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膽小,粘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可能是患了這種毛病!媽媽邦提供免費篩查,快來了解下!

2021-02-13 無錫媽媽邦

邦主最享受的就是每天接娃的時光,一上車,小喇叭就開始廣播了,今天幼兒園裡誰穿了件漂亮衣服,誰給她吃了顆好吃的糖,誰又調皮被老師批評了。

她特別奇怪地說,皮大王球球最近好象變了個人,經常被老師表揚變乖了,是不是有什麼神奇的魔法啊?果然連小小女生都有一顆八卦的心啊。

昨天在幼兒園門口等娃的時侯,恰好碰到了球球媽媽,便聊了起來。她說球球原來調皮好動,經常被老師告狀,回家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管用!

後來聽了朋友的推薦,她帶球球去醫院做了檢查,結果發現是感統失調的問題,現在球球正在專業機構裡做一些矯正訓練,效果很明顯,原來的一些小毛病都慢慢改掉了,老師經常表揚他,他可開心了!

球球媽媽說,一直以為孩子調皮沒事,長大會慢慢變好的,沒想到還是有原因的。幸好去檢查了,因為感統失調及早發現並加以訓練,是可以改善和治療的,如果聽之任之,嚴重得很有可能會演變成為注意力障礙,多動症這一類。

到底什麼是感統失調?都有哪些症狀?又應該怎麼預防和治療呢?邦主帶著疑惑,諮詢了無錫市四葉草兒童青少年成長中心的楊韻老師。


楊韻老師

法學學士;香港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人才庫入庫高級人才、中國心理學家協會特聘專家、江蘇省十佳青年志願者、無錫團市委特聘心理專家、無錫廣播電臺家庭教育節目「家有兒女」「寶貝計劃」特邀嘉賓、中央電視臺動畫片《成長不煩惱》心理顧問、江蘇省婦聯《區域性提高家庭教育實效性行動研究》課題組專家成員。

簡單來說,感統就是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再由大腦統合,對外做出反應。而感統失調,就是這個統合過程出現了協調障礙。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會出現注意力不好,平衡不好,協調不好等現象,很難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

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病症,家長不用太擔心,只要留心觀察,在青春期之前正確訓練,就能夠預防和矯正,而一旦定型就無法改變了。

感統失調有先天性的,比如懷孕期間胎位不正,不正確的打針和吃藥,還有就是早產和剖腹產導致的壓迫不足。

而大部分的感統失調,還是因為後天缺乏運動導致感官和刺激不足。我們的神經細胞是呈點狀發布的,到6周歲左右生長達到高峰,生物電流過的多的神經細胞就會加粗。

而不常受到刺激的神經就會消退、脫落,從而出現大腦感覺統合不好的情況。而各種運動正是起到了強化刺激神經細胞的作用。

一般來說,一歲以內的小朋友,症狀不是太明顯,家長可以觀察一下爬和走路。如果爬的時侯手腳不協調,走路容易摔,那家長就要注意了。

到了幼兒園,最能看出感統問題的就是能否左右手連貫得拍皮球和連續跳繩,這些協調性都是和本體感和空間感有關的。

如果孩子出現好動,喜歡肢體衝突,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玩旋轉的遊戲但不會暈,看到桌椅仍然會撞上去這一類現象的孩子 ,有可能是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如果孩子繫鞋帶、鈕扣等精細動作困難,缺乏自信心,容易沮喪,喜歡咬人或玩具,語言表達能力弱,那可能是本體感失調。

如果孩子躲避或是喜歡身體接觸,愛咬指甲愛哭,害怕陌生環境,那可能是觸覺感失調

如果孩子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聞,經常忘記老師的話和布置的作業,那可能是聽覺感失調。

如果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出現跳讀,漏讀,做錯題目,那可能是視覺感失調。

其實,現在提倡的親子閱讀,不僅是為了促進親子關係,我們還可以在跟孩子一起讀繪本的時侯,觀察孩子,是否能夠完整地複述大人講的故事,自己看的時侯是否有漏看錯看的情況。

如果有這些現象,那家長就要注意,可能是孩子在聽覺或是視覺上有一些障礙。

上面提到的這些症狀僅供家長們參考,如果孩子符合其中的一條或幾條 ,並不代表孩子就一定是出現了感統問題,還需要進行專業的評估。

感統失調一定要治療嗎?有沒有可能在發育階段重新長好?

