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娃小半年,孩子變化讓人哭笑不得,隔代育兒的坑你踩過沒?

2021-01-09 錦鯉媽咪

編輯:張大貓

現在很多80後、90後都是獨生子女,組成家庭後生活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因此老人幫忙帶娃也成了一種默契。

老人幫忙帶娃從很多方面來說確實都是不錯的選擇。既能緩解兒女的生活壓力,老人們還能享受天倫之樂。但其中有些問題,也非常值得父母注意,比如娃的教育。

老人幫忙帶娃雖好,但隔代教育要注意

隔代育兒最大的弊端,就是老人溺愛孩子,這件事小李真的是深有感觸。今年兒子蛋蛋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小李兩口子一商量,決定讓老人幫忙帶帶孩子,夫妻也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剛見起色的店鋪上。

孩子送到老兩口那裡之後,剛開始小李還有些擔心,三天兩頭就開車往郊區的父母家跑,但沒多久就發現兒子在爺爺奶奶那過得挺開心,幼兒園老師的反饋也挺好,小李終於徹底放心了。

因為店鋪迎來了發展的高速期,小李兩口子一連4個多月都很忙,一直沒時間去看看兒子,期間就帶著老人和孩子匆匆忙忙的吃過一回飯,這也是2個月前的事了。仔細一想,已經小半年沒好好看看兒子了。

這天忙完之後,二人決定第二天休息一天,回去好好看看兒子,三天兩頭的視頻已經不能讓妻子滿足了,她很想兒子。

第二天看到孩子後,兩口子有些意外,蛋蛋的變化有些太大了,孩子變得有些黑,但也結實了許多,但最讓夫妻倆不能接受的是,孩子似乎學會了許多口頭禪,還有些髒話夾在裡面,這讓小李哭笑不得,也讓妻子很鬱悶。

夫妻倆也意識到,孩子會說髒話肯定跟老人的教育分不開關係。小李的爸爸脾氣很暴躁,從小對他很嚴厲,也會經常罵他,蛋蛋的髒話十有八九是跟爺爺學來的。

其實類似小李的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很多人在隔代育兒這件事上都吃過虧。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更清楚了解一下隔代育兒的利弊,爭取發揮優勢的同時儘量避免種種負面影響。

隔代育兒存在哪些優勢?

隔代育兒還是存在很多優勢的,比如以下這些。

1)緩慢的生活節奏

老人退休後的生活都比較從容,比較緩慢,因此在帶娃這件事上也更有耐心,他們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充裕,既能幫助子女減少後顧之憂,又能和孩子間建立和諧融洽的親子關係。

2)豐富的人生閱歷

老人們的人生閱歷就是最大的財富,這些經歷可以讓他們充滿智慧的面對各種育兒問題,能更從容,更客觀地處理。尤其是修養良好的老人,能夠給孩子的學習提供很大的幫助。解決問題同時還能保護娃的好奇心。

3)實用的育兒經驗

相比父母們採用科學育兒法「照本宣科」,老人們的育兒經驗雖然「老套」但往往可能會更實用。面對孩子的不同年齡,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他們處理起來會比父母更專業更可靠。

雖然兩代人的育兒理念可能存在不同,但只要能相互借鑑、補充,還是完全沒問題的。

老人帶娃有哪些誤區需要注意?家長們要留神

不過,隔代育兒的優點雖然不少,有些誤區也確實需要注意。

首先是過度寵溺寵愛。這是老人帶娃普遍會出現的問題。很多老人會把在子女身上的遺憾傳遞給孫輩,直接把孫子孫女當成自己的精神寄託。

長此以往,老人都會不自覺的過度寵溺孩子,幫孩子把所有自己該做的事情都做了,影響娃的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被寵壞了。

其次是把孩子捲入大人的矛盾之中。還有些老人存在這樣的問題,把孩子捲入成人的矛盾之中,比如婆媳關係。

有些奶奶在育兒時總會夾雜私心,因為婆媳存在隔閡,她便會有意無意給孩子灌輸母親不好的觀念,疏遠母子/母女關係。

久而久之甚至存在想完全替代父母養育孩子的想法,這種觀念老人帶出來的孩子是非常危險的。隨著他們長大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

