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失寵

2020-09-10 Albert英語研習社

最近《經濟學人》發表文章,盤點了2019年最賣座的十大電影,發現只有2部來自好萊塢。這是否預示著國產片崛起呢?

我們今天聊聊這個話題。

去年中國影視行業收穫了一個可喜的成績,中國內地總票房超過了611億元,刷新了年度票房最高紀錄。

2019年,可以說是國產片強勢崛起的一年,票房佔比超過61%。國內票房前十名的影片中,國產片佔據8個席位,為近十年之最。

這10部你都看過哪些呢?

還記得暑期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嗎?它是年度票房冠軍,票房高達49.7億元,位居內地影史票房第二,成為了國漫新標杆。

還有在春節檔殺出了重圍的《流浪地球》,年度票房第二,科幻題材一直都是國產電影的弱項,但《流浪地球》卻玩出了驚喜。

兩部進口片是漫威史詩級大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位居第三,票房收入42.4億元。

以及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位居第十,票房收入14.3億元。

除以上10部電影之外,《蜘蛛俠:英雄遠徵》、《掃毒2:天地對決》、《大黃蜂》、《攀登者》、《驚奇隊長》5部電影的票房也超10億元。

總體來看,去年國產電影行業獲得的成績值得肯定,事實上以最直觀的指標——中國境內歷年票房冠軍來看,近5年無一進口大片登頂。

自1994年首部進口大片上映以來,25年裡有11年是進口大片奪冠,包括《鐵達尼號》《珍珠港》《2012》《阿凡達》以及3部《變形金剛》等。而這,已經成為愈發遙遠的歷史。

國產片崛起,與國際一流大片同臺競技,利用本土文化和人口紅利「愈戰愈勇」。

但近年來隨著觀眾品味的走高,對高質量的電影要求更加嚴格,就像最近定檔的《花木蘭》,4萬多人看後也只給了4.7分。

大浪淘沙之下,能留住的只有真正內容過硬的電影,所以國產電影的路仍任重道遠。

2020年我們期待中國電影行業可以再一次大放異彩。

Western audiences will be familiar with at least some of China’s favourite films of 2019. Superhero flicks 「Avengers: Endgame」 and 「Spider-Man: Far from Home」 make appearances, as does the latest installment of the Fast & Furious franchise. Other titles may be less recognisable. 「Ne Zha」, an animated fantasy-adventure, made more than $700m at the box office. 「The Wandering Earth」, a sci-fi thriller, brought in $690m. Of the ten highest-grossing films in China last year, only three came from Hollywood. The rest were made locally.


關於Albert (公眾號:Albert英語研習社)

