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孔天驕)「下床活動後出現突發眩暈、噁心、乾嘔,僅僅過了短短的幾分鐘,就臉色發白,呼吸困難並暈倒在地……」陳女士向記者描述自己當天的情景時稱,自己剛剛從「鬼門關」走了一遭。
陳女士是高危肺栓塞,經過及時搶救及治療,陳女士最終幸運地被從鬼門關拉了回來。高危肺栓塞到底有多兇險?中山大學附屬六院ICU主任楊春華稱,特別是高危肺栓塞病死率極高,接近88%以上,如不能得到及時診治,不少患者在發病後1小時內死亡。
陳女士恢復後醫生查房
命懸一線兩小時心肺復甦與死神賽跑陳女士早在2014年因腸癌做了腹腔鏡手術,術後每年定期複查未見腫瘤復發轉移。但是近一年來陳女士出現長時間便秘症狀,就去中山六院就診,經醫生檢查後發現,陳女士有乙狀結腸造瘻術後左半結腸慢傳輸改變,並且右肺下葉出現病灶。
接診醫生為陳女士實施經腹腔鏡下部分結腸切除術、橫結腸造口術、乙狀結腸造口關閉術、腸粘連松解術。手術過程很順利。術後第一天,陳女士生命體徵平穩並已自主下床活動。術後第二天一早,陳女士下床活動後出現突發眩暈、噁心、乾嘔,僅僅過了短短的幾分鐘,陳阿姨就臉色發白,呼吸困難並暈倒在地……
當時陳女士心電監護提示心率125次/分,血壓152/122mmHg,呼吸36次/分,指尖脈搏氧低至80%,判斷患者病情危重建議轉ICU救治。但陳女士還未轉至ICU就出現了心跳呼吸驟停,血氧下降至40%,醫生立刻開展持續床邊心肺復甦並於五分鐘內轉入ICU進一步搶救!
陳女士陷入了深度昏迷狀態,對光反射消失,SPO2、血壓、心率通通測不出!醫生對其心肺腦復甦、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腎上腺素間斷推注……整個搶救從07:48至10:00,胸外按壓和緊急搶救從未停過,期間心跳驟停和心臟復跳交替出現。
又要凝血又要溶栓?「我們真的是在走鋼絲」!是什麼原因導致陳女士病情突然惡化呢?健康時報記者了解到,陳女士今年62歲,既往有腫瘤病史;並且在6月30日進行的手術時間較長;術中制動;且有留置中央靜脈通路;床邊心臟彩超檢查結果也提示右心室增大、肺動脈高壓、左室變小,考慮急性肺栓塞可能性大。右側頸內靜脈中心靜脈導管置入術後,留置管周圍血栓形成考慮為肺血栓來源。
一般情況下,急性肺栓塞需要進行介入手術取出血栓,但由於陳女士情況特殊,醫院介入科與ICU及結直腸外科、心血管內科、超聲科共同會診後,最終決定採用溶栓治療方案。
在溶栓治療後,陳女士血壓心率逐步趨於穩定。然而,第二天陳女士再次出現嚴重休克,經過醫生診治判斷:患者再次休克為溶栓治療後腹腔內手術創面大量滲血所致!在與家屬充分溝通後,多學科團隊一致決定先積極保守治療:緊急予申請輸血,糾正凝血功能,抗休克治療。
肺栓塞需要溶栓治療,但是陳阿姨腹腔大出血,又需要凝血治療!中山六院ICU主管醫生王麗純介紹說,「我們真的是在走鋼絲啊」。幸運的是,治療後陳女士血壓逐步穩定,逐漸停用血管活性藥物。目前陳女士恢復較好,沒有出現臟器功能的損傷,腎功能也在進一步恢復和調理。
「我現在正在慢慢恢復,憋喘和胸悶的感覺都沒有了,非常感謝醫護人員的付出。」慢慢恢復中的陳女士感激地告訴記者。
警惕「肺栓塞」!三點預防肺栓塞 肺栓塞是以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系統為其發病原因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綜合症的總稱,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胸痛、暈厥、休克等,起病急驟,病死率高。特別是高危肺栓塞病死率極高,接近88%以上,如不能得到及時診治,不少患者在發病後1小時內死亡。
什麼樣的人群容易得肺栓塞?楊春華主任醫師介紹,長期臥床、骨折、關節置換術後、外科手術(尤其腹部手術)後的病人是高發人群;肥胖、懷孕及口服避孕藥者或有基礎心、肺疾病的患者肺栓塞發生率較高;此外,乘飛機或乘車長途旅行、久坐久站等都是引起栓塞的高危因素。
如何預防肺栓塞?楊春華提醒,一是,警惕久坐不動:避免長期久坐看電視,電腦前工作或刷手機。如果因為工作關係必須長期站立或靜坐者,站立或靜坐 1-2 小時就要活動一下下肢,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環。二是,乘飛機、車船長途旅行時,要多飲水,這樣可稀釋血液黏稠度,同時要經常站起來活動下肢,也可做做旅行休閒操。三是,飲食方面:減少膽固醇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適量飲茶,戒菸酒。
同時,楊春華稱,如果出現原因不明的氣促、勞力性呼吸困難和紫紺,突發性呼吸困難,胸痛、咯血,不明原因的急性或進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狀時,要立即就醫。
【來源:健康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