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竇俠(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慢性蕁麻疹發病原因複雜,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所有蕁麻疹病因的治療方法,多數患者需要長期服用第二代抗組胺藥來控制症狀。
但是仍然會有一些患者會多方求醫,希望找到根治蕁麻疹的「靈丹妙藥」。
不少慢性蕁麻疹患者會認為得病和「免疫力低,身體抵抗力差」有關,希望通過服用一些藥物來「提高免疫力」,也許這樣就能讓蕁麻疹「斷根」吧。
因此,一些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免疫調節劑」就成為這些患者的一絲希望,他們甚至會要求醫生處方這一類藥物。
一、什麼是免疫調節劑?
這是一類對免疫反應有促進或刺激作用的藥物。有些是來源於細菌成分,有些是人體免疫細胞的天然產物,還有一些是來源於植物的物質,臨床上多用來輔助治療惡性腫瘤、病毒感染、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對於一些頑固的慢性蕁麻疹患者,也有醫生嘗試用這一類藥物來治療,例如最常用的轉移因子、胸腺肽、卡介菌多糖核酸等。
轉移因子和胸腺肽都是從人的免疫細胞中提取的活性物質,能夠提高人體對抗感染的免疫能力,常用於治療一些容易發生反覆感染的患者,如皮膚病毒性疣、慢性細菌或真菌感染等。
卡介菌多糖核酸是從一種細菌中提取的活性成分,使用後能夠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增強免疫反應。
看起來,這些免疫調節劑的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二、免疫調節劑無助於治療慢性蕁麻疹
需要澄清的是,慢性蕁麻疹和「免疫力低」沒有關係。
慢性蕁麻疹是多種身體外部或內部因素促使皮膚內的免疫細胞活性增強,才出現皮疹和瘙癢等症狀。
我們使用抗組胺藥物或其他有效的藥物,就是要抑制活性物質組胺的作用、或者是抑制免疫細胞的活性,讓皮膚更「穩定」,讓蕁麻疹症狀消失。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因此從理論上講,免疫調節劑通過促進或刺激免疫細胞的活性而發揮作用,這是與抑制免疫細胞活性來治療蕁麻疹的觀念是矛盾的。
從醫生的臨床經驗來看,目前也沒有充分的研究數據證實上述免疫調節劑對慢性蕁麻疹有確切的療效。
也許有個別患者使用了某些免疫調節劑,自覺蕁麻疹症狀逐漸減輕,甚至痊癒,但是這並不代表普遍的療效。
此外,長期使用免疫調節劑也有可能出現過敏或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
因此,目前國內外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指南和專家意見,都沒有推薦使用免疫調節劑來治療慢性蕁麻疹。
因此,慢性蕁麻疹患者要調整心態,接受慢性蕁麻疹是一種慢性疾病的現實情況,配合醫生規律的服藥,同時主動的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以及進行適當的運動,這才是提高身體「免疫力」、促進蕁麻疹早日痊癒的正道。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