感統的概念主要用在6周歲之前,其實大多數孩子多少都會有這方面的問題,只要發現及時,並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是可以調整過來的。

如果不加以重視,等到7周歲以後,錯過了敏感期,感覺統合功能的問題就有可能轉變為注意力障礙,發育遲緩等問題。

楊老師說,很多孩子都是到了小學五六年級,家長用了各種辦法都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這個時侯再回過頭來思考,才發現,或許跟學習方法本身沒有關聯,而是跟小時侯的感統有關。

到了這個階段再來調整,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說,難度大大增加,效果肯定也是打折扣的。

當然,等到青春期二次發育的時侯,神經也會再次發育,也是有可能會自然長好的,但也只是個案。

而且感統失調的孩子有一個很明顯的表現就是控制力不夠好,在進入小學低年級以後,孩子很容易被認為是調皮或者態度不好,從而被貼上負面標籤,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很容易對自己喪失自信心。所以及早進行幹預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孕期媽媽要做適當運動,避免長期保持一種姿勢,導致因胎位不正引起平衡失調。

等到出生以後,多帶寶寶遊泳和做撫觸,能夠提升觸覺敏感度。到七八個月的時侯,一定要鼓勵多爬行,練習抬頭,來鍛鍊前庭覺,提高手腳協調能力。

在家裡還可以讓小朋友適當地練習持續穩定地靜坐,當然是根據不同的年齡段,時間也相應的調整,比如小小朋友可以讓他坐個10秒,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如果連20分鐘都坐不滿,那以後上小學就有問題了。

家長可以買一些簡單的器材,在家給孩子玩一玩,練一練。

蹦床可以讓孩子發洩掉多餘的精力,又可以練平衡

 ▲

爬行筒,通過前後左右明暗的訓練,刺激小朋友的本體感

三四歲的高度敏感期,要強化做一些視覺專注力的練習,比如走迷宮,找不同,視覺大發現這一類能夠訓練視覺和觀察力的書和玩具,在小班和中班多做這方面的訓練,到大班再上培訓班才是有意義的。

這是因為,每個孩子適合的培訓班是不一樣的。以學畫畫為例,有的機構學的是臨摩,這個用到的是左腦,而有的機構是讓你發揮想像力自由地畫,這個用的是右腦。我們只有先找準孩子的點,後期的培訓才會事半功倍。

其實感統訓練並不是強迫孩子一成不變得完成某項任務,而是在開心快樂地玩的過程中,幫助孩子完成感覺統合的成長。

打開淘寶,可以搜到很多關於感統訓練方面的書和玩具,但是,這些能夠幫助孩子的居家感統活動,並不是就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了。最重要的還是要針對性的鑑別,找到孩子到底是哪一方面的問題,然後進行訓練。

如果感統失調的孩子已經錯過了6歲的敏感期,還有辦法嗎?

到了小學以後,跟學習能力有關的部分會更突出。首先還是要先精準的找到,到底是哪一部分,出現了什麼問題,到了什麼程度,然後我們才能幫孩子進行強化刺激。

很多孩子並沒有到注意力障礙的程度,比如只是有點小粗心或者上課容易走神,經常被老師批評,心裡很難過。

一般通過6個月左右的訓練,就能慢慢調整過來,大家對他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他自己也變得自信了。如果到了注意力障礙,那就需要2-3年的時間。另外,家長的配合度以及持續性,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而等孩子到了青春期,這個訓練基本上就已經沒有效果了,到時只能通過心理幹預來進行調整。

