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史上誕生的藝術

2021-02-14 田藝苗的田

人類的歷史,就是災難與發展共存的歷史,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有一些令人恐懼、令人刻骨民心、令人終身不能忘懷的災難,始終沉澱在人類的記憶中,一代代流傳。人類經過這些災難洗禮,無比堅強,無比決絕。他們從災難中奮起,與災難抗爭,任何苦難都不曾令高傲的人類屈服。

人類和傳染病鬥爭的歷史太長了。而那些傳染性強、病情重、爆發突然、極易擴散並導致死亡的惡性傳染病,我們便稱之為「瘟疫」。

面對災難,有「先知」提前發出警告,有醫者挺身而出救護生命,也有人在災難後反思,如何能阻止下一次災難的到來。

反思的人群中,總少不了藝術家的身影。

當我們還在與武漢疫情做生命搏擊的時候讀這篇文章,心情是不輕鬆的。

文章 / 藝狐全球拍賣資訊  圖片 / 網絡     

整理編輯 / 田藝苗的田

《聖經·新約》裡的末篇早以神的話語警示著降在人世間的災難,它們在《啟示錄》中化身使徒約翰所見的種種異象:羔羊揭開書卷的封印,四騎士馳駕著四色戰馬面世——白馬、紅馬、黑馬和灰色馬,分表代表著瘟疫、戰爭、饑荒和死亡。

「揭開第四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

 ——《聖經·新約·啟示錄6:7-8》

在人類不知是否可稱得上漫長的歷史上,末世四騎士永遠如影隨形,他們公平地降臨到每一片土地和每一個子民,他們不憐憫弱小、不褒揚富庶,對正義或邪惡、高貴或低賤皆一視同仁。他們揮舞著弓箭,任馬匹的鐵蹄踏起滾滾塵土,就算是中世紀歐洲空前繁華的各個通商港口,也同樣難逃被肆意踐踏的命運。

1347年,蒙古國攻打黑海港口卡法城,一種可怕的疾病在悄然蔓延,致使蒙古軍隊潰不成軍。

卡法城內,人們慶祝著戰爭即將勝利,卻迎來城外敵軍投石機的攻擊——投進城牆的不是石頭,而是一具具得瘟疫而死的屍體。這些病死的屍體卻造成了歐洲的一場大災難。因為部分死者死後受到老鼠的啃食,屍體上攜帶鼠疫病毒,飛入卡法之後,鼠疫就慢慢開始傳播。而卡法城有大量熱那亞商人,經常往來歐亞之間進行貿易,於是鼠疫開始傳入歐洲。而歐洲人也因為這件事情,將中國人視為「黃禍」。倖存者乘12艘小船離開這座死城,駛向了西西里的墨西拿港。這便是席捲整個歐洲的鼠疫之開端。

因染病者屍體多呈紫黑色,全身皮膚布滿黑色斑點,鼠疫又稱黑死病。

 不久,歐洲充滿了這樣的殘酷現象。除了歐洲大陸,黑死病通過老鼠身上的跳蚤和帆船的運輸,一路蔓延到英國大大小小的村莊。農村勞動力大大減少,在一些莊園裡,所有的居民都死了。中世紀英國城鎮的人們生活在高密度的環境中,垃圾成堆,汙水泛濫,更糟糕的是,他們對傳染病幾乎一無所知。
還是在用一些非常簡單的處理屍體的方法。處理屍體的工人沒有自己的防護,這助長了疾病的傳播。人們竭盡全力逃避死亡。他們向上帝祈禱,吃美味的肉,喝好酒...醫生嘗試了各種方法,從通便到放血,到煙燻,到燒灼淋巴結,再到給他們塗上幹蟾蜍液,甚至用尿洗澡。但是死亡不斷降臨。從那時起,喪鐘不停地為新死者哀鳴。甚至著名的英法百年戰爭也因瘟疫的爆發而暫時停止。1346-1353年黑死病在歐洲的蔓延(來源:維基百科)

故鄉就在佛羅倫斯的薄伽丘在《十日談》裡以幾近嘆息的語氣這樣描述:「鼻血是死亡的前兆;男人和女人先是在大腿內側和腋下生出無名的腫塊,有的像蘋果和雞蛋一樣大……腫塊從這兩處地方蔓延到全身;然後出現黑色斑點,尤其是手臂和大腿上,密密麻麻;幾乎所有出現症狀的人三日內必死,僥倖活著的人聚集到安全的房子裡,把自己關起來,小心翼翼地苟活。」

