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板下的女孩映出一個社會對讀書的信仰

2020-12-27 中國青年網

案板下學習的女孩,那專注的神情和認真的姿態,將會深深地印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時常給人們以力量和光芒,就像當年那雙充滿求知渴望的「大眼睛」。

女孩叫柯恩雅,今年7歲,是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鎮一年級的學生。4月3日復工後,父母在集貿市場賣滷菜,她就一直在滷菜店的案板下上網課,已堅持一個多月。一向挑剔的網民,在這組照片前變得無比溫柔。有的說,孩子,你努力的樣子真美;有的說,她眼裡的光感染了我,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希望。照片引發關注後,女孩的媽媽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沒有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環境「感覺對不住她」,網民紛紛留言鼓勵說,不要覺得愧疚,物質生活並不是全部,小姑娘燦爛的笑容,說明你們是最好的父母。

確實,小姑娘笑得非常燦爛,外人可能覺得案板下學習的環境太差了,可從她的臉上根本讀不出半點兒苦難感,而滿是跟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感。那種陽光和歡樂,甚至讓那些覺得這是「苦難」的人感到羞愧,孩子真像那茁壯成長的堅韌幼苗,給點兒陽光就能燦爛,案板下的狹窄空間也擋不住那種光芒。

看最新消息說,相關單位也被那張照片中的求學姿態所感動,免費為孩子開通了一條新寬帶。這個社會,總是對那些努力奮鬥、拼命生活、向上攀登的人特別溫柔,總有一種把他們攬在身後保護他們、讓他們過得稍微好點兒的衝動。當人們在為這個女孩鼓掌,用熱情的轉發和點讚鼓勵她時,何嘗不也是在鼓勵自己,點讚那個曾經一起奮鬥的自己。案板太低,空間太窄,小恩雅上課時經常被碰疼頭,我們可能沒有在鬧市的案板底下讀過書,但有幾個人的生活沒遭遇過「案板下」的艱難:碰到了天花板,遭遇到某個至暗時刻,生存空間逼仄壓抑,擠在一個小角落。

女孩沒有生活閱歷,沒有覺得「案板下讀書」是什麼惡劣的學習環境,不會覺得這是苦難,但經歷過生活艱難的人們對案板下的狹窄逼仄有體驗之痛,所以產生共情。對這個孩子的溫柔情懷,也是給曾經或正在「案板下奮鬥的自己」一份溫柔。

除了對奮鬥的尊重,最讓我感動的是,從案板下的女孩、她的家人還有整個社會的熱心關注中,看到了我們的社會對「讀書改變命運」這個信念深入骨髓的信仰。因為這種信仰,照片上那個專注學習的神情才那麼打動人心。

從新聞中看到,夫妻兩人都得在攤位上工作,孩子年紀小,在家一個人沒人照顧,網絡學習又需要監督和輔導,只能帶著孩子一起到市場,放到案板下稍微安靜一點的空間,賣菜時還可以隨時輔導學習。即使生活再艱難,也不能誤了孩子的學習,這就是中國父母對讀書的信仰。案板上的生活,其實也是以孩子的讀書為中心,包括著未來的學費,為讀書創造更好的條件。即使生活再困頓,只要想到孩子可以通過讀書改變現在的命運,向上流動,再辛苦也能承受。案板上下,是無數中國家庭的縮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讀書上。

像恩雅這個年齡的孩子,未必懂這些,未必像她的父母那樣知道讀書和學習的意義,但家庭和學校教育的薰陶,日常的強調和引導,這種信仰一定已經在她心中埋下了種子。因著這種朦朧的信仰,她才在案板下那麼懂事和專注,充滿求知的渴望。

人們被這個情景打動,不正因為這個家庭對讀書的信仰中也有著自己的影子?這是一種浸入每個人骨髓的信仰,這個社會主流人群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從讀書一路走上來的,深信讀書能改變命運。生活再困苦,日子再難熬,處境再艱難,只要有書讀,教育這個門平等地打開著,那道光就能照亮每個人的未來。案板下那個讀書的身影和她對讀書的堅定信仰,讓有同樣信仰的人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可能沒有什麼比「讀書改變命運」的故事更能溫潤人心,給人以一種更深沉的前行力量。

