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清楚,審計是對資料作出證據搜集及分析,以評估企業財務狀況,就資料及一般公認準則之間的相關程度作出結論及報告。進行審計的人員必須有獨立性及相關專業知識。
在審計報告中,我們經常能見到「我們認為,上述會計報表符合國家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貴公司某年某月某日的財務狀況、某年度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這就是審計人員在完成審計工作後,對於鑑證對象是否符合鑑證標準而發表的意見。對於財務報表審計而言,則是對財務報表是否已按照適用的會計準則編制,以及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的公允,反映了被審計者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發表意見。
常見的審計意見一般分為四種: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和無法表示意見。
1、無保留意見又分為兩種:標準的無保留意見和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
標準的無保留意見即我們上述所講的,審計師認為編制的財務報表已按照適用的會計準則的規定編制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審計者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說明審計師認為被審計者編制的財務報表符合相關會計準則的要求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審計者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但是存在需要說明的事項,如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及重大不確定事項等。
2、保留意見比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低一個層級。即指審計師認為財務報表整體是公允的,但是存在影響重大的錯報。比如:甲公司僅一項無形資產在確認上存在問題,在其他方面都沒有問題,此時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可能是恰當的。
3、否定意見代表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相當糟糕,基本上不可以利用其信息進行決策。
4、無法表示意見說明審計師的審計範圍受到了限制,且其可能產生的影響是重大而廣泛的,審計師不能獲取充分的審計證據。比如:被審計的單位的會計記錄在火災中被毀損,就構成審計範圍受到限制。
簡單地說,無保留意見就是企業編制的財務報表沒有問題;
保留意見指企業編制的財務報表有問題,但不是所有都有問題;
否定意見代表著企業編制的財務完全不可信;
無法表示意見就是不知道財務報表有沒有問題。因為既沒有獲得沒問題的證據,也沒有獲得有問題的證據。
企業若是想獲得無保留審計報告,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進行編制與保證報表不存在重大錯報就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