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全年出口增速預計下滑,電子紡織等供應鏈受衝擊大

2021-01-19 第一財經

海外疫情持續升級,投資者普遍擔心中國外需及供應鏈受到拖累。我們認為在基準情形下(疫情二季度期間達到頂峰期,下半年緩解),海外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或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外需按下「暫停鍵」,具體來看:

外需總量影響:中金宏觀組預計今年中國出口下滑18%

1~2月中國出口增速下滑17%,主要受國內疫情防控影響,3月之後海外疫情對出口影響加大,並可能在二季度影響達到峰值。中金宏觀組預計全年出口增速下滑18%。這個比例和金融危機時較為接近(2009年出口負增長16%),區域影響可能存在差別,行業層面可能有類似之處。和疫情相關的部分醫療器械出口增速可能不降反升。

對供應鏈的影響:

我們考察了中間品進出口的情況來衡量供應鏈的影響。從行業來看,計算機及電子、紡織品、電氣設備、機械、基本金屬、化學品及藥品等中間品出口佔比較大;國別地區來看,美國、韓國、日本、印度、越南、泰國、歐盟(主要為德、英、法、意等)等是中國出口中間品的主要地區,這些行業相關的供應鏈環節可能是受海外疫情蔓延衝擊較大的領域。

對收入及盈利的影響:

2020年A股海外收入可能下滑15~20個百分點,非金融類行業盈利可能受到7~8個百分點拖累。上市公司海外收入比例近十餘年呈上行趨勢。截止至2018年底,A股和海外中資股中,有海外收入的公司佔比在6~7成左右,非金融企業海外收入佔這些有海外收入公司的收入比例分別為16.9%和11.6%,佔全部收入的比例為12.6%和6.9%。我們以A股上市公司的海外收入為基準粗略估算,海外收入在2020年可能下降15~20個百分點,對非金融類公司的整體盈利拖累可能達到7~8個百分點。行業方面,信息技術、可選消費、工業、材料等行業海外收入佔比較高,行業受影響相對較大。綜合外需、油價及地產等對盈利的影響,我們自上而下預計A股及海外中資股整體及非金融行業2020年盈利增速分別為-15.1%/-25.6%,及-13.6%/-22.4%。我們分別梳理了一些A股和海外中資股中,海外收入規模較大、或者是海外收入佔比較高的上市公司。

市場已經有一定的反應,但是否充分還需要視海外疫情發展而定

我們將A股/港股海外收入佔比較高公司編製成指數,2月中下旬海外疫情持續升級後兩個指數的調整幅度均明顯高於市場整體,最近30個交易日回調幅度分別為21%(同期滬深300下跌10%)和22%(同期MSCI中國除A股指數下跌12%)。

 

市場估值具備中長線吸引力,中國政策預期加強,市場「磨底」,保持耐心

3月底的政治局會議信號可能代表國內政策定調已經有了實質性的改變,未來海外疫情態勢及中國政策是市場兩大核心因素。近期A股港股交易和情緒在繼續降溫,考慮到市場估值已經較低、隱含了相對悲觀的預期,中國政策餘地相對充足,對市場前景不宜過度悲觀。海外疫情在見頂或平臺期之前對外需及供應鏈相關的領域可能仍有拖累,關注政策敏感的內需板塊,配置上關注低估值、純內需、高質量、高股息等四大方向。

作者單位:中金公司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金策略」,原標題為《中金:評估外需及供應鏈衝擊》。

 

