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為什麼好萊塢大片在中國提前上映成了常態?

2021-02-22 第一院線


中國有盜版,北美也有。中國有劇透,北美也不遑多讓。所以如果讓中國的上映日期晚於北美,內地的觀眾也有可能被提前劇透或者獲得盜版連結。

那麼好萊塢就需要算一筆帳,究竟是北美損失影響大,還是中國損失影響大?從現在來看,好萊塢越來越捨不得損失中國市場。



來源丨第一院線(www.yuanxian1.com

作者丨達倫糕

近階段的中國票房市場已經成了好萊塢大片的天下,從《復聯4》到《皮卡丘》,再到《哥斯拉2》,以及新一版的《蜘蛛俠:英雄遠徵》,片單一直排到了暑期檔之前的6月底。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好萊塢大片在中國收割票房的節奏越來越緊密,檔期的選擇也開始出現各種「巧妙玄機」。

最新消息,剛剛回歸漫威大部隊的《蜘蛛俠:英雄遠徵》網傳將定檔今年6月28日,足足提前北美5天,美國上映日期為7月2日——雖然官方並沒有正式確認,但現在豆瓣平臺已經默默地將該片的上映日期改了時間。

與此同時,又一部福斯的超級大片《X戰警:黑鳳凰》也宣布內地定檔提前美國,6月6號的上映日期比北美也早了1天。

從現在來看,好萊塢電影提前上映將會成為一種新趨勢,《蜘蛛俠》和《X戰警》並不是偶然的單例,包括《海王》,《復聯4》等影片盡皆採取了提前上映的策略,只不過提早的時間範圍各有不同。

不怕劇透,無懼盜版,好萊塢大片紛紛提前上映,顯然有其長遠的圖謀。

《海王》打開票房新局面,

效仿者越來越多

現在我們都知道《復聯4》內地上映時間比北美要早2天,其實該片早在今年初就確定了北美4月26日、香港4月24日上映的日期,只是內地市場一直沒有消息,直到3月。

平心而論,《復聯4》在中國提前上映的決定可能早就確定了,但是一直拖到3月29日這天才最終確定和香港同步上映——中國影迷盼了許久,還是一片歡聲雀躍。

如果放在過去的話,《復聯4》這樣的影片應該要晚於北美10-20天上映;不過從去年開始,好萊塢的分帳大片們紛紛開始走上了提前上映的道路。

最知名的例子就是2018年12月上映的《海王》。12月7日,提前北美兩周,DC的這部超級英雄大片率先在內地開畫,創提前的最大幅度。

《海王》北美檔期是12月21日,這是北美電影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個檔期,不亞於中國的「春節檔」。同日上映的有迪士尼超級大IP《歡樂滿人間2》,以及變形金剛首部衍生片《大黃蜂》。

詹姆斯·卡梅隆監製的《阿麗塔:戰鬥天使》本來也是這個檔期,後延期到19年2月。有不少人認為,檔期競爭太過激烈是原因之一。

所以客觀來說,《海王》在中國提前上映,一方面是為了在競爭中突出重圍,國際發行上有別於其他競爭者。電影上映非常講究檔期,在12月底的聖誕檔期,是電影的「兵家必爭之地」,外加電影如果要參加明年的電影節頒獎季,都會在年底扎堆上映,所以這些原因造就了12月底全球的票房競爭非常巨大,如果加入混戰,將無法保證電影最終票房;即使電影本身質量過硬,在這個時候,票房仍不能確保有多好。

另一方面,《海王》的發行策略之所以對中國市場大幅傾斜,也是因為中國票房比重逐漸提高,另外還在於能帶動影片首周海外口碑開出紅盤,從而反過來刺激北美本土市場。

果不其然,儘管DC之前出品的電影《蝙蝠俠大戰超人》以及《正義聯盟》都票房不佳,不過《海王》卻硬是打了一個翻身仗。

《海王》在中國內地票房總收入超過20億元,北美雖然比內地後開畫,晚兩周,但是卻未受任何影響。票房還超過了內地,這也推動《海王》的全球總票房達到了10.9億美元,約73億元。《海王》還超過了《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成為DC電影最高票房記錄。

