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薩克斯管經典作品研究——孫精辰碩士學位論文節選

2021-02-14 薩克斯管藝術天地

孫精辰

 

【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節選】

 

第三章 19世紀薩克斯管經典作品的演奏詮釋

第二節  代表作品舉要

一.Jules Demersseman  Fantaisie sur Un themeoriginal

 在眾多優秀的19世紀的薩克斯管作品中,Jules Demersseman的Fantaisie sur Untheme original無疑是最著名的一首,包括Claude Delangle、ArnoBornkamp在內的多位世界著名薩克斯演奏家曾錄製過該作品,現場音樂會中將此曲納入節目單的演奏者則更多。在youtube搜索曲名出現21300多條記錄[1],這首樂曲的演奏頻繁程度可見一斑。

  Jules Demersseman(1833年1月9日——1866年12月1日)中文譯為朱勒斯·德麥爾斯曼,是一位法國長笛演奏家及作曲家。他出生於法國的翁斯科特,這是一座靠近比利時邊境的城市。11歲時便進入巴黎國立音樂學院跟隨當時著名的長笛演奏家 Jean-LouisTulou學習。12歲時他便獲得了學院的一等獎併名聲鵲起,成為了公認的音樂家。然而,因為Demersseman和他的老師一樣,拒絕使用當時由波姆改良的現代長笛而在法國音樂界受到抵制。Demersseman去世時只有33歲。

  Demersseman在其短暫的一生中為長笛寫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使用那不勒斯民謠為主題寫作的《音樂會獨奏曲Op. 82 No. 6》,也被稱作《義大利協奏曲》。除了長笛作品外,他也為薩克斯與鋼琴寫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其中就包括這首Fantaisie sur Un theme original。

  Fantaisie sur Un theme original 中文一般譯為《原創主題幻想曲》。「幻想曲」(fantaisie)是十六世紀隨著器樂表演藝術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獨立的音樂類型,大量的音樂作品都以「幻想曲」作為標題。但究其形式,「幻想曲」的定義卻極為寬泛,不同時期的不同音樂家都創作「幻想曲」這一體裁的作品表達自己的主觀想像與自我的獨特性格,同時表達自己超脫形式規範的創作欲望。「從16世紀到19世紀,『幻想曲』的發展一直保持了主觀上任意放縱的特質,它的形式包含了自由、即興的類型,嚴格對位以及或多或少標準段落的結構」。[2]

 這首幻想曲的形式便體現了作曲家不拘一格的創作態度。樂曲由五個大段落組成:

引子(1--13) A(14--41) B(42--47) C(48--80) D(81—114) E(115--132) F(133--156)。

 樂曲開篇由鋼琴呈示A部分主體動機旋律,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奠定了A部分主體緊張激烈的音樂基調。15小節起薩克斯管進入,旋律體現出一種憂傷、躊躇徘徊的情感。29—30小節,旋律從漸慢突然加速,憂傷躊躇的旋律頓時變得緊張急迫,仿佛戰場衝鋒時在槍林彈雨中急進急退的畫面。36小節起,旋律由半音階上行漸強,在41小節的e3到達力度最高點時,旋律戛然而止,彷佛急速升空的火箭燃油耗盡而下落一般。B段為一個類似插部的樂段,緩慢的速度再現了A段的主題旋律。

 47小節為自由處理的華彩樂段,同樣由A段的旋律動機構成,大量的半音階和隱伏旋律考驗演奏者的演奏技術。

 C段是一個新的主題旋律,3/4拍,G大調,小行板,三拍子的小步舞曲風格。旋律華麗典雅卻又飽含情緒變化,彷佛17世紀歐洲宮廷舞蹈的場面。74小節開始,鋼琴呈示C段主題,鋼琴部分的旋律熱情奔放,一改先前的華麗典雅,節奏帶有西班牙舞曲的風格。

 D段為C段主題的第一次變奏發展,快速運動的十六分音符延續了鋼琴部分的熱情奔放,將C段的宮廷舞變成了一種熱情狂歡的場面。94—97小節快速的三連音旋律線起伏不定,忽上忽下。力度在97小節的#d3上達到頂點後,又好似深秋的樹葉一般從天緩緩而降,在空中翻了幾個跟頭一般,在97小節倒數第二個音#d2時終於落地。98-114小節的演奏及風格與49—97小節類似。

