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因為影院的大門緊閉,長時間缺少觀影的體驗,就像許久沒有紅燒肉的午餐,總覺得嘴裡和心裡都快淡出鳥味了。於是,又重溫了幾部好萊塢的大片,不料回頭再看,竟然陷入「活著的糾結」中,所以想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糾結」。
1:活在另一個自我中——《阿凡達》。
電影《阿凡達》
無論你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抑或是殘疾,但是你都可以擁有一個完美的阿凡達,一個完美的另一個自我,他可以完成那些你不曾完成或者永遠也不會面對的任務,同時也可以享受那些你想都不敢想的榮譽和甜蜜。當然你需要做個夢,其實這是什麼?何嘗不是一個再完美不過的夢呢?這是對現實的逃避以及對塑造一個無所不能的我的一種極盡能事之幻想...
2:活在與外星生物的合作共贏中——《變形金剛》系列。
電影《變形金剛》
這個系列的影片,包括之後好萊塢很多超級英雄影片,都是延續著「地球人拯救外星人——外星人拯救地球人——地球人與好外星人聯合打敗妄想稱霸宇宙的壞外星人」這樣一個固定的套路。當然,如此這般的活在與外星生物的合作共贏中,也是面對越來越多的外星使者的困擾和面對浩瀚無垠宇宙,渺小的人類相當自然的想法。
3:活在別人的童話(魔幻)世界裡——《哈利波特》。
電影《哈利波特》
在充滿非正常人類和非正常對手的《哈利波特》系列中,所有的觀影和夢幻,無非就是為了證明正義必定戰勝邪惡的傳統說教,只不過把正義戰勝邪惡的時間從2個小時拖長到了8個2個小時而已。用這樣的方式,與其說是為了突出正義的無上英勇,倒不如說是為了檢視邪惡的最底限。而對觀影者,還掩藏了其實人類是非常渺小的,這個可憐的不爭的事實,因此與其說是反思不如說是逃避。
4:活在自己或者他人的夢裡——《盜夢空間》。
電影《盜夢空間》
盜夢空間偷到的不是夢,而是自己內心的孤獨或者是別人內心的隱私。當世界向無限寬泛延展之時,愈加珍貴的不是一望無際的海天,而是深埋於人心底的孤獨與痛楚。盜夢得到的不是金錢和快樂,而是深鎖在人類心靈和精神最深處的本能。總之,活在他人或自己的夢裡,也永遠睡不安寧。
5:活著不一定就是快樂——《原始碼》。
電影《原始碼》
這部影片可以用一句歌詞來形容「向天再借500年」,活在別人的軀殼下,活在別人生命裡,就算只有8分鐘,也是那麼令人嚮往,只是一次次經歷死亡的痛苦,一次次感受離別的悽楚,這是快樂還是傷痛,當人們企圖從電影中得到生命的重生,那麼與其相對的死亡,意義又是什麼呢,這是不得不考慮的事實。
電影藉助科技手段和視覺特效,為我們的未來,為我們的生命,提供了許多種可能。我們在感嘆電影震撼的視聽效果之餘,也感受到了生命和地球對未來的拷問,究竟人類會以何種形態、會以何種心態在宇宙中生存發展,人類又會面臨怎樣的機遇和困境,電影提供了一種觀看的角度,電影也為我們提出了多種警示。相信我們雖然愛看電影,但是不會簡單的僅僅活在電影的糾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