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人,你關注信徒的景況嗎?

2020-12-24 基督教資訊平臺

活在這個世界上,有時候我們太容易專顧自己,對周遭的事情或人群不敏感,似乎與這個世界形成了一種隔閡,缺少交流溝通和對他人的關注關懷。服事亦是如此,無論身居何種身份或崗位,都應該對周圍所屬群體敏感、洞察,切實地在服事中造就人,愛人如己。

1,生活的細緻關注

當下教會傳道人最容易忽略的是信徒的具體信仰光景,換句話說就是信徒的實際情況,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眾所周知,傳道人不僅僅要會傳道,更重要的是與教會的信徒建立關係,明白他們的需要,知道他們最近的境況,這或者說也是一個牧人當具備的,因為在教會服事,傳道人不是講講道就完事,而是需要去問一問信徒有沒有聽懂?自己所分享的有沒有不足?所分享的是否是切合當下信徒的需要?

很多傳道人容易犯的一個問題就是,除非信徒找自己交流分享,否則很少找信徒去了解情況,明白他們生活正經歷和發生的事。而作為傳道人當需要具備一顆聆聽的心,學會聆聽別人的傾訴,對其遭遇有同理心。

比如說傳道人定期對信徒的家庭進行專訪,當然在被許可的情況下,主要是了解家庭情況(兒女多大,叫什麼,學歷如何等),婆媳關係狀態(是分開居住還是合住,雙方的性格如何),兒女教導模式和方法(是否是傳統的模式,還是有獨特的方式),透過從信徒口中了解他們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是工作,經濟,身體狀況,還是別人),來判斷信徒的壓力所在,在合適的時候進行輔導和勸勉,表達同理心(對別人的遭遇表示理解,感同身受)。當然這也給傳道人在講道分享上提供信息方向,使傳道人分享的信息與信徒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過信仰生活。

傳道人應該去明白信徒的需要,對他們在生活、家庭或婚姻裡,以及教導孩子等方面都應該有所了解。服事不僅僅局限於講臺的事奉,也能夠走下講臺,走到信徒的家庭,和他們一起面對困難。這也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聖徒相通,彼此合一地守望。

做為委身教會服事的傳道人,如果連信徒的大概情況都不清楚,這實則是一種失職,是對於服事的馬虎和懈怠,不明白全備的服事是什麼。近些年剛畢業的神學生下來實習,筆者就接觸到了一個學生,給筆者的印象就是這名神學生除了在講臺上講道的時間外,其他時間幾乎沒有和信徒交流過,也不曾了解信徒聽明白了沒有,似乎自己的服事僅僅局限於講臺,下了講臺和自己沒有關係。不知道是服事時間短的原因,還是不明白服事的含義,把服事當做了普通的工作。這種現象是牧養服事的危機,僅僅把焦點只放到了講道上,而沒有放到信徒的身上,更沒有切合實際地去服事,更多的是用自己的看法、感覺或知識來服事。

總之,我們深知服事不是一個模塊和架構,也不是一種理論和說法,更不是一種感受和看法,乃是以神為中心,圍繞人生命成長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包括跟進栽培,關懷看顧,交流溝通。  

2,生命的平衡關懷

前一陣子,筆者走訪的地方,有一老師提出了一個觀點:「裝備神學知識的利要大於弊」,「追求(說方言等恩賜)靈恩沒有神學知識來的實用」。筆者通過這句話也在反思一個問題,為什麼當下我們總不能平衡自己所學習的內容?為什麼不能夠取長補短,平衡自己的看法,而是一味的將主觀意識和理念輸送給更多的人?我們總以為自己的正確要大於錯誤,總以為自己服事的高尚要大於缺點,卻從來不懂得察驗自己的漏洞和問題。

如今在教會服事的傳道人有多種,有經歷過神學裝備的,也有沒經歷過神學裝備的,逐漸在服事上就會產生一些分歧,有人認為信徒需要多多裝備教義,免得走進異端;也有人認為信徒的生命成長需要多禱告、讀經,多親近神,才能有屬靈的分辨。