 E段115—124小節旋律由C段主題變化發展而來,鋼琴伴奏用快速的震音伴奏,營造出一種空靈的、充滿希望的優美畫面。薩克斯聲部演奏要特別注意音色的控制與不同音符的連接,125小節開始在bB大調上再現C段主題。

 F段為C段主題的第二次變奏發展,133—139小節由快速的三連音和六連音構成,140小節開始到結尾主要由急速的三十二分音符構成,旋律線起伏變化非常豐富、音響效果華麗、演奏難度極高,對演奏者的運指速度是極大的挑戰。最後,由調式主和弦的琶音演奏將旋律推向高潮,結束在主音g1上。

  Demersseman的這首樂曲充分發揮了薩克斯管優美的聲音特點及音色的表現力,同時也能體現薩克斯管在演奏快速音符旋律時優良的樂器性能,在薩克斯管發明初期為樂器的推廣和曲目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堪稱19世紀古典薩克斯管曲目的經典。

二.Jerome Savari  Fantaisie Freischutz

 談及19世紀的優秀薩克斯管作品時,由Jerome Savari創作的Fantaisie Freischutz也是廣受演奏家與薩克斯管學習者喜愛的樂曲。

 作者Jerome  Savari(1819--1870),1819年出生於巴黎,曾在法國軍樂團擔當指揮。作為阿道夫·薩克斯的朋友,Savari在薩克斯管發明初期為這件樂器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1861-1862年間,阿道夫·薩克斯出版了Savari創作的十一首作品。其中包括這首以韋伯的歌劇《自由射手》中一些著名唱段為主題而寫作的幻想曲。關於這首樂曲的作者,常常會引起爭議。一些資料和樂曲說明將Jean-Nicholas Savary(1786-1850),一位法國的巴松管制造家、演奏家當成這首曲子的作者,而另一些資料則顯示Jerome Savari才是作者。這種爭議的存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因為阿道夫·薩克斯在最初出版這些樂曲的時候沒有寫出曲作者的全名有關,而Savari和Savary的拼寫在不同的資料上也混淆的情況。

     國外學者在查究了更多相關資料後認為Jerome Savari更有可能是這些作品的作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Jerome Savari擔任法國軍樂團指揮的時候,阿道夫·薩克斯同時也是這個軍樂團樂器的主要贊助供應商,兩人通過軍樂團這一平臺合作的可能性極大。另外,Jean-Nicholas Savary生活的年代則要略早於Jerome Savari。如果說這些作品的作者是Jean-Nicholas Savary,則所有的作品都是在其去世後才出版。JeromeSavari在這些作品中的最後一部出版8年後才去世。從這個角度看,Jerome Savari才是這些作品的真正作者。

 19世紀的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在巴黎大量上演的義大利嚴肅歌劇,發展出了各種不一樣的歌舞劇、輕歌劇、大歌劇,當時在巴黎一地就有七、八家歌劇院。由於歌劇市場的繁榮,於是出現了選取流行的歌劇唱段而創作的混成曲,普遍都是以變奏風格寫作的歌劇幻想曲。由歌劇改編的幻想曲,不但可以滿足社會對於音樂欣賞的需要,更能充分表現演奏者的個人魅力。由於歌劇幻想曲多選取當時膾炙人口的歌劇唱段,這些音樂元素給了作曲家豐富的創作靈感。歌劇中優美的詠嘆調選段是歌劇幻想曲常用的素材,加上琶音變奏與精巧的裝飾音正好與美妙的聲樂形成對比,相得益彰。這一時期的歌劇幻想曲的曲式通常比較自由混雜,開頭常使用一段自由的引子,結尾常常是一段延展開的終曲,而炫技是音樂改編的主要特點。

  Fantaisie Freischutz中文譯作《自由射手幻想曲》,改編自德國作曲家韋伯的歌劇《自由射手》(Der Freischütz),樂曲選取了其中幾段著名的唱段改編而成,樂曲結構:

引子(1--42) 主題一(43--79) 變奏(80--100) 主題二(101--123) 變奏+結尾(124--171)

 樂曲引子鋼琴引入,鋼琴在低音區的連續震音營造出一種緊張不安的氣氛。5小節薩克斯進入引子主題。這段主題選自《自由射手》歌劇第三幕安珍的唱段《我夢見很早已故的伯母》,旋律悲傷卻又充滿力量。