雖然《海王》本身的完片質量是主要因素,但是中國提前兩周上映還是對於總體口碑和票房的提升起到了極大推動。

《海王》的成功為後來的好萊塢電影們樹立了一個良好先例。自此之後,好萊塢所有在內地上映的超級英雄電影,不一定都會提前,但是至少再也沒有推遲過。

3月8日《驚奇隊長》北美內地同步上映,4月5日《雷霆沙贊!》北美內地同步上映,4月24日《復聯4》內地比北美提前兩天上映——從這些大片的上映時間我們不難看出,好萊塢對於內地市場的重視程度已經不亞於北美本土,有時甚至還有過之。

於是乎,《X戰警》《蜘蛛俠》等大IP影片也紛紛效法,為好萊塢電影在華發行創造了一股新潮流。

提前上映有風險,

但是遠小於帶來的收益

不為人關注的是,好萊塢這樣精心設計的「提前策略」並不是現在才構思出來的。實際上,中國香港地區以前就是好萊塢大片全球最先上映的地區,甚至都要早於北美地區,比如《復仇者聯盟》前三部都是要比北美上映早。

這一次《復聯4》也毫不例外在香港將提前上映,而且早於中國提前上映的發布時間。除了香港之外,中國臺灣地區每一次好萊塢大片的上映時間也和香港不相上下,基本也是提前的。

為什麼好萊塢會有這樣的安排呢?我們都知道通常影片上映的時間都是周五,即使在北美也不例外,但是到了香港或臺灣之後,會發現他們通常會選擇周三這一天上映,會正好提早兩天;其實之所以會這樣,主要還是因為時差原因,畢竟香港和臺灣比北美快了接近13個小時。

這樣的策略以往在中國是不可行的,因為存在「風險」和「不可控性」。

進口電影按道理需要通過廣電總局的嚴格審查,首先要通過初審和技審,初審一般都是要審查電影中的內容,所以只要初審通過,技審基本就不會出現錯誤;之後再是拷貝片源,因為內地人口、電影院眾多,所以這樣比其他地區會花費更多時間在拷貝片源上。

除了硬性規定,檔期選擇的另外一大風險就是「盜版」和「劇透」。2018年的《復仇者聯盟3》在內地之所以會比北美要晚兩周上映,主要並不是因為廣電總局的流程,而是因為迪士尼害怕洩露片源,盜版肆虐,所以遲遲不敢定檔。而後來發現北美上映時間與內地技審所需的時間剛巧碰上,這也導致最終晚了兩周上映——公允地說,這兩周的延誤潛在損失了幾個億的票房!

劇透的尷尬也是一大因素,雖然其經濟損失比之盜版要小很多。在《復聯4》上映之前,導演羅素兄弟就曾特別發布聲明呼籲大家不要劇透《復聯4》,並表示這部影片將是「11年布局的最後一部影片,包含參與創作人員的心血,希望能畫上完美的句點。」

可現實就是劇透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內地市場成了《復聯4》全球影市最先上映的地區,本是好事一件,但國內影迷和觀眾市場情緒得到了盡情釋放之後,市場隱疾隨之爆發。

上映首日,從零點開始《復聯4》便成功制霸微博熱搜,劇透、屏攝、槍版資源大肆入侵成了最熱話題,「熱搜標題即劇透」肆虐網絡。相關熱門微博更是將整個影片扒得精光,劇情發展、主要角色的結局被曝光得一乾二淨。

問題來了,為什麼明明有盜版和劇透風險,可是好萊塢大片卻還要繼續提前上映呢——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因此能夠獲得的利益已經超出了潛在的損失。好萊塢都是精明的生意人,實施任何策略之前肯定都會好好算一筆帳。

有媒體做過統計,自2008年《鋼鐵俠》開始,11年間已經有9部電影在中國上映時間早於北美。隨著中國市場成為好萊塢日益重要的票房福地,票房貢獻佔比從三分之一,到有時候接近50%——中國地區票房簡直是好萊塢大片成敗的關鍵,有時候會比北美本土票房更重要。

中國有盜版,北美也有。中國有劇透,北美也不遑多讓。所以如果讓中國的上映日期晚於北美,內地的觀眾也有可能被提前劇透或者獲得盜版連結。

那麼好萊塢就需要算一筆帳,究竟是北美損失影響大,還是中國損失影響大?

