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八佰》)內容上的關鍵人物有『英雄』和『叛徒』之爭,本場戰役最終中國軍人失敗結局的壓抑,估計也會在口碑的自然傳播上產生一些影響。」
「它能號召所有的頂端資源封殺一個演員或者一個導演、封殺一個編劇,這不是黑社會嗎?
「電影是高投入、周期長,這個產業很難做的,困難的人有的都跳樓了。」
「中國人不能笑話美國抗疫不利,拿中國的制度來諷刺美國的抗疫不行,這樣的心態是不對的。」
影視行業是個名利場,利害關係捆綁得厲害,很多人不敢說真話,但偏偏我們在疫情期間遇到了一個敢說的人!
揭露、批判、炮轟,這是這篇採訪的關鍵詞。
這個人叫李學政,金盾影視中心主任,熱播劇《人民的名義》的總監製、總發行人,並在劇中演了一個叫王文革的角色,一把大火拉開反腐大戲。現在,他在做的是《人民的正義》,國產劇裡難得一見的監獄檢查題材。
《人民的名義》海報
他兼任的公共職務很多,也在大學任教。在影視行業,他是監製、是製片、是發行人、是演員。他還有自己的頭條號,開設「有李有劇」視頻欄目,20+萬粉絲,經常發表驚人言論。
第一導演專程跑了一趟位於北京太平路五號的金盾影視中心,李主任專程下樓接的我們,一個清瘦黝黑的大哥,我說,我叫君偉,李主任說,咱這也是。
李學政
他跟我們毫不見外,把我們當朋友,說了很多我們無法企及的事兒,他說講這些呢,主要給我們年輕人長長閱歷、長長見識。
疫情之下,影院復工,影視行業重啟。興奮之餘,別忘了,那些根深蒂固的老毛病一個沒治好,那些影視行業潛規則一個沒改變。規矩不立,妖魔叢生。
能說出來,就是在提出問題、面對問題。這事兒一個李學政解決不了,但需要有他這樣的人站出來。
第一導演:今天下午最大的事就是《八佰》14號的點映開票了,但網上也有人說刪節了18分鐘。
李學政:我對管虎導演這個製作覺得有些遺憾,抗日是國共兩黨共同的一個結果,它本質是抗日的,但去年確實時機不太對。
《八佰》海報
第一導演:去年還有華誼的事情。
李學政:對,這個問題要從中國的文化大環境和中國特有情況來說,電影作品必須得考量這一點,背道而馳肯定不行。
其實習主席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都提了,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什麼題材都得有。
但咱們為什麼強調文化自信?是因為我們文化自卑才強調文化自信的,咱們5000年的文明都被人家趕超了,這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憋屈的地方。所以才提文化自信,越缺的地方越提倡。
《八佰》拷貝
第一導演:你對《八佰》這部軍事題材電影怎麼看?
李學政:首先得感謝國家電影局果斷指導電影院復工給電影產業帶來的希望和機會,能迅速安排像《八佰》這樣的大體量有吸引力的電影上映。
關於《八佰》的市場口碑反應和票房預期,我只能根據自己的判斷簡單預測一下。
之前我在《解放軍報》發表了一篇《如何提高軍事電影的市場化品相》,著重提到了幾點關於平衡內容和市場的觀點,也得到了不少軍事題材影視創作者的認同。
其中,軍事影片內容的真實性、審美觀、英雄人物的合理塑造等因素非常重要。
就內容而言,電影《八佰》根據中國抗日戰爭真實發生的戰例改編,在內容的真實感上拿到了高分,特別是在八九月份這個暑期檔建軍節前後上映,還是很有市場期待值的,加上優秀導演管虎的執導,多位實力演技派演員的參與,口碑預測不會低於「8分」(豆瓣)。
票房準確的預測比較難,如果去年按時上映,它的票房會更客觀。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存在,這種進電影院的恐懼心理肯定會多少影響觀眾的觀影熱情。
還有據說內容上的關鍵人物有「英雄」和「叛徒」之爭,本場戰役最終中國軍人失敗結局的壓抑,估計也會在口碑的自然傳播上產生一些影響。
還有關於華誼的整體口碑,不知道為何社會上依然有牴觸情緒。關於《八佰》新聞評論裡不乏「抵制」言論,就這種現象,我覺得華誼公司應該予以重視並出面澄清一些問題,是不是有惡意競爭的因素存在,儘量為公司形象樹立做出一定的努力。畢竟華誼公司發展至今,為中國電影確實做出了不少貢獻。
至於《八佰》票房到底最終能收穫多少億,我只能初步判定十億上下,最終結果還是看內容、口碑以及宣傳效果。
不管如何,國家電影局做出了努力,華誼做出了努力,電影院復工打響了第一槍。
第一導演:電影院總算復工了,之前《囧媽》上流媒體,你怎麼看?