  43小節開始進入第一主題,主題旋律選自歌劇第一幕第四場主人公馬克斯的唱段《穿越森林,穿過牧場》。是馬克斯在回憶自己與愛人阿加特相處的快樂場景,演奏時要注意音色的甜美,高低音區的音質統一。其中有大量的八分和十六分附點節奏,演奏這種音型時要保持一定的節奏性,帶有前進的力量。

 79小節開始是第一主題的變奏,要在連續不斷的旋律中保持一種快樂情緒的節奏律動。其中有較多的高低音區的快速轉換,這是薩克斯管的技術難點所在。同時,在演奏變奏旋律的時候,仍然不失主題旋律的風格,這也考驗著演奏者的音樂素養。

 100小節開始是第二主題,節拍變為6/8拍,輕鬆蕩漾的船歌風格。主題音調選自歌劇第三幕第六場終曲馬克斯所唱《衷心地發誓,以後絕不背棄正義》。演奏這個主題時,演奏者必須及時進入6/8拍的節奏律動,同時注意旋律的波動起伏。117小節伴奏帶有「緊拉慢唱」的特點,演奏者更是要注意旋律的節拍準確。

 124小節開始為第二主題的變奏,這段旋律快速密集,音區高低起伏不定,要流暢這段,必須合理安排換氣點與相應指法。148小節開始鋼琴演奏主題旋律,薩克斯演奏琶音作為襯託,薩克斯演奏時需要控制音量,突出這段聲部交替的特別效果。

 156小節開始的結尾樂段,音符如瀑布一般傾瀉而下,力度逐漸增強。最後在兩個小節的顫音中,旋律結束在主音f3上。

 學習這首歌劇集成曲式幻想曲對於培養薩克斯演奏者的基本技術有很大作用。要想演奏好這首樂曲,演奏者還必須了解這部歌劇的相關文化,這樣才能綜合提高對這首樂曲的掌控能力。

三.Paul Agricole Genin  Variations sur un theme espagnol

 Paul Agricole Genin 所作的Variations sur untheme espagnol,譯作《西班牙主題與變奏》,是一首具有西班牙音樂風格的樂曲。樂曲節奏明快,風格鮮明,旋律熱情奔放,也是廣受歡迎的一首薩克斯管獨奏曲。

作者Paul Agricole Genin(1832年2月14日—1903年12月22日)(保爾·阿格裡科勒·傑寧),出生在法國東南部的阿維尼翁市,1903年在巴黎去世。人們常常將他與同為長笛演奏家但主要在英國生活的Pierre Genin混淆。

        Paul Agricole Genin青年時代就讀於巴黎音樂學院,學習音樂理論、作曲法、鋼琴、長笛等,畢業後去歐洲各地巡迴演出,多次的義大利旅行經歷也為他提供了豐富的音樂創作素材。Genin曾經擔任巴黎義大利劇院的首席長笛演奏家,同時也在克洛納交響樂團擔任長笛首席。除此以外,他還為長笛寫作了超過60首的作品,著名的長笛獨奏曲《威尼斯狂歡節》就是其代表作。同時Genin也是最早為薩克斯管創作作品的音樂家之一。作為法國浪漫派的作曲家,Genin的作品在繼承古典樂派曲式結構和套曲體裁的基礎上,打破傳統曲式平穩、規整、程式化的限制,在樂曲結構安排上充分發揮其自由即興的精神,作品形象熱烈奔放,表現了作曲家熱愛生活、積極進取、樂觀自信的思想品格。

       這首樂曲的結構並不像之前的兩首樂曲的一個整體結構。作曲家在曲式結構上打破常規,在後半部分的新旋律前列上了標題來說明這個部分的風格,這種安排可謂獨具一格,有利於演奏者更好地把握樂曲。樂曲第一部分結構比較簡單:

主題(1—31) 變奏一 (32-48)  變奏二 (49--78)

 樂曲開頭八小節由鋼琴直接呈示主題旋律,e小調。旋律帶有典型的西班牙抒情歌曲的一種浪漫情感,又有一種好似欲言又止的內心掙扎。鋼琴演奏時要注意保持一種彈性的張力,這也是西班牙音樂風格的一大特色。