網上有一個「兒童感覺統合發展評定量表」,一共58題,分為五項:前庭失衡,觸覺防禦,本體感失調,學習能力及10歲以上專用,家長可以先在家做一個自測。

如果只是有一些輕度的失調,家長可以找一些書和訓練的材料,大部分孩子通過玩具和親子是可以改善的。

如果自測的結果有點問題,家長可以前往兒童醫院的兒保科做一個全面的生理性排除。(據說目前兒童醫院已經排到11月份了,看來現在確實是整體高發的階段。)目前國內比較權威的醫院還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南京腦科醫院。

同時,一些專業機構也可以進行測評。楊老師說,如果家長想了解一些基本情況,也可以來四葉草兒童青少年成長中心,這裡的老師也會免費幫孩子做測評,並提供一些建議和幫助,以及後續的項目支撐。

四葉草中心還開展了由政府資金扶持的公益項目,專門針對有注意力不集中、自閉症等的孩子進行免費的系統課程。其他關於兒童及青少年學習能力、心理健康及親子關係調整等問題也可前往諮詢。

我們家長在物質生活和智力培養上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我們會關注孩子在幼兒園是不是乖,會認多少字,但很少關注行為表現類。

當孩子出現調皮搗蛋,注意力不集中,好動或者怕生,做手工協調性差等等,我們常常會說,等長大一點就會好的,於是錯過了最佳的調整期。

另外,我們從感覺統合功能的角度來觀察孩子的行為,能夠更好得了解並支持孩子的需求。比如有的孩子喜歡聽著音樂做作業,有的孩子上課時侯喜歡抖腿或者看上去在發呆。

其實他們都在認真學習,只是每個人接收信息和輸出信息的感覺通道是不一樣的,於是可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行為表現,而我們家長很容易就對孩子這些行為產生了誤解。

所以邦主希望,我們今天的推廣,能夠讓更多的家長和老師了解感統,並且重視它,對孩子的小問題及時有效地進行幹預和訓練,我們的寶寶才能更健康快樂地成長。

福 利 時 間

本期福利由 四葉草兒童青少年成長中心 親情提供

 福利內容:

有關感統失調問題

免費為孩子進行評估

並為家長答疑解惑

請務必提前預約!

名額有限!獲取方式如下

1.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2.在公眾號後臺回復「感統失調」

(如圖所示)