李學政:我之前給《囧媽》寫過文章,態度當時是相當贊同的。我認為免費讓觀眾看,不能說破壞行業生態了,它不是大範圍的,就一部、兩部。
在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全國人民都被疫情嚇住的時候,給送個電影看看有什麼錯?如果字節跳動願意,長期免費放電影,真有這麼一個企業你也管不著,它不可能那樣長期做,不符合市場規律,根本就不用擔心。
第一導演:但院線的人非常惱火。
李學政:惱火可以理解,我就是針對他們這個惱火的心態勸他們,不要惱火,形成不了一種常態,不就是一次性的嗎。
再說句難聽的話,就像某一個人他家出現困難了,看病需要10萬,結果媒體一號召捐助得到100萬,多了90萬,說明人家是不幸中的萬幸,運氣好,但它形成不了一個常態,不可能每個人都這麼好運。
剛才說到電影院,電影院如果再不復工,給電影產業帶來的壓力就太大了,起碼這一開放,即便沒有過去那樣規模的觀眾,但這是一個信號,是一種希望,讓電影人倍感親切。
李學政
第一導演:為什麼電影院關了這麼久才允許復工?
李學政:不是久,如果不是中國的制度優勢在這,共產黨一心一意為人民的健康著想,有政府保護著咱們,再有幾個月電影院能開工嗎?
為什麼美國在疫情面前不行?美國人認為這東西像重感冒、流行感冒,誰得誰倒黴,誰得誰就是身體弱,所以對待疫情的態度不一樣。
美國是個極端分散自由的國家,有時候政府的組織能力很有限,它封一個城市試試,馬上鬧起來,他們只能那樣。但中國人不能笑話美國抗疫不利,拿中國的制度來諷刺美國的抗疫不行,這樣的心態是不對的。
我跟你說簡單一點,中國的輿論有很多的傻帽,包括很多的大V,逢美必反,這是不對的。為什麼?
美國是個多元化的國家,有反對中國的,但也有喜歡中國的,美國是個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是要求全球化的,也不是都喜歡打仗,除了軍火商希望打仗,咱們還是盡力爭取美國更多的人親近中國,親近中國文化。
你像手機這樣的科技行業,它們希望全球化,不希望冷戰和對抗,有部分美國人是不希望中國和美國對抗的,對這部分人確實要盡力拉攏。
前段時間,中國100位學者給美國寫了一封信,《致美國社會各界的公開信》,呼籲全球團結合作。中國的網民,還有一些大V馬上就罵,什麼弱骨頭、賣國賊,我認為這是極端的民粹主義,打仗啊,外交啊,這是國家領導人的事,咱們老百姓總拿有限的眼光,去評價國家國防外交政策,是有很大缺陷的。
第一導演:疫情期間電影院太難了吧?
李學政:電影院確實很困難,內容製作這一塊也一樣困難,我們內容製造者也有很多公司幹不下去了。
我告訴你,電影是高投入、周期長,這個產業很難做的,困難的人有的都跳樓了。我有個朋友原來是在海軍做影視的,做影視文化都快家破人亡了,他原來在北京有好幾套房子,就因為拍劇,房子被抵押了,這樣的大有人在。
第一導演:你覺得目前的中國電影局限在哪?
李學政:疫情期間破產的很多,但影視文化產業行業競爭很慘烈,沒辦法。中國電影為什麼走向世界的太少?