9—24小節薩克斯演奏並發展主題旋律,演奏時要奏出略帶保持的跳音,並始終保持樂曲的彈性張力。25—31小節鋼琴再現主題並過渡到第一變奏。

32—48小節是第一變奏,作曲家採用一種類似支聲復調的寫作方式,讓旋律在聽覺上出現兩個聲部。由於第二聲部的音是b1,演奏中需要不停地開閉合泛音鍵,需要演奏者指法與嘴型的完美配合才能完成,同時要求演奏這段變奏時突出主旋律音聲部。

 49—64小節為第二變奏,節奏型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的三連音為主。這段變奏一改主題浪漫憂鬱的氣質,變得更加奔放,演奏時需要注意三連音急迫前進的律動感覺。

65—78小節鋼琴完整再現主題旋律,逐漸引入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作者題名為BOLERO,即波列羅舞曲,原指一種傳統的西班牙舞曲,3/4拍節奏,節奏明快。這一部分結構為有再現的三部曲式:

A(79--88)  B(87--127) A』(128--157)

 如果說第一部分是西班牙浪漫的抒情歌曲的話,那這一部分則是熱情奔放的舞蹈場面。鋼琴伴奏部分使用了典型的西班牙鈴鼓的後十六分音符的節奏型貫穿始終。

 79—84小節薩克斯旋律以琶音和分解和弦為主,演奏時要保持相對較弱的力度,突出鋼琴伴奏部分的旋律。

 87—106小節的樂段具有典型的霍塔舞曲風格,節奏清新明快,一幅狂歡節時人們載歌載舞的景象。

 107—123小節旋律由快速的分解和弦與琶音構成,這一部分的旋律依然由鋼琴演奏,薩克斯保持較弱的力度,好像在模仿西班牙吉他演奏的分解和弦一般,運指演奏要流暢。

 128—157小節為再現段,旋律起伏,力度不停變化,最後在很強的力度下結束在c1上。四.Jules Demersseman  LeCarnaval de Venise

  Le Carnaval de Venise 是作曲家Demersseman的又一經典作品,全名為introduction andvariation on Le Carnaval de Venise,即《威尼斯狂歡節引子與主題變奏》。最初是為長笛而作的一首獨奏曲,後經著名薩克斯管演奏家Frederick Hemke移植為薩克斯獨奏曲。隨後,這首樂曲也被納入薩克斯管早期的經典作品而被眾多薩克斯管演奏者所喜愛。

 威尼斯是義大利著名的的水城,也是世界聞名的旅遊勝地。幾百年來,無數的藝術家喜愛到這裡遊歷學習,開辦畫展,舉辦音樂會。一年一度的威尼斯狂歡節也是當今歐洲最熱烈的狂歡節之一,節日時全城的男女老少都會穿著各式的民族服裝,載歌載舞。18世紀末19世紀初,一首民歌《O mamma mia》的三拍子舞曲在狂歡節中流傳甚廣,據說這首簡單的民歌便是此後廣為流傳的《威尼斯狂歡節》主題的雛形[3]。歷史上有包括李斯特、帕格尼尼、阿爾班在內的多位音樂家都以此旋律為動機創作過優秀的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是以主題變奏形式創作的帶有炫技性質的獨奏曲。

 這首由Demersseman創作的樂曲也是引子—主題—變奏的結構形式:

引子(1--29)主題(30--46)變奏一(47--78)變奏二(79--102) 變奏三(103--130)

 樂曲一共由引子、主題和三段不同形式的變奏部分組成,速度逐漸加快,鋼琴以簡單的分解和弦作為伴奏,充分突出薩克斯管作為主奏樂器的炫技性特點。

 引子部分1—29小節,c小調,4/4拍,前奏由鋼琴在小調上演奏「狂歡節」主題旋律動機,第9小節進入薩克斯旋律。引子部分旋律舒緩,力度起伏變化。演奏這段旋律時要注意做適當的彈性速度的處理。28小節結尾的附點連接到29小節的c3時要想像狂歡節時具有召喚性色彩的號角的感覺。

 30-46小節為「狂歡節」主題,6/8拍,旋律非常簡單,但卻需要演奏者在力度、音色、裝飾音、音符斷連方面作非常細緻的處理,以描繪出其中豐富多彩的人物性格和語氣變化。