●沒有名牌大學背景,沒有英語專業背景

●沒有國外留學經歷,沒有英語生活環境

●22歲成為500強公司英文講師

●24歲自學成為同聲傳譯

●25歲為瑞士聯邦總統翻譯

相關焦點

  • 經濟學人 | 中國科幻正在走向世界
    (本文選自《經濟學人》20190622期)背景介紹:今年5月,中國科幻電影
  • 中國經濟學人調研: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3.7%左右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近日發布2020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稱,經濟學人預判今年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同比增長5.4%,預判全年經濟增速為3.7%,經濟已經走出疫情影響。  參與調查者包括高校老師、高校學生、企業、政府機關及下屬研究機構、金融機構等。
  • 2019年,為什麼好萊塢大片在中國提前上映成了常態?
    實際上,中國香港地區以前就是好萊塢大片全球最先上映的地區,甚至都要早於北美地區,比如《復仇者聯盟》前三部都是要比北美上映早。這一次《復聯4》也毫不例外在香港將提前上映,而且早於中國提前上映的發布時間。除了香港之外,中國臺灣地區每一次好萊塢大片的上映時間也和香港不相上下,基本也是提前的。為什麼好萊塢會有這樣的安排呢?
  • 《信條》,好萊塢期待中的中國市場大片
    CNN報導,克里斯多福諾蘭的《信條》將努力證明,在疫情中,大片依舊有生命力。不過,或許在中國才會有更多的觀眾,因為中國電影市場很快就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美國疫情仍在肆虐,而中國的生活已恢復正常,社區傳播幾乎完全被撲滅。周五首映的《信條》,中國領先了美國。7月份中國影院重新開放,比美國早了一個月,並取得了成績,《八百》自上個月上映以來,在中國的票房收入達到了2.77億美元,成為今年第三大最佳影片。
  • 巨石強森也「歇菜」了,好萊塢大片為何在中國內地「全面遇冷」
    當《戰狼2》《流浪地球》等國產片在內地取得驚人票房的時候,網上總會出現這樣一種聲音:讓這些國產大片跟好萊塢大片同檔上映試試!言下之意,國產電影在好萊塢大片面前是不堪一擊的,即使在中國內地市場,觀眾也更偏愛好萊塢大片。
  • 【教程】中國普通消費者如何投資好萊塢大片?
    普通消費者投資好萊塢大片?這並非痴人說夢。  現在總部位於矽谷的影視投資平臺——夢想蛋DreameGGs,正在打造中國第一個跨國電影眾籌平臺,將好萊塢優秀電影項目引入中國,首批項目便包括《死神來了》系列回歸新作《死神歸來》,和匯集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的《沉默的海灣》以及著名編劇導演的《千萬別出門》等影片,並已經正式上線開始眾籌。
  • 西書參贊|《經濟學人》的上帝視角
    無法否認的是,在傳統媒體江河日下的世界,《經濟學人》的效益出奇地好,雖然近年紙版銷量和廣告有所下跌,但依然有一百五十萬份的不俗數字,加上三產,每年能盈利逾五千萬英鎊。「上帝視角」大概也很符合其目標讀者的心態,非富即貴的人自然覺得世界大勢盡在掌握。全球政經領袖對《經濟學人》表達終極敬意的方式:他們會接《經濟學人》記者的電話。
  • 好萊塢大片中國植入史:為討好金主,他們拼了!
    等相似題材好萊塢大片在華的開畫成績。關於這部被理科生們吹捧為「硬科幻神作」的好萊塢大片,最帶流量的話題其實只有兩個:①電影中的「火星生存術」真的科學嗎?②片中對中國的「跪舔」合適嗎?前者已經在知乎等網站上被討論的如火如荼,那麼就讓我們來實力聊聊後者——回首好萊塢大片的中國元素植入史,你會發現,為了討好內地土豪,這些年他們也是拼了啊!  Part.1 《火星救援》猛拍馬屁?中國已成「銀幕救世主」!
  • 暑期檔為何看不到好萊塢大片?
    其中,漫威電影宇宙新作《蟻人》盛傳將於9月18日上映。二十世紀福克斯即將於8月發行的兩部系列重啟新作《神奇四俠》和《殺手:代號47》,則暫時沒有送審消息。就在全世界其他主要國家和地區都沉浸在上述暑期大作中的時候,中國大陸的影院裡,《小時代4》、《梔子花開》、《道士下山》、《捉妖記》、《煎餅俠》、《大聖歸來》等國產電影趁勢而起,幾部影片至今共計捲走超過40億票房。
  • 中國票房前十國產片佔9席 好萊塢大片今年在中國「涼涼」
    中國票房前十國產片佔9席,好萊塢大片今年在中國「涼涼」【環球時報記者 董銘】在2020年還剩10天之時,中國票房累計突破184億元(人民幣,下同)——對比2019年總票房641.5億元,大盤下跌七成之多。
