鐫刻歷史的攝影名作,原來是用這些相機拍的!

2022-01-06 圖蟲APP

作者 | 曹原

追求「明星同款」是很多人購物選擇時的天性。攝影圈的「器材黨」當然也不能免俗。

森山大道常用理光GR1v,搞得現在這臺機器的價格在二手市場被炒上天,保姆攝影師薇薇安·邁爾偏愛祿萊雙反,祿萊的價格也是一路水漲船高。

老北京有句話,「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其實說的就是器材的重要性。「大師用手機也能出大片」這句話也沒錯,但真正的大師,都是在每個細節比常人更講究。

荒木經惟喜歡用寶麗來在酒吧裡給妹子拍快照,小光圈塑料鏡頭,畫質也很差,你以為是荒木經惟不講究?錯!他要的就是那個效果。寶麗來的劣質塑料鏡頭,模糊的成像,直閃補光,即影即有等特點,恰恰完美烘託了社交的臨場感和酒吧氣氛。

本人迷戀老器材多年,也搜集過不少相關資料。在這幾年的折騰中,我發現很多攝影大師的傳世名作,其實可以追溯到具體用哪臺相機,甚至哪只鏡頭或哪款膠片拍攝。這其中包括了文字記載,攝影師與他們使用器材的合影,還有照片本身的畫質特徵。

▽ 《月升》安塞爾·亞當斯


所謂好馬配好鞍,亞當斯傳世名作「月升」當然也要用上傳世神鏡Cooke。亞當斯屬於把膠片攝影技術玩到極限的人,而且一生兩大愛好,收藏好鏡頭和收藏凱迪拉克(土豪的世界咱不懂)。所以描述起月升的拍攝過程,頗有郭敬明的「堆名牌和秀家具」文風。

大意是這樣的:(依據史料YY)

「我已在查馬河谷拍攝多次,它位於聖達菲北邊,聖達菲地如其名,是個神聖的地方。

傳說寶麗來的創始人蘭德先生,就是帶著他的小女兒在聖達菲度假時,受女兒一句「為什麼你給我拍的照片我不能馬上看」的激發,發明出一次成像技術的。

多年後韓國現代汽車公司主推的當家SUV也是與Santa Fe同名。可是開韓國車拍風光實在是太掉價了,攝影之旅,我只選凱迪拉克。

但當那晚我看到這一幕景色時,我幾乎是放棄了自己的車,立馬從後備箱拽出迪爾多夫8x10大畫幅相機,迅速地組合了自己的Cooke XV Triple Convertible鏡頭,並給它加上Wratten No.15(G)濾鏡。

最完美的月光只出現了三秒,但我知道人生如攀峰,一世不過一秒,所以『月升』這張的曝光時間,只有一秒。」


▽ 完成那一秒的Cooke

(Cooke Triple Convertible Series XV)


▽ 《Pepper》愛德華·韋斯頓


愛德華·韋斯頓早期迷戀畫意攝影,是個不折不扣的器材控。

最初他喜愛Wollensak Verito,一種美產可調柔焦程度的鏡頭。韋斯頓的後期作品慢慢脫離柔焦的運用,所以我們看到他的大部分傑作都是沒有柔焦效果的。這個時期他基本上在用一隻德產Rapid Rectilinear鏡頭,用在格拉菲上的127mm F4.5 Tessar,和Turner Reich Triple convertible(一種組合式鏡頭,這類鏡頭單前組,單後組,雙前組,雙後組,和前後組搭配都可以使用,並能實現不同焦段,屬於居家旅行必備良鏡)。

明顯看出韋斯頓不如亞當斯土豪,因為Turner Reich屬於組合鏡中的性價比之選。在當時,更好的組合鏡選擇是Cooke Series XV和蔡司的Protarlinse,次一級的是雨果梅耶的Plastimatlinse和Wollensak series IIa。當然還有一隻神鏡叫F6.8版本的Duppel-Aristostigmat,存世稀少。而像Turner Reich這種性價比之選的主要問題是做工一般,留存到現在的也基本上都已開膠。