相關焦點

  • 中金展望下半年食品飲料行業:春江水暖 次第花開
    但因海外疫情演繹,進口啤酒供應短缺,我們預計全年進口銷量或下滑雙位數且下滑態勢或在未來兩年持續,我們預判進口啤酒所損失的高端市場份額大部分被龍頭公司搶佔。2021年是國際體育賽事大年,我們認為歐冠和奧運會等將助推啤酒消費氛圍,疊加2020年低基數,未來增長勢頭較好。
  • 印度和東南亞疫情升級對電子產業鏈衝擊有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中金公司3月中下旬開始,受疫情全球擴散影響,印度、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陸續宣布了半個月到一個月不等的「封城」措施,引起投資人對全球電子產業鏈衝擊的擔憂。圖表: 部分南亞、東南亞國家電子產業鏈產能布局資料來源:Digitimes,國際電子商情,AI芯天下,各公司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圖表: 印度及部分東南亞國家疫情管控措施時間表資料來源:Digitimes,Nepia,Bollore,NIA,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圖表: 主要東南亞國家手機市場規模,電子產品出口,出口規模比較
  • 中國經濟學人:國民經濟已經走出疫情影響 預計2020全年經濟增速3.7%
    中國經濟學人:國民經濟已經走出疫情影響 預計2020全年經濟增速3.7%
  • 資金駐足大消費 醫藥家電紡織服裝再「抬頭」
    疫情的不同階段,家電子板塊呈現出明顯分化。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後,行業零售端需求改善逐步落地,支撐白電和廚電三季度業績環比回暖明顯,收益率持續回升。展望2021年,銀河證券分析師李冠華指出,內銷方面,疫情對經濟活動影響將進一步弱化,竣工回暖延續將帶動必選家電產品消費提升。出口方面有望在上半年維持較高增速,家電行業景氣度向上趨勢將得到延續。
  • 美媒:11月中國出口增速超預期 其中對美出口激增
    來源:央視原標題:美媒:11月中國出口增速超預期 其中對美出口激增 近日,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09萬億元,同比增長7.8%。「中國的出口或將持續增長」對於中國11月份的外貿進出口數據,《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稱,「18個月前,在中美貿易戰最激烈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會預料到中國的出口會在2020年打破紀錄。但事實確實如此,中國創紀錄的出口增速和美國疫情形成鮮明對照。」
  • 華珊:《「十四五」紡織行業發展展望》 ——紡織業「十四五」發力...
    2016年,紡織行業發布「十三五」規劃,並啟動「三品」專項行動,通過科技和時尚融合、生活消費與產業用並舉,全年經濟運行基本平穩。主要表現為:生產和效益增速有所放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回落;出口2701億美元,同比下降7.2%。  2017年,紡織行業通過堅持深化供給側改革,「穩中求進」總基調,全年行業運行質效基本良好。
  • 中金公司:運動鞋服賽道高韌性成長 DTC突破
    圖表: Nike、adidas股價對比資料來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圖表: Nike、adidas歸母淨利潤及同比增速註:Nike圖中2017年(FY18)淨利潤大幅下滑主要系稅改一次性因素影響,2019年(FY20
  • 遭多家機構下調盈利及目標價 疫情致舜宇光學主業增速或放緩
    來源:投資者網《投資者網》戴昊彤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席捲而來,給餐飲、娛樂等業帶來猛烈衝擊的同時,也給消費電子行業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供應鏈停滯、需求受損、物流延遲等多方面因素導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出現下滑。因為疫情導致智慧型手機生產大幅減少,供應鏈的恢復需要一段時期,同時疫情影響了消費者的收入及消費能力,進而減少人們對消費電子的需求。不難看出,疫情對舜宇光學後續增長帶來的影響,無疑成為投資者最關注的焦點。
  • 2021年GDP增速有望衝擊9% 刺激政策或溫和退出
    展望2021年,分析師普遍預計經濟復甦將如期而至,2021年GDP增速有望衝擊9%,而在經濟復甦之際,刺激政策可能逐漸退出。 具體則分別對應2021上半年在修復總基調和低基數下的高增長,和下半年的增速放緩,逐步回歸到5-6%左右的增速區間,預計全年實現8-10%的增長。 華泰證券認為,雖然基數波動將不可避免地主導2021年中國GDP同比增長的形態,但市場將更關注環比增長的邊際變化。