從現在來看,好萊塢越來越捨不得損失中國市場。不僅要提前上映,好萊塢這些年在國內舉辦了許多超級大片的首映禮,幾乎一個不拉,而且片方都習慣帶著主創明星前來內地宣傳,這也是為何中國觀眾已經習慣了好萊塢各大明星的到來。

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也被視為好萊塢電影的救市靈藥。雖然《戰狼2》《流浪地球》這樣的國產大片在中國市場屢創新高,但是《速度與激情8》《復聯4》這樣的超級IP在中國市場的票房體量還是30億上下級別,拋開進口片的分帳因素,因為好萊塢一部影片背後不會老是有20多家聯合出品方,所以這些好萊塢影片的投資回報其實比國產大片要好很多。

更誇張的是,從前幾年開始還出現了所謂「中倉片「的概念。越來越多的影片可以失之北美,收之內地,靠「中國爸爸」完成票房救贖——許多好萊塢電影乾脆製作初期就瞄準內地市場。對於好萊塢影片來說,中國票房市場既能錦上添花,也可以雪中送炭。

除此之外,中國本土片崛起也是「倒逼」好萊塢大片在中國提前上映的一個原因。利益雖大,蛋糕雖巨,但是也必須通過競爭獲得。好萊塢也有不少失敗的例子存在,不可能像過去一樣總是輕鬆碾壓中國國產片,在同檔期也會被名不見經傳的國產片逆襲。某種程度上來說,提檔上映也要計算國產影片的潛在檔期。

