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夏末秋初,連日來「秋老虎」虎視眈眈,這一階段由於季節轉換、早晚溫差懸殊大等原因,導致各種皮膚病高發,尤其是蕁麻疹患者更是有增無減。立秋後,開封市人民醫院皮膚科二病區每天都接診多位蕁麻疹患者,其中病情嚴重者險些要命。該病區主任頓耿,談蕁麻疹的防治。
吃夜市吃出蕁麻疹險要命
初秋的夜晚涼風習習,開封吃夜市的人也更加多起來。特別是年輕人都喜歡吃麻辣小龍蝦,再配上冰鎮啤酒,想想就令人垂涎三尺。但前幾天,一位20多歲的小夥子卻因為貪吃小龍蝦,引發急性蕁麻疹,出現了全身瘙癢的情況,之後渾身起風團、呼吸急促、發生過敏性休克,所幸家人及時將他送到市人民醫院,經皮膚科開放氣道、吸氧、注射強心劑、解痙平喘等緊急救治後,過敏症狀很快得到控制,脫離了生命危險。
據頓耿主任介紹,小龍蝦屬於高蛋白食物,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一些過敏體質人群對蛋白特別敏感,大量攝入之後,很容易引發急性蕁麻疹,從而導致皮膚風團、喉頭水腫、血壓降低、休克甚至猝死等症狀。
頓耿說,每年8、9月份都是蕁麻疹高發的季節。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限局性水腫反應,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風疹塊損害,驟然發生,迅速消退,瘙癢劇烈,愈後不留任何痕跡。特別是過敏體質者在這一階段,應調理好身體,遠離過敏原,以防蕁麻疹找上門。
蕁麻疹種類多可「對號入座」
據頓耿介紹,蕁麻疹的種類有很多,常見的蕁麻疹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比較頑固,又分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人工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和膽鹼能性蕁麻疹等。
急性蕁麻疹
這種蕁麻疹有的會突然發病,在身上起大小不一的風團,感覺劇癢,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後會消退,消退後也不留下瘢痕。有的會發生噁心、腹痛、喉頭水腫等全身症狀,發病後一般會持續數天到2周。
慢性蕁麻疹
這種蕁麻疹會反覆或持續發生風團,感覺瘙癢,有的持續2月以上,有的持續數年。
人工蕁麻疹
也叫皮膚劃痕症,當感覺瘙癢時,用手抓或用鈍器划過皮膚後,沿著皮膚劃痕會出現隆起的風團,不久會自行的消退。
寒冷性蕁麻疹
患者常在氣溫驟降時或接觸冷水之後發生,數分鐘內在局部發生瘙癢性的水腫和風團,多見於面部、手部,嚴重者其他部位也可以累及。
膽鹼能性蕁麻疹
這種蕁麻疹多見於青少年,在運動、出汗、緊張、攝入酒精或吃熱食後會發生小風團,可感覺到劇癢,一般持續時間不長,一個小時左右會消退。
對付蕁麻疹規範治療是關鍵
頓耿說,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有內、外兩大原因。外因主要指飲食因素,如部分人食用一些具有刺激性的食物之後有可能引發的蕁麻疹,比如魚、蝦、蟹、蛋類;環境因素,如茂密潮溼的樹林、寒冷的地方等;藥物因素,如呋喃唑酮、青黴素、磺胺類藥等可致變態反應出現風團。內因主要指體內免疫因素。
據了解,很多患者對蕁麻疹治療不規範,究其原因是有的蕁麻疹一天內可自行消退,但不久可能在別處又長,一天又消。因此,有些患者不規律服用藥物,自行停藥或者隨意增減藥量,再或者是去服用、嘗試一些成分不明、沒有依據的偏方土法,不僅會耽誤正規藥物治療,還有引起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紊亂的可能,反而會加重蕁麻疹等原有過敏性疾病的症狀,反覆發作,向慢性轉變。
為此,頓耿強調,蕁麻疹患者要在蕁麻疹還沒有發生皮損時開始服藥,並堅持治療;若急性蕁麻疹發展成慢性蕁麻疹,一旦發作就要儘早服藥並維持一段時間,兩三個月後療效穩定、不發生皮損才能慢慢減少藥量直至停藥。
如何預防蕁麻疹呢?頓耿說,要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少吃或不吃辛辣和海鮮類食物,對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也要少吃;少去戶外,避免接觸花粉類物質;天氣寒冷時加強保暖,避免皮膚裸露在外;注意房間衛生,加強通風,家庭防蟎和防止灰塵很重要。另外,還要杜絕熬夜,防止免疫力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