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成人童話《白雪公主》,騙得我好慘

2021-02-07 槽值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社交網絡流行起了各種顛覆認知的暗黑解讀。


「暗黑+經典作品」組合,立馬擁有了200%吸引人的魔力。


某問答平臺上,有一個問題收穫了1872條回答、5183萬瀏覽量。


「你看過的哪些經典童話其實很毀三觀?」


《格林童話》的經典篇章《白雪公主》,就是其中被「深扒」和「重新解讀」的典型代表。


流傳開來的所謂「暗黑真相」,也確實讓人大跌眼鏡。

傳聞中《白雪公主》的暗黑故事許多人的認知裡,王后是嫉妒公主的美貌,才起了殺心。

「魔鏡、魔鏡,告訴我,誰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王后曾在長廊中,撞見了喬裝打扮的男子,偷偷摸摸鑽進了白雪公主的房間。

出自《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

兩個原本最親近的人同時背叛了自己,王后心中從此埋下了怨懟的種子,並最終決定謀殺公主。即使面對國王,她照樣呼來喚去,還會仗著父王的寵溺來欺凌嚇唬僕人們。後來被王子救醒後,還瘋狂地迷戀上了王子宮殿裡各種奢侈的家具服飾。記憶裡,小矮人收留了落難的白雪公主,並一直守護著她。白雪公主與小矮人們共同生活的日子,關係一度很混亂。小矮人們以公主父親的身份自居,並夜晚輪流與白雪公主交歡。而白雪公主每每接觸到小矮人們粗糙的皮膚與胡茬時,就會想起曾經與父親親密時的享受。王子吻醒已經死去的白雪公主,在不少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在網絡流傳的暗黑故事裡,對王子的行為做了大膽揣測:王子無法愛上活著的女孩,一直四處搜尋輕女孩的屍體。屍體也不會有任何反應,只會逐漸變冷,王子正是對這樣的感覺分外著迷。因此,王子在白雪公主甦醒時並非欣喜若狂,反而「失意比歡喜還多」。              從這些殘忍細節來看,《白雪公主》似乎坐實了「暗黑童話」之名。但其實,這些故事全都不是來源於《格林童話》,而是出自日本作家桐生操撰寫的《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首次出版時間1998年)。桐生操,是兩位日本女作家堤幸子、上田加代子共有的筆名。留學歸國後,她們以「桐生操」的身份,開始發表以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為背景的作品。但由於內容尺度和真實性等問題,其作品被勒令停止出版,甚至一度被列為「禁書」。它以格林童話的人物設定為基礎進行改編,融入了社會倫理關係的黑暗面。這本書與《格林童話》並無直接關係,只是她借用格林童話的名號獨立進行的文學創作。「在保留住『初版』格林童話的殘酷、粗獷的表現手法的同時,更徹底地挖掘出深藏在童話裡的深層心理及隱含寓意,以自己的解釋和表現手法,創作更為生動的《格林童話集》。」某種意義上,《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可以視為原版《格林童話》的衍生作品。但在傳播中,許是為了「噱頭」、「反差」,人們直接無視了作者的聲明,將之冠以「原版格林童話」的稱號,廣而傳之。流言愈演愈烈,久而久之,人們便信以為真、真假不分了。在中國,也一直有各類所謂「原版格林童話」的書籍流傳。如2000年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成人格林童話》、2003年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真實的格林童話》等等,這類書籍進一步帶動了國內各類關於《格林童話》中殘暴、色情內容的傳言。學者有過考證,這兩本書其實都脫胎於這本日本暢銷書《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倚仗著人們的獵奇心理,在網絡上以潮水之勢廣泛、迅捷地擴散。不過除去網上流傳的暗黑版本,實際上《白雪公主》從1810年的厄倫堡手稿到1857年流傳較廣的終稿,同樣發生了不少變化:比如最後救了白雪公主的,也不是年輕英俊的王子,而是從國外徵戰歸來的父親;白雪公主的甦醒,是因為僕人的怨恨,摔打水晶棺,抖出她喉嚨裡的毒蘋果……王后的「生母」設定,出自格林兄弟1810年最早的手稿。因為親生母親殺害女兒的故事太過殘忍,這個版本一直飽受詬病。在1857年最後版本的《格林童話》中,王后的生母身份被替換為了繼母。其實,不少格林童話故事中都有類似的「生母-繼母」角色轉變。《糖果屋》裡將主角兄妹拋棄在森林中的壞女人,也是在第四版修改時被賦予了繼母身份。