筆者認為當下的服事最大的問題是,傳道人忽略信徒生命的成長,在服事上還不夠平衡,有時候一味地講教義、理性、神學、高言,卻未曾想過信徒生命的提升需要有靈修禱告的生活。過分發強調知識經驗理論,就容易失衡,內心也會逐漸變化,失去單純,失去在禱告中的敬虔和安靜下來的禱告生活。

也有時候一味地講禱告,講方言,講屬靈爭戰,忽略了在信仰教義上的裝備等問題,這也在所難免會失去對基本教義、基本神學的掌握,在護教或認知等方面明顯不足。

其實我們一直在強調平衡,可我們總是容易在某一方面特別看重,這就造成了另一方面的缺失,當然這問題也不是最近發生,因為這個問題從過去就爭論不休,或者說我們需要的是放下自己,謙卑自己的生命,更多發現自己的不足,查漏補缺,取長補短。

比如說在教會中有主張神學的傳道人,也有主張禱告或屬靈層面的傳道人,這就需要一種調和,而不是彼此攻擊。應該花時間去學習裝備,互相請教,相互成長,共同合一地去栽培信徒的生命,不至於造成木桶短板效應(註: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於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給信徒的生命帶來某方面的缺欠。

同理,在牧養服事方面,作為傳道人也需要平衡牧養,而不要只側重某些層面,乃是從多角度發現信徒的需要,無論是屬靈追求上還是知識上。雖然在信仰的道路中有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出身,但最終服事的是一位神,是給人帶來造就的。

結語:

傳道人並不是絕對無誤的代名詞,也不是完美的信仰代表,傳道人是神手中的器皿,會不足會忽略也會失職,但這些並不能成為傳道人成長的攔阻,乃成為傳道人服事上因壓力而形成的動力,不斷平衡與完善。

