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憑什麼大言不慚:「詩是吾家事」?

2020-12-23 梧桐樹邊羽

杜甫在成都時,上司兼好友嚴武被皇上召入京,他遠送至綿陽,寫下《奉送嚴公入朝十韻》:「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

回家的時候,遇上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作亂,杜甫流入梓州。這時候家小還在成都,杜甫想起小兒子生日,寫了一首詩《宗武生日》:

小子何時見,高秋此日生。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節選)

這首詩的第五句一出,天下譁然。「詩是吾家事」,當世之時,賀知章,李白,王維,王昌齡,王之渙,高適,盛唐之時,英才輩出,杜甫何以敢如此大言?

可他還真能說這話。格律詩規範就是他爺爺杜審言和沈佺期,宋之問這些宮廷詩人製作推行的。所以杜甫說他家傳絕學就是寫詩,沒毛病。

杜審言,字必簡,武則天時期高官,宮廷詩人,曾因為與二張交遊被貶。年輕時恃才傲物,詩作格律謹嚴,後期寫詩則以簡易為主,樸素自然。以五律,七律為主。「初唐無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體之妙,實為杜審言首倡」——胡應麟。

相關焦點

  • 杜甫兩首詩寫雪,為何風格截然不同
    這個時候杜甫也有了自己的草堂,有了一個溫暖舒適的家。杜甫的草堂就建在浣花溪畔,杜甫詩裡有時也稱為錦江,如「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有時又稱為清江,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這裡的江水沿著岷江經三峽可以直通到東吳。我們讀他的詩《絕句》就知道草堂環境的概況,杜甫是把門前這條江水引以為豪的。
  • 從這部BBC紀錄片,看杜甫的人與詩
    麥克萊恩曾出演眾多莎士比亞劇作,紀錄片中,他用濃厚的莎腔朗誦了《壯遊》《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等15首杜甫的詩文譯作。《每日電訊報》對此的評論是:「麥克萊恩爵士以一種平靜、娓娓道來的風格朗誦杜甫的詩,讓我們感受到它們的美。」
  • 杜甫 題畫詩合集
    序言 詩歌與繪畫屬於兩種不同門類的藝術,前者依託於文字,後者依託於圖像,當然關於詩與畫的異同,前人從不同的角度多有闡述,其中葉燮看法較為妥帖,曾寫道:「畫者天地無聲之詩,詩者天地無色之畫。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的青少年時期
    所以杜甫成年後,常常自稱是詩人之孫,並且誇耀「詩是吾家事」(《宗武生日》)。母親崔氏也是世家大族的女兒,但在杜甫出生不久就去世了,繼母盧氏過門後,他曾一度寄養在洛陽的二姑母家裡。開元五年(717年),杜甫隨家人寄居郾城(今河南漯河)。在這裡,他觀看了當時著名舞蹈家公孫大娘的劍器渾脫舞。雖然只有五六歲,但公孫大娘的劍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BBC最新紀錄片《杜甫》熱播,莎翁化的老杜你還敢認嗎?
    對於一般的讀者來說,雖然熟知很多杜詩,對於杜甫的生平家事可能未必很熟悉。今天,我們借馮至《杜甫傳》中介紹杜甫生平的文字,一起重新認識這位我們或許並不那麼熟悉的偉大詩人。值得一提的是,現代詩人、學者馮至先生著《杜甫傳》時是抱著這樣一個願望:「但願它能夠是一部樸素而有生命的敘述,不要成為乾枯的考據……我希望,縱使離開杜甫的詩,它也可以獨立。」
  • 憑什麼奠定了杜甫詩聖的地位?
    在詩中,他熱情歌頌了已經被朝廷罷免的張鎬、房琯等人的功績,諷刺了中央權貴把持朝政的不正常不和諧的氛圍。「關中既留蕭丞相,幕下復用張子房。張公一生江海客,身長九尺鬚眉蒼。徵起適遇風雲會,扶顛始知籌策良。」蕭丞相,張子房,指代的就是房琯、張鎬。杜甫他老人家沿路看到了許多不公平不正義的現象,索性甩開膀子,一路走一路寫,越寫越憤怒,越寫越停不下來。
  • 王開東:杜甫深愛李白,但李白……
    公元744年某一天,歷史註定會銘記這一天;在洛陽,李白和杜甫,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猝然相遇。時年李白44歲,春風得意,剛從朝廷賜金放還,手上還有楊貴妃斟酒的餘溫;杜甫33歲,尚未取得功名,也無詩名,但並不影響二人同遊。同年秋,李白、杜甫又在梁園相會,並同遊孟諸等地。
  • 杜甫是個狠角色!
    有史以來,任性恣肆的文人不少,7世紀90年代,大唐最狂妄的詩人當數杜審言,也就是杜甫的爺爺。他狂到什麼程度呢?作為大唐高級幹部培訓班的班主任,有一天批改試卷,他叉著腰自我欣賞——「味道見吾判,必羞死」(蘇味道看見我的評語,一定會羞愧而死)。
  • 杜甫凝結心血的一首詩,寫盡50年的滄桑與執念,僅4句流傳千年
    【臨其詩境】今天我們來看杜甫的詩,杜甫被後人尊為詩聖,憑什麼?憑的就是他以自己的漂泊流浪經驗,站在了下層人民的視角上,從他們的視角看世界,講述亂世之中他們所遭受的苦難,所以人們愛戴他,尊崇他。他是百姓中間的詩人,是一位讀過書的農民,是懷著「再使風俗淳」夢想走入民間的儒生。
  • 杜甫是個狠角色
    有史以來,任性恣肆的文人不少,7世紀90年代,大唐最狂妄的詩人當數杜審言,也就是杜甫的爺爺。他狂到什麼程度呢?作為大唐高級幹部培訓班的班主任,有一天批改試卷,他叉著腰自我欣賞——「味道見吾判,必羞死」(蘇味道看見我的評語,一定會羞愧而死)。
