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給患者口鼻蓋上毛巾再心肺復甦?想憋死他嗎

2020-12-26 澎湃新聞

原創 急救科普人 急救科普人

疫情以來,出現了無數摘下口罩給心跳驟停患者進行心肺復甦的新聞事件:

我們都知道,疫情現在還在持續。心肺復甦的時候,尤其是人工呼吸,會有很大的風險。所以,在很多群裡也在傳播這樣一個圖片:

這是英國聖約翰救傷機構和英國復甦委員會共同推出的,在疫情期間進行心肺復甦的一個指引。

我英文一般,試著翻譯一下,不代表官方,就是我的理解,您若是覺得我哪裡翻譯的不對,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

疫情期間,如何給你個成年患者進行心肺復甦:

1、如果一個人沒有反應,也沒有正常呼吸,判斷反應和呼吸的時候不要把臉靠近他們

(之前的建議是:打開患者氣道,臉頰靠近患者口鼻,用一看二聽三感覺的方法判斷呼吸)。

2、撥打急救電話

3、用毛巾或者一件衣服覆蓋患者的口鼻

4、不要做口對口人工呼吸

5、按照「staying alive」的節奏,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6、如果可能,儘早使用公共場所裡的AED

很快,就有朋友問我:

其實,我知道他的意思,他的意思是:「給患者口鼻蓋上毛巾再心肺復甦,會不會憋死患者啊?」

1、首先,要搞清楚,我們是對什麼樣的患者進行心肺復甦?

心肺復甦針對的是心跳驟停的患者,我們說心跳驟停其實是省略了幾個字,更完整的說法是呼吸心跳驟停。呼吸心跳驟停就是患者的呼吸和心跳突然停止了。

當然這種停止可能不是戛然而止,比如呼吸會出現瀕死樣喘息(公眾號裡回覆:喘息,兩個字,有瀕死樣喘息的樣子)。心跳驟停也不見得是心臟完全不動,可能是顫動(室顫,你可以理解為哆嗦,除顫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無論如何,這時如果不立即開始心肺復甦並儘快除顫,死亡將不可逆轉。所以,心肺復甦針對的就是呼吸心跳驟停。

所以,發生了呼吸心跳驟停的患者才需要心肺復甦,不存在憋死的問題。

2、其次,是這種單純按壓的心肺復甦技術並不是什麼新的發明,而是一直就有,我不多說,看視頻吧:

3、但是,你可能會說,蓋上毛巾或者衣服,會堵住氣道啊。單純按壓的時候,由於胸廓的形變,會有氣體的進出。這樣蓋上毛巾或者衣服,就阻礙了氣體的進出啊。

不是的,單純按壓的心肺復甦的時候,是沒有人開放氣道的,所以患者很可能處於氣道關閉的狀態。所以按壓的時候,沒有氣體進出。但心跳驟停的早期(特別是心源性心跳驟停)體內並不缺氧(肺內儲存有氧氣),所以早期單純按壓,也有效果。

當然,我同意,按壓的時候,如果氣道開放可能會有少量的氣體進出。但有人做過實驗。單純按壓產生的氣體進出只有幾十毫升,不大可能進到肺泡裡進行氣體的交換。

所以,請忽略單純按壓時可能存在的氣體交換。

4、還有,本身毛巾或者是衣服其實是透氣的。別說毛巾和衣服是透氣的,就連我們現在出門必帶(不是錯別字,就是帶,因為如果出門去空曠的戶外沒必要戴口罩(為什麼,點這裡),過敏除外(過敏的知識點這裡))的口罩也是透氣的,如果不透氣,戴上口罩就憋死我們了。

但是,確實正確戴好口罩之後,會略感呼吸困難,尤其是沒有閥的N95口罩,因為口罩有過濾空氣的功能,自然不如不戴口罩呼吸順暢。衣服和毛巾就更透氣了,火災的時候,不是還要用溼毛巾捂口鼻嗎?