  • 中金公司有色金屬2021年展望:海外補庫驅動順周期邏輯 板塊多點開花
    我們認為,儘管目前階段疫情對經濟的復工復產的邊際負面影響在削弱,但全球來看疫情的負面衝擊和影響依然未退。結合當前疫苗研發進展和中金策略組的判斷,疫苗在發達國家關鍵人群的大規模有效接種可能要到2021年二季度左右,而新興市場或更晚,我們預計海外全面復工時間也大概會在明年二季度疫苗接種以後。
  • 中金首席彭文生:經濟復甦大方向不會變 但要警惕債務問題
    他回歸後,先後就「後疫情時期」中國經濟的另類復甦、外生衝擊消退後如何面對內生波動、數字經濟在下個十年帶來的顛覆性改變等諸多關鍵問題發表了研究成果。彭文生認為,明年全球經濟將形成共振復甦,中國經濟復甦的大方向不變,但在結構和節奏上可能會有微調——相較今年,出口在明年的表現可能相對弱一點,國內需求則會強一些。
  • 「慧眼」中國經濟成全球唯一「大V」!出口異常火爆傳聞坐實 A股...
    的確,放眼全球,這是疫情衝擊下,唯一能夠V型反轉實現增長的經濟體。當然,4.9%的增速略低於市場預期,這可能也是A股10點後開始震動走低的原因。預計四季度經濟繼續向潛在增速回歸,全年GDP約增長2.0~2.1%。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師楊暢對於全年經濟增速的判斷同樣是2%左右。他分析,四季度經濟有望延續修復態勢,一方面,OECD主要經濟體不斷修復,對於中國出口的拉動作用進一步顯現;另一方面,國內防疫進入常態化,經濟修復到潛在增長水平的態勢比較明顯。
  • 中金圖說化工:外需下滑,關注海外化工品供應短缺問題
    新冠疫情對內需影響已經充分體現,關注二季度外需下滑對化工行業影響。國內房屋新開工、社零(服裝)、汽車產量等宏觀數據2、3月同比出現大幅下滑,我們認為地產後周期化工品、化纖、輪胎等需求一季度受到衝擊。農藥需求剛性,且正值春耕旺季,根據我們調研大部分農藥企業訂單正常。
  • A股5大上市險企1月保費5284億 增速分化兩大險企下滑
    A股5大上市險企1月保費5284億 增速分化兩大險企下滑 關注中金在線:
  •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預計我國2021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將達到18%左右
    報告觀點概覽:·我們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將達到18%左右,之後逐季放緩至9%、6%和5.5%左右,趨近我國經濟長期潛在增長率。據此,我們預計2021全年GDP同比增速會達到8.2%—9%。·隨著經濟修復動能逐漸減弱,尤其今年下半年經濟回歸正常軌道之後,經濟增長可能因動力不足而再次面臨較大壓力。
  • 11月中國出口超預期 2021年能否延續?
    由於歐美二次疫情反彈及其對產能的衝擊,11月我國以美元計價出口同比增速高達21.1%,遠超前值11.4%和市場預期的9.5%,貿易順差升至754.3億美元,從地區和產品層面都呈現出全面開花的高景氣。11月歐洲新一輪疫情及封鎖加劇了供給下滑,防疫物資和消費品需求增加導致其供需缺口再次擴大,助推中國對歐盟出口由負轉正。三是中國出口第一大貿易夥伴東協的同比增速仍保持10%的兩位數,小幅低於9月峰值的14.4%。二季度以來,疫情衝擊在東協漸趨明朗,但疫情總體可控且優於全球,經濟重啟較快,東協國家供需缺口縮小從而降低了對中國出口的依賴。
  • 國內首季服裝銷售暴跌32.2%、歐洲紡織服裝產銷或降50%+
    其中,我國對歐盟出口498.6億美元,下降22.1%;我國自歐盟進口253.3億美元,下降15.1%。  在整體歐盟出中數據中,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54.7億美元,下降8.8%;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18億美元,下降14.8%。一季度,雖然我國同樣受疫情影響,但在3月份已基本全面復工,海外訂單也恢復正常交付,所以相比整體數據來看,紡織服裝業還算過得不錯。
  • 疫情衝擊全球製造業 半導體產業或好於預期
    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以及其他多種因素疊加,數據普遍呈下滑態勢。據瑞典有關方面公布的數據,2月份瑞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上升至53.2,較1月份上升1.2個百分點,創15個月以來新高,好於預期。分析人士指出,PMI指數高於50說明市場需求旺盛,行業景氣度好,但此次數據則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中國製造業,通過產業鏈傳導機制抑制了瑞典的供給能力,導致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