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山 (丁李青 攝)
武夷巖茶既是武夷山重點發展的優勢特色產業,也是南平重點發展的現代綠色農業。鑑於茶與葡萄酒都是消費品、飲品,講究品質,有許多相似之處,本文對標其它茶類和葡萄酒等其它品類飲品產業發展模式,進一步梳理武夷巖茶產業健康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促進武夷巖茶產業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武夷巖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武夷巖茶是指生產在武夷山獨特自然生態環境條件下,經半發酵並採用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作,形成具有巖韻(巖骨花香)品質特徵的烏龍茶;武夷山大紅袍既是茶樹名,也是武夷巖茶商品名和品牌名。「武夷巖茶」已列入農業農村部首批全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名單,品牌價值位居全國茶葉類第二位;「武夷山大紅袍」榮獲「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稱號,名列中歐地理標誌產品互認互保「100+100」產品清單。近年來,武夷巖茶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是缺乏統一的公共品牌。武夷山有上千家巖茶企業,缺少統一的公共品牌,未進行公共品牌的推廣,有的按企業名稱打品牌,有的按山場、品種打品牌,由於品牌繁多、企業宣傳多樣化,造成市場對武夷山茶產業公共品牌的認知模糊混亂;個別茶商為炒作、吸引消費者眼球,使用稀奇古怪的「花名」,有的甚至從產品包裝上看不出是茶葉。二是缺乏統一的質量價格標準體系。市場普通消費者無法真正識別正巖、半巖核心區域產地茶,個別商家使用不真實的產地名稱,用非原產地茶葉仿冒核心區域產地茶,造成消費者對武夷巖茶信任度下降。三是缺乏健全的原產地保護機制。巖茶產區茶葉種植、農藥施用、茶青採摘、烘焙制茶、貼標包裝、交易流通等關鍵環節的全過程溯源監管體系還不健全,個別茶企存在非法添加、摻雜使假、生產「三無」產品等違法違規行為。四是缺乏規模效應。受自然條件影響,巖茶產量和生產規模受限,與安溪鐵觀音、福鼎白茶等中國名茶相比,武夷巖茶產業集約化程度相對較低,規模茶企數量、龍頭茶企數量、涉茶總產值均低於安溪鐵觀音、福鼎白茶,總體呈現「多、小、散」的局面。五是缺乏特色茶旅融合產品。茶文化弘揚推廣不夠,茶事體驗、茶研學等茶文旅融合業態挖掘不夠,高附加值的功能性產品和深加工產品少,產業鏈融合發展潛力發揮不足;茶園種植、運營單一,立體式、體驗式、觀光式生態茶園、茶莊園數量少,且檔次較低。
二、香檳產業發展經驗及借鑑意義
香檳與武夷巖茶,一個來自法國,一個來自中國武夷山;一個是酒,一個是茶。兩者都具有產地唯一性、產量稀缺性、工藝獨特性、消費體驗性等特徵,但兩者在品牌影響力、經濟價值等方面還是相距甚遠。如香檳被稱為「酒中之王」,知名度享譽全球,是全球葡萄酒品牌的領導者,它以4%的葡萄園面積貢獻全世界葡萄酒產業20%的產值;而武夷巖茶只是在國內知名,目前年產值只有數十億元。縱觀法國香檳發展歷程,也有過無序發展導致產業下滑的歷史,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檳出現大量仿冒、造假、偽劣等問題,「香檳葡萄」種植區域最初僅有30萬畝一度發展到100萬畝,產量提高、品質卻下降,對產業發展造成很大打擊。
