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時心肺復甦,高危肺栓塞病人從死亡線上搶回

2020-12-23 瀟湘名醫

(健康時報記者 孔天驕)「下床活動後出現突發眩暈、噁心、乾嘔,僅僅過了短短的幾分鐘,就臉色發白,呼吸困難並暈倒在地……」陳女士向記者描述自己當天的情景時稱,自己剛剛從「鬼門關」走了一遭。

陳女士是高危肺栓塞,經過及時搶救及治療,陳女士最終幸運地被從鬼門關拉了回來。高危肺栓塞到底有多兇險?中山大學附屬六院ICU主任楊春華稱,特別是高危肺栓塞病死率極高,接近88%以上,如不能得到及時診治,不少患者在發病後1小時內死亡。

陳女士恢復後醫生查房

命懸一線兩小時心肺復甦與死神賽跑陳女士早在2014年因腸癌做了腹腔鏡手術,術後每年定期複查未見腫瘤復發轉移。但是近一年來陳女士出現長時間便秘症狀,就去中山六院就診,經醫生檢查後發現,陳女士有乙狀結腸造瘻術後左半結腸慢傳輸改變,並且右肺下葉出現病灶。

接診醫生為陳女士實施經腹腔鏡下部分結腸切除術、橫結腸造口術、乙狀結腸造口關閉術、腸粘連松解術。手術過程很順利。術後第一天,陳女士生命體徵平穩並已自主下床活動。術後第二天一早,陳女士下床活動後出現突發眩暈、噁心、乾嘔,僅僅過了短短的幾分鐘,陳阿姨就臉色發白,呼吸困難並暈倒在地……

當時陳女士心電監護提示心率125次/分,血壓152/122mmHg,呼吸36次/分,指尖脈搏氧低至80%,判斷患者病情危重建議轉ICU救治。但陳女士還未轉至ICU就出現了心跳呼吸驟停,血氧下降至40%,醫生立刻開展持續床邊心肺復甦並於五分鐘內轉入ICU進一步搶救!

陳女士陷入了深度昏迷狀態,對光反射消失,SPO2、血壓、心率通通測不出!醫生對其心肺腦復甦、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腎上腺素間斷推注……整個搶救從07:48至10:00,胸外按壓和緊急搶救從未停過,期間心跳驟停和心臟復跳交替出現。

又要凝血又要溶栓?「我們真的是在走鋼絲」!是什麼原因導致陳女士病情突然惡化呢?健康時報記者了解到,陳女士今年62歲,既往有腫瘤病史;並且在6月30日進行的手術時間較長;術中制動;且有留置中央靜脈通路;床邊心臟彩超檢查結果也提示右心室增大、肺動脈高壓、左室變小,考慮急性肺栓塞可能性大。右側頸內靜脈中心靜脈導管置入術後,留置管周圍血栓形成考慮為肺血栓來源。

一般情況下,急性肺栓塞需要進行介入手術取出血栓,但由於陳女士情況特殊,醫院介入科與ICU及結直腸外科、心血管內科、超聲科共同會診後,最終決定採用溶栓治療方案。

在溶栓治療後,陳女士血壓心率逐步趨於穩定。然而,第二天陳女士再次出現嚴重休克,經過醫生診治判斷:患者再次休克為溶栓治療後腹腔內手術創面大量滲血所致!在與家屬充分溝通後,多學科團隊一致決定先積極保守治療:緊急予申請輸血,糾正凝血功能,抗休克治療。

肺栓塞需要溶栓治療,但是陳阿姨腹腔大出血,又需要凝血治療!中山六院ICU主管醫生王麗純介紹說,「我們真的是在走鋼絲啊」。幸運的是,治療後陳女士血壓逐步穩定,逐漸停用血管活性藥物。目前陳女士恢復較好,沒有出現臟器功能的損傷,腎功能也在進一步恢復和調理。

「我現在正在慢慢恢復,憋喘和胸悶的感覺都沒有了,非常感謝醫護人員的付出。」慢慢恢復中的陳女士感激地告訴記者。

警惕「肺栓塞」!三點預防肺栓塞 肺栓塞是以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系統為其發病原因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綜合症的總稱,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胸痛、暈厥、休克等,起病急驟,病死率高。特別是高危肺栓塞病死率極高,接近88%以上,如不能得到及時診治,不少患者在發病後1小時內死亡。

什麼樣的人群容易得肺栓塞?楊春華主任醫師介紹,長期臥床、骨折、關節置換術後、外科手術(尤其腹部手術)後的病人是高發人群;肥胖、懷孕及口服避孕藥者或有基礎心、肺疾病的患者肺栓塞發生率較高;此外,乘飛機或乘車長途旅行、久坐久站等都是引起栓塞的高危因素。

如何預防肺栓塞?楊春華提醒,一是,警惕久坐不動:避免長期久坐看電視,電腦前工作或刷手機。如果因為工作關係必須長期站立或靜坐者,站立或靜坐 1-2 小時就要活動一下下肢,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環。二是,乘飛機、車船長途旅行時,要多飲水,這樣可稀釋血液黏稠度,同時要經常站起來活動下肢,也可做做旅行休閒操。三是,飲食方面:減少膽固醇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適量飲茶,戒菸酒。

