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妙改蘇東坡的詞,「簌簌衣巾落桂花,月高人渴茶漫思」,棗花別去,桂花正好,又將逢中秋。
人月兩團圓,是中秋最重要的儀式感。這夜比起酒,人們更願同茶作伴,不完全是為了解月餅的甜膩,一盞盞熱茶水汽繚繞映著明月,佐以歡聲笑語,已是唐朝便有的老風俗。
晚清時,武夷山出現馬尾松燻的巖茶,入喉松煙香氣久久不散,自此巖茶自帶煙燻的獨特風味。中秋飲巖茶,杯中煙火,正好應了佳節融融的人間煙火。
況且,時至仲秋,巖茶正足火。
茶齡甚長的朋友,在審美驅使下,往往會轉投武夷巖茶,迷戀炭焙後的獨特風味,欣賞另一種含蓄、內斂而底蘊醇厚。
福州巖茶市場遍地開花,但要喝到真正的正巖茶,最好認準如傳袍這樣紮根高山已久的老字號。
武夷山脈的丹霞地貌,一巖一氣候,由造物者賦予巖茶獨特的「巖韻」。正巖山場的小氣候環境、特殊的土壤件是生成巖韻的物質基礎。
換言之,非正巖產的茶,是嘗不到巖骨花香的。茶青採自核心正巖產區,稀少而珍貴,已經擁有造就一泡好巖茶的先決條件。
▲馬頭巖的《馬首》,牛欄坑的《牛再》,茶青選自最富盛名的「三坑兩澗」,外山茶標籤再貼,也無法複製其中
更難得的,是做出一手「活」茶。六大茶中,炭茶製作工藝耗時繁複,而又精湛絕妙。
尤其是巖茶品質關鍵的兩步:做青與焙火,文珠本色始終手工精做,數度載譽,便是對他們這份堅持的認可。
▲文珠本色連續多次在業界權威鬥茶盛事,獲得「茶王」稱號。
等候好茶,不能操之過急。作為半發酵茶,巖茶的製作工藝很複雜,文珠本色雖然暮春已經採完青,但為了遵循每一道傳統工序,即使是輕焙火的新茶,最快也等至六月末才得以上市。
當外山茶趕著上市,大刀闊斧地縮減工序,茶園師傅正不緊不慢地搖青、做青、揉捻,準備焙第一道火,大費周折地做出巖茶的「筋骨」。
如此,茶才會有如醇酒的後勁,透著一股氣場,即使對茶葉並無鑽研,這樣的好茶入口,也能領略當中韻味。
褪了火,巖茶香氣醇而穩,在備禮與盼團圓的節日前,好茶正合時宜。
山河無恙 肉桂
採青自流香澗旁的竹窠,所產茶青並不輸「三坑兩澗」。
一批茶青足夠出色,制茶人是不願放過純手工製作的機會。從毛茶初制到殺青,揉捻,都由30餘年嫻熟經驗的老師傅仔細過手,一片葉子都珍而視之。
產量,當然亦十分稀少,等待有緣之人。
日照不如巖上強烈,便帶著坑澗茶的明顯特徵:柔中帶剛。衝泡後桂香突顯,幽雅,雖有辛銳的桂皮香氣,但湯水順滑妥帖。
各種香氣落水,清雅、直白、馥鬱都有,咽後齒頰留香。而後老樹的勁道躁動,茶氣陡生,耐人尋味。
萬千寵愛 肉桂
巖茶之中,香不過肉桂。從正巖出來的中輕火肉桂,內質豐沛,短短幾秒就能升騰起清透的桂皮香氣。
由手工搖青出來,雖然費時費力,但發酵精到,活感非常出色。茶湯過喉回甘迅速,隨之是如雨後蓮花般的香氣,清而不妖,淡雅悠長;後以柔美圓潤的奶香收尾。
牛再牛欄坑肉桂
