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斯塔西
今天是【河豚季報】欄目的電影篇。以後河豚君將在每季度末總結該季度的電影、劇集和綜藝市場,同時展望下一季度,為從業者提供參考。此前已經推出了【河豚季報·劇集篇】請戳(點擊藍字複習)。【河豚季報·綜藝篇】請戳(點擊藍字複習)
2019年電影市場Q1季度經歷春節檔喧囂後,在3月冷清的大盤中結束。
春節檔爆款《流浪地球》毫無意外地奪下一季度票房冠軍,以46億票房傲視群雄,佔了一季度總票房四分之一。另外兩部春節檔影片《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分列二三位。名列票房第四的《大黃蜂》拿下1月票房冠軍,第五的《驚奇隊長》拿下3月票房冠軍。
但與去年同期相比,電影市場釋放了一些消極信號。受天價電影票、盜版資源猖獗影響,春節檔觀影人次減少近1500萬,較去年同期下滑了10%。更糟糕的是,第一季度整體票房較去年同期縮水16億,觀影人次減少8400萬,跌幅達15%。
究其原因,娛樂資本論的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發現一季度電影市場喧囂與隱憂背後的六大現象:爆款數量與春節檔時間分布是影響單月票房關鍵因素;春節檔後票價回落至2017年平均水平;兩極分化嚴重,頭部效應越加凸顯;一二線與三四線觀眾審美分層嚴重;《流浪地球》壽命最長、《新喜劇之王》壽命最短;奧斯卡成批片優質股。
一月票房縮水16億成罪魁,
春節檔時間分布成關鍵
2019年一季度票房表現中,1月票房最低,僅為33.68億,成票房縮水的重災區。單1月份票房較去年同期縮水16億,2月票房增長的10億與3月縮水的10億抵平。
數據來源於拓普
具體對比2016-2019年四年票房來看,娛樂資本論的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發現爆款數量與春節檔時間分布對單月票房影響,超乎想像。
數據來源於拓普
2019年1月票房較之前三年最低,主要是因為兩點:一是缺乏爆款,2018年出現了票房達到19億的《前任3》,拉動了大盤增長。2016年1月前有票房8億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拉動,後有票房10億的《功夫熊貓》助力,雙雄撐起了單月票房。而2019年1月,僅有票房11億的《大黃蜂》一部撐場。
爆款電影對於北美市場的影響也是如此,儘管國內一季度票房縮水嚴重,但仍然超了票房僅為24億美元的北美一季度電影市場。原因就在於,北美一季度僅有《驚奇隊長》一部爆款撐場。
二是沒有春節檔「眷顧」。2017年1月票房增長主要來自於春節檔,1月份的最後一周剛好「迎上」春節檔,《西遊伏妖篇》《功夫瑜伽》《乘風破浪》聯手貢獻了49億票房,但同年2月票房則因為剛好「錯過」春節檔,成了近四年最低。
同樣地,因為今年2月初就早早開啟春節檔,3月完美「錯過」春節檔紅利,票房較去年有所下跌。而去年因為是2月最後一周才開啟春節檔,所以3月趕上了春節檔尾巴,《紅海行動》貢獻了近11億票房。
1-3月人次悉數下滑,
春節後票價大幅回落
從一季度總下滑的8400萬人次中看,一月又成了罪魁禍首。一月總下滑了5413萬人次,佔據總下滑人次六成。究其原因,除了前文提到一月缺乏爆款、錯過春節檔以外,票價也是一大原因。一月的平均票價高於去年同期,或許是為了春節檔的「高票價」作鋪墊。
2018年1月平均票房僅為33.45元, 2019年則漲到了35.08元,高出了近1.5元。而到了2月春節檔,平均票價竟高出了去年近4元,從35.08元漲到了38.29元。經歷了春節檔人人喊打的「高價票」之後,3月票價大幅回落至34.23元,跌了近6元。不僅低於去年同期,而且退回至2017年平均票價水平。看來,在今年供給不足的情況下,殺雞取卵的「高價票」不會再重現江湖。
頭部效應明顯:
《流浪地球》分走四分之一票房,
頭十部佔總票房77%
一季度總票房186億,春節檔冠軍《流浪地球》拿下46億,佔據總票房24.97%,近四分之一。而票房前十名的其他九部,《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大黃蜂》《驚奇隊長》等則佔據了總票房52.13%,近一半。
數據來源於拓普
也就是說,整個一季度上映的107部影片中,其他97部影片票房僅佔了22.9%,四分之一不到。10%的影片佔據票房四分之三,90%影片生存空間被壓縮到僅有四分之一。兩極差距越來越大,頭部效應突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頭十部影片中,進口片佔五成。除了春節檔三甲《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這類「15億+」大體量影片,國產片上億的中等體量影片嚴重缺乏,進口片5部填補了中檔票房空位。