同時,楊春華稱,如果出現原因不明的氣促、勞力性呼吸困難和紫紺,突發性呼吸困難,胸痛、咯血,不明原因的急性或進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狀時,要立即就醫。

【來源:健康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泉州一男子持續20多分鐘心肺復甦,救回93歲高齡老父親
    回想起昨天(7日)中午的經歷,阿彬仍心有餘悸。當天中午1點多,93歲高齡的林漢水吃午飯時被紫菜噎到,昏迷倒地。接到消息趕回家的阿彬,持續為他做了20多分鐘心肺復甦,終於將老人救回,「學急救,真的可以救命!」 //吃飯時人事不省 心肺復甦20多分鐘救回阿彬在泉州市區美食街開有一家永春白鴨湯店,當天中午1點多,正在店裡忙的他,接到了母親的急電。
  • 肺栓塞:遇到不典型症狀,如何抽絲剝繭,拒絕漏診?
    【診斷】急性肺血栓栓塞症(高危)、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冠狀動脈肌橋形成、高血壓病2級(很高危)、高脂血症、心肺復甦術後。確定診斷: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高血壓病2級(很高危)、高脂血症。診療經過:患者冠脈造影術後應用股動脈縫合裝置,並局部沙袋壓迫6小時,右下肢制動9小時。
  • 心肺復甦怎麼做?嬰兒、老年人操作方法不同
    心肺復甦術就是針對這一情況,通過體外的、胸外的心臟按壓使胸廓體積發生變化,產生壓力階差,帶動心臟繼續跳動,使心臟產生前向血流,達到替代心臟泵血的功能。如何判斷何時時候需要心肺復甦?董士民表示,首先要進行識別。第一,拍打或高聲呼喚患者,如果病人無反應,則視作意識喪失。第二,觸摸頸動脈位置。如果脈搏消失5-10秒,加上意識喪失就可以進行心肺復甦。
  • 昏迷病人胸前紋身寫「拒絕心肺復甦」 醫生糾結救還是不救
    2017年12月4日訊,中新網12月4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邁阿密醫院日前收到一名有呼吸困難、血液中酒精濃度高症狀的70歲昏迷病患,但該病患胸前刺有「拒絕心肺復甦」(Do Not Resucsitate)字樣,讓院方陷入糾結。
  • 男子呼吸心跳驟停命懸一線 德州120接力心肺復甦挽回生命
    五組心肺復甦後,患者呼吸心跳仍未恢復,立即對患者進行第二次電除顫,第二組心腹復甦,搶救在不斷進行中……12點38分,在持續不斷進行搶救10分鐘後,患者有了微弱的呼吸和心跳,就這一點點的變化,也讓醫護人員抓住了生的希望,馮醫生不停的大聲呼喚病人:「能聽見我說話嗎?睜開眼睛!睜開眼睛!……」與此同時立即將病人抬上擔架,轉入院內進行後期治療。在場的不論是醫護人員還是現場群眾的的心情隨著治療情況和病人的反應跌宕起伏。
  • 悼念高以翔:心肺復甦和AED,希望能挽救更多人
    所以在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黃金四分鐘」之說。而學會並實施心肺復甦術(CPR),是在這「黃金四分鐘」裡救命的關鍵。首先要說明的是:心肺復甦前要先判斷患者有沒有反應、大動脈搏動有沒有消失。只有心跳呼吸都停止,或沒反應的患者出現呼吸瀕死樣的喘息,才需要立刻進行心肺復甦。
  • 久坐不動引發肺栓塞 專家:長途旅行轉動腳踝抬抬腿
    資料圖片 不久前,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坐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回國,一下飛機便倒地不起。飛機上久坐不動,引起肺栓塞是導致這位媽媽猝死的原因。 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鄭思道表示,久坐不動是肺栓塞的高危因素之一,這是因為長時間不活動,雙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減慢,血液淤滯,使下肢靜脈血液發生凝固形成血栓。下地活動後,血栓脫落,隨血液流經右心室到達肺動脈並在此形成栓塞,引起肺梗塞。
  • 暖心丨「最美女孩」街頭為老人心肺復甦 終於找到她!
    △視頻:「最美女孩」街頭為老人心肺復甦最近,一條「尋找最美護士」的微博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 海醫二院醫生提醒:對付肺栓塞,關鍵在設防
    肺栓塞與心肌梗死、卒中並列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它的起病非常急,又特別隱匿,一旦發生,嚴重者可在1-2個小時內死亡,且經過危險期過後的患者依然存在死於肺栓塞的復發風險。  說肺栓塞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一定有人不同意。據了解,對猝死者的屍體解剖研究發現,將近1/3猝死者死因是肺栓塞。
  • 心肺復甦?其實中醫早就有!
    這些都描述了現代心肺復甦中的開放氣道、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和屈伸手臂等的方式。心肺復甦是一項重要的急救技術。心臟驟停患者如果到不到搶救復甦,4-6分鐘後會造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的損害。若及時採取正確有效的復甦措施,患者很有可能被挽回生命並得到康復,因此心臟驟停後的心肺復甦十分重要,並且應該人人掌握心肺復甦。