相關焦點

  • 傳道人的典範
    威克裡夫本人在君王和議員們面前慷慨陳詞;那些講章被轉述到公眾的耳中時,他頓時成為千萬信徒所敬仰的對象。不錯,威克裡夫口才流利,說話充滿能力;但他所傳講的,全都根據聖經,這與當年一般傳道人的講道風格迥然不同。在當年,許多傳道人為了迎合聽眾的低級趣味,要講一些迎合聽眾心理的花言巧語。那些講道者從來不以嚴肅的態度向聽眾講解聖經。
  • 【出怒江記】高黎貢山上,傳奇的「青蛙傳道人」
    很多詩歌、小說、電影裡都有「一個人的車站」,都很有詩意,但怒江大峽谷裡的「一個人的車站」是絕對孤獨的車站。尤其在雨季,道路隨時會阻斷,你只能茫然地等待,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有一輛可以搭乘的車輛。我等了很久,一直沒有車,只好枕在背包上眯一會兒,但還是沒車。終於電話響起,是F弟兄打來的,他問我等到車了嗎?說再等一下,他一個跑客運的弟弟的車正在過來。
  • 做傳道人的七大危險
    自認屬於特殊階級第一、傳道人的危險就是他們自認屬於特殊階級。在西方國家中對傳道人多有優待,如坐飛機、火車、公車時都享有折扣,東方國家則無。但傳道人應當想到,基督來到世上是付出、服侍、犧牲並捨命,主耶穌曾說:「我差遣你們,正如我父差遣我」(約20:21)。
  • 聽老傳道人講述:引人深思的90年代農村教會光景
    大概在2016年,筆者跟隨一位老傳道人去到西北地區走訪,在整個過程中筆者受益匪淺。老傳道人的生活方式的樸素令我對於服事有了不一樣的看待,在同行的過程中老傳道人也給我提及了當年的教會光景,當年的服事群體和環境。
  • 分辨、判斷和論斷分不清—這種是非不分的傳道人還有多少?
    昨天中午有一位傳道人給我發來一篇文章連結,題目是:《華人基督徒,你怎麼了?撒旦在竊喜,耶穌在流淚!你知道嗎?》。點開一看,原來是一個名為「華人福音臺」的公眾號編發的一篇文章。「華人福音臺」,名字看起來很屬靈,但說起其前身,會讓人嚇一跳。這個「華人福音臺」的前身正是中國基督教營銷號大V「齊魯佳音」。
  • 真道分解|我得救了嗎?這是許多信徒最關心的問題
    我得救了嗎?這是許多信徒最關心的問題。我在網絡中百度了大量的得救講章,其中不乏著名的牧師與傳道人。但是很少有與主耶穌教導一致的,而且很少有人引用主耶穌的教導。講得救卻不提救主的教導,這並非正常的現象。得救問題主耶穌最有發言權,祂在世的時候用了許多的比喻,教導人得救方方面面的真理。讓我們回到主耶穌面前,尋求得救的正確答案。
  • 從教會發展史看:平信徒運動的起源與建立
    他們強調神職人員的特權,強調教會的等級體制,對平信徒的統治和平信徒的順服,傳道人視教會為自己的產業和收入來源,一旦遇到影響自己地位和經濟收入的理念,就會像路德對待閔採爾一樣,大加討伐。平信徒教會並不是沒有神職人員,沒有牧師,也不是一團散沙,那種把秩序當成教階制的顯然是不知道平信徒教會意味著什麼。平信徒教會強調信徒之間的平等。
  • 【心語】上帝遠比魔鬼大,真心傳道有方法
    感謝神保羅人去不了,保羅的書信去到了,這兩封信不僅安慰當時當地信徒,而放在聖經裡餵養歷世歷代的信徒,並給我們樹立了事奉的模範。何等寶貴,今天通訊如此發達,更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機會,求主賜我們智慧好好把握,使福音廣傳,人心迴轉。無論撒但多麼猖狂兇險,傳道人到任何地方都不徒然。保羅西拉在腓立比受辱,被打下監,卻建立了腓立比教會,將福音傳開,在大爭戰中把神的福音傳?帖撒羅尼迦信徒。
  • 信徒皆祭司,還需要牧師做什麼??
    神有賜給教會一些生命成長有恩賜的神僕作為教會領導者嗎?4.你認為該怎樣稱呼這些人?稱為使徒?先知?教師?牧人?牧者?按彼得前書第二章第九節,信徒都是祭司,所以信徒之間不該有牧師或類似牧師的職分。對嗎?儘量引用聖經為根據。6.全教會都該事奉神,所有信徒都是神所呼召的,所以不該另在事奉神的事上建立特殊階級。這是聖經給教會「事奉」的方向嗎?
  • 「傳道人」行列當中的「娼倀」
    故事大概內容是,有一個被老虎吃掉身體的人,靈魂卻因懼怕而依附在老虎身邊,幫助老虎迷惑他人以做食物。後人根據這一傳說,把幫助壞人做傷天害理之事的,稱作「為虎作倀」。把輕視靈魂和永恆,利用信仰、以敬虔當成得財門路,幫助惡者欺騙、牢籠信徒的「傳道人」,稱作「娼倀」是恰當無比。因為他們不單作賤了自己,交出靈魂與大巴比倫行淫,還坑害他人,就好像老鴇手下的管家和打手一樣,誘良為娼。
