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拐區少數民族傳統飾品製作培訓班結束

2021-01-11 包頭新聞網

近日,石拐區民委聯合神發社區居委會在喜桂圖新區神發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辦石拐區少數民族傳統蒙古族飾品製作培訓班。本次共有30餘名各族學員參加培訓活動。

本次培訓結合民族文化創意產品與全域旅遊市場綜合消費需求情況開展,具體授課內容包括蒙古族各族布耳飾、頭花、頭飾掛件、現代頭飾等製作。

開展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飾品技能培訓,是石拐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文化建設層面的有力延展,是在助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高質量發展中的積極作為,更是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領域的具體實踐。本次培訓,對持續彰顯本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繁榮文化旅遊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包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梁晶晶)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服飾設計文化,少數民族裙裝
    民族的婦女都穿裙子製作裙子的材料多以棉、麻、絲綢、織錦為主,西北的少數民族多用絲綢做裙,南方少數民族則喜用棉、麻或織錦等材料做裙。講一講服飾配件,服飾配件主要指除服裝以外的所有附加在人身上的飾品,民族服飾中配件紛繁複雜,有首飾、帽飾、圍腰、背篼、包袋、綁腿、鞋靴等。用植物製作染料的過程,各民族採用的方法稍有區別,但過程大致相同。民族服飾的圖案特點各民族在服飾中用圖案的現象比較普遍,無論在服裝上還是服飾配件上都少不了圖案。圖案的內容以動物、植物、人物、幾何圖形、文字為主,從結構上看有通感聯想、固定程式、主觀構成等特點。
  • 少數民族傳統服裝,只屬於熱帶雨林裡的時尚
    而我對時尚的理解就是對所有美的追求,沒有特定的一個風格定位,只要用衣服、鞋子、褲子、裙子等等一切可著裝的,能把人的美展現出來的所有裝飾和飾品都稱作時尚,當然,這只是小編個人的理解!下面這些圖片是在西雙版納拍的當地常穿的傳統少數民族服飾。
  • 【要聞】商都縣「青女少非」幹部培訓班圓滿結束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提高全縣年輕幹部、女幹部、少數民族幹部和非黨幹部的理論水平、黨性修養和履職能力,11月9日至11日,我縣舉辦了為期3天的「青女少非」幹部培訓班,來自各鄉鎮和縣直部門的
  • 粵劇化妝公益培訓班圓滿結束!
    為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豐富和活躍廣大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提升廣大粵劇愛好者和戲曲進校園師資隊伍的素質,為我區打造優秀人才,由區文化中心舉辦的「職夢高明」系列活動之粵劇化妝公益培訓班於12月17日上午圓滿結束,本次培訓班共舉辦了三次課程。
  • 心懷大愛的少數民族非遺傳承人——巫羅海
    本次參與展覽的展品包括:綜合東陽竹編、盤金繡工藝的[竹編虎頭包系列];少數民族手工打造的巫羅海品牌[純手工銀項鍊、手鍊系列]、[老青銅飾品系列]、[民族飾品系列];苗族破線繡傳承工藝的[老繡編織帽子+項鍊系列]、以及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貴州水族馬尾繡傳承工藝的[老繡品系列]。
  • 青浦影視剪輯培訓班淺析影視製作傳統剪輯和數字剪輯有什麼不同
    影視後期製作就是對拍攝完的影片或者軟體製作的動畫,做後期的處理,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包括加特效,加文字,並且為影片製作聲音等。後期軟體具體可以分為平面軟體、合成軟體、非線性編輯軟體、三維軟體。下面影視剪輯培訓老師就來分析下影視製作傳統剪輯和數字剪輯有什麼不同。傳統剪輯傳統的電影剪輯是真正的剪接。
  • 6月30日傳統黑膏藥、三伏貼、刮痧、按摩膏、養生泥灸製作培訓班
    製作秘方全套技術教學一次報名,終身受益!製作、使用、以及保存方法2.蠟療的適應症狀和作用講解2.中藥封包(中藥藥包的製作方法,不同人群使用方法)理論+實操1、黑膏藥理論、基質材料、基質配方、製作過程的詳細講解2、新特膏藥現場製作,手把手教學,保證學會,一對一製作,分組討論。
  • 全省首個烏龍茶製作工藝培訓班在雲霄開班
    日前,福建省首個烏龍茶製作工藝培訓班在雲霄縣和平鄉泮坑共享茶廠開班。此次活動由福建省茶葉協會主辦,雲霄縣壹叄職業培訓學校承辦。培訓為期3天,特邀郭玉瓊、陳百文、徐飆、方德音、王金煥等5位國家級茶葉種植和製作方面的專家親臨現場,通過技能講座、現場實訓等形式進行專題授課,受益數十名雲霄茶企、茶農代表及茶葉科學研究所成員。舉辦此次烏龍茶製作工藝培訓班,意在進一步提高茶農、茶商和愛茶人對雲霄烏龍茶製作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全面提升雲霄烏龍茶製作工藝水平。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苗族服飾培訓班開班
    9月19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苗族服飾培訓班在貴陽開班。來自全省54名從事苗族服飾製作的工藝師,參加為期20天的培訓。培訓期間,主辦方邀請省內苗族文化研究學者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進行授課,授課內容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及中國非遺保護、苗族服飾文化及高質量發展、苗族服飾紋樣解讀、苗族刺繡蠟染藝術傳統紋樣與現代創新設計、服飾民俗與貴州少數民族服飾時尚、苗族服飾色彩搭配與應用以及苗族元素時尚化構思與設計等內容。
  • 軟陶泥手工DIY漂亮小飾品的方法 軟陶飾品製作教程
