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雲做茶 第一章之——武夷巖茶毛茶制茶工藝簡介

2020-12-22 茶人陳馨

在這滿城飄香的春茶季,整個武夷山都瀰漫著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氣。

這種香氣被老一輩稱為「臭青味」也會被茶友們成為毛茶香。

這奇特的味道是如何來的呢,鮮葉又是如何從一片葉子變成神奇的一杯茶。

今天就讓茶人陳馨帶大家一起網際網路運做茶吧。

武夷巖茶採摘標準

採摘的基本功能在於給加工技術提供原料,看似簡單的一道前提程序究竟有什麼技術存在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研究武夷巖茶採摘標準的原理。武夷巖茶在六大茶類中採摘時間相對較晚,採摘的是相對成熟的「中開面」茶青,一般武夷巖茶春茶在穀雨後才進行。中開麵茶青葉片呈黃綠色,葉質柔軟,具有很強的柔韌性,只有成長到這樣成熟度的茶青才能承受得了武夷巖茶製作工藝的「千錘百鍊」而這千錘百鍊便是做青的不斷「揉煉」、揉捻的不斷重壓、殺青環節的高溫翻炒。這樣製作出來的毛茶條索緊結帶有武夷巖茶標誌的綠葉紅鑲邊,如果沒有達到這樣成熟度的茶葉是無法在這特殊工藝下「生存」「煉化」發生質變。如果茶葉採摘過於鮮嫩了很容易造成碎末多不成型。如果採摘過於老了容易造成葉片顏色不均出現黃片。所以想要得到一杯條索均勻、質實量重的武夷巖茶就必須要採摘中開面的茶青作為原料。除了外形外,中開面的茶青比其他茶青更加富含豐富的有機物質,相對成熟穩定。這些內含物質有利於提升茶青在製作過程中的水解、酶促、聚合等化學變化。同時組合成武夷巖茶高香、味醇、色美的基礎。為武夷巖茶香高味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萎凋(曬青)

萎凋在武夷巖茶製作工藝中屬於最基礎的工藝。他是武夷巖茶生產從茶樹採摘後進行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別名——曬青萎凋(曬青)是將鮮葉自然攤放在陽光下暴曬數小時或人工萎凋槽進行加溫走水後,使得茶青達到葉質柔軟、頂二葉片柔軟低垂的狀態。從而收青進行下一個步驟做青。咋一看來萎凋工藝似乎非常簡單且容易上手,其實不然萎凋是武夷巖茶內質形成質量的關鍵基礎工藝。萎凋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做青的效果。武夷巖茶選用的是中開面的茶青,相對而言茶青雖不能稱為細嫩,但是也很容易造成葉片折枝,斷料的現象,更需要注意萎凋的時間和溫度。根據溫度和萎凋程度決定自然萎凋的時間或者人工萎凋槽走水的時間,控制好失水率在10%以內,以確保茶葉的水分適合後續發酵工藝所需要的水分。同時萎凋時需要偶爾翻動茶葉,既不能粗暴地翻動茶青。也不能長時間地搖動。更要小心因為搬運和收攏搖動所造成的的損傷使得茶葉無法正常走水,從而影響萎凋的效果。如果萎凋過度茶青則會出現乾枯現象,沒辦法形成一定的化學反應,使得後續步驟有序進行。萎凋過度會造成揉捻不成型、毛茶出現大量黃片、茶葉內質無法轉化達不到茶品的預期值等後果。所以一般萎凋這項工藝被老師傅稱為一項細緻活,基本由做青師傅親自把關進行。

做青

吳覺農老先生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到「烏龍茶的優異品質主要是通過萎凋、做青形成的~~他們是武夷巖茶奠定香氣和滋味的基礎」做青的工藝源於武夷茶製作先人代代相傳的經驗累積,也有承接明代朱升茶葉製作理論的創新製作工藝。做青工藝中的搖青和曬青,採取了一揚一抑的方法。使得茶葉青葉從臭青味轉變為馥鬱的花果香。就像古詩歌中記載的「茗之帶花香者,貴乎除氣草氣,發起花香,迭抑迭揚,草氣消融,花香氤氳」做青工藝不僅能使香氣進行轉化。更是形成武夷巖茶三紅七綠獨特葉底的重要環節。是武夷巖茶形成獨特的巖骨花香、喉韻明顯、回甘迅速的重要工藝環節。正是做青工藝的特別,使得武夷巖茶從眾多茶類中脫穎而出。成為武夷巖茶品質的關鍵性工藝。

