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學人:國民經濟已經走出疫情影響 預計2020全年經濟增速3.7%

2020-12-24 北京商報

中國經濟學人:國民經濟已經走出疫情影響 預計2020全年經濟增速3.7%

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王晨婷 攝影記者:王晨婷 網編:陶鳳 2020-12-15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12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本次調查發現,經濟學人預判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外貿形勢總體持續改善,幾個主要數據都創近期新高。經濟學人預判2020年四季度經濟增速為5.4%左右,全年經濟增速為3.7%左右。

據介紹,此次調研共收集有效問卷109份,其中五成來自於高校教師。經濟學人預判,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本次調查顯示,有42.2%的經濟學人認為四季度經濟增速會同比下降,同時有75.2%的經濟學人認為四季度經濟增速會高於三季度。本期中國經濟學人經濟景氣指數為80,比上季度調查上升12個點,再創2018年二季度以來的新高,並有望延續回升。

在外貿形勢上,經濟學人預判外貿形勢總體持續改善。參與調查的經濟學人中有35.8%的認為四季度出口量會同比上升,68.8%的經濟學人認為四季度出口量會環比上升。本期中國經濟學人外貿景氣指數同樣創造2018年二季度以來的新高,或將保持高位增長。

經濟學人預判的物價指數則為近幾年來新低。通脹壓力或趨緩和,有51.4%的經濟學人認為四季度物價水平與去年同期相比會上升,認為會同比下降或基本持平的經濟學人大概都在兩成左右。

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11月數據,時隔11年,CPI、PPI再現雙負增長。對此,《China Economist》編輯部主任、工經所研究員李鋼認為:「目前物價指數上行壓力已經很小。造成通脹的形式和原因多樣,今年主要關注的是供給推動。一般來說,通脹和經濟增長往往是負相關,但今年的經濟表現為一方面經濟形勢趨穩、好轉,一方面通脹沒上去。這是很難得的。」

對於統計數據中表現的市民消費低於預期的問題,李鋼告訴記者,上半年疫情導致各地消費形式有所變化,例如地攤經濟等,一定程度上不容易統計。此外,部分商品價格下降,而價格因素並沒有在零售統計中剔除。另一方面,受我國文化傳統影響,居民「手中餘糧」較多,當期收入對於消費的影響並不會很大。

總體來看,經濟學人2020年四季度經濟增速為5.4%。在全年增速上,經濟學人預判結果為3.7%。

對於明年的經濟走勢研判,李鋼認為,明年我國將進一步走出疫情的衝擊,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內的地位也會有明顯改變,尤其是在製造業上。不僅僅是成本的問題,還有安全。全球風險偏好將有明顯變化。

此外,經濟學人對北京霧霾治理情況做了特別調查。自2016年起,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已經6次就霧霾問題展開調查,最近的一次為今年年初。根據此次調研結果,滿意度和相信度較年初都有上升,略低於2018年高點水平。

經濟學人對於霧霾治理成效總體認可。經濟學人對霧霾治理情況打分為69.7分,以5分為滿分,88.1%的經濟學人認為霧霾治理效果可達3分及以上。中部地區經濟學人對霧霾治理成效認可度最高,達73.8分。

政府治霾公信力不斷提升。在北京霧霾治理方面,從2016年底到2020年底,對政府披露的霧霾治理信息,選擇相信的經濟學人比例從37.2%上升到71.6%,選擇不太相信的比例從54.0%下降到10.1%。

對於治理霧霾取得決定性成效的時限預判,86.2%的經濟學人認為可在15年內實現。伴隨環境改善,經濟學人的霧霾治理支付意願進一步下降。受訪者對霧霾治理的支付意願受到調查時天氣情況的影響明顯,支付意願與霧霾嚴重程度成正比。伴隨環境改善,經濟學人願意為霧霾治理支付的收入佔比不斷下降,由2016年四季度的6.2%逐步降到2020年四季度的3.6%。