蓋上的毛巾是透氣的,所以,即便有氣體進出患者的氣道,也基本沒啥阻礙。

5、最後,蓋上毛巾和衣服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飛沫。因為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是呼吸道飛沫傳播(當然還有其他傳播方式),所以,蓋上毛巾和衣服,可以阻擋飛沫。這就相當於給患者戴上了紗布口罩。

別說紗布口罩沒用。幾十年前,伍連德醫生發明的、控制肺鼠疫的口罩就是紗布口罩:

我曾經發的一篇文章裡這樣寫的:

口罩脫銷,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正確理解誰應該戴口罩!

所以,給患者戴上口罩,可以阻擋飛沫。就是對我們最大的保護。當然,如果我們也戴上口罩會更好。

如果你目擊一個路人心跳驟停倒地,別猶豫,立即給患者戴上一個口罩(因為我們現在都隨身戴口罩)覆蓋住他的口鼻,立即開始單純按壓的心肺復甦吧!當然,別忘記撥打120,並讓路人儘可能取來一臺AED!

所以,如果我出指引,一定是給患者戴上口罩,而不是蓋上毛巾或者衣服。

討論:如果我們帶著口罩可以給患者人工呼吸嗎?歡迎留言。

挽救生命,靠你靠我!

文章已於修改閱讀原文

原標題:《啥?他們推薦給患者口鼻蓋上毛巾再心肺復甦?想憋死他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心肺復甦?其實中醫早就有!
    這些都描述了現代心肺復甦中的開放氣道、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和屈伸手臂等的方式。心肺復甦是一項重要的急救技術。心臟驟停患者如果到不到搶救復甦,4-6分鐘後會造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的損害。若及時採取正確有效的復甦措施,患者很有可能被挽回生命並得到康復,因此心臟驟停後的心肺復甦十分重要,並且應該人人掌握心肺復甦。
  • 2020年疫情專用心肺復甦指南...
    研究報告指在心臟驟停的模擬和屍體模型中進行胸外按壓時,可產生氣溶膠,但只要替患者蓋上外科口罩或使用喉罩氣道laryngeal mask,就減少了氣溶膠向施救者傳播。,在識別出心臟驟停事件後,非專業施救者應至少為患者施行單純按壓的心肺復甦術(Hands-only CPR) 。
  • 男子做心肺復甦壓斷老太12根肋骨,老太太甦醒,他卻被告上法庭
    但是2017年10月,孫向波卻收到了起訴書,戚老太將其告上法院,告他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戚老太認為自己在藥店吃了一顆孫向波給她的藥丸,隨後暈倒,二是孫向波給自己做心肺復甦,造成自己12根肋骨骨折。談及以後遇到類似情況怎麼辦,孫向波表示,作為有醫師資格證的人,他再遇到肯定還是會相救的,但是會保留好救人的視頻。延伸閱讀:當身邊人心臟驟停時該做什麼?牢記心肺復甦四部曲人類心臟有一個電傳導系統,當它出現問題就會導致心臟驟停。
  • 2小時心肺復甦,高危肺栓塞病人從死亡線上搶回
    中山大學附屬六院ICU主任楊春華稱,特別是高危肺栓塞病死率極高,接近88%以上,如不能得到及時診治,不少患者在發病後1小時內死亡。陳女士恢復後醫生查房命懸一線兩小時心肺復甦與死神賽跑陳女士早在2014年因腸癌做了腹腔鏡手術,術後每年定期複查未見腫瘤復發轉移。
  • 悼念高以翔:心肺復甦和AED,希望能挽救更多人
    所以在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黃金四分鐘」之說。而學會並實施心肺復甦術(CPR),是在這「黃金四分鐘」裡救命的關鍵。首先要說明的是:心肺復甦前要先判斷患者有沒有反應、大動脈搏動有沒有消失。只有心跳呼吸都停止,或沒反應的患者出現呼吸瀕死樣的喘息,才需要立刻進行心肺復甦。
  • 美女醫生手繪Q版漫畫,手把手教你心肺復甦