原因很複雜,我在《解放軍報》發了《如何提高軍事電影的市場化品相》,中國創造電影的大能人太少,思路上局限太大,高科技技術利用不多,還有我們的審查制度則有待繼續優化,審查專家太少,審查周期太長,國家有關部門應該盡力大大提高審查速度。
還有啊,中國電影如果想走向世界,得有獨特的但符合國際化的電影語言,在電影《中國醫生》座談會上,鍾南山還說了一句話,希望我們中國人能拍出外國人也能看得懂的中國電影,做一部真正有人性的好電影。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咱們拍英雄人物往往標籤化嚴重,英雄人物的出現在人性化表現上缺乏些邏輯,應該先有血有肉,再骨感分明才行,上去就貼上英雄標籤,就跟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一樣,太突然,缺少些親切感,如果英雄人物,無求無欲,死一點都不怕,甚至把死當成一種快樂,這很假。
人怕死是自然的本能,英雄其實也怕死,但他在那個環境、在那一刻覺得怕死也沒用,只能戰鬥到底,無奈中的選擇,英雄就是這麼出來的,人性的轉化也是這樣的。
但咱們拍電影有時不是這樣,英雄人物出現時,把死當成一種樂趣來實現,肯定不會被觀眾認可。你看好萊塢拍的二戰片,《拯救大兵瑞恩》《登陸之日》等,那些戰士面對死亡,嚇得哭,疼的哭,這才是戰場,面對死亡,他們沒有選擇,只能戰鬥到底,這才是英雄的選擇。
李學政
第一導演:你剛說在《解放軍報》發表了文章,主旋律中軍事電影佔很大一部分。
李學政:《解放軍報》為什麼連續約了我兩次稿,除了金盾影視中心主要做軍事題材影視作品,同時因為我也是中國電影家協會軍事題材工作委員會的秘書長,這方面的資源很豐富,接觸的軍事題材影視創作者很多,特別是我有一大批才華出眾的年輕影視人才。
第一導演:你覺得像《戰狼2》《紅海行動》等這種規格的軍事題材電影好超越嗎?
李學政:未來很有希望超越。只要國家繼續支持和幫助,目前有太多的年輕影視人才出現了,像《狙擊手》導演黃照盛,《滅狼行動》導演薛文華等等,他們已經用小几百萬的投資,拿到了幾千萬的票房,只要給他們機會,奇蹟馬上會來。
第一導演:前不久網上傳周冬雨片酬,引起很多爭議,據說你力挺她?
李學政:挺周冬雨沒有錯吧?我主要是看到有的輿論那麼說她,不符合邏輯。你看周冬雨被曝拿了1個億片酬,真的有嗎?都是自媒體猜想。
還說浙江廣電集團浙江衛視總編室受賄涉及了周冬雨這個事。怎麼叫涉及?哪能這樣涉及?有項目合作就叫涉及?
如果按這個邏輯,那全國人民都得涉及到。我主要是說大家在網上要保持理智,不能隨意蹭人家的熱度。
只要有犯罪行為,該法律制裁就制裁,但不能臆造,更不能造謠,一切以證據說了算。
你看前些天柯震東在臺灣復出,作為公眾人物吸毒,號召帶人吸毒,毒販有了毒資買了槍枝子彈,把民警給打死了。你現在想復出,我還想讓我的戰友復活呢,你理解不理解?你能讓我的戰友復活,我就讓你復出。
第一導演:我看到你說過一句話,說中國影視行業有的人像黑社會。
李學政:我說過這話。
我告訴你們為啥?有個特別大的公司,我不點名了,它能號召所有的頂端資源封殺一個演員或者一個導演、封殺一個編劇,這不是黑社會嗎?
還有,一旦別的公司出了作品,他們會動用一切資源進行惡意詆毀,僱傭水軍,瘋狂打低分,甚至花錢用被買通的媒體來誣陷別人的作品。
還有,對同行業發展突出的公司和個人用更加卑鄙手段進行打壓,你們說,這樣的行為,不是有點黑社會性質嗎?我說的這些事都是有出處和證據的。
*文中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疑問請聯繫本號。
採訪/法蘭西膠片、君偉;撰文/君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