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Spaghetti
一個人的星期天
好想找個人在愛情中淪陷
寂寞的海洋公園
海豚在水中流淚
只想等那個人出現
吃我煮的義大利麵
如果還執著於必勝客裡的肉醬意面和千層面,那麼一險險錯過了一整個意面王國。林林種種的義大利麵,因各自形狀的不同,而擁有著不同的意面一生。
意面有著與其它麵條不一樣的堅挺口感,主要來自硬質小麥——杜蘭特(Durum,有關杜蘭特與其它小麥的差別可參照以前文章「咖啡裡出現的穀物風味是否宜人?」)的貢獻,也因為杜蘭特的特性,使得意面不僅難煮,而且很難掌握火候,吃不準啥時候出鍋。
對此,我們知道往煮麵鍋裡加點兒鹽更容易把意面煮熟,而意面民族對鑑別意面煮的是否恰到好處的方式也很special,那就是把感覺煮的差不多的意面往牆上摔,如果能扒在牆上,就是煮的剛剛好喲!
不知從何時開始,意面成為了全球性的食材,國人對它也不陌生,更是創造出多種非常奇葩的料理方式,畢竟我們吃麵條已經吃了上千年,而我們最最熟悉的就是這種標準長面,吃法五花八門,肉醬面、肉丸面、黑椒牛柳炒意面、辣炒雞絲麵……
對於千層面,我們還是比較熟悉的,它的料理方式比較單一,基本上就是一層面、一層肉醬、一層芝士來焗。比較難的是怎麼保證麵皮在長久的浸潤中仍保持著勁道的口感。
扁麵條長的很像標準長面,但它在外觀上要更長更扁薄。通常來說,扁麵條適合配海鮮or貝殼醬汁,不過,搭配傳統意式紅醬也是和諧得不要不要的。
小巧可愛的字母面,常常會激發出玩的心情多過吃的心情,用字母拼出當時的心情拍個照發個朋友圈,那些想說又不敢說的Love U啥的由此變得順理成章。字母面適合在番茄湯或者是雞湯(不是心靈的那種)中暢遊。
小型的斜管面裡塞不了東西,卻能為其蘸上厚厚的肉醬汁或蔬菜醬汁,而帶來稠厚的口感和濃鬱的滋味,焗or燴的方式,都是適合斜管面的料理。
通心粉的形狀是抓住芝士/奶油等重型配料的小能手,也就通常會與芝士膩在一起,無論是焗、燴,還是做沙拉,仿佛宣稱:我倆就是要在一起,不服來咬我啊。
蝴蝶面也被稱為「領結面」,因為領結的部位能夠吸住更多醬汁,所以很適合搭配一些濃厚型的醬汁,諸如奶油汁、濃番茄汁等,拿它來拌沙拉食用是再合適不過的。
天使面也叫做「細幼意面」,算是細版的標準長面,通常粗細在0.85mm到0.92mm之間,因煮的時間比一般意面要短而受歡迎。天使面適合比較輕薄的醬汁和清淡的口味,常與海鮮、培根、番茄、羅勒等一同炒食。
超大的直筒型通心粉,不往裡面塞些餡料簡直是浪費,比較常見的做法是將菠菜奶酪混合物填入通心粉內,置於厚番茄醬中,撒上芝士焗一下。
螺旋粉因自身可以蘸滿醬汁的特性,而適合與多種厚厚的醬汁搭配,特別是意式紅肉醬,你會發現螺旋粉特別有滋味,除了飽滿的醬汁所帶來的,螺旋粉本身也很容易入味。
這些有雞蛋那般大小的貝殼粉,非常適合往其中填入芝士、肉餡和切碎的蔬菜,倒上番茄醬、撒上芝士,一起焗,做法與大號直筒通心粉相類似。
米飯形狀的粒粒面,無論是視覺還是吃法上,似乎都可以冒充米飯,但口感上要比米飯有嚼勁很多,即便泡入湯汁也不易發囊,常與松仁、藏紅花等一同做成燴飯。
長成車輪形狀的車輪面,經蔬菜汁著色後會呈現出綠色、紫色、橙色等多種色彩,更能增加其趣味性,適合與火腿、青豆、番茄等一起做成意麵湯,或者,意面沙拉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能說說你為什麼喜歡意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