  • 傳道書的信息 王國顯
    好像給人一個印象,傳道書就是要說到人怎麼樣活在一個毫無指望的一個景況裡面。但是我們感謝主,神帶領我們,帶出來的那個結果是虛空的虛空的話,就如穿越暴風。這本書我們讀出來是有什麼意思呢?如果我們從字面上來說,他整卷書都是圍繞這虛空的虛空,來交通一些問題。
  • 無罔無憂:烏鴉真的是代表必死的信徒嗎?!
    願與所有人一同分享神的話語!阿們!)  今天,與家人們一起分享的話題是:烏鴉真的是代表必死的信徒嗎?!而挪亞,則是義人,完全人,神的僕人,傳道人。那麼,烏鴉與鴿子,又代表什麼呢?(聖經裡沒有多餘的話;神不做沒意義的事兒。)  那麼,我們首先就要從字面上理解。
  • 聖經揭秘 傳道書 萬事都是神設定 不可以改變嗎
    有些人也許會說,你覺得定時被人類改變,其實根本沒有改變,比如說,你以為因為你去醫院墮胎就改變了一個小孩的生死,其實神早就定下了你的某個小孩某時某刻被墮胎死。其實這是一種狡辯,這種狡辯就是利用「神」不會說話,他如果能像聖徒們吹噓的那樣,可以張口就說預言,並且不能被人為破壞的話,那才是真本事,才叫做真正的定時。
  • 唐崇榮給靈恩派信徒的一封信,震撼了整個朋友圈
    按照你們的理 論,若得醫治,是因為那人有信心;若得不著醫治,是因為那人不夠信心。請問這是牽強附會及自圓其說?用有沒有病,有沒有得著醫治來判斷信徒的信心及靈性,合理不合理?有什麼聖經根據?歷史上多少聖徒都是長期生病的,連保羅自己也有眼疾,難道他們都是信心不足或靈性不好?若信主的人都應該沒有病,凡有病的都不是神旨意,那麼是否上天堂的人一定要意外死才算合神的心意?
  • 一個傳道人陷入情慾陷阱的心路歷程 ▎試探來臨時
    多年前我看過一本雜誌叫做「領導力」,裡面有一篇特稿的標題是「內心爭戰」,內容是一位匿名傳道人剖白自己在情慾上的掙扎。看到傳道人也深受其害,一般信徒更加要提高警惕了。尤其是年青一代,對色情的毒害警覺性不高,我們作父母的,要好好地教導子女,認識色情的害處,因為它對靈命的破壞力很大,必須視它為頭號敵人。
  • 有1名武漢的新天地信徒入境韓國
    據韓國司法部調查:從去年7月1日到2月27日為止新天地的海外信徒
  • 傳道書4章-《陪你讀聖經》基督徒一定要有小組生活嗎?
    當時,有許多百姓受到欺壓,卻沒有人幫助他們、有些人辛苦了一輩子,最後也沒能過上幸福的日子... 不過,正因為生活很不容易,所以所羅門也給了我們一些人生的建議喔!讓我們一起來讀傳道書第四章!【安靜默想】常常有朋友問:「基督徒就一定要參加小組嗎?」
  • 為什麼華人基督徒、傳道人這樣能裝?
    導讀:再退一步,即使是你領受來的那一點點,你真的完美無缺地做到了嗎?沒有可能。就算你能把一件事情做得挺完美的,但你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完美無缺嗎?你能始終一貫做到嗎?你絕對做不到!我很好奇,今天到場的有多少是教會的傳道人呢?可不可以舉手我看一下?3位,OK!有多少是教會的長老、執事或者說是頭兒吧?可不可以舉手我看一下?就1位啊? 我非常希望這次有一些傳道人可以坐在前面聽一聽,可能你不大習慣這種聲音。因為別人都把你放在很高的位置,屬靈領袖啊、教會的代禱者啊、帶領者啊……好像你挺「高大上」的,但真實不一定如此。
  • 信徒的榜樣呂底亞
    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名叫呂底亞,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來敬拜神。她聽見了,主就開導她的心,叫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她和她一家,既領了洗,便求我們說,你們若以為我是真信主的,請到我家裡來住。於是強留我們。    在聖經中優秀的信徒有很多,呂底亞是其中的一位,聖經特別記載她的事跡,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今天的基督徒學習和效法。
  • 獻給無名的傳道者|邊雲波弟兄的故事
    邊雲波弟兄,河北省人,1944年高中畢業時重生得救,1945年進南京中央大學讀教育系,大學一年級時向主委身奉獻。1948年畢業後,即去邊疆傳道。是時,作者自己剛剛經歷了一場屬靈爭戰,又接觸到幾位無名傳道人,聽了他們默默事奉的美好見證,深受感動,遂寫此詩。寫詩最初目的是為了激勵自己在主面前堅定走十字架道路的心志。