    想學習關於軟陶飾品的手工製作方法?聚巧網為大家準備了大量軟陶飾品的手工教程和圖解。軟陶由於軟,很容易被製成許多形狀,然後烘烤變硬,所以,軟陶是雕刻工匠和藝術家經常使用的材質,也經常被用來製作各種不同的飾品。下面介紹的是軟陶手工DIY漂亮飾品的方法,所用的軟陶可以自由搭配顏色,自己喜歡就好。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戲曲的種類及特點
    本文乃作者寶寶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帶大家說說少數民族劇種概述。我國少數民族中有戲劇表演藝術形式的約20個民族,他們是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蒙古族、錫伯族、撒拉族、滿族、壯族、布依族、苗族、侗族、土家族、毛南族、白族、佤族、門巴族、彝族、瑤族、仡佬族等。
  • 被譽為東方橄欖球,這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點好玩
    ▲ 搶花炮搶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壯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項極具特色的民間傳統體育活動,據考證已有500餘年的歷史。該項活動具有強烈的對抗性、娛樂性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深受湖南、湖北、重慶、貴州、廣西等省市自治區邊境地區少數民族同胞的歡迎。因搶花炮的過程與大洋彼岸的橄欖球運動相類似,搶花炮也被稱為「中國式橄欖球」。搶花炮,在農曆三月三或秋收以後最為活躍。
  • 品鑑精品核桃,宣揚文玩精神,善木堂飾品展會圓滿結束
    基於此目的,紮根飾品領域14年之久的文玩飾品品牌善木堂在5月24日於北京昌平北七家鎮舉行了文玩核桃飾品展會,向廣大受邀來訪者展現旗下優秀文玩核桃,為隨後拓展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善木堂飾品文玩核桃)展會開始,善木堂飾品創始人上臺對來自全國各地的文玩核桃愛好者前來參加展會表示歡迎,隨後宣揚了品牌理念和文玩核桃健身精神。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親族稱謂
    由於歷史的延續和家族的發展,必然造成親族範圍的不斷擴大,所以在傳統的親族概念上,不僅有內容的限定,而且有範圍的限制。」傳統觀念以上四代以內和下四代以內為近親,以外為遠親。我國少數民族的親族稱謂與漢族不盡相同,但是在越來越多的與漢族交往中,為了說明自己的親屬關係,少數民族同胞不是採取新創造民族語稱謂詞彙的辦法,而是直接借用漢語的稱謂法。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節日的來源與分類
    筆者依照職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間節日文化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風俗辭典》、書海出版社出版的《世界風情大全》知識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族節日大全》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商業文化大辭典》等工具書及有關資料統計,我國56個民族從古到今約有節日1700多個,其中少數民族民間節日有
  • 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你知道哪個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嗎?
    除了漢族以外,其他55個民族,因為人口數量較少,都屬於少數民族。在這麼多個少數民族中,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在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分布,而廣西省是壯族分布最多的一個省份。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國壯族人口達到1692萬。壯族人民心靈手巧,壯錦是壯族人民享有盛名的紡織工藝品,已經一千年的發展歷史。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姓名
    當今常見的慕容、令狐、鄂、樸、羅、龔等漢姓就來源於少數民族。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的起源、發展、遷徙和相互融合吸收,以至於消失的情況是相當複雜的,因而,與之相伴隨的姓氏也很少有一脈相承,延續至今的。許多當代少數民族的姓氏,與古代民族幾乎找不出什麼關係。「現代少數民族的溯源很少有超過唐代的。」
  • 上海旗袍製作培訓班分享穿旗袍的幾個小建議
    穿旗袍的幾個小建議天氣漸暖,旗袍製作培訓老師對喜歡穿旗袍的女孩也提出了幾條建議:一、旗袍的長度不要達到腳面,及膝的旗袍就可以了提醒:選購應到品牌店傳統的中式服裝頗有講究,假若一顆紐扣變了樣,都可能使整件服裝變了味。若想穿上原汁原味的中式旗袍和唐裝,建議到中式服裝的專門品牌處選購。傳統中式服裝店都可以定做。如果對中式服裝要求較高,建議請服裝設計師量身定做,還有更多的布料可以選擇,一來可以做到合體合身。二來也可以請設計師發揮個性創意,不容易「撞衫」,但是價錢相比現成服裝略高。
  • "80後"臺灣泰雅族姑娘圓夢:讓臺灣少數民族文化走得更遠
    16個臺灣少數民族的部落意象,在去年初夏的時候,經臺灣泰雅族姑娘石晏菱的彩繪,躍上一列開進臺灣花東地區的火車,成為當地旅遊的一道流動風景線。  如今,這些原汁原味的臺灣少數民族元素隨著石晏菱「登陸」而走得更遠。  這位剛滿30歲的泰雅族姑娘,在福州三坊七巷古街區開起了一家「原夢餐藝」。作為民族文化的活化實驗場,一個「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博物館」在這裡呼之欲出。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其他禮
    我國少數民族的成年禮是多種樣的,大致可分為3種類型:1.人體標誌型。其中一部分帶有身體毀飾的特點。例如,在40年以前,我國的黎、高山、傣、基諾、獨龍、德昂、布朗等族民間有紋身習俗,施於即將進入成年的男或女。傣族只限於男子, 伊斯蘭民族在南海12歲時根據教規行割禮,是符合衛生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