  • 杜甫:你所吃過的苦,受過的累,終將會變成光,照亮你腳下的路
    最重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生活環境煉就了杜甫,使他被後世尊稱為"詩聖"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杜甫的"成聖"之路吧!01 奉儒守官,詩為家事杜甫出生在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距離洛陽城七十六公裡,素有"東都鎖鑰"之稱。在他出生的時候,正是唐朝欣欣向榮時期。
  • 戲說細說:杜甫將心照明月 奈何明月醉李白
    李白與杜甫先是杜甫很忙,教材裡的詩聖畫像,被一些非主流的靈魂畫手,演繹成了吉他手、賽車手甚至坦克手。後是杜甫很憂傷,有人總結了他與李白的過往:杜甫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溝。杜甫強掩心中狂喜,反覆練習了幾次呼吸,再次作揖:「在下中原杜子美,著作郎杜審言之孫。」李白瞬間來了興趣:「『文章四友』的杜審言?想必你也懂點詩詞歌賦?」「那是自然」,杜甫挺直腰杆,朗聲回應,「詩是吾家事,吾祖詩冠古」。說完,便呈上了幾首新作。「哎呦,不錯哦」,李白看了之後,連連點頭,然後邀請杜甫入座,兩人煮酒論詩,大醉方休,從此成為摯友。
  • 02-21《杜甫傳》|「詩聖」是如何煉成的.
    杜甫的爺爺杜審言是進士出身,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與李嶠、崔融、蘇味道並稱為唐代「文章四友」。這種家族文化賦予了杜甫很多的榮光,所以他在詩中自豪地說,「吾祖詩冠古」,並在教育孩子時反覆說「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杜甫的家族受到世人的推崇不僅因為功名和詩學,還因為崇高的德行。在杜甫的叔叔杜並身上發生過一個傳奇故事。相比於父系,杜甫的母系家族更顯赫。
  • 杜甫:一生都在飄零,我心永遠光明
    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為我從天來……」  讀杜甫,心情似乎總是沉重的。這沉重,來自那個本該國運昌盛卻風雨飄搖的大唐王朝,來自那個盛唐時期本該詩酒年華卻不得不顛沛流離的窮苦詩人。  讀杜甫,心情也總是滾燙的。這滾燙,來自那些始終高潔剛正的文人志士,來自那個永遠赤誠明亮的詩中聖哲。
  • 張松建|一個杜甫,各自表述: 現代漢詩中杜甫形象的變異(上)
    譬如,梁曉明的《杜甫傳第二十七頁》,肖開愚的《向杜甫致敬》,黃燦然的十四行詩《杜甫》,周瑟瑟的組詩《向杜甫致敬》,洛夫早年的《車上讀杜甫》及晚近完成的千行長詩《杜甫草堂》,余光中的《草堂祭杜甫》,葉延濱的《重訪杜甫草堂》,孫文波的《謁杜甫草堂得詩二十五句》。當代華語詩人重寫「杜甫」的熱潮集中於近來三十年間,這本身即是值得玩味的。西渡也注意到這個現象的存在:「近年來,杜甫很受一些詩人的推崇。
  • 杜甫「火」了,他的詩裡提到過它們
    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推出了一部關於詩歌的紀錄片,它的主角不是莎士比亞,不是雪萊,而是杜甫。這部紀錄片名叫《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它的播出讓居家隔離抗疫、飽受疫情焦慮的民眾產生了共鳴。杜甫詩詞的美充滿了慰藉人心的力量:「如果有人想通過了解中國燦爛文明來擺脫病毒的恐懼,就看杜甫的紀錄片吧!」
  • 杜甫在成都
    《重簡王明府》一詩中抱怨道「蜀雨幾時幹」,但是我們很快會發現761年冬天是一個旱季,在成都的劍南西川節度使的轄區完全沒有降雨。既然這個地方離成都並不遠,杜甫完全可以在761年秋天再次前往此地。縣令王潛可能是給予杜甫以經濟資助的人之一。奉簡高三十五使君[184]當代論才子,如公復幾人。驊騮開道路,鷹隼出風塵。行色秋將晚,交情老更親。天涯喜相見,披豁對吾真。
  • 筆墨詩抄 | 杜甫《登高》
    苦恨:極恨,極其遺憾。苦,極。繁霜鬢:增多了白髮,如鬢邊著霜雪。繁,這裡作動詞,增多。⑻潦倒:衰頹,失意。這裡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陽登高,例應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說「新停」。/賞/此詩是杜甫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 《慶餘年》為什麼選杜甫這首詩?
    *《慶餘年》劇照一直想聊杜甫的《登高》,怕太深奧,沒敢動筆。這兩天看《慶餘年》,男主範閒用它一戰成名,改變了我對穿越劇的偏見。是時候聊聊這首神作了。01按美感來說,詩分兩種,一種是不需要解釋的,讀一遍,詩意撲面而來,李白、王維,尤其白居易,都屬於這種。
  • 春天讀詩:杜甫春來也撒嬌
    杜甫一生仕途不順,飽經政府腐敗、安史之亂帶來的苦痛,晚年被迫漂泊異鄉,鬱鬱而終。生前名聲平平,晚唐時期被逐漸重視,至宋朝,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遊等對其推崇備至,名聲達到頂峰。作者 | 江弱水《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杜甫(一)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二)稠花亂蕊裹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