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地球的英雄不一定要說漢語,但也不一定說英語"

2021-02-15 觀察者網

(友情提示,本影評不涉及具體劇透,但有對劇情的高度歸納總結)

在我走進電影院觀看《流浪地球》的大年初一,東北正好迎來了一波劇烈的降溫。

從溫暖如地下城一般的電影院中出來,站在北風呼嘯的寒夜中,我想到了在冰天雪地中奮戰的行星發動機救援隊伍,想到了為了我們過個好年而堅守在鐵路、機場、石油、消防、電力、公安等崗位上的朋友和親人,也想到了在年節中值班的觀察者網的戰友們。

感謝那些為了我們闔家團圓而在工作崗位上過年的人。

拯救地球的英雄當然不是一定要說漢語,但也不一定說英語。

從去年流浪地球的宣傳開始,看衰的聲音就已經不絕於耳了。而上映後的種種批評,往往也不過是給這些言論增加了一些細節和註腳,事實證明想要批評《流浪地球》,並不需要看過電影,因為批評者關注的點在電影上映前就已經暴露無遺了:

「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居然說漢語,不講英語怎麼能算科幻?」

「離不開土地,小農意識。」

「鼓吹家國情懷拯救不了世界,要靠普世價值。」

我們刨去那些毫無實際內容而淪為純粹情感宣洩的言論,試圖梳理一下這些批評者的內在邏輯:

科學是「外來」的,在中國是「沒有根的」,科學文明過去既然只在西方市民社會才產生,未來依然是西方社會的專有物,那麼科幻自然只能是表現西方文明的未來。因此在科幻的世界中,說英語,吃漢堡,信奉「西方式」(實際上是部分東方人定義的西方式)普世價值,政府是代議制民主,大家崇尚個人主義的生活方式,經濟以市場化和消費主義方式運轉,都是理所應當的。

「波蘭蠢驢」的《賽博朋克2077》

而一部科幻電影,主角居然說漢語,吃烤(蚯蚓)串,穿著藍白塑膠袋校服,這樣的社會只可能是愚昧落後的,怎麼可能是有科學文明和科幻文化的?

那麼如何讓中國建立科學文明和科幻的文化?他們想的大概是要抹平中國既有的文化和社會,移植一個西方式的文明和社會,然後重新產生一次科學,最好大家從小就只說英語。說實話,這種將科學與特定的文明和語言綁定的行為,80年前就有人做過了:

蠢材!大德意志的科技力世界第一!

且不說這樣的設想是否符合歷史(產生科學的西方社會屬於一個早已被超越的歷史階段),他們的做法是否有現實的可行性?至少從科幻藝術角度來講,黃金時代的歐美科幻巨匠是不贊同未來屬於某種特定文化和社會形態的:他們設想過包著神權外衣的科學家組織,設想過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助社會,設想過橫跨宇宙的中央集權帝國,設想過斯巴達式的軍國主義,以及冷酷的金權財團和拜倒在宇宙神祗面前的宗教信仰。

知名IP《戰錘40K》中星際戰士的設定脫胎於海因萊因的《星船傘兵》,而機械神教的濫觴則是大名鼎鼎的《基地》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史蒂芬·巴克特筆下的人類史:人類甚至被外星徵服者抹去了所有的歷史和文化特徵,住在集中營一般的大型城市中,被強加了一種構造出來的新語言,而奇妙的是人類在重獲自由之後,居然認為這樣的文明更有利於在宇宙中生存,因此保留了徵服者強加給他們的社會形態。

科幻巨匠們顯然並不認為未來僅僅屬於某一種特定的文化和意識形態。《流浪地球》也儘量慷慨地讓人類共通的智慧和美好精神,在不同種族和文化的角色身上閃耀:主角團隊提出的救世方案,以色列科學家也提出過,主角團隊執行的救援行動,還有其他兩個轉向發動機的救援團隊也執行了。

雖然劇情有大段的內容在體現中國式的日常、親情、家國情懷和盡忠職守,但主角團隊們也並非有了這些就掌握了「通關秘籍」,他們常常落在異文化的其他團隊後面而徒勞無功,他們的犧牲有時也並沒有起到真正的效果。更不用說,主角團隊只是「臨門一腳」,地球最終能得救,靠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努力自救。

吳京和他的搭檔俄羅斯太空人。劇透:這部片子裡除了美國人,大家都參與了拯救世界

拯救世界的不需要是中國人,也不需要是美國人,甚至不需要是地球人。他們不需要說特定的語言,也不需要特定的道德,甚至未必需要高尚和富有獻身精神,唯一的標準是他們的行為要符合拯救地球的科學原理,至少是在作品背景設定中的科學原理。

