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隨著《勇敢者遊戲2》在公映前兩周突然提檔,新一年的賀歲檔布局在11月的最後一周開始了大規模的變動。而今年的賀歲檔不僅提前至11月底布局,更以題材多樣、規格不一,為歷年賀歲檔少有的現象。而這其中,許多影片都是氣勢洶洶改檔而來。比如《勇敢者遊戲2》、《誤殺》、《蘭心大劇院》等,它們或提檔或延檔,只為了在最合適的時間,給更多觀眾更好的觀影體驗。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內地名目繁多的檔期合計超過250天。除了人盡皆知的賀歲檔、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外,清明節檔、勞動節檔、端午節檔,也漸漸以後來者姿態,引發觀影小高潮。此外,更有婦女節檔、兒童節檔、七夕檔、情人節檔、光棍節檔等小檔期見縫插針,帶給國人更豐富的觀影體驗。
而一部電影的票房高低,不僅取決於內容、導演或演員,更有宣發、檔期等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尤其是檔期,對於稍具票房野心的影片來說,首日排片量尤為重要。
業內普遍認為:
大部分影片在影院的生命周期很短,甚至比任何『快消品』都更短更殘酷。一部電影如果不能在上映首周末,或者上映首日就拿下足夠多的排片,就很容易會被邊緣化,即使內容優秀,也無法被更多人看見,連口碑發酵的時間都沒有。於是,「改檔」不僅能讓電影與觀眾更好地遇見,更給了電影一個主動出擊,改變命運的機會。
一般來說,改檔的原因不外如是:
這點通常是影片改檔的最大原因。改檔的本質是為了爭取更多排片,在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尤其是要上映的影片是在像賀歲檔、暑假檔這樣的熱門檔期,一般許多影片都會仔細斟酌,覺得自己有實力或者同期不會跟許多同類型的影片撞車才會馬上上映,如果對自己的作品存在一些懷疑,或者了解到同類型上映的影片過於集中,就會避開這個高峰期。改個檔期,能爭取到更多的排片空間,能更具競爭力。
許多影視公司會早早搜集市場事件、時間環境、政策等諸多信息,針對自身電影的內容和受眾進行綜合考量,提前預判,及早布局,主動選擇一個更有利的上映檔期。比如狂攬14.4億票房的《夏洛特煩惱》,原定檔期是8月27日暑期檔末尾,但考慮到8月底,主流觀眾沒有假期去觀影,電影票房很難衝高,影視公司主動放棄暑期檔,而轉向國慶檔。果然,憑藉目標觀眾的超強口碑,影片在一眾大片的包圍下成功突圍逆襲。
《早安公主》也是如此,考慮到宣發、發酵時間的侷促,影片的目標觀眾無法及時得到訊息無法關注,而影片本身的精彩值得被更多感興趣的觀眾看見,經過各方的科學研究策劃,影片主動選擇改檔,在更好的時間裡與喜愛它的觀眾們見面。
這也是一個很常見的原因,一些電影在製作完成乃至臨近上映期的都會有馬上改檔的。因為在這期間,可能發現了影片內容存在一些問題,上映後如果引發觀眾反感或差評,就會大大影響影片的口碑傳播,就會直接影響到票房的收益,因此改檔修正才是最好的選擇。
比如《少年的你》就是因為題材涉及校園霸凌,才由6月27日改檔至10月25日。而《少年的你》因改檔引發話題發酵,未播先熱,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獲得了15.43億票房的好成績。
有的影片因特殊時間段未過審等不可抗因素改檔,比如《芳華》,從國慶檔轉為賀歲檔,博得全社會關注,贏得不少「同情分」,將「事件營銷」的正向宣傳作用發揮到最大,斬獲14億票房的好成績;有的影片由於主演受傷,無法參與宣發而改檔,比如因第一主角任達華中山遇襲而改檔的《小Q》;有的影片則是因為不同的出品方在宣傳上出現分歧而臨時決定,比如《蘭心大劇院》未能擔任金雞百花獎國產新片單元的開幕片等等。
2019年,中國已成為僅次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電影銀幕數位居世界第一,電影產量穩居世界前列。而中國電影的質量也在呈現出不斷上升的態勢,一大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作品集中湧現,每一部作品都值得被更多的觀眾所看見,所喜愛。於是,如何讓它們在一個最合適的檔期呈現到所有喜愛它們的觀眾面前,就成為了所有影視工作者的最大願望。也是基於這個願望,改檔這件事,就成為了影視圈裡屢見不鮮的事兒了。
改檔的原因多種多樣,但不改的是,所有圍繞電影製作和宣發的工作人員,盡最大努力讓電影能以更好的狀態面對喜愛它的觀眾,讓電影能以更好的票房成績回饋投資人,讓電影能真正為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