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小字可立即關注臺灣電影發布的訊息
侯孝賢的電影《最好的時光》由舒淇和張震傾情出演,分別以「戀愛夢」、「自由夢」和「青春夢」為主題,講述發生在不同年代的三段愛情故事,都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
三段故事中,第一段有侯孝賢和他朋友的影子,第二段講述的是某政治人物祖父在維新年代的秩事,第三段是臺灣藝人譚艾珍女兒歐陽靖的真實故事。雖然三段愛情故事並無聯繫,但侯導對於藝術審美的把握,讓這三段故事都具有同樣的情調,都能讓人對逝去的時光和那情緣未了的愛情感到淡淡的憂傷。
戀愛夢
這段故事發生在1966年,即將當兵的阿震,遞了封信給撞球室的記分小姐春子(陳詩珊飾),表明自己的心意。但春子只是宛然一笑,順手就把信擱在了抽屜。春子走後,來替班的秀美(舒淇飾)發現了這封信,覺得有趣又好奇。阿震再次來到撞球室想找春子,被告知已離開,但也因此對秀美產生了好感。
入伍前一天,阿震和秀美撞球到很晚,臨走前說會給秀美寫信。過了些日子,秀美果然收到了阿震從軍營寄來的信。放假的時候,阿震從軍營回來找秀美,卻被告知秀美已經離開了撞球室……
自由夢
這一段故事發生在1911年,革命黨青年(張震飾)為梁先生的演講來臺,席間認識了藝旦,而青年五日後將與梁先生南下臺中,兩人簡單交談,藝旦問及青年來因和家中狀況。
次日,茶莊父子來到家中找阿婆談論贖身的事,青年問及,才知道原來是藝旦的妹妹已經懷上了茶莊公子的身孕,現在過來是想替藝旦妹妹贖身,並納其為妾,願出錢200兩,但阿婆執意要300兩。爭執之下,青年願意補足剩下的100兩,雖然身為革命黨人,痛恨蓄妾陋習,但看在木已成舟,想成全他們。也因此,藝旦羨慕起了妹妹。
後來青年從臺中歸來,再見藝旦,想替其贖身,這時的阿婆還沒有找到其它的養女,想留藝旦在身邊多些時日。在妹妹和茶莊公子回來感謝青年替其贖身那天,藝旦終於開口問青年終生打算的時候,青年卻選擇了沉默。
三個月後,藝旦收到了青年的來信,才知道其已輾轉到了日本,要籌款支持梁先生,還將去上海。信中引用了梁先生的詩:明知此是傷心地,亦到維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樓下晚濤哀。其實這是反映《馬關條約》割據臺灣恥辱的詩,運用於此,也側面體現的青年對於藝旦私情的無奈。
整段故事侯導運用了默片的形式,把一段私情放置於社會變革的大背景,顯得多麼的脆弱,但也給這段無緣之情帶來些少浪漫的色彩。也曾有人把它和沈從文的《邊城》作了比較,傳言侯導的電影多少有些沈從文情結。
青春夢
這段發生在2005年的臺北,故事來源於臺灣藝人譚艾珍的女兒歐陽靖。靖(舒淇飾)是個早產兒,患有先天心臟病,右眼漸盲只能看得到色塊,且要每天服用癲癇藥。靖作為創作型歌手,晚上在夜店駐場,有一個叫做micky的女朋友,對靖愛得瘋狂,也在夜店上班。
震(張震飾)是數碼衝洗店店長,喜歡玩LOMO相機。震在夜店被靖的個性所迷戀,為她拍照,還拋棄原女友,不為靖是雙性戀而猶豫,關係激進。靖在二者之間的關係漸漸失衡,這樣,他們糾纏在彼此的佔有之中。
三段故事來源真人真事,雖無關係,但都講述的是那未了的愛情。或許,是因為被時代的辜負,或許,也是自己一開始的選擇,但,那段時光終究是美好的。就像侯孝賢對於這部電影主題的闡述:「在我的生命中,有許多片斷,我雖然無法為它們命名,也無法為它們歸類,其實它們本身也沒有什麼重要的意義,但是它們就是會在我的記憶裡揮之不去。」侯孝賢說,並不是因為這些東西是最好的,所以非常眷戀它們,而是倒過來,因為永遠失去了,所以自己只能用懷念來召喚它們,所以才成為最好。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歡迎關注我們
掃描下方二維條形碼,即可訂閱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