錦鯉媽咪愛叨叨

老人帶娃的隔代育兒,在日常中一直存在爭議,好壞大家褒貶不一。實際上這是非常正常的,畢竟哪種關係都不可能是完美、沒有瑕疵的。而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育兒方式就是家庭關係和睦,這比什麼都重要。

相關焦點

  • 芝士親子早教:老人帶娃問題多!隔代撫養觀念不同怎麼辦?
    (原標題:芝士親子早教:老人帶娃問題多!隔代撫養觀念不同怎麼辦?)芝士親子早教有一個用戶的經歷是這樣的,她講述了司空見慣的一個家庭小紛爭,她在孩子和老人之間權衡的智慧和對育兒理念的堅持讓我記憶非常深刻。
  • 寶媽:隔代幫忙我謝謝你!隔代「親子」,求您哪兒涼快待哪去
    媽媽群最近不知道怎麼了,大家都在吐槽,親子關係的事情,而且和隔代帶娃有很大關係。寶媽:隔代幫忙我謝謝你!小裴有些無奈地跟朋友互訴衷腸,可是字裡行間都是自己的無可奈何。朋友越聽越不是味兒,不由得問她:「你這話裡話外,孩子跟奶奶比跟你都親,不應該啊?難道你一直沒帶過孩子?」原來小裴學歷高,嫁的婆家也「明事理」,即使生了孩子一家人也都不贊同小裴回家帶娃。畢竟工作是安身立命的本錢,回家帶娃實在「浪費」了她的好學歷,反正婆婆也退休了正好能幫忙帶帶孩子。
  • 章子怡把女兒送姥姥家暫住,孩子從「公主」變「翠花」,差距很大
    ,這樣的變化往往讓寶媽寶爸們覺得哭笑不得。確實,老人的育兒方式與年輕父母是存在差別的,老人帶娃既有優勢,也有一定的弊端,寶媽寶爸們要注意了。1、育兒經驗豐富老人大多有生兒育女的經驗,而且大多數的老人都生過三個以上的孩子,因此她們顯然也有豐富的育兒經驗,生活經驗也積累了很多,因此在生活中,自然能夠把孩子照顧得很好,比起新手父母,她們在這點上也是具有絕對優勢的,面對孩子的突發情況,也能靈活做出解決措施。
  • 請不要幹擾我教育孩子!不要讓「隔代幹擾」成為婆媳最大的矛盾
    都說「喪偶式育兒」最可悲,老公就像空氣,公婆不管不問,媽媽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過的比單親媽媽還可悲。然而,我今天卻看到了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悲的一幕。接著,小男孩又去踩了另一個小孩正在玩的玩具,媽媽剛要開口,奶奶接著又跑過去說了一句:「不可以這樣。」沒過多久,小男孩開始掙搶別人手裡的玩具,不僅僅是搶,還用腳去踢。小男孩的媽媽終於坐不住了,似乎也是壓著怒氣給孩子說:「你是怎麼弄的?為什麼老是欺負別人,你別玩了,出來!」說著,想要帶孩子出遊樂場。
  • 隔代親沒有讓孩子親近老人,為何會養育出自私自利的孩子?
    顯然隔代親讓孩子偏離了正常成長的軌道。人性上來說,隔代人親近是人之常情,愛孩子沒有錯,但是隔代教育的愛必須有分寸感、有邊界感、有原則性,不能因為老人的愛沒有「斷奶」而蒙蔽了雙眼,最終變成了孩子的禍害。老人疼愛孫子,人之常情,但不能越界。
  • 幫獨生女兒三年帶兩娃,老媽累出抑鬱症!你家的孩子是誰帶的?看看網友咋說的!
    三年連帶兩娃外婆兩個月暴瘦十多斤63歲的李阿姨是山東人,退休後的生活原本充實又輕鬆,上上課跳跳舞旅旅遊。4年前,大學畢業後留漢工作的獨生女兒生了孩子,李阿姨就時常來漢小住,和親家母輪流帶孩子。去年大寶進了幼兒園,李阿姨以為可以喘口氣了,結果女兒又懷上了二胎,想讓李阿姨接著帶二寶。儘管在武漢住不慣:買菜聽不懂武漢話,離開老伴身邊也沒個說話的人……但拗不過女兒,李阿姨還是答應了。二寶3個月時,女兒上班了。李阿姨又管孩子又忙家務,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來,晚上還要帶伢睡覺,也不敢睡太沉。
  • 隔代帶娃頻遭吐槽 看上海「網紅外婆」怎麼帶「牛娃」
