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貌,是一封無聲的推薦信。但卻很少有人明白,想要這封推薦信更具長遠價值,最終還是得看內容。
一戰期間,英國臨時搭建的戰地醫院接到了一位年僅27歲名叫沃爾特的傷員,他原本是英國皇家戰艦「厭戰號」上的一名重炮手,在戰場上被敵軍的炮彈碎片擊中,幸運的是他與死神擦肩而過,不幸的是他以往英俊的臉龐變得面目全非。
血肉模糊的畫面出現在一個大活人身上,並且就發生在眼前,這讓很多在場的戰地醫生都汗毛倒立,儘管他們當中大多數人都見識過戰爭的慘烈和殘忍。
這時,一位醫生主動上前查看沃爾特的情況,由於沃爾特的傷勢危急,該醫生決定採用一種特別的治療方法:從患者健康的部位(胳膊內側)切割一塊皮膚,然後將這塊皮膚摺疊後縫到其臉上,恐怖的地方在於,取下來的皮膚末端仍然與胳膊內側相連接。
這種在當時看來有悖常理且驚世駭俗的治療方法,卻在很多年後被人們認為是現代醫術進行整形手術的完美典範,而這位醫生也被業內尊稱為整形手術之父,他的名字叫哈羅德·吉利斯。
哈羅德醫生一定不會想到,自己當年情急之下的救死扶傷之術,隨著戰爭的結束,卻演變成普通人走向自認為「完美」的絕佳通道,至少看起來是如此。
人們在這條通道上進行美與醜的轉換,雖然不存在對與錯之間的較量,但它卻每時每刻都在展現人性的善與惡。
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結果,和人類歷史上所有其他戰爭的本質一樣:殘害人類、促使著人類進步的同時,也讓人類變著花樣不斷折騰自己,直到體無完膚搖搖欲墜。
壹
1924年,《紐約每日鏡報》刊登了一則格外引人注目的廣告:誰是紐約最醜的女孩?該則廣告迅速引起了轟動和圍觀,因為它將給予不幸的獲獎者一次變美機會,還貼心的將參與者照片進行了處理。為了得到這次機會,很多女孩前赴後繼,勇於承認自己的「醜」。
這一眾女比醜的荒誕場景,背後折射出的是,當人們將美麗理解為外貌,並且相信它能夠通過人為和外力進行改變時,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從而催生出一個行業。
諷刺的是,美國醫美行業從誕生之初就夾雜著種族色彩。在最初那幾年,美國人對整容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鼻子、耳朵和胸部。譬如很多人選擇利用手術來改變鼻子的形狀,更多時候他們彷佛是在向外界宣示主權:他們才是地地道道的白人,因為正宗的白人,鼻子不會又大又扁平。
醫美行業雖起源於歐美,但真正讓它大放光彩的是韓國。
韓國是個神奇的國度,什麼活字印刷術、甲骨文、端午文化等等在韓國人眼裡,都是屬於他們的國產,這種「臉面」精神在醫美行業進入韓國市場後,更是得到了完美詮釋。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醫美行業便在韓國以現象級規模增長,形式五花八門,整容在不經意間就成了韓國民眾最大的愛好之一。據之前韓國媒體報導,韓國第十六屆總統盧武鉉也曾體驗過醫美項目,老大都親自帶過頭,實屬難得。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韓國是重災區,各行業的失業率不斷上升。然而就在老百姓連吃飯都成問題的窘迫情況下,醫美行業卻一枝獨秀,利潤節節攀升。
韓國政府曾推出過各種有關「整容旅遊」的優惠政策,其中一項政策很有意思:韓國法務部批准韓國政府可以指定醫療機構,為外籍病人代理申請電子籤證。這意味著想去韓國體驗整容的遊客,可以不經由韓國使領館,直接在網上進行申請籤證。
去韓國旅遊的很多國外遊客,目標不再是那些風景名勝,而是首爾押鷗亭:那個大約2公裡範圍內聚集了650多家美容整形機構的地方。
在這裡,國外遊客可以隨時享受旅遊時順帶換張臉的體驗項目,保證回國後連你媽都不認識你。
如今,在韓國國內,女孩的18歲成人禮物,往往是父母精心準備的整容套餐,期望以此能對她的工作產生幫助。也有很多韓國孝順子女用整容套餐作為回饋父親、母親的不二選擇。
雨果曾說,美貌,是一封無聲的推薦信。但卻很少有人明白,想要這封推薦信更具長遠價值,最終還是得看內容。
這不,2003年被稱為「中國第一人造美女「的北京女孩郝璐璐橫空出世,在經歷半年的重瞼、隆鼻、吸脂等多項手術後,她成功進入演藝圈,還出過自己的書。
然後……就沒什麼然後了。
貳
無限沸騰的醫美市場,表面上看去一派光鮮亮麗,掩藏在陰影裡的另一面是數不盡的滄桑:對於消費者來說,好則金錢換美麗,壞則財去人安樂(死)。
手術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及後遺症,更何況醫美這個行業黑產龐大且兇猛。在鳥叔一跳成名的韓國整容聖地狎鷗亭,有八成的醫美診所均為個人運營的小型診所,因麻醉師、護師數量不足而濫竽充數,非職業醫生執刀的亂象屢見不鮮。因為中國遊客赴韓整形糾紛上升過快,中國駐韓國大使館還在今年7月發布了赴韓遊客的注意事項。
這些黑醫美機構是真正的領悟了「厚黑學」的精髓,不僅沒有正規醫療機構的牌照,有些甚至連美容院都不是,只是個人微整工作室。而很多所謂的醫生可能只上了幾天的培訓班,上來就講專業與資歷,給消費者進行手術所使用的藥品也是通過非正規渠道獲得的水貨。
