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在上一篇的文章中,我曾經介紹過「高鐵愛好者」這個稱號的由來(請回復「美國火車」查看)。但事實上,一方面我害怕坐飛機,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高鐵寫稿的效率確實很高。在那樣一個手機信號不好,周圍小孩兒很吵,身邊美女有點老的環境下,寫稿或許是最經濟、最打發時間的一種休閒方式。我所認識的「周阿姨」就是箇中高手,我甚至見過她在火車上用那小小屏幕的iPhone4寫完了一篇採訪文章。可惜,如今周阿姨已經全家「移民」到萬惡的美帝,只留下了我對她無盡的思念。
儘管許多媒體都在唱衰筆記本如何如何不行了,PC如何如何要淘汰了,但在我這樣的保守者看來,那些都是市場營銷的手段而已,並不代表實際行業的發展趨勢。更有甚者,儘管蘋果在前幾天發布那款超大iPad的時候高調的宣布終結PC,但從市場的反應就可以知道庫克的樂觀態度是多麼不靠譜。至少對於我這樣的文字工作者或者對於絕大多數的企業用戶來說,PC依然是無法替代的生產工具,沒有之一。
其實,我在之前有一臺老舊的惠普筆記本,那還是2011年公司配給我的辦公用機。要說它也是我的「好機友」,陪我走過了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諸多國家,至於國內的城市更是不勝枚舉。不過多年折騰下來,它的讀卡器損壞、鍵盤鬆動,電池的續航時間更是低到了可憐的20分鐘,這直接導致我每次都要抱著笨重的機身四處找電源。若不是在最初「接盤」的時候我曾升級過內存和SSD硬碟,這款筆記本相信早已經在某次暴力使用之後化為一縷輕煙了。
不管怎麼說,對於我這樣四處出差的IT屌絲,帶著一款傻、大、黑、粗的筆記本是極其不合適的,特別是與我「小鮮肉」的外表形成了強大的反差。看著周圍的人紛紛投向了蘋果的懷抱,看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上Macbook,我似乎聽見一個聲音在召喚:「來嘛,快來嘛,進來玩玩嘛……」
身為正人君子的我肯定不受這些蠱惑,但其實我還是對自己的適應能力缺乏信心——蘋果系統那麼另類,要是不習慣怎麼辦?難道我還要傻傻的裝個虛擬機或者乾脆把系統幹掉換成Windows?如果是這樣,為什麼不直接選Windows?最終,還是業內好友「樟茶鴨」的一句話堅定了我的想法,他說——那不是個生產工具。
就此,我的糾結塵埃落定。
其實,早在去年3月,我在出差美國的時候就幫助同事小陶代購過一款戴爾XPS電腦。為了表達對我這個人肉快遞的感謝,小陶特別允許我在美國對他的電腦開包並免費使用一周。一周之後我回到國內,對小陶說他的電腦丟了。自然,這個低級的謊話連3歲孩子都騙不了,我最終很不情願的交出了那臺筆記本。
老祖宗有句話說得特別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自從體驗過高端的筆記本,我就對手中那臺「傻大黑粗」充滿了鄙視。不過慢慢的,這種情緒也有所平復,我還是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中。道理很簡單,林志玲雖好,卻不是我能消受的。
今年1月,CES上展出的全新無邊框的XPS13雖然再次讓我心潮澎湃,但我依然沒有把「娶回家」的衝動,畢竟13寸對於我這體格來說還是略有點小。直到XPS15的出現……
雖然我對鄭鈞的歌很有興趣,但是我還是難以理解為什麼戴爾會找這樣一位老男人代言時尚筆記本(而且,為何我第一眼看上去的時候會認為是庾澄慶,難道至於我自己看錯了?)。當然,我承認這種情緒波動或許影響到了我對筆記本的判斷,以至於我天真的認為真會有一張天降大餡餅等著我。於是乎,小手一抖,大錯鑄成。
剛才提到過,我曾經為原來的筆記本配置過一塊SSD硬碟,在這次更新的時候我也希望它能夠繼續發揮餘熱(起碼我就不用換系統了),當然另一個原因就是自帶的SSD硬碟太貴了。其實對我這樣的碼字用戶來說,我的筆記本只是在出差的時候使用,平時在公司或者家裡都有臺式機,因此硬碟容量並非是我追求的關鍵指標。不過,戴爾官方標配的256GB硬碟雖然也不小,但只能算上夠用,我又何必讓自己那塊1TB SSD一直閒置呢?
但是,發揮餘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越來越多的筆記本SSD硬碟都跟蘋果一樣採用了M.2接口,我這款SATA接口的SSD要想有所作為還真是不太容易。不過「苦心人,天不負」,在我鍥而不捨的努力尋找下,終於發現了一款配有酷睿i7處理器,8GB內存,同時還採用了1TB SATA混合硬碟的產品。
「這不正是我所需要的嗎?買回來換上手頭的SSD,不就兩全其美了?」我天真的這樣想。於是乎,登錄、下單、付款……接下來就是抓耳撓腮的焦急等待時間了。
不過我並沒有等很久,事實證明戴爾的在線直銷商城送貨速度真是快,第二天上午就送到了。當我從送貨員手中接過這臺期待已久的筆記本,甚至有種當年在產房抱著新生女兒的感受。用略有顫抖的雙手,我打開了包裝,拆下了筆記本背面的幾顆螺絲,頓時傻眼了。
這個場景之前在我腦海中回放的無數遍。我甚至在網上找到了許多XPS15拆解的圖片,並對照圖片查看應該把要更換的硬碟放在何處。打開後蓋、拆掉電池排線、小心揭開電池……我熟悉更換硬碟的每一個步驟。但是打開後蓋,我才發現這些準備工作都沒有用。
如上圖,硬碟託架就是那樣明晃晃的擺在那裡,只要拆下後蓋就可以,不需要任何多餘的步驟。於是,作為多年評測工程師的我果斷換上了準備好的硬碟。1TB機械硬碟換成1TB SSD,這種感覺簡直是太爽了,體驗飛一般的感覺……
等等……
等等……
為什麼換個硬碟如此輕鬆,為什麼我的電池看起來比其他的拆解圖少了一大塊,為什麼我還能如此高興?想到這裡,我腦子裡頓時閃現出三個字。這三個字,我相信在馬陵槐樹前的龐涓、長平壕溝裡的趙括、街亭山上石頭旁的馬謖腦海中也都出現過,它叫做——中計了。
沒錯,我自以為聰明的選擇了可更換的SATA硬碟版本,也的確以更低廉的方式獲得了更大的容量提升;但是這個提升是以續航時間作為代價的,大家可以明顯的看到,相比官方SSD版本,SATA版本的電池體積有了三分之一的縮減。換句話說,我以永久性的犧牲三分之一續航時間為代價,換來了事實上並不需要的額外存儲空間,我恨不得腸子都悔青了。
但是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家網站放出過這款XPS15 SATA硬碟版本的拆解,你也無從知曉它的電池設計究竟是怎麼樣的(官網標註也含糊不清)。所謂「買的沒有賣的精,貪小便宜吃大虧」,看來下次再遇到這種事兒,還是老老實實選擇官方版更為穩妥,這篇文章寫出來也是希望各位讀者引以為戒。
或許正如電腦報某位「老前輩」技術達人教訓我的那樣:
「年輕人,你不懂技術不是壞事兒。像我這樣,懂得越多越麻煩。」
「哥,我能插個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