 47—102為主題的第一次變奏。47—62小節使用力度、音色變化來表現狂歡節時街頭巷尾人們閒聊的場景。

 71-78小節主要由調式主和弦和屬和弦上的分解和弦及音階琶音構成,演奏速度較快,需要通過不同的斷句方式營造出一種詼諧的色彩。

 第二次變奏是79—102小節,音符與節奏與第一變奏類似,只是音符組織方式更加複雜,有了更多的快速演奏的半音階,同時需要注意音符的旋律重音,這段變奏對於演奏者基本運指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驗。

 第三變奏從111小節開始到結尾,主題旋律的骨幹音更加明顯,這種變奏是19世紀作品常見的變奏寫作方式,需要在單旋律樂器上演奏出復調性的效果,也是此曲最考驗演奏者水平的一段,原作者甚至在111小節下方標記了The Variation to be played fast aspossible,即這段旋律可以根據演奏者的能力,演奏得儘可能的快速。

五.Jean Baptiste Singelee  Fantaisie Op.89

       Jean Baptiste Singelee(1812-1875),中文一般譯作讓·巴蒂斯特·桑傑勒,是一位比利時的小提琴家、指揮家、作曲家。他曾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畢業後去法國巴黎,在許多劇院的交響樂團中演奏小提琴。1839年,他回到了比利時,並受邀擔任皇家劇院的小提琴獨奏家。這段時間裡,Singelee為劇院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40年代,他又重回法國,受邀從事指揮的工作。1852年,Singelee再次回到比利時,在比利時根特的一家劇院交響樂團中擔任指揮。此後,他多次往返法國和比利時之間。

       Singelee一生創作了近140多首作品,包括兩部芭蕾舞劇,兩部小提琴協奏曲及多部小提琴幻想曲、序曲、舞曲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同時也為其他樂器創作了大量的作品。Singelee的許多作品都是選取包括貝裡尼、威爾第、多尼採蒂、羅西尼等作曲家的著名的歌劇作品選段為主題而創作的幻想變奏形式的樂曲。

     Singelee為薩克斯管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大部分都由阿道夫·薩克斯出版。其中包括二十一首為薩克斯管與鋼琴創作的獨奏曲和兩首為薩克斯四重奏創作的作品。

 這首Fantaisie是為bB高音薩克斯而作,充滿了浪漫派音樂豐富的個人情感。樂曲可以簡單分為兩大部分,而每個部分又由不同風格的樂段組成:

第一部分(1--54)              第二部分(55--126)

  A (1--24) B(25--54)        C(55--90) D(91--126)

 第一部分的A樂段為1—11小節,這是一段宣敘調性質的旋律主題,要在相對自由的節奏中保持一定的節奏律動,非常考驗演奏者的音樂素養,到12—21小節節奏相對規整。

 B部分25—54小節為行板速度,bB大調,9/8拍。其中亦有較多需要作彈性速度處理的樂句。這一部分旋律優美動聽,能夠充分發揮高音薩克斯管類似弦樂一般的歌唱性的聲音特點。Singelee這一段樂曲的寫作風格頗具蕭邦夜曲松而不散的音樂風格,較多Rubato彈性速度的運用具有典型的浪漫派器樂作品的特點。多年的劇院交響樂團指揮經驗及小提琴演奏家的工作經歷使得Singelee的作品浪漫派氣質濃鬱,充滿了藝術家感性的思想內涵,其寫作的薩克斯作品旋律上也頗具弦樂器的優美特點。

 樂曲第二部分則充分發揮了薩克斯管的樂器特色。63—89小節有較多的跨小節連線,演奏時要注意隱伏旋律的分辨。91—125是變奏形式的復調樂段,與Le_Carnaval_de_Venise的結尾部分非常相似,通過節奏重音突出這段的主題音調,在單旋律樂器上營造出復調風格的音響色彩。

 


[1]http://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Fantaisie+sur+Un+theme+original&page=2

[2]Field,Christopher D.S.: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 2001,Vol.8,p.545