而在國內,這種現象也非常普遍,據《醫美行業黑皮書》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合規的醫美行業執業者大約有17000名左右,但非法執業者數量超過150000,幾乎是合規醫師的9倍;黑診所的數量已超6萬家,是正規診所的6倍。
雖不是從一個石頭裡蹦出來,但瞧誰像是西天取經路上的美猴王,連如來佛祖都難辨真假。魚龍混雜的背後,是層出不窮的醫療事故。
2004年,一款通過注射能達到豐胸效果的液體材料「奧美定」出現,很快就為吳建偉的華美整形美容門診部贏得了市場。然而兩三年後,「奧美定」的副作用集中爆發,大量的注射者感染並產生併發症,一時成為行業醜聞。
背靠莆田系四大家族的大連藝星醫療美容總經理曾對安全這個問題侃侃而談:我們每開一家醫院,首先保證的是安全,即所有的操作合規合法。所以,我們一定會選擇正規的渠道,買正規的設備,引進正規的醫生。
然而就在前不久,一位32歲的女性在藝星進行隆胸手術過程中出現心臟驟停,最終搶救無效死亡。人家想變美,你卻直接送人家去了天堂,真乃大兇之兆。
在2015-2017短短兩年間,藝星先後發生過4起醫療事故,其中3起為四級醫療事故。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賠錢之後,它可以繼續為女性的變美事業做貢獻,實屬行業之典範。
這些只不過是醫美行業光輝事跡的冰山一角。儘管整容手術面臨著諸多或明或暗的風險,但愛美的女性數量卻不減反增,真正體現出了現代女性的社會主義愛美價值觀:女子本弱,整容則剛。
需求量暴增的背後也是手術量和醫療事故的猛漲,雖然需求與供應屬於市場經濟範疇,但何苦要去花錢挨上一刀。
在妖物橫行的醫美行業,普通消費者很難擁有火眼金睛,童話中,白雪公主會等到王子用親吻來喚醒她,而現實中,你等來的可能是死神的「死亡之吻」。
叄
宣傳的唯一目的,就是徵服民眾。——戈培爾
醫美行業的營銷有著特定的廣告模式:簡單粗暴的廣告詞,採用結巴式的讀法,配上洗腦的神曲,在電梯這種每天都會使用的場所全天候播放,比你男朋友還要專一。
這些醫美公司比狗仔、粉絲還要關心明星。藝星集團在宣傳中未經允許擅用範冰冰的照片,被法院判處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4萬元:用最實惠的價格達到最好的營銷效果,實在是高。
同樣的招數新氧也用過,並且比藝星集團技高一籌。新氧的官微長期居於美體類和企業類公眾號第一位,與之相對的是其被投訴的次數也是居高不下。
它先後被李小璐、鹿晗、黃渤、林志玲、劉雨欣、張豐毅等告上法庭,稱其侵犯了他們的肖像權。而新氧方面對此表現出的態度讓人拍手叫絕,其大意是你作為公眾人物,應該對於這類事情抱著寬容的心態,而且還免費幫你提高了知名度,你嚷嚷什麼?
仔細一琢磨,全是道理。看來那句作為醫美從業者,如果沒被明星上訴過,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還在行業裡混,並非空穴來風。
醫美行業雖然依靠明星效應吸引了大量用戶不算光彩,但就服務來說還算可圈可點:顧客沒錢整容,各類醫美分期平臺等你選擇;不知道選擇什麼臉型,不同韓國明星的臉蛋給你參考,沒有最好的,只有最貴的。
而今,科技的發展將AI與醫美成功結合,當皇后再次問出那個千古難題:「魔鏡魔鏡,誰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女人?」這一次魔鏡的回答是整容後的你,並貼心的奉上適合你的整容套餐。
不論是狂轟濫炸,還是與時俱進喊營銷口號,抑或是拉上明星墊背,其終極目的是要讓你變得更美,而當你整容成功後,上帝也會為你打開無數扇窗。
如果你是女性,你可以選擇成為一名主播,也可以一直坐在寶馬裡哭。如果你是男性,你不用辛苦地去當軍裝吳京,背心成龍,可以直接去做背帶褲蔡徐坤,童裝鹿晗。
終
相較於國外,中國醫美市場,還是一座等待開墾的礦場。美國、韓國等醫美市場有10%左右的滲透率,而中國僅僅只有2%,拋開人口基數不談,光是這一滲透力本身就充滿著無數想像空間,更何況近幾年醫美行業在國內創造了近千億的神話,並維持在4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金星曾把新氧比喻為「大眾點評+天貓」的模式,卻被騰訊一口吃下,而天貓本尊在2016年和阿里健康正式合併入局,美團、百度、蘇寧等都在厲兵秣馬,傳統醫療機構也在蠢蠢欲動,國內醫美市場最近幾年可謂是風起雲湧。亂世是搶奪地盤最好的時代,也是重新制定規矩的好時代,巨頭們跑步入場,或許會推動醫美市場新一輪的變革。
正如十幾年前,當雜牌、山寨手機橫行市場時,誰也不會想到華為、小米能在後來短短幾年時間裡改變規則。
因而,我們也可以期待,醫美行業在未來可見的時間裡能徹底擺脫山寨的標籤。
作者:陳釀,編輯:楊一枝
本文來源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銀杏財經,作者@羅桑榆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