    何瑾說:「心肺復甦很重要,能為我們的搶救贏得寶貴的時間。」心肺復甦是針對心搏驟停的一種急救手段其最佳的搶救時間是心搏驟停發生後的4至6分鐘。心搏驟停一旦發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時地搶救復甦,4~6min後會造成患者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心搏驟停後的心肺復甦必須在現場立即進行。
  • 2021廣西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心肺復甦會壓斷肋骨
    還記得幾年前「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的話題嗎?最近人們熱議的是「心肺復甦會壓斷肋骨,那麼該不該救?」 事情發生在2017年9月,遼寧瀋陽一位老人在藥店買藥時突然昏厥,店主對其實施心肺復甦,導致老人12根肋骨被壓斷、右肺挫傷。此後,老人反將店主告上法院。近日,遼寧省康平縣人民法院作出判決,決定駁回原告(即被救老人)的訴訟請求。
  • 關鍵時刻救了「暈池」老人 心肺復甦這道題您會做嗎?
    幸好戴國華接受過急救培訓,他立即對老人進行「心肺復甦」。在老人胸口按壓了20分鐘左右,老人睜開了眼,眼珠轉動,喊他也有回應了,旁邊有人趕緊餵老人喝水,看到老人喝下了一口水,所有人這才鬆了一口氣。等老人恢復體力後,家人把他接了回去。第二天,老人的家人特意給戴國華送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愛心幫助,恩重如山」。
  • 心肺復甦怎麼做?嬰兒、老年人操作方法不同
    近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急診科主任董士民在線直播,為大家講解心肺復甦操作的注意事項、特殊人群的急救措施等問題。心肺復甦術就是針對這一情況,通過體外的、胸外的心臟按壓使胸廓體積發生變化,產生壓力階差,帶動心臟繼續跳動,使心臟產生前向血流,達到替代心臟泵血的功能。如何判斷何時時候需要心肺復甦?董士民表示,首先要進行識別。第一,拍打或高聲呼喚患者,如果病人無反應,則視作意識喪失。第二,觸摸頸動脈位置。如果脈搏消失5-10秒,加上意識喪失就可以進行心肺復甦。
  • 這份急救實用手冊,請人手一份心肺復甦四部曲
    有研究證實:相比什麼都不做,即使最簡單的單純胸外按壓的心肺復甦,存活率也能提高一倍。該研究數據還顯示,接受標準心肺復甦和單純胸外按壓的心肺復甦患者的30天存活率,是不接受心肺復甦患者的兩倍。與無心肺復甦相比,旁觀者實施標準心肺復甦和單純胸外按壓的心肺復甦的生存率均較高,標準心肺復甦比單純胸外按壓的心肺復甦更有效。
  • 黃金四分鐘,心肺復甦急救措施
    (3)觀察胸廓是否起伏;判斷心臟驟停的結果:(1)如果呼喊沒有反應;(2)呼吸停止;(3)呼吸不規律;這時候基本可以判斷為心臟驟停,我們應該立即採取:現場急救措施(心肺復甦)以及大聲叫喊周邊的人幫忙撥打120告知患者所在的具體位置以及當下的狀態,3、立即啟動心肺復甦急救措施,尋求周圍人士幫助在急救措施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流程步驟:(1)馬上進行胸外按壓;按壓部位:兩個乳頭連線中心點;
  • 心肺復甦和復甦安妮的故事
    彼得·沙法(Peter Safar)(1924年4月12日--2003年8月2日)捷克裔奧地利人被譽為「現代心肺復甦術之父」Safar醫生一生專注於挽救因心肺、循環與呼吸問題過早逝去的生命。1958年,Safar醫生在挪威發表了革命性的急救技術——心肺復甦術(CPR),卻苦於沒有對象可供練習,因為活人的肺部充滿了空氣,和一般停止呼吸的人是不一樣的。    隨後他聯繫到挪威一個小有名氣的玩具生產大亨Asmund Laerdal,邀請他製作一個CPR心肺復甦假人,用來模擬急救場景、培訓急救技巧。Laerdal的兒子曾差點淹死在河裡。