炒青

炒青,是武夷巖茶製作工藝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工藝。我們也常把炒青工藝稱為——殺青。殺青顧名思義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讓青葉快速失活。它是將做青工序後的做青葉進行手工炒青,或是放入兩邊通風的機械炒青捅中進行高溫加熱翻炒的工序。炒青需要要在270°~280°的高溫狀態下將做青葉進行滾動翻炒,使其葉片質地變得柔軟,顏色變暗,香氣漸漸外露,這一步驟是為了方便下一步揉捻做準備。炒青工藝的原理主要是運用高溫對茶葉中的多酚進行抑制酶促反應的工序。從而使得茶葉中的多酚氧化酶失活,使茶葉不再發生酶促反應。同時使得以及發生的酶促反應生成的化合物得到鞏固的效果,使得茶青更加的穩定。炒青形成的又一目的是將做青葉脈中多餘的水分進行大量蒸發。從而使得葉片更加柔軟,方便下一步揉捻工藝的完成。

揉捻

殺青的目的是為了下一步揉捻做準備,那麼揉捻真的只是揉捻成形這麼簡單嗎?揉捻工藝不僅是塑造武夷巖茶成形的一個過程,也是武夷巖茶形成優良內質的一道重要工序。武夷巖茶製作技藝中的揉捻是將已經適度殺青過後的青葉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壓揉捻,這一道工序一般控制時間在10~15分鐘不等。在揉捻的過程中適當溫度的殺青葉由舒展狀態慢慢損傷茶葉汁液溢出後使得茶葉均勻黏附成條索狀。而揉捻的另一個「功效」有科學研究表明揉捻對茶葉進行的物理損傷會使得茶葉中的「順-3-己烯醛」在短時間內形成。在優良的條件下還可以將「反-3-己烯醛」化學反應成「反-3-己烯醇 」。這兩種化學物質便是武夷巖茶後續形成香氣和鮮爽度的組成元素。同時揉捻的過程中損傷茶葉溢出的茶汁附著在茶葉表面使得茶湯的濃度增加,起到一定提升茶湯濃度的作用。而揉捻過後的茶青則要迅速進行乾燥工序以免茶青進行過多酚氧化酶加速氧化的化學變化,造成茶湯變渾,滋味變淡,香氣丟失從而降低了武夷巖茶的品質。

