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羅尼迦前書前5:16-18
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 凡事謝恩,因為這是 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基督徒感受不到喜樂,到底什麼才使基督徒喜樂?基督徒要怎樣才能享受到喜樂?基督徒要怎麼樣才能得到滿足?電視媒體的各類影視作品都只為博得觀眾開懷一笑,基督徒是否要像世人一樣從這些作品中追尋一種短暫的快樂呢?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基督徒要如何做,才能卸下憂慮,充滿喜樂呢?
在教會裡,有許多的信徒在生活上會有各種各樣的難處和不如意,在心理上會有各樣的重擔和憂慮,主耶穌曾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16:33)面對困境,基督徒該如何喜樂?喜樂的秘訣又是什麼?彼得說:「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5:7)保羅說:「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4:6)如何去釋放信徒的憂慮,得找基督裡的喜樂。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享受基督裡的喜樂?喜樂的源頭是什麼?如何引導信徒追求基督裡的喜樂,我們要藉著探討保羅在《腓立比書》中對喜樂的論述正確理解基督徒的喜樂觀。
保羅寫腓立比書信時,處在暗無天日的監獄之中,迫切需要他人安慰的保羅,如何能說出如此自由喜樂的話語,使人不得不聽,並且得到了無盡的幫助。保羅的這樣表現,和普通世人的生活是不可同日而語。保羅過著的是靈性的生活,屬天的生活。雖是受囚禁看似卻自由,雖遭受困苦卻是喜樂,保羅以個人的生活中的喜樂能力,過著基督化的生活,使基督顯大,如同活著就是基督。保羅喜樂的源頭就是基督。保羅已經將世上的一切都丟棄,雖身在世界上,內在裡面的生命卻與基督緊密聯結。
在腓立比書中保羅是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自己所宣講的恩典的教義,保羅是從一個極端的法利賽律法主義者轉變成一個自由釋放的基督徒的,這個轉變讓保羅生命的次序徹底轉變過來了。他從一個被律法徹底打敗的人,他享受因守律法而有的自以為義,但是,在大馬色的路上遇見基督之後,他才體會到因基督而有的自由——心靈的釋放和自由。恩典的實質就是在基督裡的釋放和自由。這使他勝過了苦難、逼迫、牢獄,正像奧古斯丁所說的保羅真正學會了「使用世界,享受上帝」,他不僅使用這個世界的美好而且也學會了使用這個世界的敗壞,「無論貧窮和富足,我都得了秘訣」。他用生命否定了地上的宗教的律法,但是,他卻實踐了天上的律法「為義受逼迫的有福了」。
現今的基督徒和教會在世上所遭遇的一切,並不會只有歡笑,沒有淚水。不歡喜的事物會常常發生,然而,保羅在腓立比書信中已經將寶貴的主題信息告知信徒。靠著主常常喜樂,在基督裡常常喜樂,將喜樂的根基建立在基督裡。對於基督徒來說,我們的生命中有兩種苦難,第一,我們稱之為「被動的苦難」——為自己的罪惡和過犯受苦,是我們不願意而且渴望逃避的。第二,就是「主動的苦難」為義受苦,這是我們心甘情願的。當我們為罪受苦時,我們一定有淚水,但是,當我們的生命成熟到願意為義受苦的時候,我們就會擁有從上帝恩典而來的至高的喜樂——源於基督,依靠基督,歸於基督。基督徒可以受苦,但不會受罪;可以受制,但不會受限。因為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