| 四葉草兒童青少年成長中心 |


  📍 地址:無錫市濱湖區萬達廣場C區13號603室

☎ 電話:13961843600

  ✍ 營業時間:周三至周日 09:00-17:00

相關焦點

  • 孩子愛哭、膽小、粘人、害羞,可能是觸覺敏感惹的禍!
    看過《不可思議的媽媽》節目的網友一定對節目中小貝拉的印象很深刻:愛哭、膽小、粘人、害羞。有個環節是T臺秀,小貝拉一直哭鬧、不願配合,緊抓媽媽的手,不敢像別的小朋友一樣獨立表演,這讓小貝拉的媽媽很頭疼。其實,孩子這些膽小、粘人、孤僻、害羞,討厭別人觸摸、偏食,脾氣暴躁、咬指甲等行為,背後的原因可能是感覺統合中的觸覺敏感。觸覺是指分布於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溼度、疼痛、壓力及震動的感覺。對於孩子而言,觸覺是寶寶身體觸碰的感覺刺激,這個刺激包括外界給予的和自己發覺的。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您需要了解髓鞘化
    以上情況若經常發生,說明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影響聽課效率,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家長往往會特別的焦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什麼呢?您需要先了解下髓鞘化不良!大腦神經元細胞我們大腦的神經細胞包含兩種,一種是神經元,佔10%,一種是膠質細胞,佔90%。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一種心理疾病!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靜不下心、情緒不那麼受控制.這些表現可能不是簡單的性格活潑,它們可能是在提醒我們有更深層的東西需要注意了。今天,小未和大家一起從心理角度來了解孩子好動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最近看了個動畫片,主角是一個「問題」小孩。上課時,他會在作業本上亂塗亂畫,完全不聽老師講課。吃飯時,他會把飯菜捏成泥人,旁邊的同學一臉震驚地看著他。回家路上,會因為多看了幾眼路邊的小花錯過校車,只是沒有一個同學願意提醒他。
  • 孩子注意力經常不集中,做事容易走神?不妨嘗試「7分鐘觀察法」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小時候就不愛學習,再加上注意力容易被別的東西或者人所吸引,這讓很多家長都頭疼不已。甚至有的家長都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症,連做作業都不能一氣呵成。心理壓力過大為了引起他人注意,得到關注,或逃避父母給予的過重的負擔,便下意識地通過一些行為來達到目的。心理、學習壓力過大,不良情緒,心理疾病等都會影響孩子注意力的集中。
  • 注意力不集中,影響的不僅是娃娃的學習,還有……
    其實這都是特別大的誤區,俗話說的好:孩子三歲看大,7歲看老,如果總是打孩子,寶寶的注意力情況非但不能夠好轉,反而會產生了很多的危害。天才跟庸才之間的距離可能往往不在於智商是多少,而是在於他的努力跟注意力集中的情況,如果一個人很努力,可是總是注意力不集中,做的事情效率很低,那如何成為天才呢?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有可能是眼睛出了問題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電腦日益普及,我們的眼睛常常超負荷運行,變得非常容易「生病」。大部分人認為,視覺功能的問題就是簡單的屈光不正(遠視、近視及散光)。其實不然,除了屈光度和視力,我們還應該關注眼睛的「體質」,即眼睛本身的功能性問題。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都是大人惹的禍
    在來自澳洲的育兒專家Laurie看來,這樣的習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這麼大的孩子,就該坐在自己的餐椅裡,和大人一起吃飯,而且,根本不用再叫大人餵飯了。Laurie Robinson是AMI(國際蒙臺梭利協會)的資深教師,她跟ki媽交流說「有時候,媽媽一臉愁容來問我該怎麼辦,其實,這些問題一點都不難解決啊。」
  • 孩子寫作業拖拉,注意力不集中,該怎麼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橙子媽媽怒氣未消,繼續道:」瞬間我就控制不住了,直接在她屁股上甩了一巴掌,打完我又後悔了,可看她寫作業的樣子,我真的是氣不打一處來,實在忍不住了,明明20分鐘能寫完的作業,她能給你寫兩三個小時,這個寒假得好好治治這臭毛病了。」聽橙子媽媽這樣說,倩倩媽媽理解地說:「剛開始倩倩也是這毛病,我也沒少跟我家倩倩著急。
  • 為什麼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在一般情況下,孩子的年齡越大,能夠堅持在一件事情上的時間就會越長,反之,年齡越小越難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對於3歲以內的小寶寶而言,是很難長時間做同一件事的;在一件事情上,小寶寶們往往做不了多久就會跑開,或者時不時東張西望。這些在成人看來,可能就覺得寶寶的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如果是年齡較大的寶寶,他們能夠堅持做一件事的時間會更長一些。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也許他只是在擔心你