為推動香檳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法國政府做了大量的探索,有四條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鑑:一是建立特有的原產地保護體系。法國建立嚴格的等級分類和區域保護制度,並以法律形式規定「香檳葡萄」的種植面積和品種,只有用規定區域種植葡萄釀製的酒,才能冠以「香檳」商標。二是建立完善的質量標準體系。對香檳種植、剪枝、採收、壓榨、發酵、裝瓶等生產工序制定了數萬條的標準和規範,有些強制性規範,還以地方立法予以明確,每年都有上百家酒廠因違反產品規範受到香檳委員會的懲戒。三是建立嚴格的產品標識制度。強制要求香檳廠家對每一瓶葡萄製作酒標,酒標信息十分詳細,包括原產地名稱、原料來源、含糖量、酒精度基本信息,還有製作者的名稱、香檳委員會授予的從業註冊號、產品批次號碼等。四是建立健全的產業管理機構。成立香檳委員會,為法國香檳區果農、酒莊、合作社在技術、宣傳、質量提升、品牌維權、市場拓展等方面提供服務,並依照法國政府授權,統籌協調酒廠、酒莊、果農三方關係。
三、關於做大武夷巖茶產業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打造和保護公共品牌。統一打造和保護茶產業公共品牌既有利於品牌傳播和市場推廣,也有利於消費者簡便快捷地辨識、購買物有所值的茶葉,還有利於規範行業標準,管控茶葉源頭質量,提升消費者的信賴度。一是建立健全原產地保護體系。可按照正巖、半巖(高山)、洲茶三個等級建立嚴格的茶葉等級分類和區域保護制度,並對正巖、半巖(高山)、洲茶三個區域劃定明晰的地理界線,建立巖茶主產區茶園地理信息資料庫和茶企信息資料庫,掌握三個區域內茶葉企業數量、企業自有基地面積、年產量等情況,科學管控武夷巖茶生產總量。二是建立健全質量價格控制體系。借鑑法國對香檳產業法治化管理經驗,利用國家賦予的設區市立法權限,研究制定《南平市保護促進武夷巖茶發展條例》,對茶山建設、茶樹品種保護、種植投入品管理、拼配茶製作、商標品牌等,都制定嚴格的標準、規範和指引,以法律和制度保障茶葉質量。由行業協會制定相應品級、等次巖茶的市場指導價格,有針對性地合理標價,引導消費者科學認識到不同巖茶產區自然環境條件對巖茶品質所產生的重要影響,根據其對巖茶品質的需求和偏好進行理性消費。三是建立健全產品強制標識管理體系。學習香檳強制酒標制度,全面推廣「認標購茶」制度,並通過「茶青卡+商品標」辦法,對武夷山行政區域內的巖茶,進行授標限額管理;同時,充分利用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建立分布式全行業協同運營系統,科學調控茶青卡配額,有效追蹤茶青流向,形成產能配額與成品限量相匹配的機制。
(二)培育發展茶莊園經濟。順應茶葉消費新需求,鼓勵有條件茶企按照「有主體、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標準,建設一批特色鮮明「金牌茶莊園」。一是打響茶莊園品牌。支持茶莊園塑造個性化品牌形象,開展多元化品牌體驗,推進差異化品牌營銷,把茶莊園建設成為展示企業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二是強化茶莊園金融功能。運用「生態銀行」理念思路,鼓勵引導小規模茶企和農戶把分散的茶葉資源統一集中到名茶莊園,進行智能化管理、規模化經營,同時策劃包裝一批茶宴、茶主題民宿等項目,並積極對接引進社會資本開發運營,推動茶葉資本化、營銷市場化,推動產品變商品、茶山變金山,真正把名茶莊園打造成為「茶葉生態銀行」。三是抓好名茶莊園評選。發揮好茶葉行業協會職能作用,學習借鑑法國葡萄酒莊園等級評定的做法,適時開展武夷巖茶名茶莊園等級評選評定。
(三)大力推進茶文旅融合發展。加強對武夷巖茶文化的挖掘推廣,並將發展旅遊產業作為弘揚茶文化的重要途徑,做足茶文旅融合文章。讓遊客走茶道,即通過遊覽茶山,讓遊客實地了解優越的地理氣候和生長環境對巖茶品質的重要意義;鑑茶樹,即全面展示武夷巖茶各類樹種及茶葉,讓遊客了解巖茶樹種的豐富多樣性,較好地掌握茶樹及茶葉的基本分類;學制茶,即通過晾青、殺青、揉捻、烘乾、挑揀等系列制茶工藝,讓遊客深入了解茶葉從毛茶處理到壓制包裝全過程,親身體驗制茶樂趣;學茶藝,即通過識茶、選茶、泡茶、品茶等一系列茶藝表演,讓遊客切身體會茶道文化的深厚內涵;賞鬥茶,即通過一系列品茗比賽活動,將鬥茶賽打造成為旅遊產品,讓遊客加深對茶葉品級等次和茶技藝高低鑑別的了解;品茶宴,即充分利用現代烹飪技術,製作推出一系列與茶密切相關的食品或美食,讓遊客體驗茶文化與美食之旅;看印象,即通過《印象大紅袍》大型山水實景演出,讓遊客既充分領略武夷山水自然之美,又能深刻體會到採茶、制茶、泡茶、品茶等武夷茶文化的內涵;住茶主題酒店,即鼓勵酒店通過焙茶、烘茶或運用特殊的香氛等方法,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武夷茶主題酒店,讓遊客切身感受到「茶鄉處處有茶香」。
