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不久前,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坐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回國,一下飛機便倒地不起。飛機上久坐不動,引起肺栓塞是導致這位媽媽猝死的原因。
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鄭思道表示,久坐不動是肺栓塞的高危因素之一,這是因為長時間不活動,雙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減慢,血液淤滯,使下肢靜脈血液發生凝固形成血栓。下地活動後,血栓脫落,隨血液流經右心室到達肺動脈並在此形成栓塞,引起肺梗塞。
血栓的大小和阻塞肺動脈的程度以及患者是否存在心肺等器官的基礎疾病等不同情況,臨床表現也不同。鄭思道介紹,肺栓塞的臨床症狀可表現為呼吸困難、胸痛、咳嗽、咯血、昏厥、精神緊張不安等。小肺栓塞可能不會引起明顯的症狀,這種可以靠平時多監測、體檢等來發現和及時治療;大面積的肺栓塞起病急,嚴重者可導致猝死。
鄭思道提醒,除久坐外,長期臥床、患有靜脈曲張、以前發生過下肢靜脈血栓、創傷或骨折、手術後的患者、肥胖、吸菸、孕婦、久坐久臥老年人等都是肺栓塞的危險因素。
對於預防肺栓塞,鄭思道表示,平時生活中減少久坐久臥,坐一個小時起身活動一下,做做伸展運動;如果是長途旅行活動空間較小,可以適當活動肌肉、轉動腳踝或抬高雙腿。「久坐之後血液回流慢是因為肌肉不收縮,適當活動肌肉,可促進血液向心臟回流。」另外,戒菸戒酒,多吃新鮮果蔬,避免攝入太多油膩,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也可以減少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靜脈血栓風險。術後人群鼓勵儘早下床運動,增強血液循環,術後需久臥的人群可適當抬高雙腿。
新京報記者 劉旭
編輯 嶽清秀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