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過後,春節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過年,是中國人一年一度最溫暖的期盼。在大陸如此,在寶島臺灣也是一樣。除了大掃除、貼春聯、闔家團聚之外,臺灣過年還有哪些不同之處呢?昨天(5日),記者採訪了在通工作的幾位年輕人,和他們聊聊臺灣人過年的那些事。
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對於中國人而言,是極其重要的。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遠,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
對於在通工作的陳建豪、林宜潔而言,今年的年夜飯格外特殊,「這是我們結婚後第一次在一起過年,打算1月20日左右回臺灣,還給兩邊的父母準備了南通特產——麥蒂酥糕點作為年禮呢!」
林宜潔告訴記者,臺灣人過年前家家戶戶都會自己做臘肉,這樣在年夜飯的時候可以加菜,也可以送給親朋好友。這一點跟南通人過年蒸饅頭、蒸年糕、做香腸有類似之處。「圍爐」則是臺灣人過年不變的習俗,「圍爐,其實就是吃火鍋的意思,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火鍋,代表團團圓圓。」林宜潔特別點出了幾道「圍爐」時的必吃菜:「長年菜」,也就是菠菜,有長壽安康的寓意;年糕,代表年年高升;魚,表達年年有餘的美好心願。
「除了這些必吃菜,一般還會準備帝王蟹、薑母鴨、牛羊肉等,讓年夜飯的火鍋吃得既健康又美味。」陳建豪介紹,吃完年夜飯,就到了給小孩和長輩發紅包的時間了。他說,紅包的數額一般都是雙數,給小孩的價位大約600新臺幣左右,給長輩的則在3600新臺幣至1.2萬新臺幣,儘量用百元紅面鈔,圖個吉利。
和內地一樣,臺灣人過年也免不了走親戚,因此家中必須準備雙色生仁糖、桂圓、蜜餞等一些零食。
刮刮樂:全家總動員,圖個好彩頭
除夕夜,臺灣不打烊的,除了24小時便利店外,還有「刮刮樂專賣店」。吃完年夜飯,老年人一般在家打牌,年輕人則蜂擁而出,去買刮刮樂,試試手氣,希望新年圖個好彩頭。
「只有殘疾人才可以申請開刮刮樂專賣店,過年期間,一般都會推出新年特別版的刮刮樂,其中,2000新臺幣面額以上的是百分百中獎的,只是獎金額度有大有小。」陳建豪介紹,2020年首波新款刮刮樂就有5款新商品,其中最高獎金為2000萬新臺幣,總獎金額達106億元,100萬新臺幣以上獎項更高達523個,創臺彩歷年單次發行百萬元獎項最多紀錄。
林宜潔說,往往開出大獎的刮刮樂專賣店人氣爆棚,大夥都想沾沾喜氣,有的全家總動員組團購買,成為這幾年臺灣人過年共同的娛樂項目。「曾有統計說,平均每個臺灣人過年期間至少花費1000新臺幣用來購買刮刮樂。」她笑著說,明年是鼠年,也是自己的本命年,因此更希望今年過年時自己能中個大獎,帶來明年一整年的好運。
人氣爆棚的,還有年貨大街。「臺灣最有名的就是高雄市鹽埕區新樂街年貨大街,人潮擠爆,好吃、好玩又好逛。」林宜潔打開手機,去年和親朋好友逛年貨大街的照片還保存著,一張張歡樂的笑臉成為她在異鄉最溫暖的牽掛。
年味:傳統與時尚並存,享受親人相聚好時光
臺北的迪化街、高雄的三鳳街,這些都是臺灣人過年前常去逛的年貨市場。「我記得小時候過年,父母都會去鄭重其事地購年貨、買年菜。這幾年,年味越來越淡,大家更多地會光顧量販店或24小時便利店,過年的儀式感也越來越少了。」陳建豪說,自己的父親就有7個兄弟姐妹,以前大家住在一起,會在四合院聚會,十分熱鬧。而現在最熱鬧的地方,不在家裡,而在機場,出國旅行變得更受臺灣年輕人歡迎。
每年過年,則是林宜潔家最忙碌的時期。「因為我家是在菜市場賣菜的,所以在除夕前三天起,我們一家就非常忙碌了。大約凌晨一兩點就要起床,去菜攤上幫媽媽打理。」林宜潔說,從她爺爺輩開始家裡就一直賣菜,高雄的建興市場是幾乎成了她童年的全部記憶。來到南通後,她發現通城的菜市場比家鄉的規模更大,並且分區經營,更加井然有序,而且每個攤位都支持微信、支付寶掃碼買單,這方面比臺灣要先進。
1月20日,和陳建豪、林宜潔搭乘同一班從南通直飛臺灣航班的,還有他們的同事洪惠琳。「和往年一樣,今年正月初一上午,我會和老爸一起騎腳踏車,他的車友們也會一起去。」洪惠琳說,大約早晨7點出門,父親騎在最前面,身後是他的三個女兒,每次騎行,車友們都會向父親投來羨慕的眼光。這樣的全家騎行已經堅持6年了。
習俗:祈福圖吉利,期待新年新氣象
過年的日子越來越近,歸心似箭的林宜潔說,一回到臺灣,第一要緊的就是打理好自己的門面,「做頭髮、買衣服,煥然一新過年。」
「過年前,我們會希望將這一年欠下的事情補上,包括欠錢不能欠過年。」陳建豪告訴記者,在臺灣,過年前還欠別人錢,這將意味著過年後會衰一整年。
洪惠琳則著急要趕回高雄的家打掃衛生,「過年前必須完成所有大掃除的工作,將居家環境清洗一番,把舊的一年的煩心事也統統掃除乾淨,以欣喜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在臺灣,大年初五之前不能掃地、倒垃圾,否則會把財運掃到;不能吃稀飯,否則全家都會窮;不能罵人或者講不吉利的話,不然一整年會倒黴;不能讓別人從自己口袋裡拿東西,這樣表示整年的錢財都會被人家掏走……「這些習俗還是得儘量遵守,圖個大吉大利!」林宜潔說。
「和內地一樣,祈福也是臺灣人過年重要的活動之一。」陳建豪說,農曆臘月二十四左右,臺灣人會送灶神,供奉甜食,希望灶神上天可以給自家多說好話;而在除夕那一天,再將灶神從天上迎回來。初一早上,臺灣人有拜天宮的習俗,家家戶戶會到廟裡給玉皇大帝上香。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同樣也會去天宮廟上香。
正月初二同樣也是臺灣人回娘家的日子。「我老家那邊往往會幾個鄰居一起請一個廚師,幾家舉辦『流水席』,用來招待回娘家探親的女兒女婿。」林宜潔說,這個廚師會在一個公共區域燒菜,然後將燒好的菜品輪流送到各家去,這樣省時省力。
談及新年願望,三個臺灣人都異口同聲地希望自己在南通從事的健康管理事業會越來越好。「希望鼠年能有一個』南通寶寶』,在第二故鄉收穫更多驚喜和幸福。」這是陳建豪、林宜潔夫婦的願望。而洪惠琳則希望能在南通買套房子,有機會帶父母來通小住。
來源:南通發布 編輯:王婷 李凡 實習生:陳佳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