(四)鼓勵茶企做優做精做強。鼓勵引導茶企立足自身定位、特色和優勢,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一方面,要重點培育壯大龍頭茶企。學習借鑑法國波爾多葡萄酒莊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的做法,開展武夷山茶企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以培育茶業大集團、「小巨人」和龍頭企業為重點,建立重點企業培育庫,實施梯度培育。另一方面,要積極推動中小茶企加快轉型升級。對生產高端精品茶的茶企,鼓勵其發揚工匠精神,加快生產技術和設備升級換代,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推動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不斷做優做強;對生產大眾消費茶的茶企,鼓勵其發展茶飲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葉衍生產品,延伸茶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五)著力拓寬茶葉消費市場。深刻認識茶葉具有文化品和消費品的雙重屬性,既大力發展「柴米油鹽醬醋茶」層面、價格相對較低的「大眾消費茶」,也鼓勵發展高端高檔次、價格相對較高的「文化茶」,引領推動巖茶工藝的創新、提升和巖茶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一方面,要突出瞄準重點市場。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充分運用區塊鏈等技術,進一步釐清目標市場、細分市場以及消費群體、消費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市場拓展措施,提高市場佔有率。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推廣「紅袍茶館」。發揮武夷巖茶銷售網點遍布全國一二線城市和國外唐人街等優勢,引進國內知名商業策劃機構,引導國內茶企和茶葉經銷商學習借鑑星巴克營銷方式,在全國主要城市乃至世界主要國家唐人街,建立具有統一武夷風格的「紅袍茶館」,既銷售武夷巖茶,又以茶會友,宣揚武夷茶道文化,迅速掀起「武夷茶道風」。
(六)加強生態有機茶園建設。按照「高效、優質、生態」的要求,堅持「集中連片、規模經營、重點布局、協調發展」原則,創新運用「有機肥+配方肥」「有機肥+綠肥輪作」、套種樹木等生態茶園管理模式,依法依規嚴厲打擊違規開墾茶山行為,建設一批生態茶園示範基地,並將其打造成為國內茶葉重要基地、美麗鄉村的載體、旅遊休閒度假等重要目的地。
(七)健全產業組織管理體系。學習借鑑香檳管理委員會,將武夷山茶業同業公會變更為武夷巖茶行業協會,爭取升格為全國性行業協會組織,並根據立法授權,全面掌控行使全行業種植、採摘、加工、產能控制、質量控制、價格體系、新技術使用推廣、法律維權等職能。整合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力量,嚴厲打擊制假售假、隨意貼牌、質價嚴重不符等違法違規和損害武夷巖茶品牌的行為,建立健全失信企業、茶商「黑名單」制度,引導茶企誠信規範經營,促進行業自律,確保茶產業和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作者:□沈日康
來源:閩北日報
(作者:大南平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