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雙世遺」杯茶王賽揭榜 「茶王」誕生

2020-12-22 央廣網

央廣網武夷山11月18日消息(記者萬存靈 通訊員暨艦 張萍)茶博會期間,熱鬧非凡的茶博會展館裡,2020年武夷巖茶「雙世遺」杯茶王賽揭榜,總額高達348萬元獎金,創下歷屆茶王賽之最。

據悉,「雙世遺」杯茶王賽旨在通過茶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把比賽辦成國際性、權威性、專業性的頂級賽事,為武夷巖茶打造一個高層次、規範化的技術競技與交流平臺。

頒獎現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記者 萬存靈 攝)

這項茶王賽10月份在興田鎮仙店創業園區啟動,獎金總額高達348萬元,是歷屆茶王賽之最。活動邀請了17位茶界知名專家學者以及超過200位大眾評委現場審評。經過激烈角逐,肉桂、水仙、大紅袍三個系列的茶王正式出爐。

頒獎現場,參賽選手卓維景獲得肉桂茶王、武夷山一巖九飲茶業有限公司獲得水仙茶王、武夷山市大山塢巖茶廠獲得大紅袍茶王的榮譽稱號以及各自20萬元的獎金。此外,比賽還評選出了肉桂、水仙、大紅袍三個系列的金獎各3名、銀獎各10名、優質獎各20名。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雲做茶 第一章之——武夷巖茶毛茶制茶工藝簡介
    這奇特的味道是如何來的呢,鮮葉又是如何從一片葉子變成神奇的一杯茶。今天就讓茶人陳馨帶大家一起網際網路運做茶吧。武夷巖茶採摘標準採摘的基本功能在於給加工技術提供原料,看似簡單的一道前提程序究竟有什麼技術存在呢。
  • 好茶會友!武夷水仙巖茶開湯,女性茶友的心頭好
    最近偶從友人那得來一款好茶,雖不是普洱,但還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它便是眾多茶人心目中的大哥大——海堤90年武夷水仙巖茶,目前很難在市場上買到了。諺語云:」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武夷水仙屬於晚生種,在樹上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物質,茶葉品質自然高,接下來我們開湯來看看這款茶究竟有多醇?海堤武夷水仙巖茶採用的是60g的鐵聽包裝,共計12包,每包5g,這次我們共泡兩包,即10g的茶葉。
  • 武夷巖茶究竟想不想走向世界?
    然而,以王小團為代表的,大多數的巖茶愛好者,以老茶鬼自居的那幫人,便非常,非常,非常,喜歡這種「重口味」的巖茶。不但會四處尋找,還會拼命坐杯了喝。追求那種濃烈滋味的刺激感。《3》我跟王小團辯論。她說,武夷巖茶的發展,就是要走傳統路線。所謂傳統,就是回歸到清朝的那種發酵方式,焙火方式。
  • 中國十大茗茶錄之武夷巖茶
    品中王,品王者人生。徐夤在《謝尚書惠臘麵茶》一詩中詠道:「武夷春暖月初圓,採摘香茶獻地仙。 飛鵲印成香蠟片,啼猿溪走木蘭船。」品中王,品王者人生武夷巖茶是半發酵茶類,屬於烏龍茶。要了解武夷巖茶,先說說武夷山,武夷山坐落在福建省東北部,有「奇秀甲於東南」之譽。峽谷縱橫,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
  • 茶友來信,武夷巖茶水仙,為什么喝起來會麻嘴呢?