「佛羅倫斯突然一下子成了人間地獄:行人在街上走著走著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裡的人孤獨地死去,在屍臭被人聞到前,無人知曉;每天、每小時大批屍體被運到城外;奶牛在城裡的大街上亂逛,卻看不到人的蹤影……」

 ——《十日談》

1351,恐懼與愚昧、猜忌與屠殺

反猶運動:鼠疫的惡化


於猶太人流亡四方,飽受欺凌,所以逼得他們自強不息,就像巖石縫隙裡綻開的花朵一樣,不向命運低頭。中世紀早期,歐洲進入了一個文化的黑暗期,教育凋敝,反智觀念盛行,不要說一般老百姓,就連貴族們也往往都是文盲。相反,猶太人卻保留了注重教育的傳統,大多數猶太人都能寫會算。所以他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憑藉知識與智慧,獲得金融、醫學、公務行政方面的職業,甚至可以壟斷這些行業。

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猶太人優渥的生活狀況讓其他人產生很強的嫉妒心理,萌生了極大的惡意,已經挑唆,便演變成排斥猶太人,仇視猶太人的心理。

醫學和宗教無法解釋這場兇猛駭人的瘟疫,生活在蒙昧黑暗的中世紀裡的人們在無盡的恐慌中把罪孽全部施加到外邦人和異教徒的頭上,最典型的便是慘無人道的反猶活動。

反猶運動在歐洲從來不是新鮮事,早在1096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徵時就有過慘烈的屠殺猶太人事件。瘟疫的橫行令各地的反猶主義情緒重新燃起,人們普遍相信瘟疫是由猶太人在井裡投毒引起的,於是大批的猶太人聚居地被滅絕,猶太人像動物一樣被斬殺。

在基督教世界和穆斯林世界,猶太人成為了公敵。教廷和王公們起初不認同這種做法,亞維農教廷的克勉六世召告天下停止排猶,但到了1348年秋天,形勢無法控制,各地政府幹脆承認並正式討伐猶太人的「罪行」,這就讓排猶運動更為猖獗。在斯特拉斯堡,1349年2月14日一個晚上就活活燒死了當地半數的猶太人。在弗萊堡,所有猶太人都被鎖進木屋裡活活燒死。義大利北部,政府命令猶太人在衣服上戴上黃色的大衛之星以便區分。

2010《黑死病》電影截圖

影片中的女巫在拙劣的「還魂」技倆敗露後大笑著說:

「因為人們需要奇蹟,他們信奉創造奇蹟的人,不管是誰。」

辛辣地諷刺了顛倒黑白、不分善惡的中世紀歐洲和那時人們的愚昧無知。

至1351年,歐洲土地上已經上演了350場滅絕人道、毫無律法和公理可言的種族屠殺,成百上千個猶太聚落從世界上消失,面目可憎的疾病和血腥瀰漫的屠殺使當時社會徹底失去了秩序。即使是慷慨提供庇護所的波蘭卡斯米爾國王和巴塞隆納教皇克萊門特六世等這些反對暴行的人們,也無暇去統計確切的猶太人遇難數目了。

「我看見羔羊揭開七印中第一印的時候,就聽見四活物中的一個活物,聲音如雷,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拿著弓,並有冠冕賜給他。他便出來,勝了又要勝。

揭開第二印的時候,我聽見第二個活物說:『你來!』就另有一匹馬出來,是紅的,有權柄給了那騎馬的,可以從地上奪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殺,又有一把大刀賜給他。

揭開第三印的時候,我聽見第三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黑馬;騎在馬上的,手裡拿著天平。我聽見在四活物中似乎有聲音說:『一錢銀子買一升麥子,一錢銀子買三升大麥,油和酒不可糟蹋。』 」

——《聖經·新約·啟示錄6:1-6》

《死神之凱旋》(The Triumph of Death)Pieter Brughel,1562年,描繪黑死病爆發的歐洲

災難終將成為歷史,人類的族譜不過是翻了一頁。這場重創整個歐洲並改寫歷史的瘟疫在1353年逐漸平息,而最終驅逐死神的並非人類,是自然的寬厚罷了——死去的人們漸漸減少,被疾病覆滅的城池逐漸復甦和重生。

這場浩蕩瘟疫終結了歐洲三分之一子民——約2500萬人的性命,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的確算得上是臭名昭著至今都讓歐洲人心有餘悸。當年這場超級瘟疫,奪走了整個歐羅巴洲超過2500萬人的性命。要知道,這個數字相當於歐洲當時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即便是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了人口損失也只相當於歐洲總人口的5%左右。