  • 學會心肺復甦,關鍵時刻能救命!(附動圖示範)
    基本檢查輕拍病人 雙肩,大聲呼叫,觀察患者意識是否喪失。繼續按壓心肺復甦耗費體能較大,可每兩分鐘快速更換一位按壓人。學完心肺復甦知識,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AED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又稱自動體外電擊器、自動電擊器、自動除顫器、心臟除顫器及傻瓜電擊器等,是一種可攜式的醫療設備,它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並且給予電擊除顫,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於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
  • 心肺復甦和復甦安妮的故事
    彼得·沙法(Peter Safar)(1924年4月12日--2003年8月2日)捷克裔奧地利人被譽為「現代心肺復甦術之父」Safar醫生一生專注於挽救因心肺、循環與呼吸問題過早逝去的生命。1958年,Safar醫生在挪威發表了革命性的急救技術——心肺復甦術(CPR),卻苦於沒有對象可供練習,因為活人的肺部充滿了空氣,和一般停止呼吸的人是不一樣的。    隨後他聯繫到挪威一個小有名氣的玩具生產大亨Asmund Laerdal,邀請他製作一個CPR心肺復甦假人,用來模擬急救場景、培訓急救技巧。Laerdal的兒子曾差點淹死在河裡。
  • 2021廣西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心肺復甦會壓斷肋骨
    最近人們熱議的是「心肺復甦會壓斷肋骨,那麼該不該救?」 事情發生在2017年9月,遼寧瀋陽一位老人在藥店買藥時突然昏厥,店主對其實施心肺復甦,導致老人12根肋骨被壓斷、右肺挫傷。此後,老人反將店主告上法院。近日,遼寧省康平縣人民法院作出判決,決定駁回原告(即被救老人)的訴訟請求。 心肺復甦為什麼會壓斷肋骨?
  • 妻子突然呼吸心跳驟停,丈夫心肺復甦救回一命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王紫)妻子在家突發呼吸、心跳驟停,丈夫第一時間心肺復甦,將妻子從鬼門關拉回,再送醫救治。昨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梨園心血管臨床醫學中心醫生田衛表示,掌握心肺復甦技術,關鍵時候能救命。
  • 【健康科普】什麼是心肺復甦?什麼時候需要心肺復甦?
    【健康科普】什麼是心肺復甦?什麼時候需要心肺復甦? 來源: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原標題:《【健康科普】什麼是心肺復甦
  • 桑植:「黃金6分鐘」心肺復甦急救演練走進澧源鎮一小
    桑植融媒11月5日訊(記者 尚柳 梁桂釗)根據研究數據表明,呼吸心跳驟停者在4分鐘內獲得心肺復甦搶救者,有1/2可能被救活,超過6分鐘後存活率僅4%。11月4日,桑植縣教育系統「黃金6分鐘」心肺復甦急救演練走進澧源鎮一小,開展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培訓,普及心肺復甦急救知識。
  • 這份急救實用手冊,請人手一份心肺復甦四部曲
    這份急救實用手冊,請人手一份心肺復甦四部曲01判斷判斷是否心臟驟停。如果遇到有人突然倒地,立即輕拍雙肩,大聲呼喚,檢查意識是否存在;如果意識喪失,立即用5~10秒鐘的時間通過觀察胸部有無起伏判斷呼吸是否存在。
  • 心臟驟停正確搶救方法 黃金4分鐘心肺復甦最有效
    心臟驟停正確搶救方法 黃金4分鐘心肺復甦最有效 2019-11-28 09:59:19 來源:重慶晨報  |  作者:包靖 | 字號:A+ | A- 高以翔【心臟驟停正確搶救】11月27日,臺灣藝人高以翔在節目錄製過程中意外去世,節目組聲明,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全力搶救,醫院最終宣布高以翔心源性猝死。
  • 男子做心肺復甦壓斷老太12根肋骨,老太太甦醒,他卻被告上法庭
    2020年1月1日訊,2017年9月7日,遼寧瀋陽一家藥店的店主孫向波在為一名昏倒在自家店內的女子戚老太(化名)做心肺復甦時,壓斷了對方的12根肋骨。當年10月末,孫向波接到了法院的一紙訴狀,那名女子將孫向波告上法院,表示需要由孫向波賠償自己的住院費用近萬元,同時待傷殘等級評定後,另需賠償傷殘賠償金。
  • 村書記心肺復甦救活心臟驟停村民,「培訓不到一個月,剛開始也有點...
    正在這時,村支部書記曹萬利開車進了村委會院子,發現倒地村民臉色青紫沒有血色,牙關緊閉,他急忙大聲叫了幾聲病人名字,但都沒有反應,於是立即揭起病人上衣,觀察他的胸腹部,幾乎看不到起伏。他初步判斷病人沒有了意識和呼吸,當即對病人實施起了徒手心肺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