「冷血暴虐的母親形象,實在是與孩子們所熟悉的集母性、溫柔、慈愛於一身的母親形象相距太遙遠了。」並且格林童話在傳播和改版期間,逐漸變成孩子們的睡前讀物。這種「生母殺女」的殘忍情節,也不適合在睡前為孩子們閱讀。在1812年首版和1857年第七版《格林童話》中,王后的結局基本是一致的。她受邀參加白雪公主和王子的結婚典禮,並在舞會上,被迫穿上一雙被火燒得通紅的鐵鞋子跳舞。王后的腳被鐵鞋嚴重灼傷,她卻不能停止舞蹈,只能一直跳到死去為止。出現這樣慘烈的結局,是因為《格林童話》的初衷,本就不是為兒童編寫的。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它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時代的社會面貌。食用白雪公主心肝(實際上被獵人替換為動物心肝)的行為,正是嗜血成性的女巫會做的。王后所穿的「鐵鞋」,也是中世紀歐洲用以拷問巫女的常用酷刑之一。實際上,對於部分原版「暗黑」情節的改寫,格林兄弟有他們自己的考量。
儘管格林童話最初,並不是寫給孩子們看的,但隨著兒童讀者群體越來越多,格林兄弟把《格林童話》看成是「教育之書」的傾向,也越來越鮮明了。他們重新確定了編輯方針,削除了所有與孩子不相符的表現。相比起為博噱頭、追求反差的各種傳播,這樣的改編顯得更加合情合理。作為一本流傳至今的經典童話,它被人記住,從來不是因為所謂的「暗黑」和「反轉」,而是關於愛、關於人性、關於善良的表達。給文章點個在看吧,希望那些「真實原版」的謠言,最終止步於你我。1. Grimm, Jacob; Grimm, Wilhelm (2014). Zipes, Jack (ed.). The Original Folk and Fairy Tales of the Brothers Grimm: the complete first edition(p.177).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812年出版格林童話的英譯本)2. Grimm’s Household Tales, with Author’s Notes, ed. and trans. by Margaret Hunt, 2 vols (London: Bell, 1884), vol.1,p.214(1857年出版格林童話的英譯本)3. Stringham, Eniko(2011). Disney and the Butchering of Snow White. Econimics,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Markets; Woodside. Vol.6, Iss.2 (Jun 2011): 637-652.4. Grimm, Jakob / Grimm, Wilhelm: Sneewittchen / [Jakob und Wilhelm Grimm.] Gezenet von Franz Jüttner. - (Scholz' Künstler-Bilderbücher ; 6). Mainz 1905. Scholz.5. Sander, E. (1994). Schneewittchen: Märchen oder Wahrheit?: ein lokaler Bezug zum Kellerwald. Wartberg Verlag.6.Iacovetta, A. C. (2017). Moving Up the Social Ladder: An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Temptation in Shaping Characters in Select Fairy Tales Employing Marxist and Psychological Lenses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7.McGlathery, J. M. (Ed.). (1991). The Brothers Grimm and Folktal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8. Bengtsson, N. (2009). Sex and violence in fairy tales for children. Bookbird: 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Literature, 47(3), 15-21.9. 桐生操(1999).許嘉祥(譯).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臺灣:旗品文化出版社.10. 彭懿. 格林童話的產生及其版本演變研究[D]. 上海:上海師範大學.2008.