言歸正傳,韋斯頓在拍攝青椒時使用了Ansco 8x10相機,搭配蔡司21cm tessar。注意這依然是個廉價的選擇,Ansco其實是個美國紐約的攝影器材代理商,所謂的Ansco 8x10,其實是Agfa在美國市場的貼牌版,而21cm Tessar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Ansco在售賣時配得最多的「套機套頭」。

▽ Ansco 8x10


▽ 《晨》克拉倫斯·哈德遜·懷特


亞當斯土豪,韋斯頓不算富裕,而克拉倫斯就算是屌絲了。但屌絲有屌絲的玩法,精打細算買精品。

《晨》這幅作品使用了6.5x8.5規格的Premo View大畫幅相機,裝配的是Taylor Hobson Rapid View Portrait鏡頭,這個鏡頭可謂來頭不小。是以Meniscus結構製造柔焦效果的鼻祖,由此衍生出的Cooke Achromatic Portrait(就是前者的重命名版),Karl Struss Pictorial(Karl是哈德遜的徒弟,此頭為Karl自己設計定做),Pinkham Smith Semi-Achromat(P&S為美系最好的柔焦鏡頭生產商,克拉倫斯在其後期作品中大量使用此鏡頭)和Kodak Portrait(一種光圈在前,後邊單組的特製鏡頭)。而我們所說的Taylor Hobson,其實就是Cooke Optics的前身。

▽ Taylor Hobson Rapid View Portrait


《勝利之吻》阿爾弗雷德·艾森塔斯特


這張照片使用的相機非常容易查到,因為此臺機器後來被公開拍賣,成交價格高達11.4萬歐元。

艾森塔斯特使用的是一臺徠卡IIIa相機,屬於巴納克時期的作品。搭配一隻伸縮的Summitar 50mm F2.0鏡頭。這種設計主要是為了便攜,在不使用時可以縮進機身裡。Summitar的光學質量並不算優秀。但它是我們後來所熟知的徠卡Summicron系列鏡頭的前身。

註:在公開拍賣的那段時間裡,國外攝影論壇曾刮過一段對此相機身份有質疑的空穴之風,有人聲稱目睹了勝利之吻的拍攝過程,而當時艾森塔斯特使用的是一臺單反,上邊裝配的是一顆黑白相間的鏡頭,當事人說因為單反造型和鏡頭黑白相間的鏡頭配色讓他印象非常深刻,不像是後來所宣稱的徠卡。所以坊間傳聞高價公開拍賣IIIa相機實為徠卡公司在背後操縱的一次軟廣告。這很符合徠卡近些年的市場營銷策略,總想給人一種歷史上好照片都是用徠卡拍攝的錯覺。

Leica IIIa, summitar 50mm F2.0 collapsible


▽ 《移居的母親》多羅西亞·蘭格


多羅西亞絕對是女攝影師中的洪荒少女,她拍攝時使用的也絕對是洪荒之力。

為啥?我們看看她的相機:一臺Gralfex Super D 4x5大畫幅單眼相機。是的你沒看錯,大畫幅單反,她還經常手持拍攝,通常配柯達產190mm F4.5 Anastigmat鏡頭。畫風大概是這樣的:

▽ 多羅西亞與格拉菲


那我們來做一個算術題:已知加上鏡頭和片夾,一套格拉菲至少4公斤,還得端穩了拍,求多羅西亞的臂力是多少?

在135旁軸普及以前,紀實攝影師的標配基本上用的是體積嚇人的格拉菲。從2x3到5x7各種規格,從旁軸取景到前面提到的單反,格拉菲做了各種嘗試。

鏡頭裝配上,由于格拉菲機身產量極高,單單一家公司無法應付其龐大的鏡頭訂單。所以在格拉菲機身上你可以看到博士倫(對,做眼鏡的那個博士倫),蔡司,萬倫沙,庫克,Ilex,和少量C.P.Goerz。排場很大,給人一種全美國不論自主還是合資,只要能磨玻璃的都在給格拉菲造鏡頭的感覺。

讓我們再近距離看一下女神用來練肱二頭肌的相機


▽ 《阿富汗女孩》史蒂夫·麥凱瑞


這應該是史蒂夫·麥凱瑞最著名的攝影作品了。我們先來看看麥凱瑞使用的相機鏡頭組合,已經成為尼康膠片街機之選的FM2搭配105mm F2.5 Ai-S鏡頭,都是非常常見的器材。

