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8日,一部名為《城市夢》的紀錄片在國內院線上映。
紀錄片,又是在疫情情況下,排片率可想而知。
但是,筆者私心以為這真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電影記錄的是武漢洪山區一個小攤販和城管鬥智鬥勇的故事,整個過程也不時充滿搞笑幽默,時機來了也能溫馨一把。
這大概是這樣一部電影想在冰冷的制度條文下賦予的更多人情溫柔吧。
在筆者準備動手寫篇文章時,電影裡小攤販王天成的兒子說過的一句話,便不由自主地跑到了我的腦海裡:
&34;
導演也很很會運用鏡頭,在父親略坦然的說完這句話後,便立馬將鏡頭對準了另一邊的女兒,女兒則一臉滿足的看著父親,低下頭繼續嗦面。
能和家人一起吃飯,真的是件幸福感滿滿的事情。
不然,年三十那一頓團圓飯,也不會成為中國人一年的期望。
而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想必讀者們都有所聽聞過,
她是央視的著名主持人敬一丹。
在她64歲生日的時候,她和自己的母親,以及其他的家人圍在一起,弟弟為他做了一碗長壽麵,而在吃完那碗長壽麵後,她的母親卻永久的離開了人世。
其實敬一丹的母親很久之前,就開始身體不好,人年齡大了,身體總會冒出很多的毛病。
先是因為一次小感冒引發了肺部感染,後來又轉變成了心肌梗死,但好在得到了照顧,一切又好了起來。
好景不長,母親又被檢查出了癌症,只能天天化療維持生命。
敬一丹生日那晚,母親便因為全身器官衰竭永遠離開人世。
這,成為了敬一丹心中永遠的痛:君生我乃生,&34;之日君將死。
那時那景,不知道敬一丹的母親,是否還會想起自己生下這個女兒時的畫面,64載已過,光陰容易把人拋,而當臥在這病床裡尚有殘息的時候,也不知還有多少機會,還能與女兒促膝長談,分享過往的生活與經歷,增添幾分歡樂與欣喜。
不如將這過往一一寫下,留以記憶。
你叫敬一丹,1955年生人,自幼長在黑龍江的哈爾濱。
遼闊的黑土地孕育出無數的祖國人才,也孕育出了你。
17歲那年,你滿懷志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你,便響應了&34;的號召,去了通河縣清河鎮清河林業局當知青。
你還在村裡建起來的&34;的廣播站裡當起了廣播員,你對這份工作十分珍惜,不僅僅是為了排遣寂寞,你把她真正的當做一件事情來做,你自己寫稿找素材,自己播報。
想來這也是冥冥註定,你小的時候,讀起課文來便清脆洪亮,節奏十足。
1976年,你結束了知青生活,被推薦到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學習,算是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畢業後你被分配到黑龍江人民廣播電臺,不過不滿足的你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越挫越勇,1985年,考了三次終於考上了研究生,還收穫了自己的愛情。
1986年,你們有了自己的孩子。
而畢業後本可以留校任教的你,又糾結著要不要去一線做播音,這個時候,你的丈夫站了出來:
&34;
之後你也依靠自己的實力一步步地從實習記者到《經濟半小時》的主持人,再到以你自己名字命名的《一丹話題》。
就這樣,你一步步走到央視主持人的C位。
而1996年,你也默默的支持丈夫下海經商,如今他已經是華泰保險的董事長,身家已經又億萬。
而你倆也是一如既往的恩愛,雖然鮮少露面,但自己的幸福只有自己知悉。
做母親的看著自己的孩子如此優秀,自然是欣慰不已。
而有些話,就像敬一丹自己所言:
&39;療傷&39;治癒&34;
死者已矣,不如化在心間,乘風而起,為明日青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