而這種科學原理,是屬於全宇宙的,並不天然屬於某一種自命不凡的文化。

失去自由民主,失去很多,失去科學,失去一切

在接受自媒體採訪的時候,劉慈欣曾經表示「只要科學和技術在不斷發展,人類一定有一個光明的未來。記住我這個話,這句話很極端,表面聽起來很平淡無奇,其實這句話是很離經叛道的,只要科學技術在不斷地發展,人類就有光明的未來。就這一個條件,不需要別的條件,不需要什麼民主啊、人的道德提升啦、人有精神寄託啊,都不需要,只需要這一個條件,就夠了。」

人類種種獨有的品質只有對人類本身才有價值,對宇宙而言則毫無意義,因此,最重要的是生存,文明有了歲月,歲月才有文明,才有討論某一行為是否正確,是否有價值的機會。因此大劉有時用去感情化的純描寫去表現殘酷的全軍覆沒,甚至把災難寫成無比壯美的藝術品,這無非是在提醒我們,這些對人類來說是天崩地裂,對天地本身來說卻只是一種物理現象。

《流浪地球》處處體現出這種平靜和克制的風格,即便在火山爆發,熔巖恆流,人類面臨滅頂之災,地木即將相撞的緊要關口,鏡頭展現給我們的依然更多的是宇宙的雄奇浩瀚和人類文明產物的壯觀,而不是死傷枕藉,哭天搶地。

在宇宙間,地球也不過滄海一粟,何況人類呢?

劉慈欣科幻作品中一個常見的矛盾是宇宙(客觀世界)的無情,人(主觀)的有情。一邊是天文尺度的冷酷現實和物理法則,它的表現形式是駭人的自然災難,他們的幫兇是思維詭異又法力無邊的外星人,他們的內奸是一旦擴散就不受意志控制的技術進步。另一邊是渺小的人類帶著他們脆弱的靈魂苟延殘喘,在真相面前被嚇得san值狂降三觀盡毀,只能像韓朵朵一樣哭著「我要回家」。

人類有時可以靠理性去理解和徵服自然,但卻永遠擺脫不了感性。大劉特別喜歡寫人類賣萌犯蠢,懷抱著自以為是的執念漠視現實一意孤行,結果卻把本來想保護的東西給破壞掉。《流浪地球》裡面男主角「戶口」和女主角朵朵輕率地離家出走,反而導致永遠地失去了家的溫暖,而這時他們卻意識到家的可貴,想要回家了。

那麼,大劉對人類的這種感性到底是什麼態度呢?因為作品中經常碾壓政治正確,大劉「反文明」甚至「反人類」的名聲早就在外。甚至被指為「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馬前卒,民族劣根性的集大成者,反普世價值的大毒草」,不過大概他還是愛著文明,愛著智慧生物的,所以愛屋及烏,智慧生物的非理性也被他接受了。

必須強調一點的是:大劉的作品中非理性的並非只有人類,其他宇宙生命也免不了非理性——大家不要被三體星人給一葉障目了,在大劉筆下,擁有極高技術的外星人可能有和地球人近似的社會,可能更加貪婪愚蠢,甚至可能是為藝術而不顧一切的瘋狂角色(雖然「一切」往往是人類生存的太陽系和地球)。在大劉看來,一個文明保存非理性、非科學的思想,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甚至可能是某種生物共性。

大劉雖然總寫人類因為非理性而闖禍,卻也總寫人類因為非理性而勝利。正是因為無法永遠保持理性,人類才會選擇希望,而不是坐以待斃,《流浪地球》因此有了一個更加溫暖的結局。人類避免了一種冷酷的未來——以一種成功率更高,但沒有家,沒有親人,也沒有文明的方式延續下去。

由此,我希望政治正確和普世價值愛好者們放心,大劉對你們並沒有特別的惡意,政治正確和普世價值在大劉看來就跟熊孩子離家出走一樣,本質上都是人類非理性的一種表現。大劉既然已經監製了一部中國熊孩子離家出走之後拯救世界的故事,早晚也有可能寫出美國非裔穆斯林跨性別者在砸體重秤之後拯救世界的故事。畢竟,大劉已經藉助《流浪地球》人工智慧moss的遺言,用溫情得近乎寵溺的語氣原諒了我們:

「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果然是種奢望。」

責編|徐蕾

審核|隆洋

點好看,真的會變好看哦~!