巖茶圈裡大名鼎鼎的「牛肉」,茶青源自寸金寸土的牛欄坑,冠絕群肉桂。幹茶便有明顯焦糖香氣,令人妥帖。
琥珀茶湯入口綿柔,桂皮香氣更是強勢霸道,裹住每一滴茶湯,回甘更是迅猛,滿口豐盈的蘭花香。
第三衝後等來了辛辣感與果香,如同鮮果所迸濺的汁水一般,卻有感到有筋骨勁道撐著迴蕩之感。
一路喝下來,牛欄坑肉桂將巖茶「香、清、甘、活」的精髓,詮釋得淋漓盡致。
敲門磚 百年老樅
百年老樅制茶,難度很大,這樣稀缺的茶喝下,你會懂得惜物。
橙紅的醍醐雨露,透著一層白光,唇齒間是酥油、米漿的瑩潤感,透著典型的老茶樹木質味,尾調則是花香混合木質的清涼調。
七八泡過後,仍如甘泉入喉,餘韻悠長,的確擔起「敲門磚」一名。
馬首 馬頭巖肉桂
初嘗是肉桂最典型的氣息,霸氣而飽滿的桂皮香,然後是熱帶水果的果香,口感絲滑。
茶湯色澤橙紅靚麗,香氣比較濃鬱,有明顯的山場特徵,收斂感舒服,前三道花香突顯,第三道茶湯出來後透出花果香氣,滋味較為醇厚。
茶在我心 老樹肉桂
老樹肉桂,兩種香氣,一亮一藏。桂皮香氣在前幾泡更突顯,但也溫潤,木質叢香後繼發力。
湯質更接近水仙的醇和順滑,比起高火肉桂及老樅,都更適合一家人把茶話月。
巖守護 老樅水仙
精選六十年以上的老樅茶樹,有特出的蘭花香與縱味,茶湯如琥珀,入喉醇厚回甘。因為用的茶樹比較老,喝到後面幾泡,還會有一種妙不可言的「老樅味」。
而高階巖茶發燒友,或許會對「武夷正巖杯」鬥茶中的茶王更感興趣,從採青、萎凋到做青、炭焙,全部手工製成,產量極少。
▲巖茶之首大紅袍,文珠本色這一款只用頂級品種拼配,香氣與湯水都無可挑剔。
飲茶,飲的是清風明月,山水自得的心境。文珠本色在鬧市中闢出雅室,將武夷山中純正的巖茶帶到福州,靜候不願沾染繁雜的茶友。
福州與馬尾都設有茶室,步入其中儘是山場極佳的巖茶,不同年份,種類,火功,一應俱全。
除了選茶,這裡也很值得騰出時間,獨擇一室,閒適地泡在茶香裡,閱盡風流。
寬桌長椅,山水寫意,刪奢就簡、雅於無形的設計語言,寥寥數筆就讓人舒適自在的空間,這才是茶室應該有的樣子。
茶好,自然無需吸人眼球的裝潢噱頭。
▲文珠本色茶室設有包廂,雅致幽靜,品茗或商談都很合適。
看茶藝師從容嫻熟地備水燙盞,高衝刮沫,抿一口熱茶,看茶葉浮沉。
巖茶香氣落水,漸漸才顯山露水,娓娓道來,頓時感悟為什麼稱茶為「滌煩子」。
絲竹亂耳,案牘勞形,通通隔絕門外。
三五個愛茶懂茶的好友,亦或只是單純想偷得浮生半日閒。來到這裡,杯中裝著世間極好的人間煙火,還有什麼不如意。
又一年共賞嬋娟夜,無論你是思念著,還是團聚著,以茶代酒,將特別的心意融入周正的好茶,不偏不倚溫熱所想之人的心頭。
「食物終究是各吃各的,但煙火會進入所有人的肺腑。」
————————————————————————
策劃&撰文:悅食光Fz
素材來源自網絡
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