自此環節武夷巖茶毛茶的過程算是初步告一段落。

下一節我們將帶大家一起網際網路雲做茶——精茶製作

希望茶人陳馨的文章可以讓你更好地了解中國茶。

歡迎各位朋友點讚關注,提出不同建議在評論區裡進行討論。

本文由茶人陳馨原創撰寫,想要了解更多精彩茶葉知識,快來關注茶人陳馨。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黃賢庚:武夷巖茶「巖韻」之敘說
    武夷巖茶巖韻的由來      在筆者所讀到的新中國成立以前的茶著、茶文中,至今尚未發現有論述武夷茶的「巖韻」。 據武夷山茶界前輩及茶農的記憶,「巖韻」二字廣泛應用於巖茶的品評之中,當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
  • 借鑑法國香檳產業經驗 做強武夷巖茶產業
    武夷山茶山 (丁李青 攝)武夷巖茶既是武夷山重點發展的優勢特色產業,也是南平重點發展的現代綠色農業。鑑於茶與葡萄酒都是消費品、飲品,講究品質,有許多相似之處,本文對標其它茶類和葡萄酒等其它品類飲品產業發展模式,進一步梳理武夷巖茶產業健康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促進武夷巖茶產業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 武夷巖茶入門知識:巖茶三十問,全面詳解,讓你徹底了解!
    16、問:請問巖茶的製作工藝如何?及分布在哪裡、哪些地方? 武夷巖茶初制過程包括:採摘、萎凋、晾青、搖青、做青、殺青、揉捻、烘乾過程。2、武夷巖茶精製過程:毛茶初揀、分篩、復揀、風選、初焙、勻堆、復焙、精茶。
  • 對於巖茶的新舊選擇,來講講,巖茶是新茶好喝,還是隔年茶好喝?
    武夷巖茶繁複獨特的製作工藝,它講究"隔年陳"。之所以不求"新",在於武夷巖茶相對於其他茶種更為長久的製作過程。從巖茶的製作工藝來說,巖茶的製作工藝:初制 → 精製 → 復焙。小周同學傳統型的巖茶,從茶青到成品茶,在制茶過程中師傅在做青的那道工序已經把茶做得很熟很透。這類茶耐焙,每焙一次茶湯滋味越焙越醇厚。
  • 茶友來信,武夷巖茶水仙,為什么喝起來會麻嘴呢?
    原來,阿C平常喝巖茶,角度和平常人不同。他喜歡玩茶。具體到巖茶裡他喜歡玩山場,或者玩品種。總而之,就是平常市面上越少見的小山場茶,小品種茶,越能對他的胃口。因為他時不時的,能淘到個別少見的品種茶。而一款味道不好的武夷巖茶內,嘗到了明顯的麻嘴滋味,則與澀味濃重相關。簡單的說,澀味過分明顯的茶湯,喝過後容易讓人嘴巴發麻。澀,屬於武夷巖茶的負面滋味。澀感明顯的茶湯,嘗起來會讓舌面非常的不舒服。
  • 好茶會友!武夷水仙巖茶開湯,女性茶友的心頭好
    最近偶從友人那得來一款好茶,雖不是普洱,但還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它便是眾多茶人心目中的大哥大——海堤90年武夷水仙巖茶,目前很難在市場上買到了。諺語云:」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武夷水仙屬於晚生種,在樹上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物質,茶葉品質自然高,接下來我們開湯來看看這款茶究竟有多醇?海堤武夷水仙巖茶採用的是60g的鐵聽包裝,共計12包,每包5g,這次我們共泡兩包,即10g的茶葉。
  • 茗川世府茶旅融合制茶師大賽在武夷山舉行
    日前,農行杯·2020年星村鎮「聯學聯建」茶旅融合共建片制茶師大賽開幕式在武夷山市星村鎮茗川世府合作社成功舉辦,來自當地的22位制茶師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山場開啟了一場精彩的「武夷巖韻」制茶賽。大賽由南平海峽茶業交流協會、中國農業銀行南平分行、星村鎮黨委、星村鎮人民政府、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工會黨委主辦,茗川世府合作社承辦。
  • 世界飲品中國造②︱武夷巖茶:鬥的是「山場」還是工藝
    17世紀至19世紀,武夷紅茶(正山小種)更是香飄海外,尤其受到英國人的追捧,成為清代中國外銷茶類中銷量第一的茶葉。最近幾年,武夷巖茶以其獨特的「巖骨花香」尤其受到國內高端茶市場的青睞。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武夷巖茶」(yancha51)武夷巖茶山場等級示意圖。圖片出自作者的專著《茶葉的流動:閩北山區的物質、空間與歷史敘事》 巖茶品質最佳者為「正巖茶」,正巖是指景區72平方公裡內的山場,「三坑兩澗」是正巖產區的代表。以正巖為核心,以下還可細分為半巖茶、洲茶、外山茶等。
  • 什麼是武夷巖茶的「透」
    愛喝武夷巖茶的朋友,判斷一款茶經常用「透』這個字來形容茶葉的品質好今天就來聊聊"透"這個字。武夷巖茶的"透"要從兩方面來講。一、是在初制過程中的"透就像小周這樣制茶的,也經常講,做茶要做得"透"茶葉做得透是品質好得一種表現。那初制過程中的"透"是指什麼呢?在初制階段中的做青過程,茶葉的走水程度,即葉片內含水率的多少。
  • 武夷巖茶「雙世遺」杯茶王賽揭榜 「茶王」誕生