[3]辛祥利,《長笛名曲<威尼斯狂歡節>賞析》,安徽師大學報,1994年第二期

了解更多信息,請關注「薩克斯管藝術天地」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伊貝爾《中音薩克斯小協奏曲》演奏分析——楊波碩士學位論文節選
    楊    波 【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節選】
  • 【陳廣聰(薩克斯管) & 陳佩怡(鋼琴)獨奏音樂會】節目單三首薩克斯管作品放送
    2020年赴美國參加研究生考試並斬獲多所名校錄取通知書及獎學金,包括辛辛那提音樂學院、伯克利波士頓音樂學院及羅斯福大學音樂學院,目前在世界享譽盛名的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並跟隨著名古典薩克斯演奏家、教育家Kenneth Radnofsky教授學習深造。
  • 洪真英「論文抄襲」初步成立!或被取消碩士、博士學位
    歌手洪真英「論文抄襲」事件暫時被判定為真實存在,將於下周公開最終決定,洪真英或將面臨碩士、博士學位被取消的可能。據韓國媒體12 月15 日報導:在朝鮮大學真實性研究委員會經過調查後,初步認定了歌手洪真英「論文抄襲」事件系真實存在,研究生委員會會在下周傳達最終的判定。如果依舊維持初步認定的結果,那麼洪真英被取消碩士、博士學位的可能性非常大。
  • 「抄襲論文」洪真英,最終決定取消碩士博士學位
    「抄襲論文」洪真英,最終決定取消碩士博士學位最終決定,Trot歌手洪真英取消碩士博士學位。朝鮮大學方面召開研究生院委員會,對洪真英剽竊碩士學位論文做出最終判斷。如果論文最終確定為剽竊,洪真英的碩博士學位將自動取消。洪真英2009年發表了碩士論文《韓流文化內容的海外出口方案》。這篇論文的剽竊審議網站複製檢查結果顯示74%的剽竊率。
  • 碩士學位論文查重有什麼要求
    碩士學位論文查重要求標準是更加嚴格一些,現在的學校對碩士畢業論文也加強了查重檢測,讓很多人因為碩士論文查重率高而無法畢業。學校的基礎要求是要有所了解的,根據學校的要求標準來降低論文查重率,才可以保證順利畢業。
  • 碩士學位論文查重為何大漲價
    儘管查重渠道還有萬方查重、維普查重等,但知網擁有豐富的全文比對資源庫支撐,查重結果權威性更高,高校往往將其作為碩士學位論文查重的首選。近期知網查重服務為何大幅漲價?網上售賣的知網查重是否正規?高校對於碩士學位論文查重有哪些具體規定?記者就這些問題展開了調查。
  • 碩士論文研究董明珠自戀 結論:CEO自戀可能弊大於利
    碩士論文研究董明珠自戀 結論:CEO自戀可能弊大於利時間:2020-11-18 19:5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碩士論文研究董明珠自戀 結論:CEO自戀可能弊大於利 近日,浙江工商大學的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引起熱議,題目為CEO自戀及其經濟後果研究以格力電器(66.930
  • 武漢音樂學院丨何林璇 碩士學位鋼琴獨奏音樂會
    何林璇 碩士學位鋼琴獨奏音樂會 2018級攻讀藝術學碩士學術學位研究生2014年考入武漢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2018年考入武漢音樂學院研究生部,攻讀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育方向全日制藝術學碩士學位研究生,師從胡麗敏副教授,理論導師王嵐副教授。
  • 論文抄襲重複率高達74%!她的碩士、博士學位全被撤銷!
    據韓媒最新報導,本月15日,朝鮮大學方面表示,隸屬於朝鮮大學研究院的真實性研究委員會最近對洪真英的碩士、博士論文「是否屬於抄襲」進行了調查,初步結果判定為抄襲。如果18日下午5點之前,洪真英沒有對此提出異議,那麼她的碩士、博士論文都將被認定為抄襲,其相應學位也會被撤銷。
  • 徐若瑄碩士論文研究自己惹議 爆學術界審查爭議
    45歲的徐若瑄今年入行剛好滿30年,1月她送給自己一份大禮,就是取得臺北私立大學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碩士學位。不過,近日有人在PTT爆料,表示徐若瑄的碩士論文竟是研究自己,引發極大爭論。據網民爆料,標題中寫著《有沒有徐若瑄論文的八卦?》,內容則是徐若瑄今年1月份完成的碩士論文封面照,其碩士畢業論文題目《網際網路時代藝人轉行策略之初探性研究:以徐若瑄為例》,是在今年1月完成,指導教授為許安琪博士。由於徐若瑄的畢業論文是以自己為題材,網民質疑聲浪此起彼落,嘲諷道:「論文寫自己喔?」