▽ Nikon FM2, Nikkor 105mm F2.5 Ai-S


還有一張麥凱瑞大叔的工作照:


其實重點在膠片,這張照片使用了柯達傳奇膠片Kodachrome(柯達克羅姆)。實際上,世界上第一款廣泛普及的彩色攝影介質就是1935年由柯達發表的Kodachrome膠片(在此之前雖然有多種彩色攝影介質被發明,但都停留在試拍成功或小批量量產階段)。

Kodachrome同時也是能夠保存時間最長的民用膠片,官方宣稱可100年不褪色。Kodachrome的低速版本還是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膠片之一。這裡正好說個題外話,Kodachrome也是很多攝影師繼續使用膠片的原因。

其實近一個世紀以前,人類所發明的影像記錄工具就已具備足夠用的畫質水平,後來的數碼等新技術,僅僅是提供操作難度更低,使用成本更低的解決方案而已。

Kodachrome 64


可惜的是,Kodachrome因其極為複雜的衝洗工藝(需要經過三次衝洗,並可一定程度上在衝洗時調整色溫色調),加上衝洗藥劑含有劇毒而在多國列為禁品,於2010年全面停止服務。

至今我們都還無法驗證發表於1935年的Kodachrome是否能夠保存100年,而他的發明者,製造者,甚至包括很多使用者卻已日落西山。

人類為了超越生命壽限而發明了很多神奇的東西,我想Kodachrome足夠稱得上是這種偉大精神的代表之一。

▽ 《布拉格,1968》約瑟夫·寇德卡


寇德卡最愛使用25mm鏡頭拍攝已經不是新聞,他那顆25mm鏡頭也很有來歷,是從已故攝影師Jiti Jenicek的遺孀那裡買來的,也算是繼承了大師的衣缽。可世上有那麼多25mm,具體型號是什麼呢?我們能從下圖找到一些線索:

寇德卡與Exakta


寇德卡早期拍攝鍾愛東德產品,這兩臺相機叫Exakta,而上邊其中一隻鏡頭是Flektogon 25mm F4.0。如果Flektogon這名字聽著不熟,那我換個通俗的說法,這其實就是東德版的蔡司Distagon。

▽ Flektogon 25mm F4.0


這個組合雖說算得上品味非凡,但只要成為攝影方面大師,總少不了限量狂魔徠卡的事兒。寇德卡轉向數碼後,徠卡為他特製了世界上唯一一臺寬幅版S2,注意這款機器的CMOS本身就是寬幅的,拍攝效果見下圖。


▽ 徠卡為寇德卡特別定製的寬幅版S2


結語

做一個土豪器材黨很簡單,只需要買買買就可以了,但做一個有思想,有文化,有目標,有個性的器材黨可就沒那麼容易了。通曉古今神機銘鏡,並結合拍攝題材,拍攝風格和拍攝模式做出選擇也是一門學問。希望本文能給各位攝友一些鼓勵。

我在圖蟲,

歡迎勾搭:)👇👇👇


圖蟲君今日末條推送的有獎話題,

有禮物送出,關注即可參與:)


別急著走開😁

發送以下與本文相關的關鍵詞給圖蟲君

給你看不完的圖~

膠片|器材|徠卡|祿萊|大畫幅|中畫幅

以及你能聯想到的一切



文藝連萌 ·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最好的攝影師都在這:)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圖蟲:)