    同理,喝茶的最終點,是要喝一款茶的品質。喝巖茶裡的香甘清活,喝正巖茶的巖骨花香。一款好茶,與香氣和滋味的實力相關。冷門少見的茶,本身就不好找。一款產量極稀缺,可遇不可求的茶,未必能達到好喝的狀態。而一款味道不好的武夷巖茶內,嘗到了明顯的麻嘴滋味,則與澀味濃重相關。簡單的說,澀味過分明顯的茶湯,喝過後容易讓人嘴巴發麻。澀,屬於武夷巖茶的負面滋味。澀感明顯的茶湯,嘗起來會讓舌面非常的不舒服。
  • 一大波茶王、金獎誕生,專家評審說……
    歷經各位專家的反覆品評2020兩岸鬥茶茶王爭霸賽一大波茶王、金獎在廈門北站國際茶港城誕生現場圍觀的茶人、茶客可謂大飽口福54個水仙茶樣中,分別決出肉桂、大紅袍、水仙的金獎茶王、銀獎、銅獎及優質獎,再從所有茶樣中角逐出巖茶組的茶王,專家說:「我們是好中選優、優中選最」。
  • 2020zui新武夷巖茶價目表滾燙出爐,喝完幾泡首付沒了
    又快到一年的中秋 吃一枚月餅,品一杯好茶 是佳節團圓時最美好的意境 說到好茶 武夷巖茶的氣場,自然脫穎而出 儘管有著深不可測的市場背景和身價
  • 開年好戲,聽說武夷巖茶的天價茶,要走到頭了
    丨作者:李麻花 《1》 近期巖茶圈在奔走相告:武夷巖茶的天價茶,仿佛要到頭了。 很多茶客在一邊拍手稱好,一邊心想:武夷巖茶是不是要降價了? 也有人在質疑,天底下有誰會後悔賺錢賺太多?
  • 世界飲品中國造②︱武夷巖茶:鬥的是「山場」還是工藝
    17世紀至19世紀,武夷紅茶(正山小種)更是香飄海外,尤其受到英國人的追捧,成為清代中國外銷茶類中銷量第一的茶葉。最近幾年,武夷巖茶以其獨特的「巖骨花香」尤其受到國內高端茶市場的青睞。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武夷巖茶」(yancha51)武夷巖茶山場等級示意圖。圖片出自作者的專著《茶葉的流動:閩北山區的物質、空間與歷史敘事》 巖茶品質最佳者為「正巖茶」,正巖是指景區72平方公裡內的山場,「三坑兩澗」是正巖產區的代表。以正巖為核心,以下還可細分為半巖茶、洲茶、外山茶等。
  • 一篇文章帶你了解,烏龍茶中的「茶中之王」 武夷大紅袍!
    茶農將這種現象用於茶葉加工,從而形成了烏龍茶特有的「搖青」工藝,但當時的人對這種現象無法解釋,於是將稱為「烏龍茶」,也就是「稀裡糊塗」的茶。這個版本裡的「古時候」應該指的是明清時代。因為從明朝開始,中國茶「廢團改散」,才有了「搖青」工藝出現的可能。所以也有說法,烏龍茶誕生於清雍正年間,源自一位姓蘇名龍的茶農,由於皮膚黝黑,所以有「烏龍」的外號。
  • 首屆中國白茶茶王賽評選結束,新晉茶王誕生!
    9月27日,「六妙杯」2020首屆中國白茶茶王賽茶樣評選決賽在福鼎太姥書畫院進行。大賽經過4天茶樣評選,從全國583家白茶企業的853份茶樣中,最終評選出首屆中國白茶茶王大賽茶王茶。
  • 黃賢庚:武夷巖茶「巖韻」之敘說
    在2002年8月國家批准確認的《武夷巖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感官標準中,「巖韻」是否明顯成了品質優次的重要標準之一。但長期以來,如何認定、表述「巖韻」,很不一致,成了非說不可的問題。  歷史上的名叢譜中,帶有「石」字的也不少,有「石中玉」、「石鐘乳」等多個說明武夷茶與巖、石關係密切。「石乳」、「巖骨」、「山骨」等而論之,都是一種美好的天然東西,這是其與它茶之區別,須細品之才得要領。後來不知怎麼升華為「巖韻」,就使人感到玄乎、奧秘了,引得世人考證、探討。       什麼是武夷巖茶的「巖韻」?如何認定、表述之,眾說不一。
  • 借鑑法國香檳產業經驗 做強武夷巖茶產業