讚賞或轉發,都是真愛

相關焦點

  • | 暗黑成人版童話,騙得我好慘
    《格林童話》的經典篇章《白雪公主》,就是其中被「深扒」和「重新解讀」的典型代表。傳聞中《白雪公主》的暗黑故事許多人的認知裡,王后是嫉妒公主的美貌,才起了殺心。王后曾在長廊中,撞見了喬裝打扮的男子,偷偷摸摸鑽進了白雪公主的房間。兩個原本最親近的人同時背叛了自己,王后心中從此埋下了怨懟的種子,並最終決定謀殺公主。
  • 白雪公主童話故事的背後,是真正的童話還是暗黑童話?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速遞君!迪士尼版的白雪公主的故事是改編自英國的《格林童話》。而格林童話中很多故事都是有暗黑童話的感覺的,所以近來幾年大家開始深扒,白雪公主這個童話故事是否真的像表面那樣無害和純真呢?
  • 迪士尼公主童話背後的秘密,白雪公主是真正的童話還是暗黑童話?
    作為1937年上映的迪士尼首部長篇動畫影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裡面的主角,白雪公主備受人矚目。她是迪士尼公主系列的第一個公主,也因此,大家記憶最深刻的白雪公主形象就是迪士尼出品的白雪公主。迪士尼版的白雪公主的故事是改編自英國的《格林童話》。
  • 現代版《白雪公主》,成人的黑暗童話
    《白雪公主 Pure As Snow》(2018)取材自《格林童話》的白雪公主故事,女主角都受到妒忌,童話中的皇后受不了魔鏡坦白說出世上最美的女人不是她,妒忌心變成爆發火山。童話版的七個小矮人,在《白雪公主》現代版電影變成七名男子。童話的白雪公主遭七個小矮人搭救,《白雪公主》的克萊兒則在郊區結識了七名男子,有雙胞胎兄弟村夫,嘮叨的獸醫,疑心重的大提琴家,神父,具受虐傾向的好色書店員與他那靦腆健碩的兒子。《白雪公主》沒有一個魅力王子,卻展現了七個不同的男性形象。
  • 行走 你不知道的格林童話暗黑真相
    我們對這些經典瞭若指掌,然而我們摯愛的迪斯尼美化式講述卻與原作相去甚遠,因為原作相對而言要陰暗得多。於19世紀創作了其中一些原始故事的格林兄弟,對血腥的細節並無所迴避。事實上,那些我們所鍾愛童話的大多數原作作家都對此直言不諱。♥暗黑童話之《灰姑娘》
  • Kellyshow盤點美劇暗黑童話 白雪公主兇狠當小三
    第七期盤點美劇毀三觀變態童話,悉數暗黑系驚悚蘿莉萌妹。《吸血鬼日記》(The Vampire Diaries)男主造訪節目現場,男神親授搭訕技巧,吐槽新一季激情戲太多。  毀童年新聞直播間實拍美劇童話裡最暗黑最狗血的瞬間。
  • 暗黑童話進階史:從「被脫去衣服的小紅帽」到「萬聖節的鬼面具」
    另一方面,直到17世紀,成人和兒童的概念尚不存在。孩子在7歲左右,就不得不獨自面對現實的殘酷,這也是為什麼所有的民間故事、早期童話都含有大量「暗黑」情節的原因所在。在那裡,灰姑娘的南瓜馬車、白雪公主的王冠、小仙女的魔棒……都讓讀者們有了一個更實在的想像。 終於,在文本與視覺的雙重「強攻」下,童話徹底褪掉了它「暗黑」的底色。 真正意義上的暗黑童話 近年來,打著「暗黑童話」標籤的影視劇、文章重新興起。
  • 《白雪公主與獵人》顛覆原有童話,暗黑的公主復仇記!
    近些年將童話二次創造,推陳出新蔚為新潮,除了《愛麗絲夢遊仙境》保持了爛漫絢麗的童話色彩外,其他絕大多數都加入了陰暗色彩,甚至《女巫獵人》還拍成了赤裸裸的B級打鬥片。《沉睡魔咒》與《白雪公主與獵人》的改編就整體偏向陰暗。從劇情上說,這些改編大部分都有牽強的部分。
  • 當小紅帽遇見白雪公主,《反叛的童謠》帶給你不一樣的暗黑童話
    這部童話新編,裡面重新解構了《小紅帽》《白雪公主》《灰姑娘》《三隻小豬》《傑克與魔豆》等多部經典童話故事,往日熟悉的形象與故事情節完全被顛覆。小紅帽和白雪公主是好朋友,小紅帽變身殺手,白雪公主偷魔鏡,灰姑娘不嫁王子嫁傑克……雖然故事打破了我們認知的童話裡固有的美好,但是卻重現了一個更加貼切現實的童話世界。
  • 暗黑童話風——《才不是童話》
    暗黑童話再次來襲 說到將黑暗童話風,相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月圓之夜》,將家喻戶曉的小紅帽故事,改編成了一段充滿懸疑的暗黑冒險之旅
  • 那些毀童年の黑色成人童話,嚇死寶寶了!!!