  • 自動心肺復甦機長啥樣,那動作咔咔的老有勁了
    ,主要用於ICU、麻醉室等院內搶救時使用,而英國這款心肺復甦機器更加小巧,可以用於院前急救。面對心臟驟停,最好的急救方法是進行心肺復甦和使用AED,能儘早實施心肺復甦和除顫對患者的存活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真正掌握這項技能的人實際上並不是很多,而且實施心肺復甦非常辛苦勞累,正常人堅持不了幾分鐘,自動心肺復甦機是一個可以代替手工按壓的存在。
  • 【健康科普】什麼是心肺復甦?什麼時候需要心肺復甦?
    【健康科普】什麼是心肺復甦?什麼時候需要心肺復甦? 來源: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原標題:《【健康科普】什麼是心肺復甦
  • 心肺復甦「四步曲」,若有人心臟驟停,如何急救好
    呼吸和心臟驟停發生的原因可能是溺水、外傷、疾病、中毒、電擊等,這時必須採取緊急救治措施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心臟驟停大多發生在院外,目擊者常因擔憂人工呼吸可能傳染疾病,或對心肺復甦技術不熟悉等等原因錯過了救治患者最佳時間,導致院外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存率偏低。研究表明,院外心臟驟停患者的呼吸恢復率在7%~8%,其中有2%~3%的倖存者有神經功能障礙。
  • 高以翔猝死 | 黃金4分鐘的心肺復甦,每個人都得學的急救技能!
    今天媽咪知道小兒普外科林濤醫生,要跟家長們好好聊一聊如何做好一次心肺復甦。來自學員的茫然首次學習心肺復甦課程的學員,雖然看過很多影視劇作品或者教學視頻,即使現場再詳細的教導一遍,第一次上手也會有茫然、腦袋空白的感覺。當你面對突發的、現實的,第三人暈厥、倒地,當時腦海裡的第一念頭是「怎麼回事?」。
  • 聽說火災時你還用溼毛巾捂住口鼻?
    遇到火災,你知道躲進浴室避難嗎?不能向下跑時,你懂得變通,改往上跑嗎?遭遇濃煙,用溼毛巾捂住口鼻逃生嗎?如果上面三點你都會做,那麼,你就死定了!圖2:演講場景誤解2:發現濃煙,向上跑往下跑時發現下面都是濃煙和高熱,改往上跑,但煙上升的速度(3-5m/s)遠遠快於你的速度。
  • 心肺復甦術的正確步驟,學會能救人命
    「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臟病,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臟性猝死佔75%,其中又以冠心病最常見。一旦發現猝死病人,應立即使其平臥在床上或地上,進行現場救護,嚴禁搬動,馬上進行心肺復甦,並速打120請就近醫院前來救治。當病人呼吸、心跳復後以妥善方法護送到醫院繼續治療。
  • 心肺復甦壓斷12根肋骨不負民事責任,老太不認同法院判決又提起上訴
    事後,老太認為孫向波心肺復甦操作不當,將其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擔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住院夥食補助費等總計9800多元。待傷殘等級評定出來後,還需支付近10萬元的賠償金。對此,孫向波認為:「搶救過程若力度和頻率不夠,老人家可能就活不了,這在醫學上也是允許出現的。」
  • 妻子突然呼吸心跳驟停,丈夫心肺復甦救回一命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王紫)妻子在家突發呼吸、心跳驟停,丈夫第一時間心肺復甦,將妻子從鬼門關拉回,再送醫救治。昨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梨園心血管臨床醫學中心醫生田衛表示,掌握心肺復甦技術,關鍵時候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