跟朱標爭太子,連朱棣都不敢?
    但偏偏,在朱元璋在位時期,其餘的二十六個兒子,都沒有一個敢和當時的太子朱標爭奪最可能登上至高無上的皇位的太子之位,甚至連最出色的燕王朱棣都不敢與之爭鋒,選擇了隱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朱標如果不死,朱棣造反還能大獲全勝嗎?
    朱元璋的嫡長孫,世子朱標的嫡長子。再看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不難猜測,朱元璋在立繼承人的時候,直接跳過了兒子輩,選擇了立嫡長孫朱允炆為接班人。而嫡長子朱標之所以沒有成為皇帝的原因,是因為英年早逝。朱棣作為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從小聰明過人,與寬厚仁德的太子朱標不同的是,朱棣殺伐決斷、年紀輕輕便立有軍功,頗有朱元璋的風範。
  • 朱元璋子嗣眾多,為何冊封朱標為太子後,卻沒人爭奪皇權?
    諸如其中的寧王朱權、以及燕王朱棣等等,手裡的兵馬基本都在十萬左右,而且能力也都十分出眾,戰功赫赫。那為何在冊封了朱標為太子後,就仿佛所有人都支持朱標一樣,沒有一個人出來與朱標爭奪皇位呢?而且明洪武年間正是明朝的開國時期,明朝那江山都可以說是朱元璋親自帶領著將士一寸一寸打下來的。反觀朱元璋的那些兒子,最大的兒子朱標出生的時間都到了1355年,繼而等朱標長大有能力上戰場的時候,明朝大局已經基本定下來了。
  • 為何沒人跟朱標爭太子,原來他能力這麼強!
    自古皇權爭奪極其血腥殘酷,唐代有李世民殺太子發動政變奪權,清代有九子奪嫡等等,都是因為皇帝的兒子非常的多,朱元璋有26個兒子,其中有名的是大兒子,太子朱標,四子燕王朱棣等等,朱元璋稱帝之後,馬上立朱標為太子,在朱標成為太子的20多年間,為什麼並沒有出現歷史上的皇權爭奪,弒兄殺子的現象呢
  • 朱標有5個兒子,朱允炆只是庶長子,為何朱元璋要立他為太子
    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是馬皇后,她為朱元璋生了5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懿文太子朱標、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晉恭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打算在嫡子中選擇一個繼承人,但他心儀的是四子朱棣,而沒有了朱標,次子朱樉就成了嫡長子,朱元璋應該立他為太子,但朱樉能力平庸,朱元璋不願將大明交給他,所以他決定將皇位傳給嫡長孫。
  • 朱元璋為何在朱標死後不繼續從兒子中選太子?這樣能避免戰亂嗎?
    從「靖難之役」中建文帝和朱棣的交鋒過程、結果,以及朱棣繼位後的作為來看,朱棣很明顯比建文帝更適合做皇帝。很多明朝歷史愛好者就有疑問,既然如此,當初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就傳位給朱棣?這樣就能避免一場戰亂,沒準還能保全愛子朱標的後代。
  • 為什麼朱元璋要將皇位傳給無能的朱允文,卻不傳給更能幹的朱棣?
    明朝就是一個意外,朱標本是朱元璋嫡長子,十三歲被立為皇太子,宋濂為其老師,本來對朱標寄予厚望,但是大概是天註定,朱標早逝,朱標長子也夭折,只剩下次子朱允炆,朱允炆性格溫和,與朱元璋的鐵血手段並不同,且為人仁義忠厚,十分孝順。
  • 明洪武年間,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後,朱元璋為何選擇朱允炆繼承大統
    當時朱棣有當皇帝的心沒有當皇帝的膽,他也根本不敢和老朱說他想當太子,老朱也沒考慮過他,要知道,朱棣的生母並不受寵,而且天天和張士誠,陳友諒打架。隨時面臨被幹掉的危險。由此可見,老朱對朱標父子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
  • 同為皇帝,為何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標,但康熙卻很怕胤禔奪權呢?
    朱元璋的天下是自己打下來的,他不怕任何人造反,包括太子。而康熙的皇位是繼承來的,最擔心的事情恰恰是有人覬覦他的皇位,太子也不例外。朱元璋又二十六個兒子,太子朱標為長子,同時也是馬皇后所生,為嫡子,於情於理都是太子的不二人選。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或者英明神武的皇帝,對自己兒子大多不喜歡,都覺得「不類朕」,也就是沒有自己英明神武的意思,比如秦始皇看扶蘇、朱棣看朱高熾都不怎麼順眼。
  • 朱元璋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兒子朱棣,反而將傳給孫子朱允炆呢?
    朱元璋早在稱吳王時就立下嫡長子朱標為世子;稱帝後,又立為皇太子。朱元璋不惜「廣選勳德老成及新進賢者,兼領東宮官」,這些人包括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等,以便太子將來能夠成為一賢德愛民的仁君。誰知天有測風雲,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太子朱標不幸病逝。
  • 朱元璋和馬皇后生了那麼多兒子,為什麼朱元璋最喜歡朱標?
    朱標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孩子,也是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從小跟宋濂老師學習,從小接觸儒家經典,性格非常寬厚仁慈。是好人一般的存在。只可惜朱標英年早逝,很多的人都認為,如果朱標不死的話。朱棣也不會造反。像朱元璋這樣,兒子又很多,嫡長子朱標又特別優秀的,所以他根本不會為了國家的繼承者而發愁。但就是這個很優秀的長子也發生了難以預料的皇位之爭。朱棣無論是出生時間,還是出生的地點都很糟糕,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好打了勝仗。朱標的脾氣也很溫柔,不像朱元璋那樣暴躁。為什麼朱元璋最喜歡朱標?
  • 哪怕朱標當一天皇帝,再傳位給兒子朱允炆,朱棣也不敢造反?
    如果他的父親懿文太子朱標沒有英年早逝的話,哪怕只是當了一天皇帝,朱允炆再順理成章繼承皇位的話,朱棣是肯定不敢造反的,那麼這個說法對不對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一、朱標如果只當一天皇帝,那麼建文帝會更難 如果朱棣當皇帝,再傳位給朱允炆,那麼肯定會使朱允炆的皇位坐的穩,肯定要比朱允炆以皇太孫身份繼承明太祖朱元璋的皇位要好。
  • 朱棣為何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連他大哥朱標,他也是服服帖帖的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以布衣身份經過多年的打拼,成為明朝的開國之君,在朱元璋自立為吳王時就把自己長子朱標封為世子,也就是繼承人,朱元璋統一天下建立明朝後,長子朱標被封為皇太子,成為朱元璋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 朱標被稱為權利最大的太子,為何朱元璋恨不得主動退位給他?
    錦衣衛:報,太子朱標企圖謀反。正在招收兵力。朱元璋:哈哈哈,好,太好了,什麼,兵力不夠,把皇宮的兵力撤走,再借他兵,咱終於等到他讓咱退位了。朱標繼承皇位是朱元璋早就告知天下,告知文武百官,告知皇子的!朱標也不負父母厚望,憑藉自己的學識,人品,能力,得到了父母,兄弟,文武百官,天下的認可,皇位非他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