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斯圖卡
南海本來風平浪靜,但是有人希望那裡波浪滔天,除了一直在打造反華聯盟美國之外,還包括有賊心沒賊膽的越,一直懷有不軌之心的日本,現在可能還要加上幾個國家,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對於這些強盜,中國有句話,「迎接豺狼的是獵槍」,現在中國就在準備獵槍。
據環球時報12月20日援引美國《海軍新聞》網站的報導稱,中國一直在加強在南海地區的海軍基地建設,其中三亞海軍基地的工程最為浩大。報導提到,最新的衛星照片顯示,中國正在三亞建造一個新的海軍幹船塢,這個船塢的尺寸足夠容納一艘大型航母;報導認為這個船塢是為正在建造的新型航母使用,不過眼下可能主要是為山東艦準備的。
更值得關注的是,報導還提到這個船塢旁邊還出現了一個新建造的碼頭,目前有1艘075型兩棲攻擊艦停靠在那裡,而這個碼頭足以容納2艘075。除此之外,報導還認為,該基地的潛艇碼頭也有擴建工程。
所有信息都指向了一個明確無誤的事實:中國正在加強海軍力量建設。這不是什麼新鮮事,中國海軍不可能永遠抱著051/053這些老式驅護艦卻做一支黃水海軍,這跟中國的大國氣質也完全不符,自從開啟「軍艦下餃子」模式後,中國海軍的發展脈絡其實非常清晰,那就是打造一支以航母戰鬥群為核心的戰略海軍。
但這條路,不是一條平坦的路,主要的困難不是硬體,甚至不是海軍自身的問題。船,我們可以造新的,我們有強大的造船工業,一年新下水軍艦的噸位就可能比歐洲任何一個國家海軍總噸位都多;人,我們也可以大量訓練,中國有多達157萬註冊船員,位於世界第一,這就是龐大的後備力量——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缺乏面積足夠廣大、能夠讓我們海軍來去自由,同時還能有效排除敵對勢力幹擾的「壁壘海域」。
美軍有很多壁壘海域,比如從夏威夷到加州的整個東太平洋,中國的壁壘海域在哪裡?我們不妨先定下一個小目標:南海。
南海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是美國「印太戰略」的咽喉要地,同時也是國際上最繁忙的海域之一,有數條國際航運線從這裡穿過;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戰略核潛艇目前也主要是在南海海域活動。
因此,中國海軍加強南海艦隊的實力,無論是優先使用航母戰鬥群,還是優先部署兩棲攻擊艦,都是在為鞏固南海「壁壘海域」地位做準備。這裡要說明的是,「壁壘海域」不等於「軍事化」,中國不會妨礙商船的正常航行,而是尋求阻止美軍在這裡興風作浪的能力,如果東南亞國家願意,也可以與中國一起將南海打造成為中國和東協能夠共享的「壁壘海域」。
相對應的是,這也是美國所謂「自由航行」計劃的真實目的。他就是要不斷將手伸進南海,包括此前宣稱重組第一艦隊,將預定的海軍基地選擇在新加坡或澳大利亞,都是出於這個目的——既然美軍想加碼,中國自然也要跟著,部署航母戰鬥群、兩棲攻擊艦,就是在給美軍一個明確信號:南海是中國的地盤,我們有信心、有決心,也有實力將這裡變成美軍觸手無法伸進去的「壁壘海域」。
如果南海是「小目標」,那麼我們的理想目標在哪裡?其實不難猜到,既然美國佔據了整個東太平洋,我們當然想要西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