    央廣網武夷山11月18日消息(記者萬存靈 通訊員暨艦 張萍)茶博會期間,熱鬧非凡的茶博會展館裡,2020年武夷巖茶「雙世遺」杯茶王賽揭榜,總額高達348萬元獎金,創下歷屆茶王賽之最。據悉,「雙世遺」杯茶王賽旨在通過茶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把比賽辦成國際性、權威性、專業性的頂級賽事,為武夷巖茶打造一個高層次、規範化的技術競技與交流平臺。
  • 開年好戲,聽說武夷巖茶的天價茶,要走到頭了
    丨作者:李麻花 《1》 近期巖茶圈在奔走相告:武夷巖茶的天價茶,仿佛要到頭了。 裡面提出三點倡議:第一反對價格虛高,第二反對過度包裝,第三反對惡俗花名。 且在反對價格虛高中,明確有規定,對於價格超過10萬元的,應該主動向市場管理部門報備,所謂的「非賣品」上市銷售要開始自查。 第一時間覺得,真是大快人心,茶圈苦天價茶久矣!
  • 1斤武夷巖茶520萬!央視重磅調查福建「天價」茶!最新發聲
    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武夷巖茶產業的健康發展,在已採取保質量、嚴監管措施的基礎上,7月15日,通過茶葉質量評定、制茶大師評定、茶葉市場監管、茶企規範以及武夷巖茶宣傳等方面,進一步提出堅決扼制「天價茶」的六項措施,確保讓廣大消費者都能喝上質量可靠並且適合自己的正宗武夷巖茶。
  • 武夷巖茶|肉桂
    肉桂茶,又名「玉桂」。是武夷巖茶中出名的品種之一,屬於烏龍茶。武夷巖茶肉桂之所以叫「肉桂」,是因為以肉桂茶樹的鮮葉,用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製成的烏龍茶,為武夷巖茶的高香品種,且茶湯中有明顯的桂皮味、桂皮香,所以命名為「肉桂」。
  • 同座奉茶:武夷巖茶十二位非遺傳承人
    「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巖,巖巖有茶。」奇特瑰麗的丹霞地貌給了武夷山「秀甲東南」的美譽,也賦予了武夷巖茶獨特的巖骨花香。九曲溪縈迴在雲霧繚繞的群峰之間,茶樹倚山巖而植,得天獨厚的山場優勢是武夷巖茶「巖韻」的來源,制茶人的工藝又對其品質的呈現起了關鍵作用。
  • 春茶季工藝科普學堂,今日主講——萎凋工藝
    在即將到來的武夷巖茶春茶季。就讓茶人陳馨提前帶大家一起走進武夷巖茶製作工藝。今日主講——萎凋工藝萎凋在武夷巖茶製作工藝中屬於最基礎的工藝。他是武夷巖茶生產從茶樹採摘後進行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別名——曬青萎凋(曬青)是將鮮葉自然攤放在陽光下暴曬數小時或人工萎凋槽進行加溫走水後,使得茶青達到葉質柔軟、頂二葉片柔軟低垂的狀態。從而收青進行下一個步驟做青。
  • 單憑茶湯的顏色濃淡,就來評定巖茶品質?太膚淺了!
    結果到了這位壓根兒不懂巖茶的人嘴裡,居然成了沒必要喝的爛茶。我就想問這泡牛欄坑肉桂,你冤不冤?記得武夷山春茶季,新茶初制,茶農家裡都擺起茶葉審評裝置,動輒十幾泡毛茶一長串擺開來對比評茶。毛茶沒有焙火,泡出來的湯色都差不多是金黃色,光憑湯色基本看不出什麼,無非就是看看茶湯的純淨度罷了。可大家按順序喝過幾輪後,基本能保持一致地指認出某某茶內質厚,某某茶湯薄不耐泡。在湯色基本一樣的前提下,工藝不同,採摘時間不同的巖茶,滋味還是有明顯的厚薄之別的。
  • 「非遺」茶葉武夷巖茶製作技藝的傳與承
    他說:「當時我的工作讓我可以很輕鬆地接觸到很多技藝高超的茶師,誰的茶做得好,我就跟誰學,甚至細到哪個環節做得最好,我就學他的這個環節。通過幾十年的學習和實踐,我就形成了自己的制茶技藝和風格了。」從五夫茶葉站啟程,一路從興田茶葉站、武夷茶葉站、武夷山茶葉研究所、武夷山市茶業局,到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的傳承人,是劉鋒的技藝集百家之長的終點,又是口傳心授的另一個起點。又是青春洋溢的17歲,劉鋒之子劉崢開始全心投入到茶葉的學習中,而他的師傅便是已有所成的劉鋒。
  • 匠心至 好茶出|銀嘉集團旗下生態有機巖茶肉桂驚豔上市
    首發新品以武夷巖茶肉桂系列為主,將傳統製造與現代工藝創新結合,高香奇韻、驚豔味蕾,為廣大支付人帶來獨具風格的品茶體驗。在煙氣氤氳的茶香中,把酒言歡論支付,以茶會友覓知音!*— 巖茶肉桂·御黑輕奢 —原始生態茶園得天獨厚品質上乘— 巖茶肉桂·尊貴奢紅 —獨特製作工藝
  • 茶培訓 | 探尋師資系列——審評師資習茶之旅 武夷山站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原所長、武夷學院茶與食品學院陳榮冰研究員和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郭雅玲教授分別從烏龍茶的品種與加工工藝兩個方面講解,給同學們做了詳盡的理論知識梳理。廣東省供銷合作聯社陳棟研究員剖析了單叢茶的理論知識,風趣幽默的講解讓人記憶深刻。
  • 存萃的武夷巖茶,從焙製做起(上)
    巖茶的焙制特點是綜合紅、綠茶焙制原理,加上特殊技術處理,如需要多酚類物質的氧化,而又要當地抑制其氧化和前後進程;需要萎雕去水,但又要限制其去水速度等等,看起來是矛盾的,但由於能達到完善的色、香、味,又是統一的,若能掌握得恰到好處,就能獲得優良品質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