  • 好萊塢會失去中國市場嗎?
    (707) 讀新聞 看世界【素心素食素問 譯自 經濟學人周刊】好萊塢的中國困境迪士尼是好萊塢最大的電影製作公司,它歷時 5 年,花費了 2 億美元,釆用真人實景翻拍了自己在 22 年拍攝的動畫電影《花木蘭》,希望能夠徵服中國的電影票房市場。
  • 【解碼】好萊塢大片中國植入史:為討好金主,他們拼了!
    關於這部被理科生們吹捧為「硬科幻神作」的好萊塢大片,最帶流量的話題其實只有兩個:①電影中的「火星生存術」真的科學嗎?②片中對中國的「跪舔」合適嗎?前者已經在知乎等網站上被討論的如火如荼,那麼就讓我們來實力聊聊後者——回首好萊塢大片的中國元素植入史,你會發現,為了討好內地土豪,這些年他們也是拼了啊!Part.1 《火星救援》猛拍馬屁?中國已成「銀幕救世主」!
  • 從《變形金剛5》口碑淪陷,看中國式植入在好萊塢大片中的「尷尬」
    換句話來說,國內觀眾對於視效大片有著天然的喜愛,為了追求更好的經濟效益,國內品牌扎堆出現在好萊塢大片中就不足為奇了。那麼,好萊塢大片中的中國式植入,究竟會給品牌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呢?可以說,單純從品牌植入手法上來評價,中國品牌在好萊塢大片中的亮相無疑欠缺深度。但植入其實只是品牌的第一步,從整合營銷的角度,中國品牌無疑是商業上的贏家。好萊塢大規模「吸納」中國品牌的背後好萊塢有著完整的電影產業鏈,歐美品牌廣告植入早已形成常態,「不差錢」的好萊塢片商其實並不需要中國品牌來「補貼」,但為何近幾年突然大規模「吸納」中國品牌?
  • 導讀及下載|經濟學人20200829
    本篇評論俄羅斯政治,不多詳述處理不當的醜聞本篇評論墨西哥政治,不多詳述痴呆:健忘不該被漸忘☆痴呆症由於進展慢而容易被忽略,但其實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它將在遙遠的未來產生深刻影響好萊塢與中國>面對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西方電影該如何做呢?
  • 頻頻打卡好萊塢大片的,是這座中國都市
    上海,作為中國的國際化大都市,承載著經濟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的使命,同時也是好萊塢「覬覦」的對象,許多商業大片都會在上海取景,算是中國所有的城市中,好萊塢「最愛」的了吧。好萊塢的商業大片,一向強調爽快感,特別是在一些科幻片、動作片中,上海這座城市所特有的未來感令其獨具優勢,在眾多中國城市中脫穎而出。而位於陸家嘴金融中心的東方明珠塔、金茂大廈、外灘等等諸多地理坐標更是成為國際動作大片中最愛表現的上海元素。
  • 大片失約,「再」見好萊塢
    實際上,不僅僅是《神奇女俠1984》一部好萊塢大片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在之前定檔了接下來三個月的好萊塢大片中,大部分影片的宣發等信息完全停滯,基本上難以保證能夠如期順利進行全球公映。而這一情況的出現意味著,在《信條》和《花木蘭》的公映之後,國內市場乃至全球市場將會有長達幾個月的空窗期並沒有多少好萊塢大片能夠進行填充或是支撐。
  • 華納大片院網同發 好萊塢與中國市場的殊途同歸
    在PVOD模式上,中國公司和好萊塢片廠同樣積極,只不過雙方採取了不同策略和嘗試路徑。好萊塢市場,環球影業、迪士尼、華納在宣布大片轉網前,均表現出了在流媒體領域的活躍布局。宣布全部影片院網同發前,華納傳媒剛剛進行了管理層重組,聘任Andy Forssell領導HBO Max流媒體業務,並將幾乎所有的內容製作業務納入一個部門。
  • 中國資本的好萊塢往事:萬達、復星、阿里都曾為大片交學費|稜鏡
    因為片中對李小龍的描繪引起爭議,影片在兩個月前失去了原定的中國公映檔期。包括《好萊塢往事》在內,《決戰中途島》、《星際探索》——今年三部耗資不菲的好萊塢大片背後全都有博納的重要投資,其中《決戰中途島》更是讓博納豪擲8000萬美元。然而後兩部電影如今分別面臨著至少幾千萬美元的虧損,博納在《好萊塢往事》賺的錢能否補得上,還是個未知數。
  • 中國經濟學人:國民經濟已經走出疫情影響 預計2020全年經濟增速3.7%
    中國經濟學人:國民經濟已經走出疫情影響 預計2020全年經濟增速3.7%
  • 這六部好萊塢大片在北美是爆款,在中國票房卻慘澹,到底為何?
    有些好萊塢大片,無論在北美市場,還是中國市場,都能成為爆款,譬如《復仇者聯盟3》《侏羅紀世界2》。    有些好萊塢大片,在北美市場並不受待見,來到中國市場,卻得到了眷顧,譬如《頭號玩家》《狂暴巨獸》《環太平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