相關焦點

  • 中國經濟學人調研: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3.7%左右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近日發布2020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稱,經濟學人預判今年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同比增長5.4%,預判全年經濟增速為3.7%,經濟已經走出疫情影響。  參與調查者包括高校老師、高校學生、企業、政府機關及下屬研究機構、金融機構等。
  • 上財報告:預計中國2020年GDP增速2.1% 明年GDP增速將超8%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薇萍)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經濟: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的2020-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度報告發布會12月26日在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舉行。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在會上發布了《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度報告(2020-2021)》(以下簡稱《報告》)。
  • 日經中文網:一季度中國GDP為-3.7%,2020年全年或僅增長3.3%
    全球多國經濟增速大幅下降可以說,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美歐日這些發達國家預計在2020年都要負增長了。那中國、印度、巴西這樣主要的發展中國家呢?先看,巴西。其在2019年的經濟實際增長為1.1%。
  • 中國經濟年報來了!2020年中國經濟年報今將揭曉
    GDP增速預計2%左右  2020年中國並未設定經濟增長的具體目標,不過,外界對於2020年的GDP增速依然十分關注。  中國經濟增速在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了由負轉正,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
  • 統計局:預計中國將成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3月下旬,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4月中旬,規模以上企業開工率超過了90%。二季度GDP增長3.2%,由負轉正。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全年經濟增長2.3%,預計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18日上午,國新辦就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
  • 中金:全年出口增速預計下滑,電子紡織等供應鏈受衝擊大
    我們認為在基準情形下(疫情二季度期間達到頂峰期,下半年緩解),海外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或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外需按下「暫停鍵」,具體來看:外需總量影響:中金宏觀組預計今年中國出口下滑18%1~2月中國出口增速下滑17%,主要受國內疫情防控影響,3月之後海外疫情對出口影響加大,並可能在二季度影響達到峰值。
  • 11月生產和需求雙回升 國家統計局:全年經濟有望實現正增長
    「從11月主要數據來看,無論從生產還是需求看,都在穩步回升,四季度經濟運行的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全年中國經濟有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12月1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多位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的經濟學者預測,今年經濟增速約為2%~2.6%。
  • 看懂2020中國經濟成績單,100萬億意味著啥?
    2.3%預計成全球唯一經濟正增長主要經濟體從GDP增速來看,全年GDP增長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雖然一季度GDP增速下墜變為負值,但是中國經濟很快回血復甦,在工地鋼材碰撞的咣當聲中,在日漸氤氳的煙火氣裡,在車水馬龍的繁華燈光中,中國經濟走出了一條「V」型曲線。寧吉喆表示,全年經濟增長2.3%,預計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管清友: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在7%以上
    管清友: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在7%以上;應大規模補貼中低收入群體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 管清友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陷入停擺。中國率先復工復產,成為第一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的國家。2021年,中國經濟將會走向何方?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又將如何調整?搜狐財經-搜狐智庫就此採訪了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
  • 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2%左右 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底氣足
    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2%左右——  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底氣足(銳財經)  制定出臺《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強化重大外資項目服務保障……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圍繞中國經濟、構建新發展格局、宏觀政策等話題答記者問。
  • 專家:疫情不會對中國2020年整體經濟有太大影響
    來源:新京報五問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將如何應對專家表示,疫情不會對中國2020年整體經濟有太大影響近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引發關注。疫情對中國經濟會帶來多大的影響?中國社科院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中銀國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都表示,疫情不會對2020年整體的中國經濟有太大影響。在徐高看來,應對疫情衝擊,宏觀經濟政策關鍵是要穩定信心。貨幣政策要保持寬鬆的態勢,有必要降準降息。財政政策可以結構性地發力,同時財政赤字率沒有必要拘泥於3%的紅線。
  • 中科院預測中心發布2021年中國經濟預測
    發布會上,預測中心發布了對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投資、消費、進出口、國內物價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房地產、糧食產量等方面的年度預測值。主要預測結果如下。2021年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預計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預計2021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為3.2%,第二產業增速為9.5%,第三產業增速為8.4%。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對GDP增速的拉動分別為4.9、3.3和0.3個百分點。
  • 增速不再是0.41%!中國臺灣上調了2020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速、GDP
    由於電子科技產品尤其是半導體表現良好,二季度臺灣地區的商品出口保持了「相對平穩的態勢」,出口增速僅實際下降3.5%。整個上半年,臺灣地區的經濟增速由初值的增長0.41%,上調至增長0.78%。上半年,臺灣GDP在全國排第7名按當前價格計算,上半年臺灣地區完成的GDP上調為92391.86億新臺幣,折合3075.59億美元,約為21627.29億元人民幣,繼續在全國排第七名。展望整個2020年,主計總處預計:全年GDP增長1.56%左右。
  • 光華思想力課題組:疫情對2020年經濟的影響及政策建議
    03年4月後銷售額、銷售面積同比大幅下降,為全年低點,5月疫情過後便回升至正常水平。(2)預計第二產業一季度GDP增速將比上季度放緩0.8個百分點節後開工時間延遲、交通受阻等將影響第二產業一季度正常生產。「非典」爆發後的第一季度對工業建築業影響顯著。03年二季度製造業企業景氣指數明顯下滑,工業、建築業同比下滑2%和1.7%。
  •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預計我國2021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將達到18%左右
    縱然全球新冠疫苗(以BioNtech-輝瑞、Moderna、AZ等為代表)三期臨床結果順利,疫苗接種漸行漸近,2021年世界經濟將走出衰退,普遍出現恢復性增長,但GDP增速低於假設未發生疫情的正常經濟增長水平(見圖2)。 全民免費疫苗接種助力經濟恢復,我國2021全年增速有望接近9%。
  • 中科院預測中心:預計2021年我國全年GDP增速8.5%左右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今天(8日),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舉行2021中國經濟預測發布與高端論壇。最新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預計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呈現前高后低的趨勢。
  • 疫情對我國煤炭行業供需會產生什麼影響?
    疫情對煤炭需求的影響1 煤炭需求總量分析2019年我國煤炭消費量約39.4億t,在能源消費總量中佔比57.7%,同比下滑1.5個百分點,煤炭需求增速已連續多年低於供給增速,2011—2019年我國原煤消費量及增速如圖4所示。即使沒有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我國煤炭佔能源消費的比例也將持續下降,絕對消費量也不會大幅增長。
  • 國網能源研究院吳姍姍:疫情影響持續消退 下半年用電增速將顯著回升
    新冠肺炎疫情將對宏觀經濟產生短期衝擊,但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疫情結束後,在國家穩增長各項政策措施的推動下,預計經濟將迅速恢復到潛在增長水平。具體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對投資的影響相對較小,基建託底作用顯著增強。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擴大有效投資。
  • 2020年中國經濟數據出爐:或為全球唯一正增長主要經濟體
    1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介紹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0159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
  • 中科院預測中心:預計2021年我國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
    今天(8日),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舉行2021中國經濟預測發布與高端論壇。最新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預計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呈現前高后低的趨勢。2021年經濟將快速回升 呈前高后低趨勢根據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的分析報告,2021年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預計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對GDP增速的拉動分別為4.9、3.3和0.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