從《海王》,《復聯4》再到《X戰警》,《蜘蛛俠》,這一切並不是巧合,而是代表著好萊塢趨勢性的全球發行策略調整——好戲現在得讓中國觀眾先看了。

相關焦點

  • 華納大片院網同發 好萊塢與中國市場的殊途同歸
    12月4日,華納兄弟宣布2021年所有影片將在北美院線和HBO Max流媒體同時上映。這意味著,明年華納兄弟計劃上映的17部電影,包括大成本製作的《沙丘》和《黑客帝國》系列的新片都將實現流媒體與院線的同步上映。雖然華納高層同時強調,這一操作只針對2021年上映的影片,目前預計不會持續到2022年以及之後。
  • 2020年中國票房前十國產片佔據9席,好萊塢大片在內地慘澹收場已成...
    在2020年還剩6天之時,中國票房累計已經突破190億元,對比2019年總票房641.5億元,大盤下跌非常明顯。  雖然到2021年還有一個多星期,但今年中國票房前十排位基本已定,其中國產片佔9席,好萊塢影片只有《信條》以4.5億元的票房屈居第10,而這個第十位置能否保持住,還要看已經上映的《拆彈專家2》和《晴雅集》後期的票房表現。但無論如何,年底將至,好萊塢「涼涼」已成定局。
  • 2019年即將上映10部好萊塢大片,已經敲定(果斷收藏)
    大家好,我是帥帥,我喜歡看電影,今天給大家整理一下2019年即將上映的電影,都是美國大片,不用到處找電影,在這裡統統給你整理好,總有一部電影是你想看的,特別喜歡追劇的朋友一定要收藏起來哦,以免錯過上映的時間哦。
  • 2020年中國票房全球第一,好萊塢大片「全軍覆沒」
    不論是警匪題材的《除暴》,還是張藝謀的《一秒鐘》,亦或是主旋律動作大片《緊急救援》,票房表現均未達預期,《喜寶》 《沐浴之王》等中小題材影片反響一般。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檔期中,我們看到了「三大不吃香」:第一,好萊塢大片不吃香了。
  • 2019年最賣座的十大電影,只有兩部是好萊塢大片!
    截至12月15日,2019年中國內地總票房超過了611億元,刷新了年度票房最高紀錄,2019年最賣座的十大電影票房均超14億元,其中8部為國產電影,只有2部是好萊塢大片,3部電影票房超40億元,6部電影票房超20億元。暑期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年度票房冠軍,票房高達49.7億元,位居內地影史票房第二。
  • 提前北美1個月上映,中國觀眾也不買帳,這部大片3天票房僅2136萬
    這還要感謝中國市場恢復的不錯,拿下了近7000萬美元。  大家都不是傻的,《信條》失利之後,好萊塢製片廠那是個個都改變了發行策略。就指著《信條》探路的《Mulan》立馬改成了北美上線流媒體,中國院線上映的模式。  迷惑的是《Mulan》北美網播比中國院線還早一個星期。
  • 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好萊塢大片,都在這裡了!
    今天,帶大家介紹一下迎面而來的2019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好萊塢大片吧!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2019-05(中國大陸) / 2019-04-26(美國)驚奇隊長: 2019-04-05(美國)好萊塢往事
  • 《勇敢者遊戲2:再戰巔峰》全球領先12.06 提檔上映,盡顯 2019年「救市大片」爆款品相
    但回看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早就提前進入了寒冬。從春節檔之後的票房窪地,到暑期檔的撤檔風波,再到國慶檔的持續走低,內地市場如過山車一般,可謂是波折不斷。 而歷年來在內地院線成績亮眼的好萊塢分帳片,今年的表現也是差強人意。
  • 經濟學人: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失寵
    最近《經濟學人》發表文章,盤點了2019年最賣座的十大電影,發現只有2部來自好萊塢。這是否預示著國產片崛起呢?我們今天聊聊這個話題。2019年,可以說是國產片強勢崛起的一年,票房佔比超過61%。國內票房前十名的影片中,國產片佔據8個席位,為近十年之最。
  • 2019年好萊塢爆炸大片全面前瞻!
    2019年近在眼前,又到了年度前瞻的時刻了。由於大多人中國電影人不太喜歡"先搶檔期再開拍"的製作方式,所以除了2月5日的大年初一春節檔外,接下來2019年暑期檔、五一檔、國慶檔、賀歲檔的大多數華語大片,目前還是不得而知。而在好萊塢這邊,全年的大片陣容基本已經出爐。絕大多數還是以續集、翻牌、重啟的IP巨製為主流。
  • 2016年的一部荷蘭電影,2019年才在中國上映?