  • 2014屆夏季畢業碩士研究生優秀學位論文評選結果公示
    2014屆夏季畢業碩士研究生優秀學位論文評選結果公示 經學位評定分委員會推薦,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議,2014屆夏季畢業碩士研究生許蕾蕾等31名同學的學位論文被評為我校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 洪真英論文遭母校判定為抄襲,碩士博士學位恐被取消
    韓國人氣歌手洪真英早前捲入大學論文抄襲風波,網民揭發她碩士及博士學位的論文抄襲率高達74%,隨後又有自稱是她大學教授的人出面指控,稱其實抄襲率高達99%,更質疑她能夠順利畢業是因為父親在該校任職教授。洪真英最後透過IG向大眾道歉,雖然否認了抄襲一事,強調論文是自己抽時間與教授討論並努力撰寫的作品,但因為引起了大眾的爭議,所以決定退回兩個學位。事隔一個多月,涉事的光州朝鮮大學亦重新審議洪真英的論文,並得出暫時判定為抄襲的結果。
  • 徐若瑄被曝光「碩士論文研究自己」引發廣大網友熱議
    不老女神「Vivian」徐若瑄去年才開心宣布已順利在碩士在職專班畢業,透露除了領取證書,還得到「傑出表現獎」,讓在場人士都為她稱讚。不過,近日有人在ptt爆料,表示徐若瑄的碩士論文竟是研究自己,引發熱議!
  • 洪真英的碩士論文論文剽竊結果出爐
    15日,朝鮮大學相關委員會作出將洪真英的碩士論文暫定為抄襲的結論。同時研究生委員會要求洪真英方面在18日下午5點(韓國時間)之前提出自己的意見以及進行相關證據收集,並表示論文剽竊的最終結果將於23日確定,一旦確認抄襲,將自動撤銷洪真英的碩博學位。
  • 洪真英回應論文抄襲:會把碩士與博士學位返還
    網易娛樂11月7日報導 11月7日,洪真英回應論文造假風波,她對此事說抱歉,稱自己2009年用盡全力完成了論文,但是當時的認定標準與現在不同,自己說什麼也不管用了,都只會被看作是辯解。洪真英表示稱將會把碩士與博士學位返還。
  • 碩士論文研究「CEO自戀」,看似奇葩實則清流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近日,浙江工商大學的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引起熱議,題目為《CEO自戀及其經濟後果研究——以格力電器為例》,論文中指出,董明珠的自戀人格導致格力電器產生內部人控制,主要表現為:董事會權力失衡;
  • 58歲狄鶯教育碩士,論文研究兒子孫安左,臺灣網友:沒有底線
    他的事跡將由他的母親狄鶯寫成碩士論文。今年58歲的狄鶯從小就很窮,她出來工作是為了幫助家人,11歲時,她在一家紡織廠當女工,她只上小學三年級。然而她一直在大學商業管理系努力拼讀亞洲,她正在寫論文,研究對象是子孫安佐,她透露書名是《網紅成功的要素——以網路紅人孫安佐為例》。
  • 洪真英論文被母校判定為抄襲,碩士、博士學位不保
    明星的論文抄襲問題之前在國內引起過巨大風波,代表就是翟天臨,其實這個問題在韓國也非常嚴重,韓國已經爆出多起明星論文抄襲、學籍造假,而明星們抄襲、造假主要都集中碩士及博士學位方面,韓國網友爆料這些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的明星基本都不會去學校。
  • 碩士論文研究董明珠「自戀」引熱議,各方均未回應,論文從知網...
    近日,浙江工商大學的一篇碩士學位論文《CEO自戀及其經濟後果研究——以格力電器為例》莫名「走紅」。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查詢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了解到,該篇論文的提交時間是今年1月,由浙江工商大學一名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陳舒心撰寫,論文指導老師是謝詩蕾。
  • 媒體三問翟天臨:論文是誰寫的?學位如何拿的?怎樣過審的?
    記者追訪:忙於拍戲,或有代筆不用查資料 翟天臨曾因出演《心術》《白鹿原》《軍師聯盟》等影視作品而被觀眾熟知。一向以戲痴、學霸和高學歷的人設行走娛樂圈。打開翟天臨華麗的學歷,2006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本科班,2010年升入本校碩士研究生班就讀,並擔任表演本科班助教老師。2014年考取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專業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