    而一手帶大Nunu的,正是這位朱女士。  祖輩帶孩子,一直是年輕人吐槽的對象,但這位老人卻顛覆了我們的認知。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看她是如何教出可以反過來挑選三所名校的「牛娃」。  朱女士,今年61歲,年輕時進入新民晚報從事校對工作,2013年退休。如今,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外婆,外孫女6歲,外孫3歲。
  • 細數寶寶踩過的坑,你家寶寶中過幾招
    孩子出生以後,還是沒有辦法避免掉坑。接下來我介紹幾個我踩過的坑:益生菌好多人對益生菌的說法不一而足,很多有育兒經驗的,母嬰店的說可以調理寶寶腸胃。因脹氣去醫院,醫生也是開益生菌。而中醫則說這個根本沒有用,脹氣是因為胎氣沒有排出來。在寶寶即將出生前,和媽媽去母嬰店買衣服。因為之前媽媽做生意時,彼此是十多年的鄰居,拿了很多東西,最後只算了6套衣服的錢。
  • 育兒丨奶奶帶娃常說的5句話,不是哄娃而是毀娃!尤其最後一句
    2「xx比你還小,xx都會,你怎麼這麼笨」奶奶帶娃最愛的一件事恐怕就是互相聊天了,從以前的東家長,西家短,變成了炫娃大會。5「你媽媽不要你了」對於這句話是不是大家都心有餘悸,小時候可能不止一個人跟你說過「你媽媽不要你了」,你為此嚎啕大呼,可是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再用同樣的話傷害我們的孩子。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前段時間看到的一則新聞。
  • 「孩子誰生的誰帶」!丈夫心疼老母帶娃受累,結局卻讓他後悔不已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如今不少年輕爸媽們大多都各自有工作,因此光靠兩人帶孩子時間就確實不夠。於是家中老人帶娃就成了常事,我們能看到幼兒園門口接孩子放學的人群中,爺爺奶奶佔了很大一部分。久而久之,「老人帶孩子」這件事在年輕人中也幾乎達成了共識,不少人還會以「不給帶娃就不生娃」為要挾,讓老人做出承諾。
  • 60歲奶奶帶5歲孫子去相親,七旬老人見到她育兒方式,果斷離去
    但是,這個伴兒可不是那麼好找的,因為很多奶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帶孫輩,所以育兒方式不相融的話,爺爺和奶奶就很難組成一家人。60歲奶奶帶5歲孫子去相親,七旬老人見到她育兒方式,果斷離去王奶奶今年60歲,倆兒子結婚後,她獨居很多年了。有個親戚熱心腸,給她介紹了個對象,是七旬的退休老人李爺爺。倆人電話裡聊過幾次,感覺挺投緣,就約了在公園見面。
  • 品讀·原創|那些幫子女帶娃的「隨遷老人」
    嬰兒期的小孩子需要人一天24小時寸步不離地照顧,有人幫帶,產假後的媽媽們就可以繼續去上班。而且,老人帶娃經驗豐富,讓沒有育兒經驗的年輕爸媽輕鬆很多。小區裡有位大媽,有4個兒子,4家的孫子孫女,她都幫忙帶過。她戲稱:「我就是個流動的奶媽子,哪個兒子家需要,我就去哪裡看孩子。」
  • 孩子給老人帶,是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年輕人「新型啃老」正流行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養娃的主力軍從爸媽變成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些老家人既出錢又出力地給兒子、女兒帶孩子,到最後還落不到一句好話。比如這位寶媽說,自從孩子斷奶後,就一直將他放在老家讓婆婆帶,自己去上班。
  • 千萬別讓老人帶娃:奶奶牌暖頭巾一秒打回原形