相關焦點

  • 被誤讀的"大表哥"丹·史蒂文斯
    等待是值得的,反差之下"大表哥"的顏值直登宇宙巔峰!話說,"大表哥"的暱稱是怎麼來的呢?當然是源於粉絲心目中的經典《唐頓莊園》。不過,粉絲們也許並沒有留意到,"大表哥"其實應是"大堂哥",絕非大表哥。如是姻親關係,他才可被稱為"表哥",但姻親關係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顯然絕無可能成為繼承人。那麼,一向明察秋毫英明無比的網友們為什麼會犯這個比較明顯的錯誤呢?這和中英兩國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網友的思維定勢有關。
  • 練功,為何要懂得"服食"
    沒有關注的朋友,點擊上方 藍字 即可快速添加本公眾號以前給蔡老師學習周天循環按導術時,老師說鍛鍊及練功一定要懂得"服食",不然,老了以後身體就會出問題
  • 朋友不開心,不要只會說"I am sorry to hear that"!
    驚喜和意外,明天不知道哪個會先到。快樂和痛苦,是一對姐妹,總是形影不離地出現。不如意的事情, 每天都在上演要是身邊的朋友,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我們應該怎麼安慰他們呢?不要只會說"I am sorry to hear that"哦。我們來看看還有什麼英文表達可以安慰別人吧。
  • Emoji表情符號添72新丁:"打臉"、"流口水","孕婦"...你一定要試試
    你的手機裡很快就可以用上"與時俱進"的72新添Emoji表情符號。其中的"大神級"的表情符有:"在地板上打滾且大笑"及"一個在自拍的手"!蘋果和微軟反對"步槍"emoji制定新的表情符過程中一個值得玩味細節是,作為奧運會運動項目之一的"步槍射擊"emoji最後被踢出了列表。 "病毒式傳播"大神Buzzfeed News的透露的內幕是,只是蘋果公司和微軟反對的結果。這個消息在社交網絡上引起了討論。
  • 誰說:"女子不如男",在這部經典港片中,表現了巾幗不讓鬚眉
    "誰說女子不如男"原出自豫劇《花木蘭》中的段子,在往後變成了今天的歇後語:誰說女子不如男,女子當舉半邊天。在中國香港經典電影洪流當中,以女子為主題的電影少之又少,經典的更是鳳毛麟角。某一天,黑幫老太去老廟拜神求平安,但求了一籤"鳩佔鵲巢"下下籤暗示兩房未來即將起爭端。心裡忽然感到忐忑。
  • 林俊傑全新專輯"新地球″發行4天拿下37個數位排行榜冠軍
  • 【作家在線】| 歸途作品:"候鳥"歸來
    萬萬沒想到的是,北美地區的搬運工,說到就到,說幹就幹,雷裡風行,嚴格覆行工作程序和職責,陽臺上有幾盆蔬菜,公司不許搬運植物,絕對不能上車,所有物品全部用專門材料包裝,在我看來做了許多的重複勞動,他們說這是公司的規定不能違反。三個美國小夥子十分吃苦耐勞專業敬業。好在家裡的小件全部被我和媳婦提前搬走。
  • 譚志剛的"淡"與"雅"
    我開始約他是在五月下旬,其時我回祁東差不多半個月了,就在微信上約了譚志剛,提出了要採訪的要求。        不巧的是,那時的他恰巧在廣西劉三姐的故鄉聽山歌。剛到了六月,譚志剛又聯繫我,說是要忙完了手中的事才行,因為有六十枚印章要趕緊交貨。終於到了七號,他約我第二天去他蓮花東路的工作室。        譚志剛的工作室在體育廣場後面,二樓後四間房。
  • 它是楊冪評分最高的電影,如花姐姐"爸爸的朋友的阿姨的妹妹"
    當時他就覺得連"神仙發"都拯救不了,那劇本得有多差。,懶得做官"的蘇乞兒形象嗤之以鼻。,看起來似乎有點畫風不對的感覺。周星馳就問他怎麼拍,陳嘉上回答他也不知道。周星馳看著攝像機又問他怎麼擺位,陳嘉上就說要一種空洞的感覺。隨後周星馳就座上了大煙床,接著就唱起了南音。沒有哭天搶地,沒有哭哭啼啼,悽厲南音將落寂表現的淋漓盡致。
  • 楊冪"不雅視頻"風波,真相在這裡!
    王思聰在新浪微博寫道:"作為一個看了9遍才刪的權威人士,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這不是大冪冪。"看到王思聰化身敬業的"技術帝",有網友調侃道:"看了九次才知道,看來不是真愛。"儘管此前王健林在採訪中宣稱,自己知道兒子王思聰"嗶——"狗的行為藝術,並"希望他穩重一點";但瘋傳網絡的楊冪醉酒不雅視頻事件一出,這位富二代還是自稱"權威人士",出現在網絡熱點的舞臺上。帥哥美女如雲的娛樂圈,本該千姿百態各成風景,但因為"撞臉",明星也會煩惱,楊冪這次深受撞臉不雅視頻困擾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 "劇"平凡英語俱樂部入圍名單