這套裝束起源於1619年,由路易十三的御醫Charles de Lorme發明,作為傳染病醫生防護用具。

面具類似鳥喙的結構中裝有香料或草藥,希望能夠淨化空氣,但實際效果甚微;長袍用以隔絕穢物;長棍用以避免直接接觸病人。

由於這個造型,瘟疫醫生也被稱為鳥嘴醫生(Doctor Schnabel)。後來它成為一種文化符號,被運用在一些文藝作品的創作中。

十四世紀以後,文藝復興與理性之光

鼠疫:黑暗中世紀的搖撼與終結

在災難中活下來的貴族奪走了死去貴族的土地,導致財富更加集中在少數人身上,讓他們吃飽了沒事幹,而且還有本錢發展藝術。

重要的是,如此大規模的疾病令到人們開始質疑教皇和聖經中的內容,開始轉向與重視自己在塵世間的生活而不是死後在天國的生活。有錢人開始願意把錢花在教會外的事物更好地享受生活,例如藝術品的收藏。這間接鼓勵了文藝復興的發生。

在黑死病爆發的城市往往能在一天中死亡很多人,例如當時維也納就曾經有900多個人在一天中因黑死病死去,在被死亡、悲傷和病態的過度恐懼以及仇恨弄得筋疲力盡後,沒有人有時間給每一個死者做記錄,那些倖存的人,尤其是倖存的有錢人不想這件事發生在他們自己身上,他們不想被歷史的洪流淹沒,想被人記住,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憑請藝術家來為他們畫肖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被後人記得。這又鼓勵了藝術家這個行業的發展,促使了文藝復興的出現。

人類的歷史,就是災難與發展共存的歷史,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有一些令人恐懼、令人刻骨民心、令人終身不能忘懷的災難,始終沉澱在人類的記憶中,一代代流傳....經過這些災難洗禮的熱淚,卻無比堅強,無比決絕--他們從災難中奮起,與災難抗爭,任何苦難都不曾令高傲的人類屈服。(法)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肖像該作品的主人公裡厄醫生樂觀善良、淡泊名利、敢於犧牲1957年加繆因「熱情而冷靜地闡明了當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種種問題」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此時此刻,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做好科學的防範,正確佩戴口罩,少出門,別熬夜,別恐慌,相信武漢,也相信我們自己。

田藝苗:十分鐘讀懂名曲密碼

現已開放微信服務號訂閱

♫ 田老師的節目,在微信就可以直接聽哦 ♫

藝苗聽音樂

田藝苗官方微信服務號

言語盡頭,音樂響起。

訂閱方式:

1 關注「藝苗聽音樂」微信服務號

2 在服務號自定義菜單點擊「名曲密碼」

3 點擊任意一期節目或專輯連結,

按指示完成付費

(★特別福利:訂閱者將有機會獲得田老師贈送的書籍、音樂會和音樂講座的門票等禮物!)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張敢:「疾病與瘟疫」對西方美術的影響
    >他從藝術作品中的瘟疫由瘟疫誕生的新主題被瘟疫中斷的藝術三個層面展開帶我們走近西方繪畫中的經典作品從藝術欣賞的視角品讀「疾病與瘟疫」對西方美術的影響No.1藝術作品中的瘟疫瘟疫與疾病貫穿著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經歷過災難的人,往往會以文學藝術的形式記錄或表現災難及其帶給人們的思考。
  • 人類史上最嚴重的4大瘟疫,哀鴻遍野,比冠狀病毒更可怕!
    人類史上最嚴重的4大瘟疫, 哀鴻遍野, 比冠狀病毒更可怕! 雅典鼠疫襲擊了整個古希臘和羅馬,是一種毀滅性的傳染病,兩千多年過去了,瘟疫對一個精心設計的文明城邦的破壞仍然令人記憶猶新。這場災難是由一位倖存的學者修昔底德記錄的。從那時起,人類瘟疫的編年史就從這裡開始了。
  • 瘟疫背景下誕生的末日電影:恐懼蔓延,總有勇者無畏
    鬧劇雖然沒有上演,但《流感》《血疫》這樣的影視劇,通過 「妖魔化」病毒和瘟疫的誕生和傳播 《雙螺旋 》: 唱響病毒陰謀論 2014年,一部號稱「史上最強科幻片」的美劇,披著生化的外衣而來。《雙螺旋》剛剛上映時,在IMBD(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評分很高,博得驚人的口碑。
  • 醫學院校長開課《名畫中的瘟疫史...
    【醫者感染獻出生命,病毒無限而人類有限】早在公元前430年的雅典大瘟疫,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場有著翔實記載的瘟疫,在人類文化史上是雅典文明黃金時代的落幕,在人類瘟疫史上則是一場序曲。在整個地球的瘟疫史上,畫家們用自己畫筆忠實地記錄著藝術的真實。譬如考維爾作品《徵服黃熱病》,描繪了1902年古巴醫生卡洛斯·芬萊對美國黃熱病研究委員會主席裡德報告,黃熱病是由埃及伊蚊傳播的。後來,委員會驗證了這一假設。畫面上,他們在古巴康威爾營區進行黃熱病實驗,卡洛斯自願被蚊蟲叮咬感染。後來,參與這項實驗的拉澤爾不幸死於黃熱病感染,獻身於人類疫病防治事業。
  • 冰冷中的溫暖:西方畫家筆下殘酷的瘟疫
    在西方美術史上 「疫情繪畫」非常多 為什麼西方的疫情繪畫多? 並非咱們中國沒有疫情 之前我們的節目和公號都介紹了很多 中國歷史上的疫情 東方繪畫藝術不注重反映現實生活 最有名氣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 未入《宣和畫譜》
  • 史上三次瘟疫大流行來自中國?
    一場可怖的瘟疫降臨在美麗的佛羅倫斯。這座曾經繁榮的義大利城市一下變得十室九空,人心惶惶。每天,甚至每小時,都有大批屍體運到全市的教堂去,教堂的墳地再也容納不下,只好在周圍掘一些又長又闊的深坑,把後來的屍體幾百個幾百個地葬下去,直到裝滿才用土封起來。
  • 戴鳥嘴面具的瘟疫醫生:只跟死神打交道,古歐洲最神秘的驅魔者!
    14世紀開始,歐洲爆發了史上最致命的瘟疫:黑死病,僅在幾年內就消滅了約2500萬歐洲人,大約佔到歐洲總人口的30-60%。傳染性極強的瘟疫,讓全歐洲人心惶惶,但是,該做的工作還得有人做。一個與死神打交道的職業誕生了:瘟疫醫生。瘟疫醫生是高危職業,沒有幾個有名的醫生願意冒險進入疫病區,更別說近距離接觸患者。於是,肯擔任瘟疫醫生的,要麼是二流醫生,要麼是渴望出名的年輕醫生,要麼是根本沒多少經驗的鄉下醫生。中世紀的人們已經知道,瘟疫等傳染病是通過人體接觸和空氣傳播的,那麼,如何預防醫生被傳染呢?
  • 「黑暗」的文學經典:因瘟疫而降生的世界名著
    ——《十日談》喬萬尼·薄伽丘所著的《十日談》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巨著,它描寫了1348年,義大利佛羅倫斯瘟疫流行時,10名男女在鄉村一所別墅裡避難。他們終日遊玩歡宴,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嘲笑教會傳授黑暗和罪惡,讚美愛情是才華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譴責禁欲主義,無情暴露和鞭撻封建貴族的墮落和腐敗。
  • 愛在瘟疫蔓延時......
    《愛在瘟疫蔓延時》是香港人起的浪漫標題,比原名《霍亂時期的愛情》要好聽得多。
  • 《魂斷威尼斯》:瘟疫的外與內