    奶奶帶娃VS媽媽帶娃(圖片來源於網絡)爺爺: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有一種冷,叫做爺爺覺得你冷媽媽看到老人帶娃的場景,哭笑不得又心生歡喜。感謝家裡老人的付出,我們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在外打拼、安心工作!不管是老人帶娃還是自己帶娃,都可以看出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孩子的成長主要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 鄭爽帶娃方式再次踩雷,放任哭鬧孩子不管,帶娃選擇冷暴力?
    鄭爽帶娃方式再次踩雷,放任哭鬧孩子不管,帶娃選擇冷暴力?鄭爽、張新成、譚松韻都是沒有育兒方面經驗的年輕人,沒有帶娃方面的經驗,這完全是一種考驗,不過這也當提前練手了。不同性格面對孩子都會有不同的對待方式,帶孩子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尤其是孩子睡覺,帶過孩子的人肯定知道
  • 幫兒女帶娃,再心疼孩子這三大底線也不能碰,不然早晚成「罪人」
    文|好孕姐現在的50、60後,退休之後,恐怕最大的任務就是幫助子女帶娃,其中也不乏很多老人不但不會跟孩子要生活費,還會自己拿退休金貼補自己的孩子。而後來這個孩子大學畢業,也不找正兒八經的工作,即使是結婚之後,還是跟老兩口住在一起,讓老人幫忙養孩子。這樣的情況下,老人的養老金一分都沒剩下。而後來,老頭突發疾病,送到醫院需要手術時,還是親戚朋友大家都支援點,而後來因為經濟問題只能選擇保守治療,人到現實面前,也不得不低頭。
  • 乘風破浪的寧靜,她的育兒觀念和她一樣熱辣
    不要畏懼失敗,失敗就是成功這樣才不會到有一天你後悔這件事情你沒有做過。條件允許的話,男孩應該多看,多去做,哪怕是失敗,其實失敗也是成功,因為他得到很多。西柚媽媽: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應該多去實踐。
  • 讓老人帶娃也可以,但這四個麻煩要解決,不然只會越帶越「糟糕」
    不過兩個人都去工作的話,就面臨著孩子沒人照看的問題,於是很多父母就不得不讓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娃。都說隔輩親,讓老人們幫忙帶大孫子、大孫女,肯定都會非常盡心盡力的,有些老人甚至比爸爸媽媽照顧的還要好,但這樣反映出的問題就是孩子容易被溺愛。
  • 關於長輩給帶孩子,你有什麼感想?
    年輕父母忙於工作,將孩子託付給老人照顧,老人卻固守以往經驗,因此,與接受現代育兒理念的父母常產生矛盾和衝突;很多人都在吐槽,沒生孩子前婆媳關係還不算難處,生完孩子婆媳關係立馬緊張化了。矛盾都出現在了孩子身上,思想觀念和教育上的迥異,大家的各自堅持己見,讓本來就不好相處的婆媳關係更加緊張!
  • 到底誰來帶娃合適?奶奶帶or自己帶?再糾結就晚了!
    後來,我和她坐下來討論了很久關於她的婆婆以及孩子的問題,最後我還是建議小李將孩子接出來在身邊自己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隔代的愛,有時可能是一種害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雖然老人也對孫女寵愛有嘉,但是隔代的愛畢竟不一樣。父母的愛是理智有度的。而在老人那裡可能碰破點小皮在他們眼裡也是挺大的事。不捨得讓孩子吃不半點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