相關焦點

  • 世界攝影大師:攝影名言名作精選
    下面,讓我們在欣賞這些名作的過程中,通過他們的語錄,了解一代攝影大師的一生感悟,相信能提升大家對攝影的了解。阿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Alfred Eisenstaedt) 保持簡單。除非景物使我感興趣,否則我會略過不拍而節省我的膠捲以便拍更好的東西。
  • 攝影黑科技!教你用96年牙醫專用寶麗來相機拍特寫
    Ten Ten這臺Macro 5是1996年生產的,早停產了,算是寶麗來歷史長河中非常特殊的一臺機器。它為什麼叫牙醫機呢?就是因為就是給牙醫用的唄。在膠片攝影時代出片兒,可沒有數位相機那麼快。原因是,可以使用寬幅相紙的寶麗來相機都太老了,故障太多了,因為這些相機都30年以上的高齡,老化的老化,壞的壞,所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不對...這不是無米,是有米,但是沒有鍋,鍋都是壞的,所以就沒必要再生產米了...
  • 攝影大師們都用的是什麼相機?
    從古至今,攝影的發展就離不開器材的進化。下面看看各國攝影大師都是用的什麼相機吧。
  • 世界攝影大師:攝影名作、名言精選
    下面,讓我們在欣賞這些名作的過程中,通過他們的語錄,了解一代攝影大師的一生感悟,相信能提升大家對攝影的了解。阿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Alfred Eisenstaedt) 保持簡單。除非景物使我感興趣,否則我會略過不拍而節省我的膠捲以便拍更好的東西。
  • 100張世界攝影名作 | 經典解讀版
    正是因為這一拍攝意識,威廉·克萊因才嘗試把相機戳到路人的臉上拍攝,晃動、模糊的戰地攝影成了晃動、模糊的街頭攝影,攝影集《紐約》(1956年)改變了街拍攝影的歷史,現代攝影的歷史。而克萊因也深刻影響了日本「挑釁」團體(1968年)的中平卓馬、 森山大道。
  • 美女攝影大師用玩具相機都拍得比你好
    器材是攝影人最愛談論的話題之一了。雖然大家都說,最重要的是相機後面那個頭。可是器材的極限到底在哪裡呢?
  • ins風格的產品靜物照片原來這樣拍!【小九攝影ECP原創教程】
    29.玻璃杯玩出的創意攝影30.讓你擁有超能力的照片是怎麼拍?31.小九帶你尋找大自然中的攝影道具32.撿來的道具能拍出什麼樣兒?33.手機攝影注意這8點引爆朋友圈!34.真實版的切水果原來是這樣拍的!35.沒背景沒道具沒燈一樣拍出大片!36.一塊碎玻璃都能玩那麼高興 真服了攝影師了!
  • 揭密世界範圍內50位攝影大師都用的是什麼相機
    1DXM2*5D4*EOS R*A7R3*A7M3*Z7*D850*D810*等45款相機攝影學習U盤與免費課程、資源等你學!攝影的發展離不開器材的進化,下面看看各國攝影大師都是用的什麼相機吧。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用過非常多的相機拍照,但是他最愛的當然還是寶麗來Polaroid SX-70一次成像相機,而且他還用SX-70拍攝了不少名人肖像。安娜伊思·馬田(Anais Martane)也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攝影師,她不僅是演員劉燁的妻子,更是諾一的他媽!
  • 【攝影器材】能否拍出好片,這 4 個相機設置很關鍵!
    如果你想詳細了解每個預設白平衡模式的色彩特性,可以用不同的模式拍一張白紙,對比、觀察它的偏色情況。加深對每個預設白平衡模式的了解後,再遇到「想選擇性強調某種色調」的時候,就可以根據你的需要來選擇最適合的預設白平衡模式了。攝影器材是照相機、鏡頭及其相關附件、與攝影活動相關的各種設備、物品的統稱。
  • 【攝影器材】拍街頭需要一臺什麼樣的相機?
    街頭攝影是我最喜歡拍攝的主題,其實說是主題其實這個範圍太廣了,而根據我所拍攝的照片又可以衍生為無數個不同的主題。理論上來說,我們可以在街頭拍攝我們想要拍到的一切。我喜歡街頭攝影,因為它夠簡單,夠純粹。它是我和相機之間的交流,是我和我的相機同這個世界對話的過程。
  • 盤點攝影大師鍾愛的相機