    "劇"絕平凡英語俱樂部之《喜羊羊pk灰太狼》劇組演員選拔,通過激烈的角逐,恭喜所有入圍的各位家人,為各位小朋們的精彩表演點讚。
  • 日本"小電影"界最勤奮的男演員:跟拍男優"清水健"開工的一天!
    他曾經在Twitter上寫道:"在日本,像他這類的演員比孟加拉虎還要稀有。"他還寫道:"每個月4000部的新片,男演員的數量遠遠不夠,這個行業就像牆上的洞,必須要再大一點!"不過,Shimiken勤勞工作不只是為了賺錢,他表示對自己的感情生活不太滿意。身高1米63的Shimiken過去會和搭戲的女演員約會,他說:"我從來沒有談過一段正常的戀愛,感情總是結束得很糟糕。我認為,在這一行裡,漂亮的女孩是不會幸福的。他們會把漂亮女孩壓榨到一點價值也不剩,最後她們不得不退出。
  • 劉曉慶與潘虹:誰才是"一姐"?答案是:兩人不分伯仲!
    為了表彰劉曉慶在「百花獎」上的突出表現,"百花獎"組委會給劉曉慶頒發了一座「百花獎」特別獎盃。這樣的話,劉曉慶就獲得了五次百花獎:一次最佳女配角獎,三次最佳女主角獎,一次特別獎。也是沒誰了!大家說是嗎?劉曉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可謂是最受觀眾喜愛的女星了。她主持過兩屆「春晚」,還主持過一檔電視節目《世界電影之林》,家喻戶曉,紅遍全國!
  • "命根子"與"勞什子"
    "命根子"與"勞什子"      一 從賈寶玉性格的典型意義看曹雪芹人性之壯麗 說不盡的《紅樓夢》。
  • 兩個老外從中國帶回一個"神秘物品"!外國網友直呼:"這是黑魔法、巫術"!
    確定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家園君微信號:canadau  歡迎勾搭!
  • "我們的父輩"觀感
    電影"我們的父輩"是我看的第一部由德國人描述二戰的影片。哥哥本身是軍官,從英雄變成了殺人犯,從開始堅信德國必勝到在俄國戰場上被拖長的戰爭和雙方死亡人數的驟增,還有無數無辜平民的生命迅間消失,開始反思並逐漸失去信心,懷疑戰爭的意思和自己的曾經的信念;弟弟是非常喜歡讀書的文藝青年,對戰爭非常排斥,從怯懦到勇敢,再到麻木,對生的渴望到最後是以赴死而後已;被破害的猶太人在逃亡中經歷了太多的痛苦與生死的考驗,朋友與敵人的界限亦無從劃分;充滿報國激情的姑娘,看到戰爭的殘酷
  • "史上最醜港姐"卸任要回加拿大?那邊生活不辛苦,很容易混?
    "每個結束都是一個新的開始。這一年值得感恩,很感謝我的家人、朋友還有一直支持我的粉絲們。希望大家在追逐夢想的時候,都要記得互相支持、無私、懂得感恩,忠於自己的內心。沒有任何榮譽/稱號比我們在一起歡笑、哭泣的時光更有價值。保持真實,直到最後。"
  • 童年不被關愛,出道被嘲"冰箱剩菜",陳喬恩逆境中也能綻放光彩
    各種幼稚卻又不失甜美浪漫的偶像劇席捲而來,陪伴了我們整個懵懂的青春歲月。陳喬恩這個名字,對於90後來說一點也不陌生,早年的偶像劇十部有八部她都是女主,一點也不誇張,江湖人送外號"偶像劇女王"。成績不好,又常常轉學,母親不理解她,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讓陳喬恩非常的沒有安全感,她曾在節目中說,自己最害怕的就是媽媽的腳步聲,那種聲音比魔鬼要靠近時還要讓人恐懼。
  • 關於楊冪的"不雅視頻",真相在這裡!自己進來比對...
    王思聰在新浪微博寫道:"作為一個看了9遍才刪的權威人士,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這不是大冪冪。"看到王思聰化身敬業的"技術帝",有網友調侃道:"看了九次才知道,看來不是真愛。"儘管此前王健林在採訪中宣稱,自己知道兒子王思聰"嗶——"狗的行為藝術,並"希望他穩重一點";但瘋傳網絡的楊冪醉酒不雅視頻事件一出,這位富二代還是自稱"權威人士",出現在網絡熱點的舞臺上。帥哥美女如雲的娛樂圈,本該千姿百態各成風景,但因為"撞臉",明星也會煩惱,楊冪這次深受撞臉不雅視頻困擾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 多倫多港口著名的"約翰船長海鮮"餐廳有救了
    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多倫多港口著名的"船長餐廳"是湖邊獨特的歷史性景點之一, 現在正面臨不確定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