    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導致了媽媽的焦慮,還是媽媽的焦慮或忽視導致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也許只是也許。當媽媽開始焦慮時,孩子可能會想:我做錯了什麼?有什麼辦法讓媽媽好起來?當孩子開始擔心父母時,除了遊戲,孩子可能再無法專注於手頭的事情,他變得警惕,變得焦躁。為了對抗焦躁,孩子本能的會尋找各種資源。比如手上玩東西轉移焦慮,玩遊戲逃避焦慮。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用對訓練方法是關鍵!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就先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集中,從哪裡開始集中。對大部分孩子來說,他們都有短暫的注意力,因為他們的持續注意力還沒有完全的發展起來,因為很多小朋友不想坐在課堂上,不想參與的各種學習類型,他們都會很快主動的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 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或者,我們端著水壺,捧著水果,「來寶貝,吃一口再玩……」「哎呀,那個太髒了,快來洗洗……」我們總以為孩子進入了學校之後,自然而然就會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做作業、聽課。卻不知早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前,我們的這些舉動就已經開始讓孩子難以專注了。再來,我想問問大家,覺得孩子認真的做一件事情多長時間叫做專注?兩歲左右的孩子,能夠用大約五分鐘做一件事情,就不能說他不專注了。
  • 孩子多動、注意力不集中、衝動?這些被忽視的問題為孩子未來埋下「定時炸彈」
    有時吃完晚飯就開始寫作業,也要耗3、4個小時,寫到深夜才勉強做完,真是讓人擔心孩子身體吃不消,也憂心她學習跟不上。開完家長會以後,老師還特意提醒說,孩子在課堂上常常注意力不集中,總是在偷偷摳橡皮、看窗外,剛教的例題,原封不動地搬過來也不會做,希望家長在家也能多注意一下。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真不是一件小事...
    他可能成為律師、醫生、教授,或者學者、企業家、運動員……擁有金錢,意味著孩子是自由的。不必為了生存而工作,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排在第一位的「注意力」最重要,因為它可以放大時間和金錢的價值,讓孩子的未來從「可能」變為「現實」。
  • 孩子經常丟三落四?跟注意力有關,幾個小遊戲可集中注意力
    文|全文共2225字,閱讀時間約4.5分鐘中午收到一位媽媽發來的私信,她說,自己的孩子已經上二年級了,學習成績還算可以。最讓她頭疼的是孩子有丟三落四的毛病,杯子、鑰匙、紅領巾,經常找不到。在家用完東西也不知道放回原處,說了無數遍卻沒啥效果,交代兩件事給他,最後只會辦一件事,那件事根本想不起來。
  • 濫用這招「轉移注意力」才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幕後推手!
    當大人面對小娃子們的各種哭鬧時,常常會用到的一招,就是轉移注意力。比如:不想給寶寶買冰淇淋,就轉移他的注意力說,咦,前面有遊樂場,走,奶奶帶你去遊樂場看看。不想讓寶寶在沙發上亂寫亂畫,就轉移注意力說,寶寶快來,媽媽這有張特別好玩的紙,我們來畫個小丑人。寶寶不讓媽媽去上班,姥姥抱著說,走走走,我們去看金魚。
  •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到底是不是多動症?
    當然,有時不只是孩子那麼問題來了。。今天,來和大家聊聊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怎麼破?10歲的可可上小學四年級,這一學期,老師發現,可可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總是開小差,不是左顧右盼、東張西望,就是玩弄自己的小玩具,或者與前後同學說話、作小動作打擾其他同學。在家寫作業的時候,即使媽媽在旁督促,也總是邊寫邊玩,馬馬虎虎。媽媽跟他講道理,他也理解,可上課的時候還是禁不住如此。媽媽懷疑可可得了兒童多動症。
  • 警惕!孩子對零食上癮,很可能是睡眠不足
    眾所周知,睡眠不足往往會令人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總是打哈欠,很容易犯錯甚至會因此引發意外事故。但很多人不知道,睡眠不足和飲食也有很大關係。有關研究表明,與睡眠充足的孩子相比,缺覺的孩子往往更愛吃零食!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90%的家長不知道該這樣做
    50萬家庭的故事樂園 ▲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400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忽視孩子的「視覺追蹤能力」,家長要重視
    一看我才發現,孩子的注意力真是太不集中了。他拿起筆,寫了2道題之後,他就開始發呆,眼神很呆滯,腦袋開始放空。我拍了拍孩子的頭說:"你快寫呀!都快9點了,你還沒寫完數學作業。"經過了我的提醒,孩子打起精神,認真地寫了一會兒。過了一會兒,孩子的腦袋又開始放空了。很多父母最不喜歡給孩子輔導作業,因為父母可能會被孩子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