    出色的相機性能讓一批攝影師對其推崇備至,而這裡面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日本攝影大師森山大道。森山大道非常鍾愛Ricoh GR21,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用手上的GR21拍攝的。GR21的便攜非常適合街頭攝影,而30cm的最近對焦距離跟21mm的超廣角對於街頭拍攝也是非常實用的。Ricoh GR21的易用性也很符合森山大道喜歡用「傻瓜相機」的癖好。
  • 上海相機攝影博物館在浦東落成,開幕活動精彩紛呈
    原位於上海安福路的上海老照相機製造博物館,今年3月註冊更名為上海相機攝影博物館,經過8個月的籌備,搬遷到了浦東新區五星路的天安萬科御河企業公館內。新館展覽面積和展品數量均比原先增加一倍,特別呈現了從1826年世界第一張照片開始的攝影器材和技術工藝發展史史料,其中展出的工藝樣品大部分是原版實物。
  • 我用過的那些奇妙的相機!【姜老師攝影漫談】
    現在這些嚷嚷適馬鏡頭太重的,都是沒用過國產相機的。最早的中國南極科考隊用的就是這玩意兒,隊員們負重不輕。第二,相當的結實。這個結實不是指的機械結構可靠耐用,而是它簡直就是一件厲害的兵刃,拎著相機背帶就像拎著一個流星錘,舞轉輪飛尋常人不敢近身。這玩意兒掄起來敲磚碎瓦、開瓢破甲絕對不在話下。第三,它的快門... ...怎麼說呢,每次按快門時反光板的震動能讓任何一個麒麟臂為之一顫。
  • 【攝影器材推介】戰地(紀實)攝影師與經典相機
    我們不知道寇德卡用的什麼相機,不過鑑於寇德卡一貫的經濟狀況,估計他也就用得起這個捷克製造的Praktica了。當然也有傳說寇德卡的25mm鏡頭是安裝在艾山泰克相機上,不過這並不重要,照片,才是最重要的。而事實上他拍攝的這些照片在拍完之後,就沒有敢衝洗出來,而是被妥善保存好了,在話劇劇團出國交流演出的時候,寇德卡找到機會,把底片送出了國,最終得以發表。
  • 大左學攝影 相機上的這些檔位都是什麼?
    大家好,《大左學攝影》系列已經出了兩期了,前兩期大左和朋友們一起學習了畫幅、無反相機的概念和攝影的三要素,相信朋友們對攝影或多或少也有一些了解。俗話說的好:光說不練假把式,既然學習攝影,那最重要的還是相機的操作,真正把相機拿在手裡的感覺可不只是相機的分量。
  • 原來這麼拍,只是過嘴癮怎麼可能做到?拿起相機才是成長之道
    在學習攝影的路上,更需要的是一份恆心和毅力。當你真的把攝影當作一件事情去做,而只是隨便玩玩的時候,片子自然就會好起來。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原來這麼拍」學員——白樺寫的一篇文章。他在2017年裡,用了一支鏡頭,拍攝了一萬張照片。他說,把自己在攝影上的經驗寫出來,希望能對大家有一些的幫助。
  • 什麼是紅外攝影?普通相機能拍嗎? | 攝影早自習第1381天
    早安,我是葉梓,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第1381天。在「自由攝影師」的學生群裡面,一位叫做「Vai」的同學向我提問,他說紅外攝影這個東西到底是在可見光的基礎上增加了紅外部分,也把紅外線拍進來,還是說拍的純紅外線的照片?今天我就給大家來講解一下紅外攝影。
  • 學會這些手機攝影技巧,風景人像都能拍,用手機拍出精彩的作品
    現在手機的拍照功能已經快要趕上單眼相機的功能,想要用手機拍出好看的作品,在學習攝影構圖之前,有一些手機攝影的準備工作和技巧是要先學習了解的,如果這些前置準備工作沒做好,即使掌握了一些高端的技巧,但拍出的作品還是有瑕疵。
  • 國外攝影大師們,用的是什麼相機?
    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用過非常多的相機拍照,但是他最愛的當然還是寶麗來Polaroid SX-70一次成像相機,而且他還用SX-70拍攝了不少名人肖像。他就是「勝利之吻」的攝影師阿爾福萊爾·艾森士塔特(Alfred Elsie Eisenstaedt),他最愛的是徠卡Leica旁軸,就是用這臺相機拍下了那經典一吻。
  • 攝影入門:相機上的這些功能你了解嗎?單眼相機入門教程
    攝影入門:很多人在購買相機的時候,往往只是出於對攝影的愛好,對於相機的功能以及如何更好的使用卻沒有一個詳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