    武夷山茶山 (丁李青 攝)武夷巖茶既是武夷山重點發展的優勢特色產業,也是南平重點發展的現代綠色農業。鑑於茶與葡萄酒都是消費品、飲品,講究品質,有許多相似之處,本文對標其它茶類和葡萄酒等其它品類飲品產業發展模式,進一步梳理武夷巖茶產業健康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促進武夷巖茶產業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 武夷巖茶入門知識:巖茶三十問,全面詳解,讓你徹底了解!
    3:從味覺上講,凡茶能回味,且越能回味,越醇厚的茶都是好茶,而我們大紅袍體現如此:即我們所講的巖韻是很難得的茶,濃而不澀,醇厚清活,生津回甘。 "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噱咽,先嗅其香,再試其香,徐徐咀嚼而體貼之"講的正是武夷巖茶了。
  • 什麼是武夷巖茶的「透」
    愛喝武夷巖茶的朋友,判斷一款茶經常用「透』這個字來形容茶葉的品質好今天就來聊聊"透"這個字。武夷巖茶的"透"要從兩方面來講。一、是在初制過程中的"透就像小周這樣制茶的,也經常講,做茶要做得"透"茶葉做得透是品質好得一種表現。那初制過程中的"透"是指什麼呢?在初制階段中的做青過程,茶葉的走水程度,即葉片內含水率的多少。
  • 武夷巖茶|肉桂
    肉桂茶,又名「玉桂」。是武夷巖茶中出名的品種之一,屬於烏龍茶。武夷巖茶肉桂之所以叫「肉桂」,是因為以肉桂茶樹的鮮葉,用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製成的烏龍茶,為武夷巖茶的高香品種,且茶湯中有明顯的桂皮味、桂皮香,所以命名為「肉桂」。
  • 2020兩岸鬥茶茶王爭霸賽普洱、白茶茶王出爐
    繼臺灣青心烏龍、鐵觀音、巖茶、白芽奇蘭、紅茶茶王、金獎揭曉之後今天,2020兩岸鬥茶茶王爭霸賽最後兩個品種:普洱茶及白茶組的總決賽也在廈門北站國際茶港城完賽獲獎茶外形壯實,滿披白毫,毫香凸顯,滋味清甜,評審團一致認為:品質非常高。「有顏有料」普洱茶:顏值很重要普洱茶組的審評包含了生普和熟普兩個品類,其中生普80個茶樣,熟普47個茶樣,最終決出1個茶王、2個金獎、4個銀獎、14個銅獎及26個優質獎。
  • 1斤武夷巖茶520萬!央視重磅調查福建「天價」茶!最新發聲
    福建日報福建日報微信7月15日訊(記者 鄭雨萱)近日,央視財經頻道《315在行動》欄目報導「天價武夷巖茶調查」專題,引發各界熱議。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武夷巖茶產業的健康發展,在已採取保質量、嚴監管措施的基礎上,7月15日,通過茶葉質量評定、制茶大師評定、茶葉市場監管、茶企規範以及武夷巖茶宣傳等方面,進一步提出堅決扼制「天價茶」的六項措施,確保讓廣大消費者都能喝上質量可靠並且適合自己的正宗武夷巖茶。
  • 武夷巖茶跨海移植臺灣,成就臺灣名茶凍頂烏龍茶,可謂一脈相連
    在臺灣南投縣鹿谷鄉東的鳳凰山支脈,稱為凍頂山,為臺灣名茶凍頂烏龍茶的產地。現在凍頂茶的茶園有1500公頃。謝東閔曾說:「臺灣聞名的凍頂烏龍茶及文山色種茶都是從大陸跨海移植臺灣的。一部臺灣的茶葉史,也是臺灣與大陸血肉相連的見證。」
  • 火爆茶市的巖茶是什麼?看完這篇就懂了
    晚清時,武夷山出現馬尾松燻的巖茶,入喉松煙香氣久久不散,自此巖茶自帶煙燻的獨特風味。中秋飲巖茶,杯中煙火,正好應了佳節融融的人間煙火。 茶齡甚長的朋友,在審美驅使下,往往會轉投武夷巖茶,迷戀炭焙後的獨特風味,欣賞另一種含蓄、內斂而底蘊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