    3月22日是又一波電影上映的日子,《老師·好》《波西米亞狂想曲》《地久天長》等電影首映,與熱映中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爭奪票房。不曾想排片第二的電影居然是《狂暴兇獅》,上映前幾乎毫無宣發。從2016年10月就逐漸在世界各國陸續上映,不知道為什麼2019年會在中國上映。作為一部驚悚片,劇情反而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影片中的人物一個一個的都會被獅子撕碎,場面看得爽不爽,特效做得夠不夠逼真。《狂暴兇獅》節奏控制得一般,氛圍營造還可以,電影院裡能嚇到人,獅子咬人不猶豫,不算好片也能湊合看。該片不避諱血腥、尖叫、橫屍,堂而皇之地上映,不知道是怎麼過審的。
  • 2017年4月好萊塢大片有哪些? 三部好萊塢大片上映日期
    日前,《攻殼機動隊》、《速度與激情8》、《藍精靈:尋找神秘村》三部好萊塢大片均確定了內地檔期,將分別於4月7日、4月14日和4月21日內地上映。至此,四月的4個周末中,3個都已被好萊塢大片預定。  2017年4月被好萊塢大片瓜分 2017年4月三部好萊塢大片確定檔期  電影《攻殼機動隊》由斯嘉麗·詹森主演,改編自在享有盛譽的日本同名漫畫及動漫。該片北美3月31日上映,國內雖然沒能做到中美同步,但內地4月7日的檔期只比北美晚了一周,且與日本同步,國內觀眾並不用等很久。
  • 中國票房前十國產片佔9席 好萊塢大片今年在中國「涼涼」
    中國票房前十國產片佔9席,好萊塢大片今年在中國「涼涼」【環球時報記者 董銘】在2020年還剩10天之時,中國票房累計突破184億元(人民幣,下同)——對比2019年總票房641.5億元,大盤下跌七成之多。
  • 好萊塢大片紛紛撤檔,但這部猛片卻毫不畏懼提檔上映
    近期,好萊塢大片紛紛撤檔,《黑寡婦》、《速度與激情9>》撤到了2021年5月,《007:無暇赴死》撤到了4月,《沙丘》更是瘋狂,撤到了明年10月,今年未上映的好萊塢大片基本都推遲到了2021年。《蝙蝠俠》則直接撤到了2022年3月。
  • 疫情或永久改變好萊塢:大公司持續吞併,中國市場不再依賴其「大片」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晨日前美國獨立電影媒體Indiewire發布了一份對2021年好萊塢發展趨勢的預測,包括疫情之下總票房減少、海外市場對好萊塢大片依賴降低等等。文中稱,「2020年對電影業來說意味著永久性的變化」。
  • 2019年,中國電影的主旋律年
    作者/謝維平2019年,註定是中國電影的主旋律年,從年初的《流浪地球》,到國慶三部大片《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不但在票房成績上屢破紀錄,更是在社會話題和口碑上獲得巨大認可。在剛剛迎來市場改革,國產電影乏人問津,好萊塢電影長驅而入的90年代,沒有人能想到,主旋律商業片這種中國特有的類型,有朝一日可以席捲本土,成為跟《復仇者聯盟》這樣的好萊塢大片相抗衡的國民類型。回看過去的20多年,主旋律商業片這一類型的變遷,背後是中國電影逐步市場化和崛起的過程。
  • 從《變形金剛5》口碑淪陷,看中國式植入在好萊塢大片中的「尷尬」
    現象:國產品牌成好萊塢大片「常客」國產品牌植入好萊塢大片最早還要追溯到2009年,美特斯邦威的廣告牌赫然現身《變形金剛2》;而後到了2011年,四大國產品牌集體「攻陷」《變形金剛3》,一時成為熱門話題,男主角胸前印著醒目的美特斯邦威LOGO,TCL電視機出現在霸天虎身上,聯想電腦隨處可見,華裔男喝伊利舒化奶的鏡頭更是引發笑場;《變形金剛4》中,國產品牌更多,印有武漢周黑鴨廣告的汽車穿行大街小巷
  • 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十部好萊塢大片
    ZINE 君幫大家總結了一下(嘻嘻嘻~謹代表個人立場)2019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十部好萊塢大片無論你是喜歡超級英雄電影,還是沒有完全走出迪斯尼的怪圈,亦或是喜歡恐怖的連環殺手傳記片,2019年,都可以大飽眼福。007攜美隊上演制服誘惑
  • 北美院線重啟難,好萊塢「瞄準」中國市場,今年或將成「中國年」
    好萊塢影片接連遇冷從內地電影院復工一個多月以來,總共上映了幾十部電影。作為疫情後第一部上映的好萊塢重量級影片,《信條》自9月4日在中國大陸上映,首周末斬獲2億元人民幣。或許是《信條》時空逆轉的題材過於晦澀難懂,在向來以「燒腦」著稱的諾蘭電影中都更加突出,因此該片口碑兩極分化嚴重,首映當周,在中國的票房甚至被早兩周上映的《八佰》壓制。
  • 2019年,大片輪番上映,7-8月必看推薦.
    時間過的真的很快,一轉眼你已經在日曆上劃掉了2019年的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