    今天我們說說——那些毀了我們童年の黑色成人童話……其實童話裡不都是騙人的,還有嚇人的哦!呵呵……膽小者慎入哦!童話裡,每一個公主最後都會找到愛他的王子,而每一個欺負公主的惡人,最後都會受到懲罰。似乎所有的童話故事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而現實往往不會這樣。
  • 「暗黑版」的迪士尼童話故事,我的童年被毀成渣了!
    但我們都知道,童話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很多代代相傳的童謠其實和疾病與傷痛有關,而伴隨我們入睡的童話故事,也有「暗黑版」。一起看下吧!1.彼得·潘是個殺人犯小時候別人聽著王子的冒險和公主的愛情故事長大,但Vega卻對彼得·潘和永無鄉的故事著迷,不為別的,就因為我不想長大!可是當我真的長大後,就斷了這個心思,不是因為我是個女孩壓根去不了,也不為別的,只因為在JM·巴裡的小說中,彼得·潘成了殺人犯!
  • 床邊故事:暗黑童話的文明隱喻
    個中緣由,其實是童話與暗黑的天然聯繫。提及童話中的暗黑情節,最具代表意義的便是《格林童話》。《格林童話》是世界童話的經典,其名篇如《灰姑娘》、《小紅帽》、《白雪公主》更早已成為文學界不朽的母題,被演繹成無數的作品。然而,哪怕這三篇最富盛名的故事裡,也不乏暗黑的片斷。
  • 郭採潔生日單曲上線:一個成人世界的暗黑童話
    這是專輯《Vol.13-1986 數羊》中第三支先行單曲,一個孤傲又殘酷的成人童話。一個關於成人世界的真理 我們在表達恨的時候是天才,而到了愛面前我們就如此平庸。一場暗黑的電子實驗 依然是郭採潔和電子音樂製作人伊德爾聯手合作。
  • 原版《白雪公主》竟如此毀三觀
    童話形成時的價值觀與今天的根本不同。「三百年前,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本來就沒有這個概念,他們只是講好玩的故事,至於裡面是不是死人了,是不是害人了,沒有人在意這個。《格林童話》是格林兄弟為了研究民間傳說與歷史的關係而收集起來的,因為來源於民間傳說,所以原版的格林童話是很成人(血腥,暴力)的,其中許多經典故事情節經過了多次改寫,才變成今天的面貌。
  • 重口味奇幻暗黑童話電影,故事中毀三觀的童話內涵卻很深刻
    現代童話故事幾乎都有一個大團圓結局,但早期童話並非如此,它們被稱為黑童話 ,充滿著血腥的情節和陰森的結局。比如,《小紅帽》最初是訓誡女孩貞操的重要。而《白雪公主》最原始的版本,皇后要求當晚食用白雪公主的肝臟。
  • 其實童話,從來就沒有騙你,坑了你的,是童年!
    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知道,我們小時候看的格林童話和初版室友很大出入的,都是經過不斷的修改完善為了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世界觀。才成為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樣子,而最初的版本,基本是那些可以被稱作"成人童話"的故事。暗黑故事。
  • 童話故事《白雪公主》與《糖果屋》,你不知道的真相
    格林童話1810年後的《白雪公主》版本,故事的開頭就先「殺掉」一個角色:早期的版本是女孩有邪惡母親,結果改成女孩的母親
  • 限制級暗黑童話滿足你的惡趣味,未成年慎入!
    去年,一首《小白船》唱出了年度恐怖故事,將天真無邪的童真濾鏡打得稀碎,壞小孩與惡的距離被拉近,表象愈是無辜,其陰暗內在愈同暗黑童話風格相契
  • 格林童話的原始版:殺死白雪公主的是親生母親
    這是她們假借格林童話之名,創作的成人童話。  格林童話雖然沒有成人版,但並不等於它沒有原始版,沒有初版。格林童話不是一錘定音,不是從開始到最後只有一個版本,它不斷被改寫、不斷被修飾,一版又一版,是慢慢被改寫成適合孩子閱讀的兒童文學的。  二  說起來你或許不會相信,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童話,在原始版和初版格林童話中並不是我們今天讀到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