《新喜劇之王》最受三四線城市歡迎,
《綠皮書》最受一二線城市歡迎
根據拓普一季度票倉數據來看,票房冠軍《流浪地球》是春節檔影片中,「下沉」到三四線城市最淺的影片,三四線票房佔比僅為41%。而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以50%的佔比奪得冠軍,成為春節檔及整個一季度最受三四線城市觀眾喜愛的影片。
但春節檔因其檔期的特殊,一二線部分城市觀眾回巢等原因,春節檔整體三四線城市票房佔比高於其他時間段。所以整體來看,非春節檔時間段最受三四線城市歡迎的影片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三四線城市的票房成功,或許可為創作端提供「下沉」項目案例。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國內觀眾分層嚴重,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審美差異巨大。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一二線票房佔據77%,成了最受一二線城市歡迎的影片。漫威的首部女英雄電影《驚奇隊長》以72%奪下第二,詹姆斯·卡梅隆製片的CG大片《阿麗塔》以71%拿下季軍。
可見,一季度好萊塢大片並沒有高度觸及「下沉」觀眾,三四線城市觀眾長期處於嗷嗷待哺狀態。
《流浪地球》壽命最長,
《新喜劇之王》壽命最短
娛樂資本論的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所定義的「壽命」分值為,上映頭三日總票房(大部分影片上映日期為周五,頭三日相當於首周末票房)除以總票房,得出的數字。誰的分值最小,代表該影片的票房長尾最長,壽命最長。反之,則壽命最短。
不出所料,靠口碑逆襲《流浪地球》以0.15最小分值奪冠,成為一季度最長壽的電影。縱觀頭部十部影片分值,口碑與影片壽命的關係,越來越呈正比。在貓眼、淘票票、豆瓣分別拿下9.5、9.3、8.9高分的《綠皮書》,以0.19分排名第二,成為第二長壽的電影。
通常來說,一部影片的正常壽命分值在0.3左右,《熊出沒·原始時代》《大黃蜂》《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表現較為正常。而《飛馳人生》《瘋狂的外星人》《驚奇隊長》《新喜劇之王》分值則偏高,這類影片的口碑都有不同程度地低於預期,尤其口碑最為不理想的《新喜劇之王》以0.68成為壽命最短的電影。
奧斯卡拔下批片票房頭籌,
日本批片數量仍一家獨大
一季度批片市場中,奧斯卡批片票房表現亮眼,《綠皮書》以近5億票房拔得頭籌。與此同時,奧斯卡另一部口碑之作《波西米亞狂想曲》,截至目前票房逾過8000萬,破了藝聯發行票房記錄。不難看出,奧斯卡獲獎影片成為了批片市場的優質股。
批片票房第二名《密室逃脫》以2.3億票房,破了近兩年《寂靜之地》保持的驚悚類型片2.2億票房紀錄。在國內審查政策收緊的情況下,驚悚恐怖類型片嚴重睏乏,越來越依賴批片市場填補類型空缺。
從引進數量上來看,受政策風向影響,去年引進數量創紀錄的日本批片,在一季度仍一家獨大。但票房表現並不理想,僅有光線引進的《夏目友人帳》一部電影票房過億。其他日本批片中,最低票房甚至低至40萬,為喜鵲電影引進的《魔神Z》。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的小國別批片中,印度、俄羅斯批片缺席,西班牙批片躍升至第二位,引進有三部之多。因2017年西班牙懸疑電影《看不見的客人》拿下1.7億票房一鳴驚人後,該導演的第二部作品《海市蜃樓》也自然而然,被先前引進方合瑞引進。另外兩部西班牙影片《籃球冠軍》《警告》,前者為批片專業戶卓然的片子,後者引進方也為喜鵲電影。但除了《海市蜃樓》外,其他西班牙影片票房極為慘澹,均未過百萬。
一位做批片的朋友告訴娛樂資本論的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他手上也握有一部待上映的西班牙批片,之所以會入局西班牙批片生意,一是因為《看不見的客人》成功帶來的效應,讓國內買家意識到西班牙類型片製作較為成熟,爭相押寶;二是目前西班牙批片價格較為低廉,風險更小。他入手的西班牙批片價格500萬不到,是他曾購入日本批片價格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