想起一句美好的詩,用一束光照亮另一束光,用一束光溫暖另一束光,對案板下女孩的全民關注,是一個信仰燃起另一個信仰,一個信仰照亮另一個信仰。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被人民日報點讚「案板下的小女孩」走出案板,你努力的樣子真美
    近日,網絡上流傳了一組小女孩在案板下上網課的照片,女孩神情專注,端正地坐在案板下上網課學習,感動了眾多網友。據報導,女孩叫柯恩雅,今年7歲,是湖北五峯縣漁洋關鎮一年級的學生。4月3日復工後,父母在集貿市場賣滷菜,她就一直在滷菜店的案板下上網課,已堅持一個多月。雖然讓恩雅覺得「有點吵」,但她自己覺得都能接受,而且,她更願意在案板下學習,因為這樣可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希望」,女孩認真學習、不畏生活的態度也感動了無數網民。
  • 小學生在案板下學習一個月!網友:這十張圖片更扎心!
    近日一組小女孩在案板下上網課的照片感動眾多網友女孩叫柯恩雅今年七歲是湖北五峰漁洋關鎮一年級的學生4月3日復工後父母在集貿市場賣滷菜她就一直在滷菜店的案板下上網課已堅持一個多月滷菜店是一個鐵皮板房三面是鐵皮案板,一面是入口案板上,擺滿了各種葷素滷菜
  • 全國人民關注的7歲女孩,不用在案板下上課了
    因在滷菜鋪案板下學習,湖北五峰7歲的女孩柯恩雅走紅網絡。
  • 案板下的網課,傳遞希望與勇氣
    近日,一張照片走紅網絡,那是在湖北宜昌的一個菜市場中所攝。照片裡,一名小女孩正在滷菜鋪的案板下看網課、寫作業。那股認真學習的勁頭,贏得了無數網友點讚。據了解,她的父母經營這家滷菜店已有十多年之久。最近,疫情形勢好轉,小店恢復營業,可孩子一個人在家學習,總讓家長放心不下。於是,女孩的媽媽把案板下的空間進行了一番改造。
  • 案板下太暗,請給「柯恩雅們」一盞燈
    來源:經濟日報七歲的小女孩柯恩雅在網上火了。她是湖北五峰漁洋關鎮一年級小學生。4月3日復工後,父母在集貿市場賣滷菜,柯恩雅就一直在滷菜店的案板下上網課,已經堅持了一個多月。案板上,是人來人往的菜市場,有著最市井的煙火氣息;案板下,是女孩一個人的小世界,透著身在井隅卻心向星光的詩意。不少網友被這一幕感動,認為這是「2020年最治癒的瞬間之一」,感嘆「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希望」。最近,「後浪」一詞刷屏網絡,也引發了許多討論,被寄予希望的「後浪」,到底是什麼模樣?
  • 「案板女孩」柯恩雅榮膺6月宜昌市「新時代好少年」
    近日宜昌市委文明辦發布2020年6月宜昌市「新時代好少年」五峰漁洋關鎮小學 柯恩雅被評為宜昌市「新時代好少年」6月上榜人物5月7日,一則「7歲女孩案板下學習一個月
  • 小恩雅再也不用擔心案板碰頭了
    5月15日,湖北宜昌,當日是國際家庭日,對五峰漁洋關鎮小學的柯恩雅來說,也是一個充滿親與愛的日子——學習環境煥然一新、大為改觀,再也不用擔心案板碰頭了。(來源:人民視覺) (來源:人民視覺)此前,柯恩雅在父母的滷菜店裡案板下堅持學習的事跡,受到了主流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家人在疫情之下不忘奮鬥努力向上的精神打動了億萬網友。
  • 女孩案板下上網課,老師深受感動:這孩子眼裡有光!
    最近,有個「別人家的7歲女孩」,讓無數網友感動。女孩叫柯恩雅,家住湖北五峰,是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父母在集貿市場以賣滷菜為生。媽媽在放滷菜的鐵皮案板下,開闢了一小塊地方,作為恩雅的「書房」。一張簡易的小桌上,一臺舊式筆記本電腦,旁邊是各種雜物,以及孩子的學習資料,小恩雅就是坐在這裡學習,稍不注意,一抬頭就會撞到臺面。
  • 板上是生活,而板下卻是希望,女孩蜷縮桌板下學習網課一個月
    近日,7歲女孩柯恩雅在案板下學習的照片感動眾多網友。她是湖北五峰漁洋關鎮一年級的學生,4月3日父母所在的集貿市場復工後,她就一直在店鋪的案板下上網課。空間狹小,柯恩雅時常會碰到頭,但她已堅持一個多月。父母在為生活而不斷謀記,而女孩卻在為未來不斷堅持奮鬥。
  • 7歲女兒在案板下學習,媽媽發文「感覺對不住她」...
    7歲女兒在案板下學習,媽媽發文「感覺對不住她」...澎湃號·媒體 近日7歲女孩在案板下學習的照片
  • 案板下上網課的小女孩走紅後:店門口有人來直播,不想當「網紅」