    年初新冠疫情的爆發,讓我們又重新審慎的思考這個世界與自我,再度開始探討存在的命題,瘟疫,死亡,愛,災難,離別,無數個詞彙在狹小的空間裡再度產生化學反應,讓我們開始回顧文學史和影史上關於瘟疫的作品。相比於《流感》,《鐵線蟲入侵》一類通過疫情反思體制與國家內政,《第七封印》裡黑死病時期「上帝沉默」的荒誕與虛無,《霍亂時期的愛情》極具基督教精神的表達,《傳染病》領先於現實的對災難的想像,《魂斷威尼斯》都不能算作一部典型的瘟疫電影,但是實際上。它對瘟疫探討的深度卻比任何一部常規瘟疫題材影片都要典型和出色。
  • 義大利:因瘟疫而誕生的標誌性建築,威尼斯聖瑪利亞大教堂
    這座羅馬天主教堂建於1631年是為了紀念抵抗歐洲黑死病瘟疫而修建的。當年這場瘟疫殺死了近三分之一的威尼託人。在遊覽威尼斯的過程中這座巴洛克式的圓頂建築是無法忽視的存在。在任何角度它都是引人注目的存在,標誌性的圓頂矗立天際,激發了大量詩人和畫家的靈感。簡而言之,這是一座八角形的建築,兩側各有一個小禮拜堂。
  • 繪畫中的瘟疫——罪與罰的故事之底比斯的瘟疫
    特別是執政者,他的德行是否合乎天道至關重要,故曰:不仁之君多遇瘟疫。此外,如果一個地區的民風敗壞,奸邪暴戾盛行,也經常相應的出現天災人禍,包括疫災。今人雖然未必盡信,但這在東西方古文化中卻是普遍的認知。 古希臘的著名悲劇《伊底帕斯王》就從一場瘟疫揭開序幕。
  • 絲綢之路上遇到瘟疫怎麼辦?
    魯網2月20日訊 「今天,我在位於北緯36°的濟南和大家互動,北緯36°是溫帶和亞熱帶的一個過渡帶,這裡植被茂盛,四季分明,從東到西誕生了黃河文明、波斯文明、兩河文明和羅馬文明,我的新書《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講述的正是這條線路,它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主幹道。」
  • 歷史上那些與「災難」相關聯的藝術作品……
    我概括梳理了那些曾經留在人類史上所面對過的災難而與之關聯的藝術作品,將其分為兩個部分「在現場」與「愛與希望」,意義在藝術介入事件必須帶有真實的情感,其次才能轉化為精神的重建。作品不多,但每一件都很有意義,因為他們不僅僅是單純的「見證」與「記憶」,更多地是對於生命、因果及相關本質的追問與思考,以這些作品的構成來闡述藝術存在的價值在於它對生命力量的釋放!
  • 歷史上,那些被瘟疫終結的戰爭
    大疫猛如虎,古代衛生、醫療條件低下,傳染性疾病往往釀成災難,而每當爆發大規模戰爭,瘟疫也似乎總是如影隨形。在古代戰爭史上,突如其來的傳染性疾病往往影響戰局,甚至扭轉了勝敗……古代交通不便,瘟疫具有地理上的隔絕性,一地之人不熟悉另一地的風土氣候,經常會因為範圍轉移,而產生疫情。古代北方人都認為南方有瘴氣,特別是西南地區森林茂密,溼氣滋長,那裡的「瘴氣」令很多北方人談虎色變。
  • 瘟疫時代 | 愛在瘟疫蔓延時:文學電影中的瘟疫
    這些普通疫病的種種審美特性,和瘟疫無關。       「瘟疫是另一個大開大闔的崇高美學場域,它所觸及的,乃是更宏偉及險峻的人性,社會及歷史的課題。」透過張望瘟疫,「瘟疫文學」也就張望到了這些更寬廣而深幽的課題。而電影,這一與文學緊密相連的戲劇形式,也因此衍生出相應的「瘟疫電影」。
  • 戴錦華教授推薦與瘟疫相關書籍電影
    至少三位書寫過瘟疫故事的作家先後登錄諾貝爾「榜單」:加繆和他的《鼠疫》、加西亞·馬爾克斯和他的《霍亂時期的愛情》 (也譯作《愛在瘟疫蔓延時》 )、薩拉馬戈和他的《失明症漫遊記》 (也譯作《盲》) 。電影與瘟疫1.《第七封印》
  • 奧格作品《瘟疫醫生·Plague doctor》原大版冷鑄銅雕像上市
    奧格這尊《瘟疫醫生·Plague doctor》,肩部向下有一條」穗帶「 ,我們將繩編紋換成了蛇的脊骨。他在19世紀的設計至今仍然是風衣代名詞,也就是這尊瘟疫醫生的「皮衣」。實際上是絲滑的華達呢,也有稱呼為戰地風衣的,但實際上是一款作品。肩章部分是瑞士著名的工程材料大師喬治梅斯1950年的經典尼龍「魔鬼貼」,這個位置本想設計一些元素,但感覺這樣會固化這尊「瘟疫醫生」的「地位」。
  • 美術史上的裸體藝術故事——《身體藝術手冊》
    本書從西方美術發展史上的裸體繪畫和雕刻中,精選出重要的裸體藝術名作300多件,依據不同的主題、內涵與表現風格編排,配上相關的「身體」藝術論述,讓我們通過文字與圖像,閱讀欣賞裸體之美。一部古希臘至現代的西方裸體藝術史。三百多件裸體藝術名家名作,二十一篇裸體藝術多元論述。
  • 遊戲歷史最大的Bug事件:魔獸世界的瘟疫
    ‍ 中國遊戲史上最大的bug,莫過於暴雪開發的魔獸世界的(墮落之血) 事件,它被稱之為魔獸世界的黑死病,令當時所有玩家聞風喪膽 The"corrupted blood"(墮落之血)disease spread rapid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