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無疑是生命大塊建築的結構師,他以人物的關係肌理為鋼筋再以時代氛圍作磚牆,築造出時代愛情的圖騰132分鐘的三段式電影,他以單純又充滿韻味的方式,呈現出了三段不同時代、不同生命的最好時光。他巧妙地讓女主角舒淇和男主角張震,分別出現在自二十世紀初期起,跨越了臺灣將近一百年的三個最具代表性的時代裡,在其中相遇並經歷了三種截然不同卻同樣感人的愛情。
故事發生的地點包括當年繁華極盛的大稻埕,穿越過基隆、臺中、雲林、嘉義、臺南和高雄,最後結東在現今的臺北。在時代氛圍的塑造上,侯孝賢極具巧思地尋找到清末民初時期的南管樂曲《共君結託》和《茶蘼架》、文夏的《戀歌》和《星星知我心》,以及 Rain and Tears和 Smoke Gets in Your Eyes等多首歌曲,精準地呈現出不同時代的愛情氛圍,一段段愛情和近一百年來的臺灣時光無痕地交織在了一起。
整部電影雖無史詩式的磅礴之氣,但內韻深厚,幾乎成為世代愛情圖騰代表。三段故事是這樣的:1966年的臺灣高雄:一個年輕的撞球小子張震,為了追求一位迷人的撞球計分小姐舒淇,趁著當兵放假,一路從南到北、從北到南地追逐她的身影,《戀愛夢》。
1911年的日治時代大稻埕:一個知識分子張震,因為傾慕當紅的藝旦舒淇,而經常出入藝且間。身份地位迥異的兩人,交疊出了浪漫的身影,《自由夢》。
2005年的今日臺北:從小體弱多病的舒淇,雖然有個女友佩軒,卻愛上也有女友的張震。兩人一發不可收拾的愛火,讓四人之間的愛情陷入了糾葛,《青春夢》。
三段不同時代的故事,卻是同一組人演出,不禁令人聯想到人物身體仿如是前世今生,也可是今世來生的模具。於此開始讓人興奮地想探觸侯孝賢的人際關係圖。先從時代最早的第二段開始,張震飾演的是個對家國政治有熱忱的文人,只要北上開會,一定到才貌俱全的藝且舒淇那兒相聚,兩人相知相惜,卻因階級及張震的身份問題而無法結成連理。而期間張震卻因緣際會,為藝旦間的另一女子(代號A)贖身使她得以結良緣。
隨後藝旦間的老闆娘又從鄉下買來一個小女孩(代號B),舒淇在教她唱南管樂曲時,不禁喟嘆著自己的命運。到了1960年代,張震成為一個沒考上大學的小子,當兵後仍懷念之前念書時認識的撞球小姐舒淇,於是寫了一封信給她,沒想到她已離職,而前世被贖身的藝旦A成為這世的撞球同事,她將這封信打開讀完,隨手放到抽屜裡。當張震放假,終於從老闆娘那兒得知了舒淇的下落,便開始一路找尋她。
兩人終於在南部的一間撞球室重逢,不料晚上他就得回部隊了。吃完一碗陽春麵後,兩人於空蕩的客運站裡首次握住了手。仿佛所有人都可以聞到空氣中的甜味。到了今世,張震成為一個迷戀影像的攝影師,因為拍攝工作便與既是早產兒又有癲癇症的女歌手之間產生了感情。而那世被贖身的藝旦女子,仿佛是為了感謝他前世贖身,在這世委身當他的女友,卻得忍受這世張震勢必要和靖(舒淇)在一起的命運。
而舒淇的女友(是那位剛賣身到藝且間的鄉下小女孩B嗎)愛她至極,無法忍受她的移情別戀,在無法控制的暴烈情緒之下,從樓上一躍而下自盡身亡。嘈雜、混亂、骯髒的城市空間,灰暗的白天與喧囂破敗的夜晚,生命無聊空洞,活在影像世界的縹緲難以捉摸,呼應著影片中人物肉身之間沒有距離,然而情緒卻為空虛的失魂者。
這部影片每一段落都呈現了不同時代的愛情況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臺灣是單純的,可以直接追求自由戀愛而無憾;世紀初兩位不同階級之人的愛,則是相知卻不能相守的悽楚;至於當代的臺北,混亂的四角愛情關係,暴烈的、充滿自我的情緒炸彈,凸顯著無解的心靈迷失。民國初年的壓抑之美與ニ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初嘗自由愛戀的甜美,對比著當代的無解及無奈,這之後的精神路,何去何從?
一切無解,而生命仍在輪迴,問題仍在繼續最好時光的定義:無洞悉前世來世之智,就專注當下吧。將靈魂轉世概念硬植入《最好的時光》影片中的人物,跨時空關係必然牽強,卻仍不由自主。
因為這樣的電影,讓人不得不聯想到基耶斯洛夫斯基《兩生花》(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同一時間、不同空間同一靈魂的不同命運)這一類的生命議題電影,也不由得又聯想到德國新銳導演湯姆·提克威(Tom Tykwer)那部談論生命輪迴及因果的「快節奏練習題」《羅拉快跑》(Run Lola Run)只是導演侯孝賢已碰觸了這話題卻欲言又止,不討論因果,不明說輪迴,僅是點到為止,只在無意與有意間,營造了臺灣本島不同時空的戀愛夢,呈現了不同時代的愛情觀。
是因為前世今生的不可知,所以侯導沉溺地掘取對生命輪迴無知的主角們,窺視並記錄他們全心全意活在生命的當下,對愛情義無反顧地追尋?即使那當下是充滿無解的習題侯孝賢導演的作品一向揚棄好萊塢喜愛的清楚封閉的因果邏輯敘事模式,喜以某一時光的大片風景為幹,擬以樹成林的印象,模擬人生實相。
就結構上,他有技巧地將最早的1911年間的愛情放在三段故事的中段,製造了時空跳躍的觀賞趣味,以此創造出繁複的曲調,也因此成就了最精緻唯美的片段。不同於第一和第三段的寫實手法,中段自由夢是用默片方式拍攝的,故事全在藝旦間封閉的空間中進行,佐以精美華彩的玻璃刻花作為字幕,低吟的鋼琴樂音貫穿全劇,更加充滿了時代情調。
清末民初時期的南管樂曲《共君結託》和《茶蘼架》,其韻更深,是導演繼《戲夢人生》《海上花》後極致電影藝術的展現。雖說兩人因為張震的身份以及階級差異,必無法結成連理,但兩人的關係,美哉地透過昏黃玻璃的光影,成為一場極致的藝術饗宴。淡入淡出的黑暗與光影,醞釀著屬於那時代的文人與藝旦的神韻,以及時代空間的氣韻。
小編覺得,導演在將演員對那個時代語言聲音的表演可能造成的距離感一手撫平之餘,也還原了時代的情韻對侯孝賢而言,什麼是最好的時光?張震和文採性靈相交的知已舒淇,兩人吃著枇杷之美好,其形其狀華美尊嚴,所有的人生困境仿佛已不復存在,那當然是最好的時光。生命最好的時光,一是領悟,一是沉浸當下,都是生命課題的不同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