    4月29日,柯恩雅在案板下上網課。4月底,在湖北五峯縣農貿市場經營滷菜生意的柯友羅夫婦,為了兼顧生意和照顧女兒,將女兒柯恩雅「藏」在自家攤位案板下上網課,沒想卻因一張照片「走紅」。案板上下5月的一天,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鎮的農貿市場裡,「正宗溫州口福滷菜店」的人氣異常火爆,但人們大都不是衝著滷菜而來:有家長帶孩子來「體驗學習」,有記者追著店主柯友羅、趙瑋瑋夫妻採訪,還有網紅趕來做直播……這一切,皆因一張店主女兒柯恩雅在案板下上網課
  • 滷味案板下上網課的女孩 爸爸是20多年前去湖北打拼的溫州人 大...
    都市快報訊 這幾天,一組湖北五峰7歲柯恩雅在滷味鋪案板下上網課的照片,感動了很多人。有網友看哭了,評論說,「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希望」。小恩雅的爸爸老柯,是溫州洞頭人,20多年前,他隻身出外闖蕩,在湖北宜昌成家立業。昨天,我聯繫上了小恩雅的爸爸老柯和媽媽趙姐。
  • 那些拼命讀書的後浪,後來都怎麼樣了?
    不是每個青年都有條件隨時來一個想走就走的旅行,大部分人還是腳踏實地上著996的班,艱苦奮鬥著,為生活努力、為提升自我價值、為社會的發展獻出一份青年力量。 眼前是生活,努力才有希望 近日,一組小女孩在案板下上網課的照片感動了無數網友。
  • 一個女孩去職校讀書意味著什麼?難道畢業後只能是相夫教子?不是
    一個女孩去職校讀書意味著什麼?難道畢業後只能是相夫教子?不是近日,有一個關於這樣的話題出現在網絡上。「一個女孩去職校讀書意味著什麼?」很多網友對此議論紛紛。有人說,一個女孩去職校讀書很可能畢業後就要面臨相夫教子。
  • 【讀書】《信仰人民》:一本別開生面的政治書
    《信仰人民: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政治傳統》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潘維教授所著,是一部學術底蘊深厚、思想穿透力強、直面問題和矛盾、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語言樸實、言簡意賅的理論讀物。該書縱論21世紀的世界大勢,以貫通中西的視野聚焦中國真問題。
  • 沒有上帝的社會:缺乏宗教信仰的北歐何以成為最幸福的社會
    在《自足的世俗社會》中,朱克曼重點考察以丹麥和瑞典為代表的北歐國家社會世俗化現象,同時也以相當筆墨將這一現象與美國人根深蒂固的宗教情結進行對比。在作者的家鄉南加利福利亞,每三個戶外橫幅中至少有一個是有關「上帝、耶穌和《聖經》」的標語口號。在作者工作的亞利桑那圖森市(Tucson),城裡巨大的廣告牌林立,倡導人們要虔信上帝。
  • 讀書隨筆‖有一個女孩向前走去
    讀完陳美麗老師這本《走出大漠的女孩》,我打開電腦,建好一個新的文檔,想都沒想就敲下一行字:有一個女孩向前走去。走來一個這樣的曼曼她出生在內蒙古大漠深處一個閉塞偏遠的地方,一貧如洗的家庭,耳聾低智的母親,粗魯無知的父親,年邁體弱的奶奶,這就是她從出生以來所處的環境。二年級前,她就是老師同學以及周圍人眼裡的智障兒童,不認字,不學習,還舉止粗野毫無教養。
  • 讀書隨筆 | 有一個女孩向前走去
    讀完陳美麗老師這本《走出大漠的女孩》,我打開電腦,建好一個新的文檔,想都沒想就敲下一行字:有一個女孩向前走去。走來一個這樣的曼曼她出生在內蒙古大漠深處一個閉塞偏遠的地方,一貧如洗的家庭,耳聾低智的母親,粗魯無知的父親,年邁體弱的奶奶,這就是她從出生以來所處的環境。
  • 評·話劇·《星圖》 | 信仰危機下的「飛蛾困境」
    所以,偶像和信仰的因果關係其實應該倒過來,也就是,個體首先意識到一個生命必須有所信仰,然後才決定信仰什麼。對於陳嫣來說,她的信仰便是追求擁有自由意志的權利。父親的缺位,母親的控制,種種跡象表明她來自一個並不幸福的家庭,從讀書到工作,她從小到大的人生都被母親緊緊攥在手心,她必須得過上母親所認為的那種「完美」生活才行——成績優異、名校畢業、工作穩定、結婚生子,這些條條框框之於陳嫣就如同人造光源之於飛蛾。她沒法決定她的出生,沒法決定她的父母,沒法決定她的理想,對她來說,唯一可以決定的或許就是自己的偶像,那是她壓抑生活的唯一出口。
  • 一個「安全套」引出的藏民故事——信仰與現實衝突下的「性壓迫」
    她本不想要這個孩子,覺得經濟壓力太大,然而達傑由於特殊的宗教信仰,堅持認為這個孩子是自己剛剛去世的父親的轉世,無論如何也不同意把孩子打掉。圍繞小小的保險套展開敘事,電影描繪了卓嘎和達傑一家在藏族傳統信仰與現實碰撞下的愛與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