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央視主持人敬一丹出版了自己撰寫的《床前明月光:為親愛的媽媽送行》。
&34;
一字一句,表達了對於母親的思念。
敬一丹的母親,永遠停留在了2019年4月27日。
自此以後,那一天不只是敬一丹的生日,也是母親的忌日。
敬一丹出生於冰城哈爾濱,父母皆從事政法相關工作。
處在這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中,敬一丹從小就聰明好學。
她在家中排行第二,自小就愛當&34;,負責管教兩個弟弟。
那時候的文娛活動少之又少,幾乎家家都有的應該就是收音機了。
敬一丹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蹲坐在收音機前收聽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那會讓她有一種滿足感。
這也讓她對電波的那頭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在心中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
1971年,敬一丹離開了家的港灣,到了農村成了一名女知青。
她從沒有到過鄉下,不覺得辛苦,只覺得精彩有趣,有太多新鮮玩意了。
還收穫了一個意外之喜,他們發現村裡有一個廣播站,敬一丹自告奮勇非要當廣播員。
儘管只是向村民傳達一些簡要的訊息,她也感覺到充實和快樂。
恢復高考後,一批又一批的知青離開了,敬一丹也告別了父老鄉親,踏上了自己的尋夢之旅。
她將目標鎖定在了北京廣播學院,開始了複習備考,憑藉優異的成績順利成為北廣的學子。
在這裡,她才真正的了解到了播音的魅力,畢業之際進入了黑龍江人民廣播電臺。
不過,她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選擇繼續深造考研究生。
那一年,她已經29歲了。
她樣樣優秀,唯獨英語難倒了她,此前她沒有一點英語基礎,只好埋頭苦練。
所以說,年齡和弱勢從來都不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關鍵還是在於有沒有堅韌不拔的決心和付諸行動的實幹。
不過,也多虧了母親及時點醒了她:
&34;
功夫不負有心人,敬一丹經歷了3次考研終於成功上岸,如饑似渴的吸收知識。
拿到碩士學位後,她被學校邀請留校任教,體面輕鬆,收入穩定,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工作狀態。
33歲的敬一丹不滿足於此,她更想要不斷挑戰自己,享受登上高峰的成就感。
&34;
讀研期間,敬一丹已經和男友王梓木結婚領證,雙方也曾商討過這個問題。
王梓木是敬一丹的研友,兩人互相鼓勵,志趣相投,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戀人。
在敬一丹做出重大人生抉擇的時候,女兒王而晴降生了。
王梓木全力支持妻子追求自己的夢想,兩人也不忘給予女兒關愛,陪伴她成長。
1988年,敬一丹踏進央視大門,從最基礎的新聞記者做起。
雖然當時臺裡只有她一個播音系研究生,可她的年齡擺在那裡,一度讓她感受到焦慮難安。
不過,她很快就調整好狀態,積極出色的完成任務,憑藉實力佔據一席之地。
領導注意到這塊金子,安排她成了《經濟半小時》的主持人,略顯生澀但成長迅速。
後來又推出了《一丹話題》,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嚴謹而親切的主持風格。
在《東方時空》欄目組待了2年後,敬一丹又被調往了《焦點訪談》,這也成了敬一丹主持生涯的重要裡程碑。
在那之後,她在《焦點訪談》擔任主持人歷時19年,端莊大氣的形象深深的烙在了觀眾的腦海裡。
敬一丹在央視兢兢業業工作了整整27年,也擁有幸福的家庭,做到了家庭事業兩手抓。
這一切離不開家人在背後默默地支持和理解。
王梓木並未進入主持界,而是成了一名企業家,開展保險事業,如今已經身價百億,晉升富豪。
兩人的女兒王而晴從英國名校畢業後,在國內一家從事專業化教育的機構做高級經理。
後來,王而晴與相戀多年的蘇格蘭男友舉行了浪漫的婚禮。
看著女兒擁有自己的幸福,敬一丹也由衷的感到欣慰。
2016年,敬一丹離開央視,過起了退休生活,卻患上了&34;。
那時,她經常失眠、焦慮,還會莫名的感到暴躁,母親獲悉情況後來到家裡開導她,緩解了她的抑鬱情緒。
在她的心情逐漸轉換過來後,敬一丹體會到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將更多的精力放到了陪伴家人身上。
一天,她發現母親咳嗽不止,立馬將母親送到醫院檢查。
當醫生告訴她檢查結果是肺感染引發的心肌梗死時,敬一丹瞬間六神無主。
治療期間,敬一丹母親經歷了兩次手術,30次化療,仍然不見好轉。
連醫護人員都要放棄,直言不可能的時候,敬一丹仍堅持進行施救。
年邁的母親躺在病床上,身上插了十幾個管子,只能通過管子來輸送流食。
每天要進行20多次進食,才能勉強維持身體機能。
這一切讓母親痛不欲生,多次對女兒說:
&34;
可是,敬一丹無法眼睜睜看著母親就這樣死亡,她心中還懷有希望:
&34;
在敬一丹64歲生日當天,母親依舊一心求死,敬一丹眼含熱淚看著哥哥端上來的長壽麵。
晚上9點,母親再也撐不住了,最終因器官衰竭死亡。
64年前,母親經歷了徹骨的疼痛將敬一丹帶到了這個世界,64年後的同一天,她在痛苦中離世。
有人說敬一丹冷漠無情,不顧母親被病痛折磨;也有人說她只是無法接受母親離開試圖多留些日子······
無論是怎樣的盡孝方式,難得兩全法。
想了解更多娛聞趣事,點上方關注,天天吃瓜!
版權聲明: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